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苦難觀
一、前言
對於苦難,常人的反應多是負面的,原因可能在於過往苦難經驗所直接帶來的身心創痛記憶,以及由它難以理解的存在理由,衍生而出的對未來生命之不安全感與價值虛無慨嘆。這是歷來人類共同的困境。我們當然可以在幸福時光里盡情歌頌歡樂,但卻永不可能忘卻曾經於苦難中流淚的記憶。在笑容的底下,壓藏的正是潛意識裡那不言而喻的苦難痕迹;是彼時之苦,映襯了此刻安穩之美。但苦難,仍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基督教,從某個角度來說是一個受苦的信仰。《新約聖經》記載耶穌被人羞辱地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一世紀的門徒們也曾四處躲避過羅馬政府的逼迫;他們被鞭打、下監,他們經驗過了苦難。但是,他們也在苦難中淬礪了上帝隱藏其後的恩典,並留下許多激勵人心的文字遺產,其影響力直到如今。
在世紀末的今日,當「科學至上」的糖衣正隨著如後工業化環境污染等問題而逐漸剝蝕褪化後,如此一個以「愛」為中心的信仰能帶給現時代受苦的靈魂多少程度的安慰呢?底下我將嘗試以身為一個基督徒的立場,將基督教的苦難觀作一個概略性的介紹,並多少試著與現代人的一般苦難觀作些聯結,期望能提供給身陷愁雲陰霾的人一些方向、一些能重新綻放笑容的契機。
二、何謂「苦難」
在進入基督教的信仰體系里看苦難之前,也許我們需要稍停一步,先回過來確立一下我們所一直談論著的「苦難」內涵,以避免後續的論述失去焦點。
苦難的定義
中文裡「苦難」一詞,可字面解釋為「困苦與災難」。在英文里,相關的 字彙則有 "suffering"(受苦,源自拉丁文 sufferre,「在重壓下忍受」)、"distress"(憂苦)、"agony"(痛楚)等等。所以,苦難通常只能是被動的忍受,如同突遭重壓一般,往往令人感到萬分痛苦、喘不過氣,以致喪膽、灰心、失望。而耶穌自願走向十字架,默然接受眾人置之於死的苦難,實非「 常人」行徑。
苦難的來源
中文裡面的「天災人禍」一詞,大致可以作為簡單的苦難來源二分法;然而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天災與人禍的分野已不再是斷然的涇渭分明。例如非洲大陸長久以來嚴重的饑荒問題,除了種種自然因素如久旱、土壤貧瘠以外,第一世界國家對他們所長期實行的掠奪式資本主義經濟實也難辭其咎。
苦難對人的影響
苦難問題,除了其直接的身心壓迫面向,也在於其所間接引起的人對生命意義之永恆追問:「到底我受苦的意義何在?」「人生下來是為何目的?」在原有的價值觀不斷被翻騰、直到尋得一個新的平衡之前,此時心理上的焦慮與不安全感極有可能再度影響生理,造成更為複雜的二度傷害。
三、基督教看苦難
由以上可知苦難是這麼嚴重的一件大事、是如此的令人痛苦與費解,所以歷來基督教神學界從來不會對它默不吭聲。傳統上〔暫時將一些所謂極端團體,例如「基督教科學會」(Christian Science) 等排除在外〕,基督教苦難觀 基本的思考方式是:人要「成為絕對真理的工具」,從而所遭遇的苦難自然有其神秘不可解的奧秘。所以,若要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苦難,就不能不先去從它的信仰脈絡中尋出一些基本的思考方向,以求尋得一個較深度而適切的理解。
基督教的信仰前提
「有一造物者,人是他的創造物,人要倚靠造物者而存活,而造物者給予人以自由意志可以選擇要不要按其規範而行。」這就是基督教簡易的概略內涵。由於此「造物者」的概念,存在於基督徒的信心基礎之中,這使得他們往往在考量忖度事情時常會與那「終極的至善實體」相連結,因而使得一切事物就都帶有了某種目的的性質。
基督教的苦難觀中寫得最清楚的就是《聖經》里的〈約伯記〉,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現世生活沒有直接的賞善罰惡,人活在世上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可能有苦難,可能有喜樂」。換句話說,除非到了最後的審判,上帝也許不會立即報應。因此,今天有人遭受不幸,有時候不是他自己的責任 ──他的苦難也許是為了彰顯上帝的公義而有一種神秘的決定;那真正的意義只有上帝知道,他活著只為了更認識上帝。
上帝與苦難
對受苦的人來說,上帝不是從天上給他們安慰,而是安靜地參與在受苦者之中。對受苦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有沒有人了解他的痛苦、認同他的處境、與他一起吶喊出心中的抗議。上帝沒有應許信祂的人會一帆風順,卻應許「與他們同在」,這種「同在」就是最大的安慰了;每個人都需要安慰與鼓勵,上帝永遠是扮演這角色。
上帝並沒有叫我們一定要解釋苦難的原因,其實祂自己也不常解釋苦難存在的原因。上帝只要我們與哀哭的人同哀哭,與喜樂的人同喜樂,要記得與受苦的人同在,因為我們的愛白白得來,也要白白地分享給別人。解釋受苦的原因未必能安慰受苦者,惟有認同、體會、接納才能使悲傷的人得著安慰!
