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年最好的十部電影,請收下。

本文開始前,我先聲明,這不是一個僅限於大眾口味的年度十佳。

看到名單里的《刺客聶隱娘》,你就會明白,這個年度十佳,兼顧文藝片愛好者的感受。

記得《刺客聶隱娘》上映時,他們是痛苦的。一方面,他們愛極了這種「一個人,沒有同類」的任性表達;另一方面,他們要面對更多普通觀眾的吐槽、謾罵與忍無可忍。

但好的終究是好的。多數人認可,那是成功,不一定是好的。

當然,這個榜單里也有不少既好又成功的商業電影,比如《瘋狂的麥克斯4》、《火星救援》等。我依然記得在影院里看前者時的那份震撼,這輩子忘不了。

那這份年度十佳的榜單,是如何產生的呢?

每到年末此時,西方媒體,包括專業電影雜誌,都會出爐年度最佳影片榜單。雖然各家口味不同,但總有幾部電影,哪裡都有它們的影子。比如,今天排名前四的這幾部電影,便幾乎席捲了所有榜單。而其餘幾部,也都至少有三家背書。

這份榜單的覆蓋範圍較廣,拋開了國內院線電影,放眼全世界。現在,就來看看今年的TOP 10吧。

1、《瘋狂的麥克斯4: 狂暴之路》

毋庸置疑,《瘋狂的麥克斯4: 狂暴之路》(以下簡稱《瘋4》)是今年最好看的商業大片(blockbuster),是註定要載入史冊的電影。

屌炸天,也許就是你看完影片的第一反應。

《瘋4》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做到了極致:末世感爆棚的畫面、匪夷所思的追車場面(再想到都是實拍的,就更加佩服)、燃燒的背景音樂、凌厲的動作剪輯、著墨不多卻性格鮮明的一眾角色……如果有幸在影院觀看,那你會被它牢牢地按在椅子上,大氣不敢出一口。

更為其加分的是,影片繼《異形》、《終結者》後,再次塑造了一位強悍的女性角色——查理茲·塞隆飾演的女戰士弗瑞奧薩,在末世中主導了自己的救贖,有勇有謀,不放棄,不言敗。

整部影片,都有種濃濃的北斗神拳即視感——後者的作者原哲夫,當時正是借鑒了該片導演喬治·米勒1979年原作的靈感。看完那麼酷的電影,都覺得自己也變酷了呢。

(《北斗神拳》與原作《瘋狂麥克斯》的對比圖)

What a day! What a lovely day!

2、《卡羅爾》

又名「霸道貴婦愛上我」,或者「女王攻教你如何把妹」。

凱特·布蘭切特飾演的貴婦卡羅爾與魯妮·瑪拉飾演的售貨員特芮絲擦出激烈的火花,可惜他們的愛情在1950年代的美國並不能見光。

這種設定對凱特來說已經駕輕就熟,勾妹子的手段給直男們好好上了一課。而魯妮·瑪拉的表現更驚艷,從小白兔特芮絲身上你絕不會看到一點《龍紋身的女孩》的影子。她對於卡羅爾的痴情凝視,會讓很多人想起追逐男神女神時的自己吧。

影片根據派翠西亞·海史密斯50年代的女同小說《鹽的代價》改編,由「婦女之友」托德·海因斯執導,從年初開始就備受關注,理所當然也是今年頒獎季的熱門。海因斯一向比女人還會拍女人,《卡羅爾》的復古氣質更是唯美,服裝、布景、攝影、音樂完美結合,再加上兩位主演的顏值,被稱為今年最「美」的愛情電影。

片尾卡羅爾和特芮絲的深情對視,與片頭呼應,無聲勝有聲。她們收穫的除了愛情,還有更好的自己。

3、《頭腦特工隊》

與該片在戛納電影節首映獲得全場掌聲,到後來席捲各大年度榜單相比,《頭腦特工隊》在中國的票房遇冷,令人唏噓。9000多萬的票房,還不及《大聖歸來》的十分之一。

但它依舊是近年來最精彩的動畫電影。這點,也不需要用我們的票房來證明。

《頭腦特工隊》厲害的地方在於,敢於把抽象的情緒作為主角,深入淺出地把一系列心理學知識,用小孩就能感知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一層科普的維度上,還注入了強烈的情感濃度。比如,這個畫面,大家一定忘不了吧。

4、《奎迪》

單聽名字可能會有人驚訝它為什麼會出現在各種年度最佳里,但如果說是重生版《洛奇》這幾個字,很多疑問都解決了。

當年史泰龍花了三天時間,寫下寄予自己不屈情緒的劇本《洛奇》。抵上全部家當爭取到主角地位,成功塑造了一個挑戰拳王,撐夠15局才倒下的無畏小卒。燃燒的激情激勵了全美人民,也讓影片拿下當年的票房寶座與次年的奧斯卡。

如今,導演瑞恩懷揣著《洛奇》對自己家庭的影響(導演的父親曾多次用此片給家人打氣,如今正在重病中),拍攝出新作《奎迪》,並選擇前作上映40周年的日子公映,影片外的傳承已有目共睹。

