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你們好好說話。

爸爸媽媽,請你們好好說話。

前段時間,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少年說》,火了。

節目組去了全國十二所中小學校,在學校裡面設立勇氣台,讓有傾訴需求的學生們走上勇氣台,向著現場的學生和傾訴對象說出他們的心裡話,喊出他們的心聲。

有一個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的閨蜜是全校第一的學霸,成了她媽媽口中時刻不離的「別人家的孩子」,無時無刻不被媽媽拿來跟自己比較。

她那天站在天台上哭著,大聲地控訴著自己的媽媽:

「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自己家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就是看不到呢?

我也有很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為什麼你就是不斷地打擊我,為什麼看不到我的努力?」

而她的媽媽作出的回應是:「你的性格需要打擊,要不然你會飄。」

然後女孩子很委屈的表示,激將法其實並不適合自己,她希望能得到媽媽的鼓勵。

而她的媽媽卻堅持,自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她「飄」,在她強的時候打擊她一下,是為了讓她以後能有更好的成就。

女孩很失落,她說媽媽總是說如果她的成績不夠好,她的好閨蜜就不會再跟她一起玩。

當主持人提出讓媽媽快速說出自己女兒的三個優點時,媽媽說的三個所謂的「優點」,女孩表示自己已經「聽膩了」。

反倒是學霸閨蜜時刻為她打氣加油,說她是「全班女生中最善良最大膽的,她用自己的熱忱感染力全班所有人,包括老師。」

可以想像,這樣的評價和媽媽列舉的「善良、口才好、學習好」三點比起來,哪一個更有溫度。

而她的媽媽卻一直堅持自己「正確」的教育方法,對於女兒的哭訴無動於衷。最終,小姑娘放棄了掙扎。

她不夠優秀嗎?不夠努力嗎?不夠上進嗎?

不是,問題不在她身上,而是她的母親。

這位阿姨所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是:

你不能誇,一誇你就容易膨脹。

我打擊你,是對你的鞭笞,是為了能轉化成你繼續前進的動力。

媽媽做這一切,都是為你好。

姑娘最終哭著下了台,她的學霸閨蜜給了她一個很溫柔的擁抱。

《少年說》里的這段讓人印象深刻的對話在網路上迅速走火,許多網友評論:

我好像在她的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我曾經收到過這樣的一個投稿。

有個男孩子,是家裡的獨苗,從小就在父母的打擊下長大。

他天生好靜,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書或者畫畫。父母總覺得他性格細膩不像男孩子,心裡著急卻從不跟他交流,只是成天拿他跟別人比較:

「你看看你們班那個xxx,體育多好,再看看你,一點男孩子樣都沒有,成天不是吃就是畫,以後有什麼出息?」

於是他被迫去跟著院子里的男孩子一起玩,在別人看來出去瘋玩的幸福時光,對他來說卻無比煎熬。

長大些,他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學會倒飭自己。父母怕他耽誤學習,就每天說:

「你天天弄這些亂七八糟的有什麼用?長成這個豬樣子,再怎麼打扮都是徒勞。」

再後來,高考分數下來了,他想出去看看,而他的父母怕他報考的學校離家太遠,有些事情處理不好,就告訴他:

「你連句話都不會說,跟人家最起碼的交流你都做不好,跑那麼遠有什麼用?出去丟人么?」 於是他順從地留了下來,父母每時每刻的打擊讓他變得自卑,他開始覺得自己配不上一切好的東西。

有不錯的姑娘跟他表白,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好;同學知道他繪畫好,鼓勵他去參賽,他覺得自己沒有一絲希望;更別說追求自己心儀的姑娘了,他只能遠遠的望著,然後默默地在心裡收起喜歡。

因為他太自卑了,他覺得自己配不上。

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只能這樣板上釘釘了,找一份配得上的工作,娶一個配得上的女人,組成一個大差不差的家庭,生一個健康的孩子,繼續讓他走著自己走過的路。

