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自我剖析:父母和遠方,何去何從?

留學生自我剖析:父母和遠方,何去何從?

來自專欄我在這裡看不一樣的風景

我的生活間隙,是由不限量碎片式刷微博而構成的。

剛開始刷微博時,我還年輕不懂事,關注了一個神奇微博號:北美吐槽君。

上面的故事,怎麼說呢?也很神奇。

知道的朋友們看破不說破,不知道的朋友圍觀先看破。

總而言之,你會時常感覺被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你的三觀可能會經常性地被顛覆,以至於時不時發出」卧槽,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的SB?「諸如此類的感嘆。

這上面的故事,看多了就懂,你認真,就沒意思了。

於是這天還是照常打發時間,照常刷微博,照常讀段子。這種高強度的數據篩選訓練,可以用於鞏固我的穩定的三觀正態模型,以至於看到再清奇的腦迴路我還能如鐵甲一般意志堅強。

可是,這次!!我不得不承認,我對其中的一篇真的認真了。我保證,以我多年鑒黃,啊呸!鑒三觀的經驗來說,這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所以,這是一篇怎樣神奇的吐槽呢?

----一個女留學生臨近畢業,父母催促女孩回國就業,言下之意是趕緊就業穩定,然後按部就班結婚生子。可女孩對於自己的人生有些不同的打算,她在留學國家瞞著父母交了個本地的男友,又耳濡目染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生活方式和教育的熏陶,自然有些不願意輕易放棄資本主義」自由腐朽「的氣息。可父母此時已經年邁,身體也不再如從前康健,文中提及父親已將近六旬,坐兩小時的飛機都感覺身體及其不適,老兩口迫切希望孩子能回國發展,同時抱孫子的意願也日益強烈。於是就這樣,她和父母之間爆發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說來說去,該吐槽就一個中心思想:國外漂泊的學子,一邊是父母的羈絆,一邊是自我對人生道路的規劃,究竟何去何從。

出於對廣大網友對該文態度的好奇,我又繼續視奸, 不,是翻閱了該篇的大部分評論。

概括如下:一場典型的網路口水戰。顯然,大多數評論可以分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一種更多站在父母的角度;父母有生養之恩,作為我們人生中重要的家庭成員,我們應該在未來人生道路的規划上多考慮父母的感受。因此,父母如果需要我們,我們也應該為父母做妥協;

另一種則更多考慮子女的想法;孩子應該有自己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不能完全淪為父母意志的附屬品。如果父母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並投射在孩子身上,這種做法是比較自私的。因此,孩子應該有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

似乎無論從哪種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都有它一定的存在的合理性。但這道擁有相悖選項的單選題,對廣大留學生群體來說,是怎麼選都是一道選不對的送命題。

對我而言,送命已是萬劫不復,我還有點貪得無厭。既想顧全父母的感受,又想充分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我想有我的理由。我呱呱墜地的地方是一座十八線小城市。就算城市建設宣傳吹上了天,宜居又風景優美,還是無法改變它十八線的真實地位。並不是diss故鄉,只是漸漸感覺這裡的生活似乎永遠只有一種,單調枯燥又乏味。人性總是這樣低劣,往往看過了更好的,就再難回頭了。從未想過,我的人生被一座城市深深所影響。感謝鬼使神差,感謝陰差陽錯,命運讓我來到北京。那時初來乍到,看看這繁華的城市,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在北京混跡久了後,慶幸不是被燈紅酒綠迷了雙眼,而是被大城市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所漸漸吸引。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不論是公交車上耿直的售票大媽還是拉茬兒一流的計程車師傅又或是三屯兒衣著新潮的人類們;你可以看到這城市總被各色的建築所圍繞,充滿歷史和貴族氣息的故宮頤和園,文藝小眾藝術氣息濃厚的798,職場精英和金屬樓廈遍地的國貿以及東直門那一串兒總誘使你鑽來鑽去的小衚衕兒。這裡,歷史與現代交縱,藝術和經濟並存。而我被這座城市直接震撼到的一次事件是,當我還是以學生身份去參加校外的英語培訓時,我身邊的同學有相當一部分竟然是在職白領。 小城市的人生活節奏悠閑散漫,限制的眼界讓我慣性思維地認為,學習只屬於學生,而扯淡和麻將才屬於大人。這讓我看到了在故鄉看不到的風景。因此在這裡,你總能被這無限可能所顛覆認知。

突然之間,我身上某一扇閉塞的窗,被推開了。庸俗而老套的說法是:」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

於是在臨近畢業時,種種複雜的形式加上暗流涌動般的個人意願,我走出了國門,成為萬千海漂中的一員。

一瞬已轉眼三年。這些年的生活過的並不易,並非國人眼中普遍留學生奢侈而又享受的生活。昂貴的生活費用,還有上至學習下至生活細瑣都要在異國他鄉獨自一人承擔的壓力。我想這種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懂。

