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銅器收藏一百問(13)

古銅器收藏一百問(13)

73商代晚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商代晚期(前13世紀~前11世紀)是武丁到紂(辛),約有二百年。是青銅文化鼎盛的第一個高峰。此期青銅器年代也較準確可靠,通常又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以殷墟二期的青銅器為代表,以婦好墓出土為代表;後期的青銅器與西周早期青銅器相似。

器形:新器形有方彝、高頸橢扁體壺、敞口束頸橢扁體觶、觥等。觥有作鳥獸形和圈足的,合體造型是當時青銅觥造型設計的特點之一。方器有大發展,殷墟婦好墓出土方爵、方斝、方尊、方器、方壺、方缶等。無耳簋是晚期前段盛行的式樣,形體比較寬,圈足直而往往有小方孔,口微斂而翻唇。爵、觚、斝仍是組合的灑器。扁體爵已大為減少。圓爵盛行。觚的腹部向細長發展,喇叭口擴展。斝類器鋬上開始有了較多的獸頭裝飾。商代中期沒有發現的代足斝,在晚期又重新出現。大口有肩尊,顯著增高,圈足特別高。甕(瓿)見有短頸和無頸弁兩類器形,並且有的有蓋。水器盂是新出現的器形,婦好墓也出有盂,直口翻唇,有附耳,並有對稱的兩系。

殷墟時期後段,新出現體似觚形的無肩尊和橢扁體卣。雙耳簋流行,有斂口翻唇形和敞口似碗形的兩種,雙耳在口沿以下,有垂珥。有一種簋,雙耳高近口部或高於口部,粗大而又有長垂珥的,則更為晚出。無耳敞口簋仍繼續使用。簋的圈足有增高的趨勢,有的圈足下緣做出一道寬闊的邊條,以增加高度。圈足上開孔的現象基本消失。橢扁體卣流行於商代末期。平底爵已不再出現.爵柱的位置後移等。袋足斝的形體低而寬。柱飾粗壯。盉流行袋足盉。有形件較矮的式樣出現。

紋飾:此期青銅器紋飾最豐富。以動物和神怪為主題的獸面紋廣泛應用,構成手法雖然是規范化的,卻能表現出眾多神奇的裝飾意象。一般都用多種紋飾布滿器身。

商代晚期,裝飾性、圖案化的動物紋開始有具象和寫實的趨向,主紋和地紋有明顯地區別。主紋採用浮雕表現,並有圓渾和硬朗兩類不同的風格;地紋採用繁密的細雷紋,與主紋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有的浮雕採用層疊法而有幾個層次,古董店稱之為「三層花」。許多青銅器還採用扉棱與犧首等立體裝飾,器蓋上有獸形紐。

銘文:商人崇敬鬼神,把青銅器作為神聖的祭器或禮器,故一般不在青銅器上加銘文。商末時才出現了幾篇載有錫命或記事體裁的銘釋,最長的銘文也不過五十字,一般只二三十字,也有隻十餘字。戍嗣子鼎(30字,安陽後崗出土)、小臣艅犀尊(4行27字,傳山東梁山出土)、廿祀?簋(37字,傳世品)為商器有銘文的代表。

工藝:商代銅質有銅、銅錫、銅鉛、銅錫鉛四種。採用合范法鑄造。出現「銅鑲玉」裝飾技法,實物見婦好墓玉援銅戈。

74西周早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早期(周武王到周昭王)青銅器,以「先周文化』為基礎,並承襲商代制度而形成的。傳世和出土的周器中有不少是商器,是周人的戰利品。已確定是西周早期青銅器很多,如武王時代的天亡簋、利簋,成王時代的何尊、保卣、保尊、德方鼎、獻侯鼎、康侯鼎,康王時代的盂鼎、小盂鼎、魯侯?鬲、旅鼎、厚?方鼎,昭王時代的旂尊、旂觥、令簋、令方彝等。

器形:西周早期沿用商代末期的器形。獸蹄足鼎。流行至西周中期。鬲鼎(分檔鼎)的分襠愈來愈淺。如成王時的獻侯鼎是其退化的典型式樣;有少數斂口垂腹四角圓渾的有蓋方鼎開始出現。

