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抱怨的媽媽」這種哭喪式教育的社會現狀?
問題來源:
如何評價「消失的爸爸」這種喪偶式教育的社會現狀??www.zhihu.com很多家庭矛盾,是被故意製造出來的。
努力賺錢,你是消失的爸爸。在家多了,你是不賺錢的廢物。只要你願意,你總能找到辦法,把家庭變成戰火區。家庭遇到問題,問題剛剛出現苗頭。一方開始火上澆油,抱怨,指責,問題從苗頭變成了猛火。不斷的抱怨,不斷的火上澆油,一方只能消失。一方繼續火上澆油,繼續製造問題。
請問,問題究竟是應有,還是被製造出來的?不要總覺得男人容易,公眾號,媒體人,不要用驚悚的垃圾理論,製造家庭矛盾。我沒統計數據,但據我觀察,消失的爸爸,並不比抱怨的媽媽更惹人厭。作為一個家裡從小重女輕男,家庭關係糟糕,留守兒童,我討厭我媽和討厭我爸一樣多,或者更多一點。所以,女人不要以為自己在家多,就為子女多付出了多少。你孩子有多少問題,都是被你製造出來的?我和一些朋友聊到心理問題,抱怨媽媽的,往往比抱怨父親的多。 知乎上,抱怨媽媽的,也比抱怨父親的多得多。我要是一直留守到大學畢業才認識我爸媽,我估計我心理健康程度,會比現在好得多。現在說實話,我心理陰暗,我媽出力最多。
所以,消失的爸爸在差,總不會比抱怨的媽媽更差。來啊,互相傷害啊┑( ̄Д  ̄)┍
不知道啥叫奔喪教育,賓士和桑塔納各拆一半拼起來的教育模式嗎。
妄明先生回復別人的一個說法我倒是深以為然:抱怨的媽媽和消失的爸爸,大部分都是成對出現的,一般來說,父親消失的家庭,其母親也一般喜歡抱怨,母親愛抱怨,那父親也會消失,真的像女權宣傳的父親棄家不顧母親同時擔任父親和母親兩個角色的家庭,少之又少。
絕大部分家庭都是能養大就行,心理問題,只要沒有明顯精神疾病就算合格了。
但是反過來,如果是父親當這個角色,難道就養不活嗎?
而且我也很贊同 @妄明 先生所說的「抱怨媽媽」比」消失父親「危害更大的問題,因為父親消失頂多是不參加教育,而媽媽的抱怨顯然對孩子的心靈發育危害性更大,況且本來用父親的消失來跟母親的抱怨比就不太公平。
事實上父親消失應該對比的是母親的消失,那麼以此來說顯然是男人的負擔更重,就比如離婚,如果不是父親那方的收入比母親那邊高很多的話,孩子都會盡量判給母親,這就是因為單親父親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更高。
我們以前的鄰居是東北的,鬧離婚孩子判給母親,然後帶著孩子從東北改嫁過來,孩子的父親不知道是誰,但總比顛沛流離到一個新城市要好的多吧,但是沒用,法院就是覺得跟著母親改嫁也比留在本地跟父親一起生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我說說後來吧,跟我們家據說是親戚(但是出了五服),結婚了八年,然後最近又離婚了,臨走騙了套房子,但好在沒撕破臉,那個孩子今年也十八了,算是趕了個好時候,這下才叫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倒不是批判什麼人,一個帶著那麼大孩子,一分錢財產都沒帶來的女人,這麼搞大家也都理解,被坑也只能怪我那親戚不長腦子。
說正題,抱怨的女人應該和家暴的男人(僅限打孩子,打女人的我很久之前說過了,槍斃都支持),而且這個到底是抱怨孩子更厲害還是打孩子更厲害的話,我還是想商榷商榷。
我們家呢,不是什麼特殊的家庭,也沒什麼消失和抱怨,我媽挺可愛的,只是有點固執,也好哄,我也確實更尊敬我爸,有什麼正經重要的交流也是找我爸。
我爸這個人,特別有原則,這個我現在還沒學到,我挺嬉皮的。他小時候經常因為我做錯了事打我,但是有一天我們聊天的時候,他說我已經初中了,不能打我了,我當時只是笑笑,但是我沒想到他真的到現在也沒對我動過手,他當時還說,等我結婚了,他批評我都不會批評(因為要在老婆孩子面前給我留臉。),我相信他能做到。
我現在回憶了一下,我在學生時候挨批的時候,比挨揍的時候要痛苦多了,因為世界觀沒成熟,還要受到老一輩價值觀的荼毒,更何況一般來說老一輩不想聽解釋只想要態度,那就更加痛苦,都想說你們揍我一頓這事咱們完了得了。我記得前段時間有個新聞,一個小女孩在房間里跟家長辯駁然後被拍上網的新聞,這個我感同身受,但是我看風向是父母皆禍害的風氣,而我沒那麼大恨,也不想給那對父母洗地,就沒講話。
說實話,我看了看周圍,自己沒能力還要強行「素質教育」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比放縱的,直接打的,出來的孩子慫逼更多,而說的單親家庭管不住的,是底層渣男渣女的儲備軍,但是人家至少過的爽,比慫逼要好得多,畢竟有能力但慫叫斯文,沒能力又浪至少是個潑皮,又沒能力又慫的只能寄希望有個能打老虎的弟弟了。
結論就是:如果只講養不死,那麼男女都行,如果硬要比的話,抱怨的女人比消失的男人對孩子的危害要大的多。
最重要的是分清什麼叫養活,什麼叫教育!