但不論過程如何,經過這些年的磨礪,現在的我對似乎對世界和人生有了更完整更深度的認知。這種認知好像催化劑,促使我去探索更具有挑戰性和意義的生活。而我逐漸意識到,這種認知在為我的人生提供更加多樣選擇的同時,同樣在以顯著的效果拉遠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我感激父母在我人生節點和教育上開明的態度,因為他們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我。這一點不可否認。但因為同樣的原因,父母開始時常在我耳邊抱怨離家太遠,每逢佳節無法團圓等種種問題。於是催促我早日回國回家鄉發展成了每次聊天的重點。

如果我沒有那麼那麼好強,如果我沒有那麼乎追求人生意義,很多很多個如果。那麼我就可以瀟洒而豪不眷戀地離開現在我所擁有的所探索到的一切,回到父母身邊,在陪伴他們的同時,享受安逸穩定有依靠的生活。

可,我無法那麼決絕的就放棄現在的一切。那不是我。至少那不是現在的我。

我甚至能預感到,如果就這樣打道回府了,我的悔恨會隨著年歲的增長像洪水般襲來。

父母的恩情,遠遠不止感激能夠道清。他們養育了我,給了我他們能力範圍內一切最好的東西。包括這個出來看更廣闊的世界的機會。獨生子女擁有這專屬毫不稀釋的愛,無疑是中國式社會和家庭中最幸福的一代。

天平的兩端,一邊是自我期待中的理想與抱負,一邊是成長道路中親愛的人和家。如何兩全?

我想短時間內是難以兩全了。縱使我再貪心再費盡心思地去算計去平衡這兩邊砝碼。

幸好,歲月還長,時間還有。我並不面臨吐槽里那麼嚴峻的選擇和挑戰,因此我還能把眼前留給理想,未來留給家人。

而現在的我,不想考慮年紀,不想考慮未來,更不想考慮歸宿,這一刻,我只想輕裝上陣,為自己好好的活一次。我想拋開一切思想桎梏,去「做」一些事情,一些能在這個世界證明我存在的事情,證明一個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也能靠自己笨拙而執拗的努力為這世界貢獻一些什麼的事情。

儘管,這聽起來很「傻」。

而做一個傻人自然要承擔傻人做傻事後的傻結果。世事難料,人生因果緣由複雜。 我當然也害怕,這個世界最終給我的並不是一個肯定,而是一記重重的巴掌,一記讓我這輩子難以忘懷的巴掌。它會成為我人生道路上永久的恥辱柱,印記我曾經所有的失敗和愚蠢。可這樣的害怕和後果,是我要為選擇這樣一條未知道路所要承擔的代價。深諳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道理, 可不作為也並非我本性。 我只想說明,我不是小孩,這些可能的後果和未來,我都有考慮在內,這樣的決定並不是一時意氣。同樣,正因為我把父母納入了未來的考慮,這才使得我肩上背負的責任更加沉重。

讓身邊的人懂我大抵也是件更難的事情。人若浮萍,來去匆匆,誰又肯在誰身上停留片刻?我愈發覺得,這條路註定孤獨而又充滿風險。但我仍然期待有人會懂得我此刻承受的壓力與重壓之下的堅持。期待我的父母會,期待你也會。我也許在未來可期的短時間內,無法陪伴在父母左右了。但不論我在哪兒,對他們的愛一樣是不變的啊。 如果有一種愛,是非要把一個人捆綁在另一個人的身旁寸步不離,不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這種所謂的愛都充斥著專制和單向。距離可能從短期來看確實對感情是一種束縛和限制。但這種限制,也許,會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逐漸變成一個忽略不計的影響因素。而我,對掙脫桎梏躍躍欲試。但,我是說,如果最後的最後,我仍無法突破距離的束縛和限制, 那大抵是命運註定了我的歸路。就讓這些曾經的氤氳夢境隨風而去吧,心如止水地活好眼前,珍惜我擁有的一切也許才是歸宿。總而言之,不論這無法預知的未來會是怎樣一番場景,我的生活里絕不會讓父母缺席。這,就是我對這篇吐槽的態度和觀點。

時間終會給人生一個蓋棺定論。那樣的場景,即使現在的我想起來還是覺得悲壯。 我最終到底能這個世界留給一些什麼呢?也許只是一絲略帶執拗而苦澀的青煙。 而當那一刻到來,當我需要褪去身上的盔甲,丟棄手中的武器時,我會心甘情願。我儘力了,就沒有了遺憾。


推薦閱讀:

教科研方法——教育實驗法
Life Designing,做自己生命的設計師
到底大學老師該專心教書還是做研究?
2018年東莞圓夢計劃,政府補貼項目,指定報名點!
因果教育——地獄篇

TAG:教育 | 留學生 | 理想與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