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大回顧之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品一品當年那杯龍舌蘭
1994年爆發的墨西哥金融危機,被認為是新興市場國家在「新興市場時代」爆發的第一次金融危機。雖然這一危機產生的「龍舌蘭酒效應」早已消失殆盡,但它留給人們的啟示依然是非常深刻的。
(墨西哥盛產龍舌蘭酒,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多把在墨西哥發生的具有影響的事件稱為「龍舌蘭酒效應」。)
從「榜樣」到「危機」
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墨西哥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勇於改革並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國家。
二戰後50年間,墨西哥通過奉行積極的進口替代發展政策,逐漸建立了工業化的國民經濟體系,被國際經濟學界稱為新興工業國的大國發展模式。1992年,墨西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達到3030美元,是拉美國家中僅次於巴西的第二大國。鑒於其經濟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墨西哥一向被稱作經濟改革「樣板」和投資「熱點」。
1993年10月,《華爾街日報》在紐約舉辦的第二屆美洲會議,曾邀請墨西哥財政部長塞拉發表演說。
幾乎所有參加會議的大公司首席執行官、銀行家、投資者和記者,都為塞拉描述的墨西哥政府取得的改革成就及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帶給墨西哥的美好的前景感到歡欣鼓舞。
完全沒有人知道到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印地安人農民正在為舉行暴動做最後的準備,也沒有意識到墨西哥經濟中的一些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在樹立墨西哥的「光輝形象」的過程中,國際機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對其前景十分看好,先後多次發文表揚墨西哥。
在1994年12月初舉行的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柯林頓總統更是不遺餘力地稱讚其「好朋友」薩利納斯(剛卸任的墨西哥前總統)在墨西哥開展了史無前例的改革,並要求其他拉美國家的領導人向其學習。此外,柯林頓還高度評價塞迪略總統(1994年12月1日就職)作出的繼續推進經濟改革的承諾。
總之,在國際投資者和美國政府看來,塞迪略的當選意味著薩利納斯的改革政策不會發生逆轉;同樣令人放心的是,在塞迪略任命的內閣成員中,一些人在美國政界頗受歡迎——NAFTA談判過程中墨西哥的談判代表塞拉就是如此(他被塞迪略任命為財政部長)。
甚至塞迪略的就職演說也比人們所預料的更具吸引力。例如,塞迪略提出要加快政治改革和法制改革的步伐,保持前政府開創的經濟改革勢頭,並且不會將比索貶值。
然而,就在1994 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
儘管財政部長塞拉表示,比索匯率浮動幅度的這一變動是為了使貨幣當局在管理比索的幣值時擁有更多的靈活性,但依然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
12月20日匯率從最初的3.47比索兌換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兌換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
僅在短短的2天時間內,墨西哥就損失了5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剩下30億美元的儲備。
到了12月22日,墨西哥的外匯儲備幾乎枯竭,降到少於1個月進口額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宣布放棄固定匯率。
這使得事態進一步惡化,人們對墨西哥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表示懷疑,心理防線崩潰,於是出現了新一輪拋售比索的風潮,比索又貶值了15%,更多的外資紛紛逃離墨西哥;
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
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被稱為「黑色星期二」;
到3月3日,墨西哥股市IW指數已跌至1500點;
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
危機後的挽救措施
為了穩定墨西哥金融市場,墨西哥政府經過多方協商,推出了緊急經濟拯救計劃:
儘快將經常項目赤字壓縮到可以正常支付的水平,迅速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和就業,將通貨膨脹減少到儘可能小的程度,向國際金融機構申請緊急貸款援助等。
為幫助墨西哥政府渡過難關,減少外國投資者的損失, 美國政府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決定提供巨額貸款,支持墨西哥經濟拯救計劃,以穩定匯率、股市和投資者的信心。
直到以美國為主的500億美元的國際資本(美國提供200億美元的貸款和貸款保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178億美元,國際清算銀行提供了100億美元,拉美國家提供10億美元貸款)援助逐步到位,1997年墨西哥終於基本走出危機的陰影。
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影響
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幫助下,墨西哥金融危機終於穩定下來,但金融危機對墨西哥國內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和衝擊是相當嚴重的。
1996年6月墨西哥財政部一份報告宣布:
這場危機使國家付出了420億美元的代價。還加劇社會矛盾,由於墨西哥在商品供應方面嚴重依賴進口,比索的貶值使全年通貨膨脹率高達50%,比1994年上升44個百分點。工薪階層的收入多數下降60%,失業率創造了紀錄,35%的人生活陷入極端貧困,從而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社會的不穩定性。