1,各種浮誇文化產品提高了女性的期望閾值,然後因為這種抱怨傾向,會變得喜歡看x蒙軟文。更加抱怨,看文章解氣,提高閾值,正向反饋,無限循環,直到某一天鬧翻或者老了沒力氣鬧為止。
2,社會有的時候對女性太寬容了,以至於某些人沒有經過現實的打擊,還保留著非常無聊的幻想,覺得世界都欠她的。這種人無論男女都喜歡沒事瞎bb。
3,男的也想天天抱怨,只不過這麼做會被人覺得雞賊,回家不如上班。4,有的時候,沒有教育能力的,不如放手,雖然放手也好不到哪裡去。————————————————————5,未實現願望的代際傳承,例如落第人家的上大學夢,這裡就是家庭教育的扭曲,把幻想代代相傳。抱怨的媽媽和消失的爸爸一般是一家人,同時出現。
「我和一些朋友聊到心理問題,抱怨媽媽的,往往比抱怨父親的多。
知乎上,抱怨媽媽的,也比抱怨父親的多得多。」
為啥抱怨媽媽的多,就是因為奔喪式教育啊
你上學的時候是抱怨本班老師多還是抱怨隔壁班老師多?
女拳主義導致母系社會回歸,婚姻家庭必然土崩瓦解
謝 @昨夜西風凋 邀請,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抱怨的媽媽」必然伴隨著「消失的爸爸」出現,是婚姻家庭大解體的表現。要弄清楚這種現象的來龍去脈,自然應當了解婚姻家庭的起源,以及是怎樣被女拳邪教破壞掉的。
婚姻家庭是父系社會的產物,是人類跟動物最顯著的區別。雄性高等動物只有到處交配「播種」的本能,而沒有撫養後代的本能。然而「反人性」的父系社會模式之所以在全世界廣泛存在,是因為其比母系社會有強得多的優越性。在母系社會,婦女和子女都是部落的公共財產,「吃大鍋飯、公地悲劇」必然導致男人的責任心淡泊。而父系社會承認婦女和子女是男人的「私有財產」,激發了男人的養家積極性。婦女要守貞操,讓男人獨佔交配權的征服慾望得到滿足;生育的子女要隨父親姓(甚至要求妻子也改成丈夫的姓氏),讓男人產生「我的老婆,我的子女」的專屬感。之所以要那麼做,是因為養老婆和養子女非常苦非常累。懶惰是人的本能,如果沒有好處,哪個男人願意接受婚姻的束縛?承擔沉重的家庭責任?為了強化婚姻對男人的吸引,讓男人甘願去承擔家庭重任,婦女還要盡量溫柔體貼,讓男人感受到家的溫暖。
生物本能是強大的,而反本能的東西是脆弱的。群婚雜交是生物本能,而婚姻家庭反本能。因此稍不注意,父系社會就要滑向母系社會。只有意識到婚姻家庭的脆弱性,才會好好珍惜它。然而女拳主義專門為推翻父系社會而來,摧毀婚姻家庭是其終極目標。女拳主義要以女拳的意志和體驗(注意不是婦女的意志和體驗)來重構整個世界,它們以破壞父系社會為生活樂趣。女拳邪教控制新聞傳媒、社科理論和書籍出版,對全社會進行了徹底的洗腦。比如傳統的婚姻家庭本來是男女的權利和義務平衡,所以可以很穩定。然而女拳主義認為婚姻家庭是婦女的枷鎖,讓婦女充當了性工具和生育工具。因此女拳主義者竭力灌輸一套「男人有罪,婚姻是婦女對男人的恩賜。如果男人確實想結婚,就必須跪在地上贖罪,對婦女低三下四才行」的邪教理論。
在「男人有罪」的政治正確輿論氛圍下,處女情結和貞操觀念是封建殘餘,被「女衛兵」們徹底批倒批臭。濫交墮胎、感染梅毒和艾滋病則象徵著對父系社會的反抗,是個性和英雄(哦不,應該是「英雌」)的象徵。子女隨父姓,婦女賢良淑德是臭不可聞的文化糟粕,必須被「女衛兵」們徹底打碎。「凡是男人贊同的,女人就要反對;凡是男人反對的,女人就要贊同。男人是女人不共戴天的仇人,羞辱捉弄折磨男人是新時代獨立女性的使命」則成了「女衛兵」們的「座右銘」。傳統的賢妻良母類型婦女將丈夫當作親人,可以讓婚姻保持穩定;而在被仇男的「女衛兵」們拱了個底朝天后,現代婚姻對男人毫無吸引力。女拳婊肯定不認同,認為當今中國男人依然賣力想結婚。其實那完全是傳統的紅利還沒耗光!許多男人是被父母等老一輩親屬的輿論壓迫下才去結婚的,內心極其抵觸。看看美國就知道,它們無論男女都很少遭遇沒有明顯的逼婚壓力。自從 1960 年代第二波女拳運動大搞「性解放」後,結婚率大降,離婚率大增。