這些父母最大的悲哀就在於此。

自己把孩子貶低的一文不值,還唉聲嘆氣地責怪他們為什麼如此不爭氣。

是,我們的不爭氣都是自己造成的,和你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瀋陽心理研究所曾發布過這樣一個視頻,

他們研究了眾多青少年犯罪者,發現童年的精神虐待是導致他們走上犯罪道路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些犯罪者的童年生活很痛苦,父母不和,家庭關係緊張,他們每天活在謾罵和譏諷里,精神受到無窮盡的折磨。

「豬腦子」「廢物」「怎麼不去死」「丟人」……

這些話陪伴著他們度過了童年,一遍遍地摧殘著他們的精神。

可能他們父母都不知道,自己無心說出來的氣話,能變成刀子,變成槍,在自己孩子的身上留下無法癒合的傷疤。

這些受訪者在父母的否定中成長,他們的自卑一天天擴大,他們變得自我厭惡,負面情緒的不斷堆積讓他們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這些無法宣洩的情緒將他們壓垮,曾經傷害他們的話語,變成了他們手裡傷害別人的刀槍。

那些一句句看起來無足輕重的話,卻一點點摧毀著孩子的人生。

但是及其多的父母,根本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或者說他們都像《少年說》里的那位母親一樣,拒絕面對問題。

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每天要與許多人擦肩而過。

有時陌生人的一句帶有敵意的話都能讓我們氣憤很久,更何況是最親密的父母。

家給人帶來的感覺應該是放鬆 是溫柔 是奔波勞累了一天以後陷在柔軟的床上沉沉睡去,而不是讓人想逃離的臭水坑。

孩子做得不好,你可以適當打擊;可孩子做的好,為什麼又要諷刺呢?

怕孩子飄嗎?怕孩子驕傲自滿嗎?

既然橫豎都要挨罵,那為什麼還要拼死拼活地去努力做到父母眼裡的最好?反正在這種父母的眼裡,沒有所謂的最好。

哪怕有,那個人也不會是自己的孩子。

這種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極其容易偏激,容易暴躁,容易負面情緒增多,最後可能走上無法回頭的路。

真正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要充分了解孩子,然後用正確的、適合他們的方法,幫助他們去認識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翁格瑪麗效應」

這來源於一個叫「翁格瑪麗」的女孩,長得不是很漂亮,但她的父母和朋友每天都告訴她「你很美」,給她信心和鼓勵。

然後她對自己也有了信心,每天照鏡子的時候都會對自己說:「你很美。」

漸漸地,她真的越來越漂亮。

語言這種東西很奇妙,傷人的時候能化成一把入木三分的刀,在表達愛的時候,也能將人融化成一灘溫柔的水。

只要生育就能自動升級成父母,是天下孩子最悲哀的事情。

《請回答1988》里,德善過生日的時候,她的爸爸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是啊,為人父母沒有補習班,不用持證上崗;就像是實習小護士第一次給你打針,的確有些讓人害怕。

但是好的父母,永遠不會停止學習。

給你的孩子一點鼓勵,一點支持,讓他們知道,在自己做好的時候,他們的父母由衷地替他們高興;

即使自己做失敗了,身後還站著爸爸媽媽,可能會有小小的責罵,但他們一直都愛著自己。

告訴你的孩子,你一直以他們為驕傲,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世界真的會懲罰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表達愛其也實沒有那麼難。

加油。

勤勞的剋星痘 / 作者

Internet / 圖片

weixin.qq.com/r/bDuttS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妹妹上一年級,學習挺不錯的,有時候有粗心等小毛病,爸媽一指出她的問題她就不高興,鬧脾氣。這該怎麼辦呀?
父母喜歡翻我的手機、日記、包、抽屜等,怎麼辦?
大人打孩子是什麼心理?
關於最近孕婦將男童絆倒事件?
你認為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大還是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大?

TAG:少年說綜藝節目 | 兒童教育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