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大道思想

道醫學堂丨大道思想——華夏智慧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大道思想——華夏智慧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點下面鏈接道家符咒

玄門正宗,道家符咒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免費結緣道教經典《道德真經》+道教音樂CD!

一、中國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

魯迅先生曾有「中國的文化根底全在道教」一論,以為從道學的研究可以揭開中國歷史的帷幕,看清中國社會的底蘊和中國人的內心世界。道教本來是中國社會制度的一些缺陷在社會心埋上的補充,又是人們的生活願望在信仰世界裡的延續。宗教本身不等於封建迷信,它是人類信仰和情感的需要,這又是科學和哲學所不能取代的。然而宗教要在社會上發展,就必須要和人類現實社會實踐的步伐協調。宗教要適應現代文明進步的形勢,就必須實行宗教革新,及時去掉教義、教理中的陳腐觀點,以爭取現代人的信仰。道教,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要素,近代以來,其發展的現狀和前景,是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21世紀,將迎來世界文化的變革。這是一個特賺的歷史時期,雖然宗教是以非理性來滿足人類情感和信仰的需求,但人類的宗教信仰將從盲目、非理性漸向理性信仰過渡。宗教信仰,首先要為人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根植於中國這上下五千年的土地上,它的發展見證著中發展的心路歷程。因此,筆者認為,道教的文化承載著中華的歷史文化,道教團體則是以研究傳統醫學及養生學的一支專業隊伍。

二、道醫的易道淵源

「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道德經》 認識並尊重宇宙規律、道法自然的思想,承載了伏羲的易道文化之精髓,在中華五千年的政治、民俗、醫學、術數等方面發揮著積極影響。

1簡易之易:道法自然

老子是偉大的生態智慧者。老子偉大的,大易至簡的生態智慧,是《道德經》在方術派方面最大的貢獻,對我國古老的食養、養生等道醫流派產生了巨大影響。

首先,在食養方面,《道德經》認為,道是「淡乎其無味」。道是平淡的,是樸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道甚夷」是平坦的、公平的。道「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是居中的,無過與不及。是包容的,「知常容,容乃公」。是易知易行的,「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人應當按照道的要求處理日常生活。「道法自然」,道與自然是合二為一的。效法自然,知止自足,不以財力累心,不以聲色亂志,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就「可以長久」。

《道德經》提倡簡單,提倡節儉,但對奢侈和過分追求嗜欲。它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無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它要求「不貴難得之貨」,認為「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瀦盜誇,非道也哉」。人應當知止知足,不要貪的無厭。「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一味追求錦衣美食,企望過「盜誇」的生活,不能養生,適足以害生。

2不易之易:身國同治

古代的房屋或者宮殿,都是面南而建。君臣相見之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立,所以有「南面稱君,北面稱臣」之說。「君人南面之術」,也就是統治術或者統治方法之義。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的好:「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以知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在這裡,雖說班固所謂的「君人南面之術」針對的是整個的道家,但《道德經》該是他作出如此概括的主要依據。

陳景元,北宋著名道教學者,著有《老子注》。在其《老子注開題》中,陳說:「此經以重淵(薛本作幺)為宗,自然為體,道德為用,其要在乎治身治國:治國則『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則民自朴』;治身則『塞其兌,閉其門』,『穀神不死』,『少私寡慾』,此其要旨可得而言也。」對陳景元來說,其註解《道德經》的要旨就在於:治理身體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同一的,也是萬古不易的真理。治身是治國的出發點,身體治理好了,,將治身的原則推而廣之於治國,國家一定治理得井井有條,天下太平。這一套理論,是典型的易學,是將生命原理應用於政治管理的身國同治學。

《老子注》還說:「聖人之治,先治其身,然後及於家國也。」「夫聖賢之為治,必先身心而度之,自近而及遠也,不下廟堂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識物,囚人以知人,當食而思天下之飢,當衣而思天下之寒,愛其親知天下之有耆老,憐其子知天下之有稚幼也。」人君要牢記,得道則存,失道則亡:「水離土則散,影離人則滅,物去物則空,人失道則亡,唯善審者幾乎全。」正因為如此,人君不能不實行「道治」。陳景元的「身國同治」學說是黃老道的核心精神,由它而產生的「大醫醫國」思想,在中華兒千年文明史中,無論在統治者方面,還是在民俗文化中,都始終作為不朽的民族精神而光彩四射。

3變易之易:樂天知命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產生最原始的統一體,統一體分裂而產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互交合,進而發生更大的變化而產生萬物。《道德經》第三十八章又說:「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簿,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道向前發展,產生萬物。萬物在發展過程中,逐漸遠離於道。「禮」制教化下的社會,是儒家人為製造的社會,這種社會,是「後天之偽」,並非真實的、科學的社會。只有自然而然、遵道而行的人生,才是樂天知命的人生,也才是真實的人牛,沒有那麼多的雕飾和矯情。在這方面表現最鮮明的就是命理、占卜和風水等術數系統於民俗中的應用。

首先,在命理方面,人在生活之中,總會遇到意外事件,如災害、人禍、疾病等。對此,一是要有正確的宇宙觀,正確看待生命原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順利時要自憂患意識,困難時要能抓住時機。二是以平常心對待,既不被困難壓垮,也不為機遇狂喜,保持鎮定態度,「其安易持」。儘早發現意外事件的苗頭,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於幾微之時做好預防,「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及時破解,避免造成大的傷害。

其次,在風水方面,生活起居效法自然就是效法陰陽四時之運行,「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云:「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度。」《遵生八箋》說:夏季攝生,「惟宜虛堂靜室,水亭木陰,潔凈空敞之處,自然清涼。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熱矣」。其他季節亦應順應其特點,自我調息。《抱朴子·極言》說:「是以善攝生者,卧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高濂引用蔡季通《睡訣》說:「睡側而屈,睡覺而伸,早晚以時,先睡心,後睡眼。」生動地體現了時間的奧妙。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常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白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無亦無,無無即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傅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即驚其神。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推薦閱讀:

亞當·斯密的「私利」與「道德」思想
教育名言:用一個思想點燃另一個思想
中華「三教文化」的基本思想
思想也要有系統。我今後的人生準則,並不斷改進完善中...
儒家思想對人類的遠大影響

TAG:醫學 | 思想 | 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