滄海桑田、生態高效, 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的又一探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了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國家頒布了52項相關政策措施,其中第11條提到了要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新政。即要堅持生態優先、輪作為主、休耕為輔、自然恢復的方針,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影響農民收入為前提,突出重點區域、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構建用地養地結合的耕作制度體系,通過探索建立季節性、年度性休耕模式,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和農業持續發展。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
浦東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正是契合了國家耕地輪作休耕新政及創建高標準農田這一現代農業發展新理念。該項目旨在通過打造高標準糧田與高標準種養模式,力爭從品質上、產業鏈上及品牌上推升農業效益的大幅提升,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模式稻蝦輪作,用地養地兩結合兩不誤
240畝農田上蓋著16個大棚,每個大棚平均佔地約15畝,比一個標準足球場還大,其龐大的空間足以容納拖拉機機械化耕作和開展插秧、收割作業……放眼望去,尚在一期開發之中的浦東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基地氣勢不凡,且造型獨特。據介紹,該基地項目是去年經一個大棚「試水」獲成功後,於今年將其擴建成了240畝稻蝦種養大棚,並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全面推進。
目前,16個大棚中的1個被用於水稻種植,另15個棚則用來養蝦。項目負責人張正權稱,此大棚不僅能有效屏蔽蟲害、將蟲子擋在門外,且能通過基地周邊電廠熱能的管道輸送,使溫室大棚實現常年保溫,從而解除冬季與夏季對農業的氣候限制。即通過人工環境改造,實現了一年兩茬反季節水稻生產,一季種粳稻、一季種再生稻,使上海冬季種植水稻成為一種可能。與此同時,通過兩年種植、兩年休耕,使糧田得以「休養生息」;並能在休耕期間見縫插針,進行南美白對蝦等蝦類養殖,按照大、中、小不等規格將蝦塘分門別類進行流水作業。
有別於傳統養殖基地,浦東東灘養殖基地是建立在原有稻田基礎之上,即在不破壞土壤耕作層及原有供、排水系統的前提下進行生態循環養殖。「且一年能養10茬,而傳統養蝦一年最多只能養一至兩茬。」張正權介紹說,在養殖過程中,蝦的排泄物可以作為有機肥改良土壤。即通過養殖水體的營養肥沃土壤,提高水稻產量,減少肥料使用,甚至能徹底擺脫農藥與化肥的投入品使用,為今後灘涂土壤改良與稻蝦輪作技術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撐。「養殖基地採用的是物聯網技術,其水質能通過在線監測系統進行實時監控,並能根據監測結果自動開、關增氧機,以及加溫系統與自動投飼系統,從而能節約人工與養殖成本,提高飼養效率。」
實踐發揮優勢,提升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稻蝦輪作循環種養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水稻的種植空間和水資源,提高水稻田的生產附加值,促進水稻種植有機技術的應用與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同時又能通過養殖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用地養地有機結合。浦東東灘地區發展稻蝦輪作養殖模式且具有明顯的優勢條件:一是東灘萬畝良田水稻種植已成規模,並已成為浦東新區現代農業示範區五大基地之一,具有較好的硬體條件;二是浦東有著較長的養蝦歷史。目前,上海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主要集中在浦東、奉賢兩個區;三是具有市場優勢。從近幾年市場銷售情況看,上海本地蝦市場需求量較大,其蝦類一直是頗受歡迎的水產品,而上海及周邊大規模蝦類養殖基地卻又寥寥無幾,所以項目建成之後能為上海市民提供大量的優質低價蝦。而且,浦東有陸家嘴、世博展館等高度商業化地區,人均收入較高,市民對生活品質有較高的追求,對高蛋白低脂肪的蝦類有較強的需求;四是資源優勢。浦東東灘養蝦條件優越、海水資源豐富,養殖基地毗鄰發電廠,熱能取用便捷;此外,毗鄰大治河,其主要養殖區域使用的是大治河水,取用方便,且能降低用水成本;五是地理位置優越。東灘地處兩港大道東側、東海之濱,既有港口交通又有道路交通,原料、產品均能方便運輸。
在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生長調節劑等化學合成物質,往往會對地表水、土壤、大氣形成嚴重面源污染,從而造成水體富養化、水生生物死亡、空氣質量下降等,以至於嚴重影響生態環境。而通過稻蝦輪作生態循環模式,能使水稻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摒棄化學合成物質,從而避免環境污染。隨著社會進步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費者如今對食品的營養、衛生和安全保障已有更高要求。因此,通過稻蝦輪作發展有機水稻,既符合消費者對高品質水稻產品的市場需求,又有利於發展種養經營品牌化,增強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有利於延伸企業產業鏈,為改善生態環境、推動上海現代都市農業持續穩定發展夯實基礎。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稻蝦輪作系統還能有效提高單位面積產值,增加經營者收入。即通過種養有機結合,實行合理的農田布局,使養殖業與種植業得以齊頭並進,促進並推動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綜合實力,以形成種養一體化的生態農業綜合體系,大力提高農業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水平,提升農業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其最終達到「經濟、生態、社會」效益三者的高度統一,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
