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詩》與中國禮樂制度的傳承

  • 中國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棟,但真正的「經典」卻屈指可數。這其中尤以《五經》最為重要。這些「元典」經過後人的不斷解讀、闡釋,歷久彌新,或「我注六經」,或「六經注我」,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也是中國文化一道獨有的風景。自漢京以降,垂二千餘年,雖然學凡數變,但經學的地位未曾撼動過。無他,「蓋經者非他,即無下之公理而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總敘》)。在長達兩千餘年的傳統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經學是學術的正統,其影響之深之廣,非一言一辭所能概括。

    《詩經》是《五經》之中最特殊的一種,它既是「經」,也是「詩」;它也是《五經》之中最重要的一種,出現時間最早,最為可靠,「精金美玉,字字可寶」(梁啟超語)。白居易曾極言之曰:「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經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與元九書》)「五四」以後,《詩經》因其自身的特質而更多地被視為「文學」,而縱觀兩千餘年的經學歷程,我們不難斷言,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最重要的一點,還應當說是其「禮樂教化」的功能,以及由此所造就的「詩教」傳統。

    形成於西周初年的制禮作樂,旨在維護社會的秩序與和諧。「詩」、「樂」不分,《詩經》天然地成為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云:「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解》)相傳由孔子編訂的《詩經》三百餘篇,其內容豐富,具有巨大的闡釋空間,因而其「詩教」意義,也是多層次、全方位的。

    秦始皇三十三年,《詩經》遭遇「秦火」,但仍得全。漢興,傳詩者有魯、齊、韓、毛等諸家。經過東漢前期的今、古文鬥爭,《毛詩》流傳漸廣,又因鄭玄總結諸古文經師的成果,兼采今文經說,為毛氏《詩詁訓傳》作箋,終於大顯於世,成為後世誦習《詩經》的主要讀本,也可以說是唯一的版本。

    《毛詩》之所以能夠超越「三家詩」,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是其《詩序》的存在,及其「依序解詩」的樸實學風,最終「把《三百篇》做了政治課本」(聞一多《匡齋尺牘》)。《毛詩》由民間私學到正統的官定讀本,它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到底何在?王長華、易衛華所著《〈毛詩〉與中國文化精神》(以下簡稱「王著」)專以《毛詩》為研究對象,對《毛詩》這一豐富而複雜的經典文本加以解讀,抽繹出多重意義和價值,全方位考察了它在漢代及其以後「層累」地發展變遷過程中的文化遭際和文化命運。在筆者看來,該書落筆的重點,是對《毛詩》之於中國「政教」傳統影響的探討,這無疑扼住了《詩經》與中國文化的核心所在,從而在林林總總的《詩經》學研究著作中顯現出其獨有的價值。

    《毛詩》之「序」,是詩經學史上最為錯綜複雜、也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宋代以後,對「序」的態度,成為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重要的分水嶺。而「五四」以後,不少學者甚至將《詩序》視為《詩經》研究的最大障礙。但無論是「廢序」或是「存序」,都必須認真面對「序」的歷史存在及其影響,這是《毛詩》的綱領性文獻。「王著」正是從《毛詩序》入手,分析《詩大序》的文化蘊涵、「《毛詩》序、傳解詩理論的形成」等,揭示出《毛詩》之所以能夠用之於「教化」的根本所在,為全書立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著」認為,《詩大序》明確提出的「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將《詩經》對於社會安定與世俗教化方面的巨大功用,提高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詩大序》對詩教的規範做了明確的總結:「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

    在漢代確立其地位的《毛詩》及其「詩教」傳統,中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在唐代得到系統性的強化,漢唐詩經學也由此達到頂點。唐開國之初,就集朝廷之力編纂《五經正義》,以整齊眾說。由孔穎達主持的《毛詩正義》,引申發揮毛傳、鄭箋,成為有唐一代不曾動搖過的官方經典。「王著」斷言:「在崇尚儒術的唐代社會,《詩》始終起著重要的文化建構作用,作為文化底色之一,《詩》與唐代文化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王著,第100頁)唐人在漢代「美刺」觀念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揮《毛詩》的「雅」「頌」之政教功能,並將其用之於日常政治活動之中。同時,唐代的科舉考試,也突出雅、頌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毛詩》的雅、頌精神對唐代的政教禮樂思想有著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甚至有時還延伸到除此之外的相關領域」(王著,第172頁)宋代以後,理學大興,《詩經》雖然不是理學闡釋的主要對象,但《詩經》的政教功能一直不曾弱化,其影響依然不減。科舉時代,「五經」取士,《詩經》是學子必讀的教科書。由學而仕,士子表率社會,進而影響四野,經典就這樣一代代如春雨潤物無聲,無論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無不受其沾溉。

    古代中國的禮樂制度,不僅僅是一種典章制度,在實際生活中,它規定著人們的行為方式、倫理道德和風俗習慣等諸多方面。幾千年來,中國這片土地雖也飽經災難,但社會依然能夠保持一種平和之氣,百姓「溫柔敦厚」,經典的教化和滋養,不能說沒有功勞。注意一下紫禁城坤寧宮裡「日升月恆」的匾額,老百姓婚嫁時「琴瑟和鳴」的對聯,我們不能不感嘆經典「日用而不知」的偉大所在。「王著」所著力探討的《毛詩》之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除了學術上的意義外,在當下的文化建設中,其弦外之音,也值得重視。


    推薦閱讀:

    父母卡住的點讓孩子活出來真的很難,你沒被填滿的坑洞不想讓孩子再傳承也真的很難
    傳承祖寺
    教育時評:家庭傳承是青少年人格健全的基礎 - K12教育評論 - K12教育論壇 - Po...
    轉經輪的觀修法 頂果欽哲法王傳承
    南公懷瑾上師傳承准提法修持儀軌簡要

    TAG:中國 | 制度 | 傳承 | 中國禮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