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殺兩千年後的清代護手刀!漢劍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秒殺兩千年後的清代護手刀!漢劍到底牛在什麼地方?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漢劍」與「唐刀」可能是冷兵器領域最熱的兩個關鍵詞了。喜歡兵器愛好者和收藏者都非常喜歡漢劍,也都認為漢劍精美,做工好。但具體漢劍的做工到底有多好?可能就很少有人能說清楚了。今天筆者就通過一把出水漢劍與一把出水清代護手單刀的對比,說一說漢劍到底有多麼好!

這把漢劍與這把八斬刀式護手單刀的出水位置是很接近的,都在廣西南寧地區,大約都在崇左附近,相距不遠。出這兩把刀的地方,雖然過了兩千多年,但主要地形地貌沒有大的變化。可以說,兩者雖然相差兩千年,但使用環境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從形制上,可以看出,這兩把武器都是刺擊為主,劈砍為輔。而具體在很多方面,這兩把刀劍有著很大的不同。先說形制。雖然漢劍看著比清代護手刀要長不少。但其實,這把漢劍的重量卻比那把清代護手刀要輕!經過測量,漢劍660克,八斬刀式護手單刀708克。當然,這48克重量的差距要考慮漢劍的劍柄已經鏽蝕。筆者估算它們兩者真實差距大約在10~15克之間。具體尺寸上,這把漢劍全長1088mm,刃長930mm,柄長158mm。這把護手單刀全長497mm,柄長99.5mm。

那麼對於一把武器來說,更長更輕意味著什麼呢?更長意味更長的攻擊距離,更輕意味著劍尖轉移就會更快,可控性更強。而且較輕的自重,也能讓其在放平時,保持筆直,不會因為自重而產生彎曲。(這是一把好漢劍的重要屬性)特別要說得是,這把漢劍不是做得最好的。根據記載,曹丕的「飛景劍」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五兩,(約1.1米,430克左右);「流采劍」長四尺二寸,重一斤十四兩(約1.1米,414克左右)、兩者在相似的長度下,都比這把要輕得多。可就是這把當時來說,工藝不算最好的漢劍,其武器形制和攻擊性能卻遠勝那把清代的護手單刀。

說完形制,再說鋼材品質。雖然這兩把刀劍都沒有磨出來,但收藏界研磨漢劍和清代刀的卻很多。基本上,與這把護手單刀同類型或同時段的清代刀,雖然離現代更近,但夾灰情況卻出現更多。什麼是夾灰呢?就是指在鍛打刀劍時,有的部分碳化不完全,使得鋼材不夠勻質,影響刀劍強度。具體表現為刀劍表面有一些呈灰色,像頭髮似的,不連續的線。

▲這個是做的不好的結果

有些如果刀劍鍛造得特別好,從表面上就看不出夾灰來。而漢劍就屬於做得好的那一類。比如這一把殘劍,磨出來後可見鍛造的精良。

而漢代的砍刀磨出來的刃紋,目前在日式高檔刀劍上常見。

▲打磨前

▲打磨後

至於那把清代護手刀的鍛造工藝可稱低劣。很多磨出來的這類護手單刀連外觀都可見夾灰短絲。也就是說,如果不做成傻大黑粗的這樣,這個長度的刀在使用者手裡恐怕砍柴都得小心別崩了刃。因此,長刀更別說了,不做厚、做大,恐怕砍不了幾個人就折斷了。(特別要說的一點事,清代開始,大量進口西方鋼材,也就是洋鋼。那些用洋鋼鍛造的刀劍品質往往不錯。)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漢劍能秒殺兩千年後的清代刀呢?其實主要還是使用環境的因素所導致的。漢代配劍的一般都是有身份的士人和重義輕生一劍知的遊俠。而且整個漢代,不分兩漢,都是極其崇尚復仇與決鬥。比如漢代流行的畫像磚故事《七女為父報仇》,咸陽令全套人馬全套儀仗全副武裝出門,都免不了被仇家糾集人馬堵住。最後咸陽令在渭河上的咸陽橋落水,然後被仇家勾起來弄死。這種典型的復仇故事,在漢代廣受喜愛,廣為流傳,還成為了曹操墓的斷代依據。其過程先不論,光是鼓勵復仇,就使得兩漢各路有身份的人們都隨身佩戴趁手的傢伙。

▲1~7編號為女性,AB是目標。其中B是落水的咸陽令,A是主簿

▲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的櫑具劍

那麼清代這款護手單刀呢?完全相反。這是一件很猥瑣的武器。使用者絕對不會講什麼公平決鬥,即在相對公平的環境中互相行禮後開打他們的預設環境就是在狹窄逼仄的環境中,面對一群敵友不明各懷鬼胎的人。可能一言不合,不知從哪個人袖子里就飛出一個帶鏈子的秤砣,開另一個倒霉蛋的瓢。(當年黃飛鴻就靠這門手藝出名的)

▲袖中鏈錘才是黃師傅的絕技。沒想到吧

也有可能大家關係突然緩和,原本已經很近的距離一下子拉得更近了,大家把酒言歡……然後又翻臉……總之,戰鬥發生的時機高度不確定,戰鬥距離極短,戰鬥中沒有規則保護,很多時候還得躲避國家機器的鎮壓,要隱藏武器。以上就是這款護手單刀的使用者面對的預設環境。適合這個環境的武術,就講究刀術中要有一點摔法,近身纏繞後要使用些體術動搖對手的重心。精確控制距離和節奏的細活就不適合流氓扭打的環境。所以這款刀不但短,而且重,使用者前臂越有力越好。然後這種武器也沒必要做得太精緻,否則當兇器丟了的時候會心疼的。

▲徐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東漢建初二年(公元77年)五十湅鋼劍

最後,給大家說類似的武器在漢代值多少錢。1978年江蘇徐州銅山所出東漢鋼劍,莖部有隸屬錯金銘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孫劍□」,另一面陰刻「直千五百」。建初年號相接的漢明帝時期,一斛粟值三十錢。以此價格計算,則一千五百錢足可買50斛粟。按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史》一書中論證的計量單位換算過來的話,50斛約等於現在的675千克。如果按照3塊錢一斤米來算,這支劍折算人民幣大約2025元。就算現代的大米要比古代的便宜得多,一把普通漢劍在漢代的價格,估計也就相當於6000~10000元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歡樂原始人,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七位散文大家筆下的春遊美景
上古秘聞—我所知道的巫道仙(4)
廣西作為沿海省份,高速鐵路里程全國第二,為什麼經濟落後?
古人為何在「姓名」之外還要另取「字」、「號」?有什麼講究?
虛擬現實是21世紀人類文明的終極方向!

TAG:清朝 | 人文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