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有沒有天賦這回事兒?
作為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一直堅信著華羅庚大大說的,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所以,沒有天賦這種說法在我看來就是給自己的懶惰在找借口,所以身為社會主義好青年我是拒絕講這種話的。然而,上體育課學輪滑的經歷······感覺自己被piapia打臉了,為毛同樣是零基礎開始學習,人家學了一節課已經能畫葫蘆了,我還是站起來就摔·······《奔跑卡路里》節目中練習雙人瑜伽的兩組人也是這樣,同樣的老師教學,大格和長宇的組合練起來就是那麼和諧,朴朴和瑤瑤的動作只想說那是什麼鬼······求大神指點,我的運動神經被殭屍吃掉了么?運動到底有沒有天賦這回事兒啊!!!!!!奔跑卡路里第2季 20151216 健身大討論:運動有沒有天賦
謝邀~
還是先說結論:
1.運動天賦這種事兒,的確是存在的。某種程度上,你的基因決定著你是耐力更強還是爆發力更強;和其他人比,你是不是能跑更快,肌肉增長更多。
2.基因雖然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運動、肌肉增長等機制,都是很複雜的,而且基因的表達,本身也可能因為運動而轉變。所以好好運動,逆天改命!下面細說~說到天賦,先不提運動,我個人覺得,很多人避之不及的「長胖基因」,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天賦」= =
之前我們提到過:「肥胖,某種程度上是由體質決定的(當然也能經過後天的訓練而有所改善)」。(相關閱讀 天生就胖?好好運動,逆天改命!)
你想一想,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麼一個問題,食物來源不穩定,也沒個冰箱啥的,你好不容易捕獲或者採集到的食物,但是沒有辦法保存……
這時候該怎麼辦?最強也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吃下去→囤起來→全部轉化為脂肪。
而擁有更好的存儲脂肪的天賦,平時脂肪也消耗得少的(也就是一吃就長肉的體質),也就更有機會活得更長,將自己的基因流傳下去。
當然,我們也說過,天生吃不胖,和基因等也有一定的關係,也算是一種「天賦」。(相關閱讀 吃不胖的人,你們錯在哪?)
那麼,既然變胖和吃不胖都算是一種「天賦」,運動呢?增肌呢?有天賦那麼一說嘛?
- 運動天賦,的確是存在的……
我們身邊,也經常能看到很多人一練就出型,而有些人怎麼練也不能出成績。所以天賦,顯然也是有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運動員的選材中,就會依據爆發力和耐力項目來考量,評測一個人的快肌和慢肌纖維比例等。
不同肌纖維特點
1 爆發力項目中,需要更多快肌纖維,它們個頭比較大,成長潛力高,更容易感覺出塊兒;
2 耐力項目中,慢肌纖維的比重更大,它們體積不大,但耐力驚人,在馬拉松等運動中非常重要。
而這些比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判斷,一個運動員更適合哪種運動。(相關閱讀 為何傳奇世界冠軍跑一公里就撲街了?)
當然,天賦,還不止於如此,我們先從一個神奇的孩子講起。
- 有一種基因,可能讓你天生神力!
2004年,德國一位教授宣稱發現一個神奇的孩子,他們全家的肌肉和體格都異常強壯,孩子生下來就力大無比,全身肌肉(胳膊和雙臂的肌肉量是同齡嬰兒的2-3倍,脂肪只有普通嬰兒的一半①。
雙肌症
1997年,麥克法龍等發現了一種新的生長分化因子②,它對於肌肉的生長有負面作用,他們把該分子命名為myostatin肌肉生長抑制素。
該基因突變的小鼠,體積明顯大於野生小鼠,骨骼肌質量增加200%-300%,肌纖維的數量較普通野生小鼠增加86%,呈現雙肌癥狀(double muscling)。
當然,人類出現雙肌症這種基因突變,是屬於很罕見的情況。比較常見的是肌肉生長抑制素分子上的某些節點出現突變,出現的人種間的力量差距。
比如我們經常就覺得不同人種間的力量差距很大,黑人比白人更有力量優勢,而這可能就與肌肉生長抑制素的G163A和A2246G基因有關③④。
另外一項有我國不同民族的調查也發現,在我國,只有蒙古人的突變頻率接近5%,漢族約為1%,其餘民族幾乎未見有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突變的個體⑤。(這個實驗的樣本量非常非常小,作為參考就可以了,不太能反應實際情況的。)
而實際上,決定你肌肉增長、力量增長的,肯定不止這兩條基因。越來越多的基因被證實跟肌肉增長、脂肪儲備等相關。- 運動,改變你的基因和命運!