影片內的致敬也不在少數,史泰龍仍然是洛奇,只是成為了新一代無名小卒、拳王阿波羅私生子奎迪的教練。當年給我們「一記重拳」的洛奇精神仍然在奎迪身上得到了延續。

而洛奇與奎迪不是父子卻勝似父子的情感,給前作的硬漢激情注入了某些溫柔的內核,也更切合如今影迷的心情。

5、《火星救援》

太空科幻熱延續到第三年,今年來了部歡脫的「喜劇大片」。

因為國內已經上映過,想必大家對這部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都很熟悉了。有踏實的原著基礎,NASA的技術支持,再拉來一批靠譜的演員,雷德利·斯科特只是稍加烹飪,就為大家獻上了一盤香甜可口的娛樂大餐。

馬特·達蒙的獨角戲撐起了大半部電影,男主又機智又逗比,實在太增加好感度。那句I"m going to have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我要用科學干出一條生路),霸氣中還有點可愛。

6、《聚焦》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越來越多,本片也就越顯難得。

改編自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聚焦」報道組,調查並揭發美國天主教試圖掩蓋神父猥褻大量男童的醜聞。原報道就曾獲普利策獎,現實情況更是極其慘烈。

冷峻的現實主義畫風下,毫不煽動、嚴絲合縫,波瀾不驚間的新聞傳記卻步步驚心動魄。

特別是在紙媒日漸衰微,新媒體大行其道的當下,看一眾大牌的群戲互動完美還原一場長線深度調查報道也是別有意味。

7、《機械姬》

討論人工智慧的影片這幾年層出不窮,《機械姬》算得上是最清新脫俗的了。

影片的場景極為簡練,除了開場與結尾,整個故事都發生在一棟別墅、四個角色間。布景乾淨、簡潔,不帶一絲雜物,頗有東方禪宗的意味。

人設上,比起在人類出於美好願景的創造下,有了自我意識,發動戰爭,企圖滅絕人類的人工智慧,《機械姬》里的IVA卻更有追求;來源於自比上帝的狂傲企業家,渴望的是探索世界,玩的是更高級的燒腦遊戲——圖靈測試。

提出的問題卻讓人細思極恐:當人工智慧從外觀到意識都與人無異時,該如何與它們討論倫理,以及人類該如何定義自身?

當然,影片並沒有一直克制禁慾低氣壓。一曲節奏強烈的FUNK,配上機器人京子與大鬍子總裁機械且魔性的搖擺,分分鐘告訴你什麼叫「冰與火之歌」。

8、《橘色》

在沒有正式放映之前,《橘色》便已名聲在外:

這匹聖丹斯闖出的黑馬,展現了光鮮LA中一個破敗街區上LGBT(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的故事,並請來真人出演;

同時,全片採用三台iPhone5s拍攝,外加一個8美元的軟體FilmicPro製作而成,是第一部由蘋果設備拍攝的聖丹斯參展影片。

在導演的後期處理下,影片的畫風並沒有出現手機攝影的紀實粗糲感,反而色彩飽和鮮艷,接近「膠片感」。橘色的主色調與變性女孩們堅忍、活潑,渾身都是「Drama」的特質融為一體。沒有苦大仇深,小人物的悲劇性全在撒潑性的鬥嘴打鬧中。

片末,變性人、同性戀、皮條客、計程車司機、妻子、岳母、孩童齊聚甜甜圈店,所有矛盾一觸即發,好一出撕X多重奏。

9、《刺客聶隱娘》

儘管無緣奧斯卡外語片,《刺客聶隱娘》早已是今年載譽最多的華語片:「最佳導演」碾壓戛納評審,金馬獎的最大贏家,各大榜單的年度電影。

作為首部在內地公映的侯孝賢作品,它是擔了最大爭議的美,不是武俠的武俠,幾乎隱於靜止,又在鏡頭呼吸間成就侯式大唐。

侯孝賢背對觀眾做自己,不為傳達只為表達。膠片拍攝毫不手軟,空鏡長鏡毫不手軟,剪刀手毫不手軟,追求自然狀態毫不手軟,自帶濾鏡,後期為零。內地大銀幕難得上了一道不一樣的菜。

而所有的戲劇性,其實都在圍繞《聶隱娘》的討論里了。

10、《性本惡》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簡稱PTA,是美國中生代的大師級導演,年紀輕輕就被「封神」,《不羈夜》、《木蘭花》、《血色將至》、《大師》,雖然執導作品產量不高,卻部部經典。

這次,《性本惡》挑戰了托馬斯·品欽的同名原著。品欽以寫晦澀複雜的後現代主義小說著稱,雖然2009年的小說《性本惡》是他最通俗的作品,有一個錢德勒式偵探小說的外殼,但要將文本轉化為電影,需要極高的功力。當然,對觀影也有相當高的門檻。

事實證明,喜歡的人很喜歡,進入不了的觀眾對它嗤之以鼻。總體來說,PTA塑造了一個充滿迷幻感的南加州1970年代,看的時候你也一定暈暈乎乎的。

如果對了味,真的是前所有為的體驗。套用一句影評人的話:「本以為會很難熬,沒想到意猶未盡」。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莉莉·詹姆斯是電影版《灰姑娘》女主角的最佳人選?
香港電影歷年票房冠軍榜 全部看過的都是大神
SIFF導賞 | 這部電影走過了54年,終於成為了影史第一
談幾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一)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