鬲類中深袋足束頸鬲逐漸減少,分化出形體較低而闊的幾種式樣。甗仍多為甑鬲連鑄式,但鬲足有作獸蹄形的。方座簋是周初的特有形式,加高圈足是西周早期簋形制上的特點。卣類在在西周早期流行的酒器之一,形制有橢扁體卣、直筒形卣兩類。其中,橢扁體卣比較普遍,器腹下垂的很多,垂腹形卣分為較高的和稍低的兩類,西周卣趨向器體偏低。約在成、康之際,有一種截面為橢方形的卣出現,即把扁體垂腹做成橢方體垂腹。少量的截面為圓形垂腹卣,也於此時出現,如宗寶彝卣。壺主要有橢圓形或橢方形的闊頸提梁壺,有蓋或無蓋,出土數量甚少。無肩觚形尊盛行。成、康時期有一類器體比例較高,圈足下常有寬闊的邊圓用以增高氣勢,例如成王五年的何尊;也有不加邊圈作尋常高度的,是沿用商晚期形式者。另一種觚形尊腹部鼓出,是新的式樣。

爵形體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兩側前端高於後段,是多數爵的共同特點。有些爵具有刀形足。觚與商觚在形式上沒有區別,但周原扶風出土的旅父乙觚,中腰極細,紋飾只施於圈足上,是周初觚的唯一新式樣。

紋飾:西周早期青銅器紋飾大部分沿用商晚期的式樣。周初新創的紋飾是蝸體或卷體有觸角的獸紋,成王時代的天亡簋、涇陽高家堡周初墓出土的一組青銅禮器都有這種奇異的紋飾。鳳鳥紋有所發展.西周早期的風紋比商代晚期風紋顯得更為華麗,使用更多些。其他鳥紋的種類也比商代鳥紋多。

銘文:西周早期青銅器上常有長篇青銅器銘文。天亡簋、何尊、盂鼎、小盂鼎、宜侯大簋、麥尊、令尊等都是鑄有長篇銘文的重器,一般鑄有數十字銘文的青銅器則屬於常見,遠遠超過了商代晚期。西周貴族喜歡用青銅器銘文來宣傳自已或家族的榮譽和地位,而這種榮譽和地位常與政治事件聯繫在一起。所以銘文內容多以克商建邦、平亂、分封、征伐等政治事件或政務活動為背景,銘文格式也比較活潑。記作器祭祀祖考的銘文也不少,這是商代習俗的遺留。周初青銅器中非周族所鑄的器也不少,非周同姓的諸侯國仍保存原來的文化和禮俗。

工藝:1975年發掘的湖北大冶古礦遺址,表明青銅冶鑄的發展縮影;此時已由「塊范」發展為「模範」;又由「二次鑄法」改進為「多次合鑄新法」。

75西周中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中期(周穆王至周夷王)的青銅器出現了較大的變化,與西周早期形成了明顯的分界。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出現了很多新的式樣,但傳統式樣仍繼續製作,是新老青銅器形並存的時代。

器形:青銅鼎是新老式樣交替。如垂腹附耳式鼎、柱足或蹄足的垂腹鼎,如鍋狀、大敞口、圓底、蹄足鼎(盂鼎)都是這一個時期的新式樣。青銅簋,器形也有較多的變化,是新的式樣取代傳統式樣的過程。青銅酒器中出現了長頸獸頭環耳大腹壺和方壺、寬頸垂腹的圓角方壺。青銅方彝器,出現了有耳可提的方彝。青銅尊仍是傳統式樣,以敞口深袋腹低圈足為特徵的尊,流行於此期前半段,有雙耳的方尊,流行於此期的後半段。青銅盥洗器採用西周早期的「盤盉組合」,盉兼有水器、酒器的實用功能。恭王時始有「匜」青銅水器出現,但銘文是「旅盉」。青銅樂器有了很大的發展,多次發現了用三枚甬鍾組成的最早編鐘。在周懿王、周孝王時期出現了五組的編鐘。

紋飾:西周中期是紋飾變化期,西周早期繁瑣的紋樣消失了,獸面紋、獸體變形紋開始簡化,變成簡略的對稱構圖,獸面紋中的目紋已經退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紋樣如波曲紋、鱗帶紋。鳳紋是最流行的紋樣。長尾鳥紋也是西周中期鳥紋中較多的一種。帶有長冠和花冠的回首龍紋也是此期的主要紋飾之一。西周晚期所用的紋飾在西周中期都已經出現了。區別在於西周中期紋飾帶有過渡性的特點,是老紋飾的變化、消失與新紋飾的產生,同時並存的時期。

