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C羅,23歲的肉體:自律,是人生最尊貴的標配

33歲的C羅,23歲的肉體:自律,是人生最尊貴的標配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話題:你認為最好的生活狀態是什麼?

點贊數第一的回答是:自律。

理由很簡單,自律的人能夠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這種「一切皆在掌控之中」的安全感,才能讓人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這段時間,朋友圈被世界盃刷屏了,但是出現次數最多的男人叫C羅!

這位33歲的葡萄牙當家球星,面對強敵西班牙,獨中三元,以一己之力拯救整個國家隊,炸翻了全世界的朋友圈!

30歲,對於頂級聯賽的鋒線球員來說,已經是職業生涯的分水嶺。

而C羅在30歲以後卻比之前更加開掛:

俱樂部層面,率皇馬三度蟬聯歐冠冠軍;

國家隊層面,帶領葡萄牙豪奪歐洲杯冠軍;

五座金球獎加身,赫然已是當今足壇第一人。

今年5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C羅說:「如今的我,有著23歲的身體。」

歐冠客場對陣尤文,C羅的精彩倒鉤堪稱史詩級別。他的倒鉤高度2米38,幾乎與球門橫樑持平。

歐冠客戰尤文做出驚天倒鉤後,C羅在ins上發了一句話:

「hard work pay off」

努力鍛煉,終有回報!

即使是休賽期,C羅也會在家健身擼鐵。為了方便鍛煉,他直接把客廳改造成了健身房。

他的日常身體訓練,每天達到3-4個小時。強健的腰腹、驚人的背肌、霸道的腿部肌肉,成就了C羅頂級的形體魅力,也賦予了他洶湧的踢球力量。

有運動專家在研究了C羅的自由球後發現,他的自由球之所以速度快、弧度大、威力強,都離不開腹肌的功勞:

「當射門時下半身所有肌肉同時發力,腹肌帶動了臀肌、大腿、膝蓋、腳踝、腳步甚至腳趾都發出了全力,然後增強手臂擺動,以提升球速和爆發力。」

凌晨扳平西班牙的直接自由球

C羅的ins上還曾寫下:

「Nothing worth having comes easy. 」

值得擁有的東西,永遠都來之不易。

「你今天的日積月累,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望塵莫及。」

這就是自律的意義所在!也是33歲C羅依然笑傲足壇的終極秘訣!

正所謂,做到極致,清風自來。我們普通人,如何修鍊出一個高度自律的自己呢?以下3步,希望對你有用:

1

減少啟動時間,減少意志力消耗,行動起來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說好要瘦成一道閃電,卻始終管不住嘴,因為在這世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說好今晚不熬夜,11點就關燈睡覺,可還是刷微博、玩抖音到半夜,捨不得下放手機;

說好一個月內要讀完一本書,結果書籤夾在第三頁就再也沒動過,因為一天工作下來實在太累了。

堅持的理由可能只有一個,可放棄的借口卻有千千萬。

養成自律,首要功課之一就是,破除找借口的傾向。

其實,破除借口並不難。

心理學家肖恩認為,意志力是一個極其有限的資源,我們運用意志力越多,意志力就消耗得越厲害。許多時候的借口,往往都是意志力不足導致的。

因此,要破除借口,形成自律,就要減少意志力的消耗。

在《快樂競爭力》這本書中,肖恩提到一個「關鍵20秒」法則,能夠有效促進自律的行為。

他曾在自己身上做過一個實驗:在21天里養成每天彈吉他的習慣。結果失敗了。

他總結道,實驗失敗的關鍵就在於啟動能量的「20秒」。

吉他被放在壁櫥里,既看不見,也觸摸不到。雖然壁櫥的距離並不遠,但從卧室走到壁櫥取出吉他這20秒的額外努力,卻成了他彈吉他的主要阻礙。

曾努力用意志力克服這一障礙的他,只堅持了4天,能量就耗盡了。

後來,他把原本放在壁櫥里的吉他取出來,花點錢買個吉他架子,把它放在卧室的正中間,使吉他變得觸手可及,彈吉他的習慣便如願養成了。

「20秒規則」的關鍵就在於,減少啟動時間,減少意志力的消耗。

因此,如果你決定第二天要早起鍛煉,又怕自己做不到,就乾脆穿著運動服睡覺,並把運動鞋放在床邊。當你第二天起床時,必須做的就是翻身下床,把腳放進鞋裡,然後出門。

啟動一個積極習慣所花費的精力越少,習慣就越有可能堅持下去。

亞里士多德說:要成為優秀的人,我們不能只有優秀的想法,或者優秀的感覺,我們必須有優秀的行動才行。

「關鍵20秒」,就是促成我們優秀行動的開端。

2

賦予每一個不起眼的行動一種價值/意義

前幾天我們後台收到留言,留言是這樣的:

我之前堅持每天讀半小時書,堅持了兩個月,後來工作忙,放下了幾天,就把這個習慣忘掉了。再拿起來的時候,又覺得讀不下去,這是為什麼?不是說21天就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嗎?

捫心自問,這種情況,在你的身上,是不是也曾經發生過?