另外的例子,俄國自從 1920 年代布爾什維克大搞「杯水主義」後,人口頹勢就沒像樣好轉過。家庭觀念本就淡泊的俄國男人在「共產共妻」風潮過後更加厭惡婚姻束縛,普遍都成了酒鬼,無心承擔家庭責任。或許女拳婊還要狡辯,認為婦女比男人更加不想結婚。其實可以去做一個「只同居不結婚」的調查,看看是贊同的男人多,還是贊同的女人多。美國的剩女聚在一起就拚命聲討男人只願同居、不願結婚,而且同居時間長了就會另尋新歡。當今的美國黑人社區大多已淪為母系社會,許多黑人根本不知道父親是誰。美國白人比黑人好一些,但也前景不妙。為何?到處交配「播種」是男人的生物本能,結婚可不是本能。婚姻完全是人類社會塑造出來的文化現象,可以徹底消失。
許多中國男人在親屬的強大逼婚壓力下被迫去結婚生育,內心裡卻非常排斥,於是婚後不願意承擔家庭責任。結果導致丈夫和父親的角色缺失,婚姻名存實亡。然而有的婦女會說:「我在貞潔上沒有任何過失,也沒要求子女跟我姓。婚前有良好的感情基礎,我自己在婚後也很賢良。可我老公依然成了『消失的爸爸』,子女都基本上是我一人在教育。」 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根源依然是女拳邪教。為何男人婚後如此忙碌,早出晚歸,將家當作「寢室」一樣?因為沉重的生活壓力。許多男人背上了沉重的彩禮、房貸以及妻子的巨大生活開銷,而這些壓力完全可以免去的。為何結婚要買房買車?為何要天價彩禮?為何要買鑽戒和婚紗,辦奢華婚禮?不就是為了滿足婦女的虛榮心嗎?在我看來,不需要鑽戒和婚紗等華而不實的用品,甚至不需要辦婚禮,租房結婚和「裸婚」才是返樸歸真者的選擇。所有的身外之物都要花精力去打理,都容易帶來煩惱。為何婦女總是要求買這買那,歸根結底是被女拳邪教洗了腦。女拳主義認為男人有原罪,結婚是男人欠了女人的債,所以男人需要贖罪還債。只要清楚地意識到女拳邪教的荒謬,就知道生活壓力是婚姻幸福的敵人,女拳婊是家庭的敵人。
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 90 後男人未老先衰。許多 90 後男人已經嚴重脫髮,肚腩也已經隆起。其實 80 後和 90 後的男人還有許多看不見的衰老:性能力有限,開始陽痿。男人的性能力跟心臟密切相關(著名壯陽藥物「偉哥」的初衷是為了治療心臟疾病,卻意外發現可以壯陽),心累必然導致性功能萎靡不振。近半個世紀的女拳邪教運動,鼓吹亂倫雜交,加上生活壓力巨大,導致男人的精液質量急劇下滑,精子數量和活力都越來越差。長期以來,女拳邪教鼓吹婦女生育是奉獻,而男人在享樂。然而實際上,男人的生育能力非常脆弱,被女拳邪教折騰過後就像被閹割過的公雞一樣。許多婦女抱怨「不性福」,殊不知正是自己不斷壓迫丈夫導致的。婦女想要「性福」,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的老公身體好、精神狀態也好。賢良的婦女讓丈夫吃得舒服,睡得香,同時積極幫助男人分擔生活壓力,感情和睦,自然就會「性福」。而被女拳邪教洗腦後的婦女拚命折磨自己的丈夫,弄得男人毫無性慾,或者雖然剩下少許性慾,卻變成了有心無力的「太監」。男人說強壯的確很強壯;說脆弱也的確很脆弱。如果保養得好,年過七旬的男人依然有生育能力;如果被生活壓迫得喘不過氣來, 20 多歲陽痿可不是傳說。
如果你是一個尚未被女拳邪教深入洗腦的未婚年輕女子,而且擔心未來的丈夫成為「消失的爸爸」,進而導致自身成為「抱怨的媽媽」,那麼只需做到以下幾點即可。
- 遠離女拳邪教,以免被洗腦。如果好奇心強,不願意遠離(其實也很難徹底遠離,畢竟女拳主義壟斷了話語權,想不聽到它們的聲音都難),那麼一定要堅持不懈地聆聽反女拳的聲音。多看反女拳戰士的言論,就不容易被女拳邪教誤導。
- 永遠銘記:丈夫是親人,而女拳婊是敵人,女拳婊最樂意看到的就是你的婚姻家庭雞飛狗跳。去看這篇:
為什麼現在女人的仇男情緒這麼高漲?
