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與人格成長之間差了一個自我反省

原生家庭與人格成長之間差了一個自我反省

來自專欄成長筆記

昨天我和朋友討論了鄭爽,對,就是那個流量明星鄭爽。我們一直不明白的是,她明明一直有黑料,明明一直不努力,明明因為過於自我得罪了那麼多人,明明開了不少小號專門用來罵粉絲,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忠實粉?我們都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們談論了她的故事之後才發現了一個可能的理由:她通過賣慘獲得了很多人的同情,而這個賣慘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這一點正觸及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處:我也有這樣的經歷/我也有這樣的父母。

用一個流行的名詞來說,他們都有相似的原生家庭。

這讓這些粉絲對她的容忍度降得極低,甚至有了一種保護的衝動,因為他們都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

這兩年,原生家庭這個名詞被很多心理學大V的推廣下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知道了這一名詞並且了解它的含義之後恍然大悟,原來我現在那麼多性格、心理問題的源頭,都來自於原生家庭。但是仔細想一下,這個理論是不是給人一種宿命感?

你有怎樣的父母就會導致你有怎樣的性格。

這大概是這一理論最為直接的論述。就拿鄭爽來說,很多人分析,她種種異於常人的行為都昭示著內心缺乏安全感、缺愛、有抑鬱和自我毀滅傾向,而這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她嚴苛卻又不關注她情感層面需求的父母。

我完全同意這一結論。

但這就是她放飛自我的理由嗎?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伴隨著這樣那樣傷痛,而如何面對傷痛,才是決定我們變成什麼樣的人的根本原因。

換句人話來說,你小時候受過的委屈與不甘,導致你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但這並不是你從此墮落、不思進取,並從此滑向一個不可知深淵的理由。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父母在她還不記事的時候便離了婚,她跟著有嚴重公主病的母親,經常受到打罵,那種打罵不是普通的打幾下屁股,而是直接扇臉,甚至拿著菜刀追殺,最後她逃到床底下才躲過一劫。

按照一般的認知,她長大之後該多缺愛,心理該多不健全?但是她並沒有,雖然也有些輕微的女孩子的作,但是她從來都沒有因此而墮落,她自己照顧自己長大,自己努力掙錢,現在自己創業。雖然在說起母親的時候依舊有些怨言,但也僅止於怨言,不至於歇斯底里地情緒崩潰,更不至於因此而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其實原生家庭理論本意一是為了讓我們找到自身各種問題的根源;二是告訴我們怎樣去做父母。只是很多人在把它套用在自己身上,分析自己外向、內向、害羞、不會說話或者脾氣不好的原因的時候,彷彿為自己的問題找到了一個出口。

這個出口可以讓我們輕易原諒目前這個糟糕的自己,也翻出了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家庭與父母的種種怨言。

誰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家人傷害的記憶?哪怕再凝重的愛,都無法填滿我們永無止境的被愛的慾望;再小心的父母,都難免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淺的傷痕。所以,原生家庭的概念在一出現,就迅速在朋友圈風靡。

只是這個出口更像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能夠一時撫慰我們受傷的內心,卻並不能讓我們真正成長,能夠讓我們成長的是對過去的反省,在沉痛中的領悟,是從黑暗中開出的花朵。

把一切都怪罪在原生家庭上,拒絕成長、拒絕學習、拒絕修復童年的缺失,這正是很多人都已經年過半百還在抱怨自己父母當年苛待自己的原因。

推薦閱讀:

九宮人格測試,九宮人格學
迴避性人格障礙
獨立人格如何體現?
紀檢監察報聚焦新聞腐敗:媒體要擺脫雙重人格|媒體腐敗
增強自律能力 培養健康人格

TAG:自我認知 | 人格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