銘文:西周中期青銅器上的銘文,除了穆王時代有一些作戰紀功的銘文外,多數都是冊命的記錄,具有固定的格式,還有一些記載了貴族之間的事務。有紀年銘的青銅器數量多了起來。

76西周晚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晚期(周厲王至周幽王),周室式微,諸侯分立,權勢日益擴展強盛。這一時的青銅器。是西周中期的延續,除出現了少量的新的器形以外,整體上沒有多大的變化。

器形:西周晚期的鼎流行最多的有兩種,即垂腹鼎和盂鼎(腹似半球形)。盂鼎發展較快,可以分成深、中等、淺三類,並均有立耳或附耳,算是流行於西周晚期的鼎式。此時,方鼎已經不再出現了。簋仍是西周中期的口蓋簋,另一種弇口有蓋方耳簋也在用,但遣存數量不多,方座簋開始少見。酒器仍是方壺和長頸垂腹壺。但方壺有所變化,如「梁其壺」的壺蓋已為蓮辦形,算是西周晚期的新式樣。水器仍是盤與匜的組合,在形制上沒有變化。「虢季子白盤」是長方形盤,形體巨大,是一件形制特殊之器。

紋飾:此期變形獸面紋、鱗紋是用得最多的紋飾。但有些重器卻用素麵,只是在器物的突出部分如耳、鋬,仍然用具體的形象進行裝飾,如虢季子白盤仍裝有銜環的龍頭。交纏龍紋已經開始個別出現。

銘文:「虢季子白盤」、「毛公鼎」、「散氏盤」「禹鼎」、「頌鼎「等都有長篇的銘文,提供了較為詳細準確的歷史紀實與作器年代,成為今人斷代研究的標準器;又因銘文較長、行款排列整齊,字體筆畫的起訖粗細一致,又有或沒有「波碟」,成為書法藝術創新傑作。

77春秋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1)春秋早期青銅器特點

(前770~前7世紀上半葉)由於犬戎聯合申侯、曾侯攻殺,把周幽王殺死在驪山之下。西周覆滅,平王東遷,王室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大國諸侯爭霸的局面。周天子和王臣所用的青銅禮器急劇減少,諸侯國青銅器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

器形:青銅器仍沿用西周晚期形制。只出現了幾種新的器形,如盆、橢圓形杯、狹頸寬肩深腹平底式扁壺。罍和?都採用短頸、寬肩和器體較低的式樣,也因此與器體偏高的西周晚期青銅器有較大區別。

紋飾::春秋早期的紋飾和西周晚期紋飾很相似,只是做工顯得粗疏。龍類相交纏的紋樣開始流行,是紋樣方面的微小的變化,如頌壺上已有交龍紋,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湖北隋縣出土的曾伯文簋上的交龍紋,是此期年代較晚的紋飾。

銘文:長篇的銘文很少,內容多是諸侯卿大夫婚姻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記錄。銘辭在書體上也沒有顯著的變化,仍是西周晚期的風格。

(2)春秋中期青銅器特點

此期的考古資料不夠充分,缺乏有絕對年代可考的標準器,所以很難嚴格標定分期的年限。

器形:盂鼎類青銅器盛行,淺腹平蓋的盂鼎是新器形。雙耳弇口的蓋簋繼續使用。食器中最大的變化是敦,出現得很多。有三個小足和圈耳,蓋可卻置的敦,但沒有發展為上下對稱的式樣。壺類器中出現了一種。較寬的短頸壺,在許多春秋晚期墓中累有出土,當是此時流行的式樣。在國君墓中出土過成組的甬鍾,平口的紐鍾和鈴鍾和錞於。

紋飾:變形動物紋、波曲紋、仍繼續使用,但工藝上開始追求精巧,春秋時期粗疏的作風有所改變。龍紋、獸紋開始向具象方面發展,頭形、角、目等局部紋樣的結構,也越來越清楚;出現了較為複雜和繁密的四方連續動紋,如秦公鼎等都有這種複雜的糾纏紋飾。

(3)春秋晚期青銅器特點

春秋晚期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有一定的提高,出現了青銅器發展史上第二個高峰。春秋晚期青銅器的彩制比較複雜,各個地方發展不平衡。