這場金融危機不僅使墨西哥自身經濟受到重創,還危機到整個拉美地區的金融市場,甚至也波及亞洲、中東歐及全球的金融市場。
由於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其他拉美國家經濟結構與墨西哥相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債務沉重、貿易逆差、幣值高估等經濟問題,墨西哥金融危機爆發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這些國家——由於外國投資者害怕墨西哥金融危機擴展到全拉美國家,紛紛拋售這些國家的股票,引發拉美股市猛跌。
與此同時,亞洲的香港、泰國等外匯市場和股票市場也劇烈動蕩,外國投資者大量拋售當地貨幣和股票,以將資金轉向較為安全的投資場所(日本金融市場),從而引起當地銀根的緊縮。
受墨西哥金融危機影響,1995年1月歐洲股市指數下跌1%,遠東指數下跌6.5%,世界股市指數下降1.7%。
作為墨西哥鄰國的美國也受到巨大衝擊:美國在墨的200億美元股票就損失了70億美元,加上比索貶值,損失近100億美元。
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原因
1、直接原因
經常項目巨額逆差是誘發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而造成經常項目巨額逆差又有多方面因素。
(1)貿易自由化使墨西哥在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後面臨空前的貿易危機 ,進口大幅增加,耗費了大量的外匯儲備。
(2)在解除資本管制後,釘住匯率制這一隱性的「匯率保障」吸引了大規模私人資本流入,不僅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還彌補了國際收支赤字。
(3)大規模的資本流入提高了比索的幣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推動經常項目的進一步惡化。
(4)以「匯率錨」為基礎的反通貨膨脹計劃高估了比索的幣值。墨政府採用比索與美元掛鉤,並使之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匯率政策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但本國經濟增長緩慢,產品競爭力不強,通貨膨脹率的增長速度高於比索貶值的速度,比索高估的問題愈來愈嚴重,阻礙了出口,刺激了進口,使得貿易逆差加大。
(5)金融自由化便利了銀行的信貸擴張,同時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又使得基礎貨幣大量投放,造成銀行體系面向私人部門的信貸快速增長。政府缺乏有效的監管使得呆壞賬比重不斷提高。
墨西哥所實行的爬行釘住匯率制建立在外匯儲備足額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上,但其外匯儲備大量流失,貿易收支出現巨額逆差,比索貶值是大勢所趨,很容易引起投機者的攻擊。
2、深層次根源
國內經濟結構失調是爆發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原因,具體表現為:
(1)民間投資嚴重不足,投資資金主要流向不動產、商業和金融市場,第三產業遠超前於一、二產業,產業結構極不平衡。
(2)快速的私有化進程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家調控經濟的能力嚴重削弱,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
(3)由於生產性投資不斷下降,投機性投資膨脹,經濟增長缺乏動力,經濟泡沫現象嚴重。
(4)經濟發展過分依賴外資,同時政府對外資缺乏正確引導,資金的不穩定性導致經濟增長的脆弱性 。
3、社會經濟原因:
(1)金融市場開放過急,對外資依賴程度過高。
墨西哥通過金融開放和鼓勵外資流入,1992-1994年每年流入的外資高達250億-350億美元。而外貿出口並未顯著增長,外貿進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則從1987年的9.4%增至1993年的31%,結果造成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赤字在230億美元的高水準徘徊,使得整個墨西哥經濟過分依賴外資。
(2)政局不穩打擊了投資者信心。
1994年下半年,墨西哥農民武裝暴動接連不斷,執政的革命制度黨總統候選人科洛西奧和總書記魯伊斯先後遇刺身亡,執政黨內部以及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爭權鬥爭十分激烈。政局不穩打擊了外國投資者的信心,進入墨西哥的外資開始減少,撤資日益增多。墨西哥不得不動用外匯儲備來填補巨額的外貿赤字,造成外匯儲備從1994年10月底的170億美元降至12月21日的60億美元,不到兩個月降幅達65%。
(3)忽視了匯市和股市的聯動性,金融政策顧此失彼。
墨西哥政府宣布貨幣貶值的本意在於阻止資金外流,鼓勵出口,抑制進口,以改善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但在社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極易引發通貨膨脹,也使投資於股市的外國資本因比索貶值蒙受損失,從而導致股市下躍。股市下跌反過來又加劇墨西哥貨幣貶值,致使這場危機愈演愈烈。
墨西哥金融危機的啟示
1、一個發展中國家不可能長期依賴外國資本流入來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經常項目的失衡往往是經濟結構失調造成的,要及時調整經濟政策,來糾正這種失衡,不能錯過時機。
2、外國資本的流入有時具有很大的破壞性,這不僅指短期資金,而且指那些隨時可以兌現逃走的證券投資。
3、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準備實施資本項目項下的貨幣自由可兌換,要選擇一個理想的時機,即在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寬鬆、國際收支在一個時期內實現平衡的時候;切勿倉促行事。否則,在市場出現大波動時,會遭遇外國投資者拋售本幣的壓力。
推薦閱讀:
※從漲沫到崩滯
※如果取經路上發生了經濟危機,唐僧應該先裁掉哪個徒弟?
※我用俺們村裡的現狀,來解釋世界經濟危機!
※宋麗丹:經濟危機與新帝國主義時代的世界形勢
※這個華人家庭花了1千萬用5年跟美國政府對抗,就是唐人街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