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的分類和派別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詩歌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凝練,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流派和內容:
一. 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1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古體詩的詩體可分為樂府、雜言、四言、 五言、 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2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詩體分為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
3 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闕、上闕、上片,第二段叫後闕、下闕、下片。
4 曲,又稱為詞餘、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於金,興盛於元,體式與詞相近。特點: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套數是連貫成套的曲子,至少是兩曲,多則幾十曲。每一套數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須同一宮調。它無賓白科介,只供清唱。
5 新詩(或稱白話詩)
二. 從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1 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在一首山水詩中,並非山和水都得同時出現,有的只寫山景,有的卻以水景為主。但不論水光或山色,必定都是未曾經過詩人知性介入或情緒干擾的山水,也就是山水必須保持耳目所及之本來面目。當然,詩中的山水並不局限於荒山野外,其他經過人工點綴的著名風景區,以及城市近郊、宮苑或莊園的山水亦可入詩。 代表人物:謝靈運、孟浩然、謝朓、王維、劉長卿、韋應物、劉禹錫、柳宗元、裴迪、常建、儲光羲、李白、杜牧、陶淵明、王之渙等。
2 田園詩: 田園詩派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為東晉詩人陶淵明。古往今來,陶淵明的詩作及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田園詩,它自成流派、一直影響後世詩人創作的發展,陶淵明的詩大部分取材于田園生活,來源於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於口語,有的近似歌謠: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之情,語言平淡而自然,樸實而又毫不缺管色彩,給人一種清新、淳美的感覺、詩情畫意的感受。代表人物:陶淵明、王維、孟浩然、范成大。
3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艷。」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代表人物:李白、王維、王昌齡、劉長卿、王勃、岑參、高適、駱賓王。
4 愛情詩 :在人類文明史上,愛情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表現這個主題最為精練的文學形式便是愛情詩。古往今來都不乏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愛情詩歌精品,並且擁有大量的讀者,這在中國或者外國情況都是如此。 代表人物:秦觀、蘇軾、李之儀、元好問、元稹、柳永。
5 邊塞戰爭詩: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最早的戰爭詩在《詩經》中出現,為官方視角下的戰爭詩,辭采華美,氣勢宏大。民間戰爭詩詩從先秦發展到唐代,其中奇情壯麗的邊塞詩大大發展起來。 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
6 愛國詩:愛國是炎黃子孫的不解情結,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孟子「達則兼濟天下」的教誨不知影響了多少文人墨客,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告誡不知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愛國詩是詩歌題材的一種。就是把自己對祖國人民的熱愛,用詩歌這種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詩歌題材。 代表人物:陸遊、辛棄疾、文天祥、蔡琰、杜甫、杜牧、屈原、岳飛。
7 悼亡詩:顧名思義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古代漢族詩歌題材之一,始於晉代潘岳。 代表人物:潘岳、蘇軾、賀鑄、元稹、白居易。
8 閨怨詩:閨怨詩屬於漢族古典詩歌,主要集中在唐代這一時期,其中又有特別的一類稱為宮怨詩。閨怨詩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或者少女懷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代表人物:李清照,朱淑真。
9 思鄉詩:思鄉,實際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鄉親人, 睹物思人。羈旅思鄉詩主要寫客居他鄉的遊子漂泊凄涼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代表人物:孟浩然,溫庭筠,王維,李白,杜甫等。
10 哲理詩: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的詩。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新詩則一至四句均有出現。代表人物:蘇軾,李白。
11 懷古詩:懷古詩 是古代漢族詩詞中內容,思想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迹來達到感慨興衰、寄託哀思、託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於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代表人物: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李商隱,杜牧。
12:羈旅詩:羈旅詩又稱為記行詩、行旅詩,是指詩人因各種原因遠離家國,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等內容的詩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一旦離開,無論天涯海角,無論世事滄桑,無論顯達窮厄,鄉土之夢都會始終伴隨。相思是苦澀 的,也是美好的。代表人物:馬致遠,周邦彥。
13 詠物詩: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詠物詩最多的在盛唐時期。代表人物:賀知章,李商隱 ,白居易,張九齡 ,于謙 ,李賀 ,洛賓王,杜甫
另外還有一些勵志詩,諷刺詩,讚美詩以及描寫節氣的詩詞。
推薦閱讀:
※姑娘你要不喝一口
※《愛情公寓》中的張偉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黑格爾有哪些經典語錄?
※一般的種田文都有什麼特點?
※二丫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