的確,就像有些人就是胸大腰細,有些人就是平胸粗腿,有些人就是天生力量大,在這裡面,基因是會起到一定的關鍵作用。
不過,和天生胖瘦一樣,雖然基因佔一部分作用,但也不是說,胖瘦就不能改變了。
肌肉增長的機制是非常複雜的。不誇張地說,我們到現在也並沒有弄明白,肌肉增長中最主要的微觀機制,更別提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脂肪堆積部位,減肥速度,減肥先減哪等等了。
所以,就如同上回所說的,基因的表達,本身就可能因為運動而轉變。
規律的運動,可能促使肌肉中某些與肌肉生長有關的基因的DNA活性增加,從而促進肌肉增長。
你想啊,如果一個原始人不得已從採集型變成狩獵型,天天上躥下跳,身體為了讓他不死,也會更好地轉變身體,去適應環境。
即使是我們身邊,也看過很多胖了N年,然後成功逆襲變身完美身材的故事。遠到星爵、彭于晏等等,近到在硬派健身的微信和APP里分享自己經驗的勵志故事。
都是天生並沒有特別好的「瘦子基因」或者是「運動天賦」,但是通過後天努力來成就自己的好身材的!
所以,就像人生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身材也是可以自己把控的!只要你有一顆想要好身材的心,堅持對的方式,就一定可以做到!
最後的最後,弱弱打一個小廣告,我和知乎合作的新書《一平米健身》開始在各大電商預售了:
鏈接:《一平米健身》,多謝大家支持!
書主要是將用彈力帶套裝等小器械,如何實現居家快速健身塑型(有各種動作和計劃)。
在知乎也好幾年了,多謝大家支持哈!
①Markus, S., Wagner, K. R., Stolz, L. E., Christoph, H., Thomas, R., Wolfgang, K., et al. (2004). Myostatin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gross muscle hypertrophy in a chil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1(10), 2682-2688.
②Mcpherron, A. C., Lee, S. J. (1997). Double muscling in cattle due to mutations in the myostatin gen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4(23), 12457-12461.
③Rantanen, T., Guralnik, J. M., Leveille, S., Izmirlian, G., Hirsch, R., Simonsick, E., et al. (1998). Racial differences in muscle strength in disabled older women..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53(5), B355-61.
④Ferrell, R. E., Conte, V., Lawrence, E. C., Roth, S. M., Hagberg, J. M., Hurley, B. F. (1999). Frequent sequence variation in the human myostatin (gdf8) gene as a marker for analysis of muscle-related phenotypes. Genomics, 62(2), 203-207.
⑤Saunders, M. A., Good, J. M., Lawrence, E. C., Ferrell, R. E., Wen-Hsiung, L., Nachman, M. W. (2006). Human adaptive evolution at myostatin (gdf8), a regulator of muscle growth..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9(6), 1089-1097.