四、基督教苦難觀與現代人
苦難是各種宗教和哲學都無法逃避的主題,各種信仰也力圖解釋苦難、給一個說法。但是,苦難也是個幾近「無解」的問題,尤其是「無辜受苦」的情況;在這個殘忍的事實面前,一切解釋恐怕都顯得蒼白無力。而即使「勾銷」了上帝,人的苦難仍然得不到說明,也絲毫得不到減輕。天主教神學家漢斯·昆公正地指出:「無神論哲學和虛無主義者(如尼采)所提倡的『人自己承擔自己的命運──包括苦難的命運』,結果是使人自己成為人類無邊苦難的被告。」
但是,因為苦難的存在而拒斥上帝,這種拒斥在基督教信仰這位受難的基督面前就完全無效了;因為十字架上的上帝自己就是一位受苦的上帝。其它信仰對苦難的說明,如佛教「自我解脫」的主張,是「可思議」(credible)的,而基督信仰裡面則是完全不可思議的景觀:上帝主動受苦。
上帝是超驗的、絕對自在和絕對無辜的,但祂在十字架上無辜地承受著此世的受苦和折磨,以至最終被釘死。十字架上的受難犧牲是神性的上帝的顯現,是基督信仰的基本體認。上帝降臨十字架是受苦,表明上帝最痛心於人的受苦,並以自己的摯愛來分擔人的受苦。上帝的受苦是主動的,這種主動的受苦 與摯愛的行為是合一的,上帝的摯愛表達為上帝的「分擔痛苦」──分擔人的 受苦,用神學語言講,就是上帝與人的受苦和死亡認同。
只有聖經中的上帝、耶穌基督的上帝才受苦。只有聖經中的上帝才使人在無意義的苦難和死亡中,在苦難以至滅亡和失敗中找到某種意義,這意義即:最終的勝利不會是苦難、不幸和死亡,而是愛、正義和和平。耶穌基督的上帝是作為生存難友、與人並肩而立的上帝,與受苦的人休戚與共的上帝,是一位同情的、與人患難與共的上帝,祂在未來將改變一切,把人從罪惡、苦難和死亡中解救出來,把人類引向終極正義、徹底的和平和永生的上帝。
受苦只能在耶穌的受難和受死中獲得某種意義。這意義即:即使在黑暗中,在悲傷、痛苦和不幸中,受苦者也能遇見以遣出自己的獨生子耶穌為人受過慘死來愛人類和關懷人類的上帝。從而,無論什麼苦難和不幸都不能扼殺上帝在耶穌的受難中,啟示給我們的拯救之愛和希望。
五、結語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 16:33)。這是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夕,對他的門徒勸慰的話。如今,同樣的話語仍舊安慰著無數倚靠上帝度過信心煎熬的靈魂。然而,無論這樣的安慰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真實,或有著何等諸般不可思議的奇妙,多數的人仍舊是難以理解、也難以經歷這樣的「特權」。這兩個群體該如何面對共同的苦難問題呢?我想,我個人只能期待基督徒們真實活出「上帝參與其中」的示範,將這樣的得力秘訣,藉以這樣沉默但有力的生活參與分享出去,感染整個世界。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微信號:zaxrh
您只需要0.1秒分享出去就可以拯救更多失喪的靈魂!
推薦閱讀:
※曼德拉語錄:通過苦難和犧牲 才能贏得自由
※黎姿:經歷無數苦難的大美人|黎姿|美人|張柏芝
※十字架下3:因信稱義植根在基督的苦難里|靈之語
※經典語錄:苦難對弱者來說是一種打擊,對強者來說是一種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