目的示範輻射,推動現代都市農業發展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項目建設,其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水稻種植水平和水產養殖生產能力,增加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示範場綜合實力,擴大科技示範與輻射作用,建成有實力、有影響的水稻種植示範基地和水產繁育、養殖、加工中心,使其成為帶動上海市水稻和水產種養業發展的一個新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及先進實用技術的培訓基地。通過稻蝦輪作來改良土壤,優化稻蝦輪作體系技術,為稻蝦輪作體系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進而輻射周邊地區。
浦東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項目自2015年8月開始籌建。並以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為特徵,以稻蝦輪作為先導和切入點,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優化產業服務為目的,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高效率管理、高技術推進,從養殖區域、溫棚、進排水系統、加溫系統等建設環節一步步做起,使其有望成為上海種植與養殖業結構調整和現代大農業技術推廣示範的一個窗口,成為集科技化、生態化、設施化為一體的專業開放式的現代無公害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基地。並於2016年1月底投放第一批蝦苗,2016年4月投放第一批種蝦,使種苗繁育正式步入了工作流程。
水產業可謂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展水產業則是當今農業結構調整、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民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途徑之一。據了解,打造種苗研發基地和蝦養殖示範基地,也是浦東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項目中的一個抓手。按照規劃,未來東灘養殖基地將被建成為一個高標準優質種苗繁育基地,旨在為上海及周邊區域提供優質蝦苗,以提高蝦養殖產量,增加養殖利潤,為上海打造一個高科技、高投入、高標準的水產養殖示範基地,通過輻射周邊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通過採用全年循環養殖,直接或間接吸收一批生產、銷售與管理人員,為增加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提供更多途徑,並對穩定發展上海水產養殖業、保證城鎮居民水產品供應、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加快農民致富步伐、豐富人們的菜籃子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作為項目實施的基礎保障,上海滄海桑田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還與上海浦東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共享技術和市場經驗、資源,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並凸顯其科技含量高,產業輻射能力強,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高的「三高」特質,使其成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與經濟效益的一股強勁推力。
鏡頭放眼望去,頗具藝術視覺美感如今,滄海桑田萬畝糧田基地已被分離出兩種不同形態的農業板塊:靠基地主幹道左邊的是地勢開闊、環境優越的東灘露地生態糧田,右邊則是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基地溫室大棚和正在加緊建設之中與之相配套的一期項目設施基地,即蝦養殖示範基地與種苗研發基地,其中包括在建的高標準養殖區域與蓄水池等,左右兩邊其功能可謂涇渭分明。
作為浦東新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基地)和灘涂鹽鹼地水稻種植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稻蝦輪作建設項目為這個上海都市現代農業再添一抹亮色,並有望成為上海乃至全國生態農業的又一標杆,使東灘萬畝糧田基地更具現代農業魅力。
東灘稻蝦輪作智能化產業基地溫室大棚其外形構造功能也別有一番韻味,無論低位看還是俯視都明顯有別於一般農業大棚,其標準、規模在上海乃至全國均居領先水平:登高鳥瞰,碩大的棚頂就猶如一張貼著地面的特大號地膜;轉個視角平視遠眺棚頂,又頗有點像空曠無垠的「海平面」,與天際線連接自成一景,頗有幾分震撼的藝術視覺美感;走到大棚內核,又儼然一個「下沉式廣場」,寬敞通透作業方便,機械化耕地與插秧、收割作業無所不能。
當然,除了外形構造與眾不同外,該大棚還有一個特點,即能像活動房一樣隨時可以移地安裝,且抗風力,不易被風吹倒。
上海三農微信號:shac021
上海市業委員會官方微信
推薦閱讀:
※你學的是什麼?你正在做的是什麼?你想做的是什麼?
※【饕餮美食】非常粥道?上海喝粥地圖
※魔都,你熟悉又陌生
※#老上海影集#之靜安寺路(5)
※內急女子在上海街頭就地脫褲便溺惹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