謝邀。天賦上的差距是很大的,除了顯而易見的天賦差距(比如跑得快、跳得高),在一些細節上,也是有很大區別的。說沒有差距的,請給我解釋一下牙買加屁大點地方為啥短跑如此NB?在我們健身房裡,也是存在著天賦的差距,比如---肩寬。當然,說的是排除肉,純粹骨架的寬度,這幾乎就決定了你在健美領域的上限。一個肩窄的訓練者,胸肌可能很容易練成乳房的感覺- -還有就是本體發力。我見過很多有著多年訓練經驗的老手,仍然無法徹底掌握胸部發力的感覺,這導致了他們的手臂維度已經很可觀了,但是胸肌還是不盡如人意。以上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啦,在運動領域,天賦時時刻刻決定著你的上限呢。
我有一個朋友,他很喜歡打籃球,但他的運動神經很差,每次都被我們搶著欺負,一下午交球都摸不到幾次,更別說投籃了。他努力了很久,但還是投10個球只有一個進。
後來,他爸爸給他包了個自己的球場,他的技術就好多了。
所以天賦真的很重要。謝邀。當然有。所謂的運動員選材,尤其是幼兒選材,選的就是運動天賦這回事。
所謂運動選材,就是把先天條件優越、適合從事某項運動的人材從小選拔出來,進行系統的、有目的的培養,以便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選材必須利用一切手段來預測一個少年能否通過訓練取得成績。這種預測需要依靠遺傳學、形態學、生理學和統計學等多方面的材料綜合地加以判斷,是運動醫學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不少學者認為,遺傳對人體發育、體形、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運動素質的發展速度等關係頗大。在人的身長、體形等形態方面遺傳現象比較明顯,這是早已知道的事實。近年來,有些學者對運動能力的遺傳可能性進行了較多的研究。其途徑有:①家系調查。對運動員家族溯源的研究歷史比較短,目前最多只能追溯到3~4代。據一些學者調查,著名運動員的後代中平均有50%的人運動能力突出,不過其運動項目不一定與父母從事的項目相同。②子女和父母運動能力的統計比較。目前獲得的初步結論是:一部分運動形式(跑、立定跳等)的能力可遺傳,另一些運動形式(投擲、支撐跳等)見不到遺傳現象。③對雙胞胎的研究。通過對雙胞胎在體育的興趣、運動成績、各系統的一些生理指標、訓練效果等方面的比較,已發現最大吸氧量、血乳酸濃度、最大脈率等也受遺傳的影響,並且發現單卵雙胞胎的遺傳性要比雙卵雙胞胎的大得多;顯然,在估計這些特徵的遺傳可能性時,也不能排除後天環境(家庭、社會環境等)的作用。
選材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能否正確預測一個人未來的身長、心肺系統的機能指標高低和運動素質好壞,因為這些因素對運動員的培養前途和運動成績的提高起主要的作用。預測身長的主要辦法有:①從父母身高推算,有的學者提出了一些推算公式,但是這些公式尚在不斷修正中;②根據自己身長推算,一些學者通過大量調查和統計學分析,提出以自己 8~12歲的實際身長預測未來身長,其相關係數最高;③從骨骼年齡預測,一般從腕部骨骺發育的放射線表現進行推斷。對心肺系統機能指標進行預測的主要看法是:①從童年到性成熟期,一些心肺功能指標具有不同的穩定性,其中穩定性最大的是脈搏頻率、呼吸頻率、每公斤體重的吸氧量、氧脈搏等,每年的相關係數保持在0.6~0.9之間;②心肺功能指標發展的穩定性從10~11歲起就已顯示出來,以青春期前、後,即10~12歲和16~17歲穩定性為好,青春期穩定性最差。由於到16~17歲進行選材就較晚了,因此可以拿10~12歲時上述最穩定的心肺功能指標來預測一個人成熟後的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這就是說,可以對10~12歲的兒童進行普查,從那些心肺功能指標最好的兒童中選材。從運動素質方面進行預測,也是選材的主要依據之一。這項工作主要由教練員完成。推薦閱讀:
※【生酮入門】被誤解的生酮飲食
※怕水的人怎樣學游泳?
※第262期:減肥人士健身後吃或不吃呢?很糾結
※為什麼選擇上海體適能呢?
※拳擊訓練可以在哪幾個方面提高籃球運動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