今天看到一個「早起打卡」活動,興沖沖加入了,每天睡眼惺忪起來關鬧鐘、打卡,強迫自己進入狀態。活動結束後,一切打回原形,該熬夜熬夜,早上照常很晚起來。

明天,又看到一個「每天一篇千字文」活動,覺得很有意義。於是,報了名,每天下了班吭哧吭哧地寫,哪怕沒有靈感也要絞盡腦汁。一個月過去了,鬆了一口氣:終於解脫了。

後天,又看到一個「100天打敗拖延症」計劃……

打住。

這些活動都很好,很有價值,但它們真的有用嗎?

恐怕對許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用。

原因非常簡單:如果一件事情,你必須「逼著自己」才能去做,那為什麼要做呢?

就像我們永遠不會懷疑讀書和運動的長期價值,但還是堅持不下去。

為什麼會這樣?往往是因為,我們總會在累積微小努力的過程中,漸漸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一開始,幹勁十足,可後來「三天捕魚,兩天晒網」的情形不斷重複。剛開始覺得偷懶一天沒什麼大不了,到最後,計劃便不了了之。

因此,在堅持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讓自己看到每次微小努力的價值。

日本有一位「天婦羅之神」,名字叫早乙女哲哉。他五十多年來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炸天婦羅。

他的小店幽居巷子深處,排隊者卻永遠絡繹不絕。不同食材的炸制時間精確到秒,老爺子永遠有條不紊,能配合食客的進食速度,為他們送上火候最合適的食品。

面對食客的誇讚,他也會淡淡回答:「本來就應該這麼好吃的。」

五十年間,他如何鑄就這般絕技的?

他說,你知道一條小魚在大海里生存下來而不被吃掉,有多艱辛嗎?

你知道漁人在清晨出海捕魚,而商人歷盡千辛萬苦,將食材以最新鮮的狀態送到店裡,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嗎?

知道了這些,你又怎麼能不誠惶誠恐,兢兢業業地將每一餐食材做好呢?

就這樣,炸天婦羅對他來說,便不是枯燥無味的堅持,而是充滿意義的微小努力。

讀書和運動,也是如此。

看到每一個不起眼的行動對我們的價值,至關重要。

3

給予行動,適時的正反饋

一件事情,大腦從中感受到樂趣,就會傾向於去做。從中感受到痛苦,就會傾向於逃避——這是我們的動物本能。

從這個角度上講,自律,其實是一個偽概念。

那麼,如果自律是一個偽概念,我們該如何培養習慣、去作出行動呢?

舉個例子:

你今晚加班,明天給你發一萬塊獎金。你幹嗎?肯定干。

你今晚加班,不然明天項目就會丟,工作就沒了。你幹嗎?多半也會。

這個時候的你,自律嗎?並不是,你只是單純被結果所驅動了而已。

第一種「做了就會有收穫」,叫做反饋

第二種「不做就會有損失」,叫做懲罰。

這兩部分都是構成我們去做某件事情的動力。

本質上,我們的一切行動,乃至於習慣,都是由「動力」和「阻力」的博弈決定的。

那麼,自律的實質是什麼呢?非常簡單,無非就是「動力」超過了「阻力」,我們循著大腦的指令去行動罷了。

很多人之所以能夠自律,並不是他們喜歡苦行、喜歡逼迫自己,而是因為,他們從中獲得了樂趣。

學妹小邱剛大學畢業,文筆不錯,也挺有想法,開了個公眾號做自媒體。信誓旦旦地告訴我,她會一直堅持寫下去,爭取一年關注量過萬。

她的第一篇很長,很美,雖然閱讀量不大,但朋友們都幫忙轉發,也有了些關注者。第一個月關注量就過了一千,為此,她還發了朋友圈標識對此的慶祝。

幾個月後在一起吃飯,滿懷好奇地問她公眾號做的怎麼樣了,她一臉沮喪地說,已經不再堅持更新了。

她說,寫一篇高質量的文章,要收集很多資料,提筆成文,加上後期調整,大概也要四五個小時,可是關注量和閱讀量在2個月後基本就沒再增加,後來又堅持了幾個月,還是沒什麼起色,就放棄了。

你看,付出努力,即使是在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上,如果長時間沒有正反饋,隨著而來的挫敗感很容易讓人放棄。

我們天生就喜歡避重就輕,喜歡那些可以帶來即刻正反饋的事情。

但是對於讀書、運動這類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帶來正反饋的事情,不妨手動給自己一點適時的激勵。

比如,堅持讀書一周給自己一頓大餐獎勵,堅持運動一個月給自己買一套運動裝備等等。

寫在最後

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麼樣子?」

點贊數第一的回答是:「我見過的最不求上進的人,他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

雖然人各有志,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完全取決於自己,別人沒有權利去干涉。

但就像康德所說,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慾望、逃避痛苦,我們並不是真的自由,因為我們成了慾望和衝動的奴隸。

唯有自律,才會使我們與眾不同,讓我們活得更高級。

自律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成功,但是自律的過程一定會讓你更加愛自己。

養成自律的習慣,你需要做到:

  • 減少啟動時間,立即行動
  • 賦予每一個微小的行動一種意義,堅持下去
  • 給予堅持的自己,適時的正反饋

- END -


推薦閱讀:

絕對勵志的名言名句,更努力一點
我花了18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和咖啡。
100句人生勵志名言,是步入成功之門的通行證
勵志良言【經典】
勵志格言—積善

TAG:勵志 | 人生 | 足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