- 擇偶時不要沉迷於所謂的「高富帥」,不要在身高、錢財和相貌上設置過多限制,珍惜善待你的男人。女拳邪教導致了逆向淘汰,重感情的男人越來越不適合生存,會越來越難以找到。去看這兩篇:
真愛是什麼?
怎樣才能談一場不分手的戀愛?
- 婦女崇拜男人的婚姻是最幸福、最穩定的婚姻,而所謂「女男平等」(實際上是女拳禮教控制下的「女尊男卑」)的婚姻毫無吸引力,極其脆弱。所以有悟性的婦女會盡量讓自己的丈夫強大有尊嚴,而不是拚命閹割自己的男人。去看這兩篇:
孩子跟誰姓有多重要?
什麼樣的愛情可以讓婚姻幸福長久?
- 生活盡量清心寡欲,讓你自己以及你丈夫有足夠的閑暇來照顧子女。只要遠離奢侈淫亂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養育後代並不需要太多錢財,真正需要的是時間和精力。如果沒時間照料子女,而是花重金聘請保姆來代替,那麼子女將難免跟父母疏遠,因為親子關係無法用金錢彌補。去看這兩篇:
一輩子註定單身的人應該租房還是買房?
貧賤夫妻百事哀,在現在這個時代到底可信不可信?
- 盡一切可能保持貞潔,盡量年輕的時候結婚生育。年輕時生育的子女往往更加健康聰明;順產率高;產婦分娩痛苦少;產後身體恢復得也快。去看這兩篇:
為什麼女孩子不能隨便跟人上床?
產後抑鬱是吃人的女拳禮教迫害婦女的結果
- 不要被「新時代女性應該追求事業」的女拳邪教言論矇騙了,絕大多數現代婦女的所謂「事業」都是經濟泡沫的結果,婚姻家庭才是幸福的源泉。儘可能親近宗教和傳統,保持謙卑之心。多跟自己的靈魂對話,提高道德情操。去看這兩篇:
現代知識女性是當今時代最缺乏自知之明的群體
按照《富爸爸窮爸爸》的理論,在天朝購買什麼算資產呢?
如果你是一個剛滿 20 歲的年輕女性,做好上面的事宜,經營好婚姻家庭,那麼在將來動蕩不安、兵荒馬亂的年代就會意識到:丈夫以及成年後的子女對一個婦女是多麼的重要。
19 世紀末第一波女拳運動開始出現時,西洋社會的保守主義者就強烈反對所謂的「女男平等」。他們認為婦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也缺乏承擔社會責任的意願和能力,給予婦女權力必然導致社會反智,道德敗壞。確實如此,婦女普遍非常愚昧,而且絲毫意識不到自身的愚昧。現代婦女缺乏起碼的謙卑之心,夜郎自大,將無知當個性。她們被女拳邪教洗腦後,將自己的丈夫當作仇人來虐待,而將女拳婊當作恩人來膜拜。她們自己將婚姻家庭弄得雞飛狗跳,卻絲毫意識不到,反而在女拳邪教的洗腦下認為男人先天如此。
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陰陽顛倒,乾坤必亂。女拳主義導致了母系社會的大回歸,婚姻衰敗,家庭解體,人口數量和質量都不斷下降。雄起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終將摧毀孱弱的母系社會,這是難以抵擋的世界潮流,是無可奈何的自然法則。
推薦閱讀:
※我家的愛國主義教育
※為什麼孩子學的越多越痛苦?因為家長沒告訴孩子這個
※孩子沒有志向,哪來的學習動力?
※經典國學常識100題(含答案),一定讓孩子掌握!(續)
※想培養優秀的孩子,請不要「吝嗇」你的誇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