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的神社

無處不在的神社

來自專欄我在日本做公務員

來日本旅遊,無論去哪兒,似乎總有個去神社的行程安排。

雖然馬上會想起靖國神社,然後不免一陣咬牙切齒,但不意味著日本的神社是壞東西。東京的明治神宮,富士山的淺間大社,遍布全國的天滿宮,還有之前開過G7峰會的伊勢神宮一向是高人氣的旅遊景點,更不用提被神社包圍著的千年古都京都,幾乎走不多久就能路過一處聽過或沒聽過的神社。有時已搞不清楚是京都有這麼多的神社,還是因為這麼多的神社才有了京都,多到想隨便舉例的時候,都得在腦海中快速穿梭的各大神社裡糾結一番,才能按自己的喜愛順序說出伏見稻荷大社、下鴨神社、八坂神社、平安神宮等等。

這裡,還沒算進大大小小的各類寺廟呢。

神社和寺廟是有區別的,所以才沒提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

神社是神道教的信仰中心,也是日本的本土宗教。神社雖起源甚早,但深入民心是19世紀的明治維新之後。神社最明顯的特徵是入口處設有一道大紅色的「鳥居」(牌坊),尤以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最為出名。

與此相對,寺廟是佛教的參拜地,經中國傳入日本。寺廟最明顯的特徵是有一道被稱為「山門」的大門,以奈良的東大寺和東京的淺草寺為代表,還會在山門上蓋有壯觀的屋頂。

有了這個簡單的區別方法,就知道自己經過的是神社還是寺廟了。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在個人觀感里,起源於日本的神社似乎充溢著更濃的日本味道。比如說,去到金閣寺或天龍寺等園林頗為出名的寺廟時,也會產生「好精緻」「好漂亮」的感慨,但總覺得我們的蘇州園林,我們的南普陀寺也有著日本園林少見的大氣磅礴,所以在寺廟上,總是各有千秋各領風騷。

但神社卻是非得在日本才能見到的建築,我尤其對鳥居情有獨鍾。傳說鳥居是連接神明居住的神域與人類居住的俗世之通道,屬「結界」的一種。大紅色居多,有些是沒有裝飾過的原木,所以總在不經意間看到時,給人強烈的直面衝擊。特別是山裡的神社,綠色掩映之中,紅綠的對比不僅是視覺上的效果,也讓人心生一絲莫名的平和與肅靜。所以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才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慕名而來。那種錯落感彷彿能帶人走入一個未知世界,好似穿過這一千座鳥居,當真能從此處走向一片新天新地。

剛來日本的時候,會慕名前往一些大神社參觀拍照。後來發現,神社到處都有,哪裡用得著風塵僕僕專門去看,家或者公司周圍一定有著或大或小的神社,隨便出去轉一圈就能撞見。他們已經成了日本生活的日常,就像街頭隨處看到的吉野家一般。

單位附近有一處神戶最大的生田神社,連「神戶」的「神」字據說都是起源於這裡,可見其香火之旺。不僅在日本大型傳統活動的日子,如祈禱小孩子健康成長的七五三、20歲的成人式、新年的參拜吸引許多當地人前來,這裡也是舉辦結婚儀式和葬禮等紅白法事的地方。更不用提那些白衣飄飄的巫女——指在神社工作的女孩子,若是有出落得格外標緻的,不乏專門來看的人。記得之前去過的富士山下淺間大社,有個漂亮的女孩子被大家稱作「巫女西施」,這叫法真是中日結合。

除了稍大規模的神社,還常在街頭隨意撞見不少迷你版本,小到甚至覺得那是個模型。有時在街道拐角處擺的玩具鳥居,也會被小孩子當做神社對待。和正常規模的神社相比,活脫脫動畫世界裡的小人國。

但小巧如這般,還是有人擺上鮮花或其他祭祀品,有模有樣地裝飾一番。

有時忍不住想,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神社存在,還都位於市中心的繁華地帶,地價不菲。況且,為什麼有大神社還不夠,還要保存著這麼多小神社呢。

有天,路過生田神社,當時並沒有特別要進去做什麼,卻忍不住從裡面穿過去。因為是周末上午,加上夏天的祭祀活動比較多,所以聚集了不少人。看到有父母帶著小孩子來參拜,教他如何拍手如何許願;也看到青春洋溢的學生情侶牽手去抽大吉;有中年夫婦一起來,無言卻默契地相伴左右;當然也有遊客,一邊交談一邊好奇該如何做……

各種人流出出進進,不需要門票,也不用申請,只要是開門時間,任誰都能自由前來,也能自由參觀。可以來許願,可以來發獃,可以來還願,當然也能只是像我這般閑逛。

說是神戶最大神社,日本的大也是相對而言。10分鐘就能走個遍。三個門相互連接,自然有人選擇從神社超近路,所以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也不奇怪。

日本的神社一向安靜,會有小規模的樹林,偶爾也會有精緻的小橋流水,配著一個小小的池塘。每次走在這樣的縮小版自然風景中,聽到不經意響起的做法事的鼓聲,竟感到一絲莫名的莊重。剛剛還走在喧嘩的街頭,吵吵鬧鬧,雜念叢生;當畫風突變,置身其間,竟瞬間平靜。真是難以說清楚是神社有著這般強大的鎮靜力量,還是人心會在神社裡自動平和。

最後,當我準備走出去的時候,從神社朝外望去,似乎明白了自己早前的疑惑。如果說鳥居是連接彼此的通道,那鳥居這邊的神社就是神界,鳥居外邊自然就是俗世。他們本來是那麼遙遠的存在,卻用一道鳥居連接得如此之近。

穿過鳥居,能暫時告別俗世,來神界清凈片刻;而走出鳥居,獲得了心靈的平和,又能輕易回歸日常。

生活不就是需要偶爾在這兩種狀態里切換么?一直在喧鬧里未免不能看清自己,但世俗如我們又不能完全捨棄紅塵,所以這種神社的存在便是天然的避難所,讓人進退自如,始終有一處可以冷靜面對自己的地方。

比起風塵僕僕地趕去遊客吵嚷又多位於山上的出名神社,反而這些近在身邊的日常才更接地氣,也更親切。哪怕逛個街都能順便走一趟,安靜個十分鐘,都有新的感悟。

連不信神道的我尚且能啰嗦出這麼多,可想有八百萬神信仰的日本人在精神上該是多麼依賴這一片凈土。

難怪神社再多也不覺得多,位置再好也不會拆呢。


推薦閱讀:

日本靖國神社的前世今生
日本政界參拜靖國神社--狗改不了吃屎
叩問靖國神社
日本侵略台灣/朝鮮/東北之後,神道教在這些地方的傳教情況如何?其在日本的同化政策中作用大嗎?
靖國神社是怎麼回事?

TAG:日本文化 | 神社 | 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