器形:鼎的樣式和列鼎的組合出現了多樣化。青銅鼎的組合,以南方楚國、曾國等大墓為例,有不少樣式不同的鼎。簋,非常少見了,敦在春秋晚期的中原三晉地區流行。在南方地區流行西瓜敦,形若一個圓球,從中間分為器和蓋兩個部分,器身下有三足,蓋上有三個環形獸紐;還有一種是上下一樣都有三個足的;這兩種敦在蔡侯墓中均有出土。

酒器壺多採用高頸、方腹(或圓腹、橢圓腹)、雙獸耳銜環的式樣,有的圈足下還有怪獸或龍,如新鄭蓮鶴方壺、蔡侯墓蓮瓣方壺等。另有一種矮身鼓腹圈足壺,也有獸耳和蓮瓣蓋肩,這類壺僅在中型和大型墓出土。尊缶和提梁盉是酒器的新式樣,缶像瓮,有蓋,兩側有系或提鏈耳,蔡侯墓出土有銘為「尊缶」,「晉欒書缶」也是同一個式樣。酒器尊自從周晚期到春秋早中期很少出土,在春秋晚期的蔡侯墓中出土了幾件觚形圓腹尊,圈足很高,器形很像西周觚形尊。

盥水器的品種較多,有鑒、盥缶、盤、匜、盥鼎。大型水器鑒就是在此期出現的。

青銅樂器編鐘有所發展,此期大墓中隨葬的編鐘有一組到三組,或者更多。其他的青銅樂器如鑃、鉦、錞於在長江下游地區較為流行。

紋飾:此期青銅器紋飾種類很多。總的傾向是追求精細華美繁複的風格,以糾纏在一起的各種龍蛇紋為主,有兩種不同的構成方式。一種是由龍蛇紋作各種交纏、排列成四方連續紋樣,龍軀體上飾以細密而均勻的雷紋,流行於中原三晉地區。另一種由迴旋狀小羽翼密集的變形龍紋,軀體都被省略,只是表現頭部和突起的羽翼,說是飛龍的紋樣,但整體看來卻像是由無數刺粒狀構成,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春秋晚期開始採用紅銅鑲嵌工藝來做青銅器的紋飾,常見有龍鳳鳥獸以及狩獵的各種題材。由於表現狩獵活動的生活紋採用剪影式的處理方法,工藝上有些粗糙,但構圖上比較自然生動。

銘文:春秋晚期的青銅器銘文以山東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某些諸侯國為代表。銘文的內容涉及史料的內容並不多,大都以彰顯器物主人的家世、地位、身份和婚媵的居多,有的還自詡品德之美。

古銅器收藏一百問(13)

73商代晚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商代晚期(前13世紀~前11世紀)是武丁到紂(辛),約有二百年。是青銅文化鼎盛的第一個高峰。此期青銅器年代也較準確可靠,通常又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以殷墟二期的青銅器為代表,以婦好墓出土為代表;後期的青銅器與西周早期青銅器相似。

器形:新器形有方彝、高頸橢扁體壺、敞口束頸橢扁體觶、觥等。觥有作鳥獸形和圈足的,合體造型是當時青銅觥造型設計的特點之一。方器有大發展,殷墟婦好墓出土方爵、方斝、方尊、方器、方壺、方缶等。無耳簋是晚期前段盛行的式樣,形體比較寬,圈足直而往往有小方孔,口微斂而翻唇。爵、觚、斝仍是組合的灑器。扁體爵已大為減少。圓爵盛行。觚的腹部向細長發展,喇叭口擴展。斝類器鋬上開始有了較多的獸頭裝飾。商代中期沒有發現的代足斝,在晚期又重新出現。大口有肩尊,顯著增高,圈足特別高。甕(瓿)見有短頸和無頸弁兩類器形,並且有的有蓋。水器盂是新出現的器形,婦好墓也出有盂,直口翻唇,有附耳,並有對稱的兩系。

殷墟時期後段,新出現體似觚形的無肩尊和橢扁體卣。雙耳簋流行,有斂口翻唇形和敞口似碗形的兩種,雙耳在口沿以下,有垂珥。有一種簋,雙耳高近口部或高於口部,粗大而又有長垂珥的,則更為晚出。無耳敞口簋仍繼續使用。簋的圈足有增高的趨勢,有的圈足下緣做出一道寬闊的邊條,以增加高度。圈足上開孔的現象基本消失。橢扁體卣流行於商代末期。平底爵已不再出現.爵柱的位置後移等。袋足斝的形體低而寬。柱飾粗壯。盉流行袋足盉。有形件較矮的式樣出現。

紋飾:此期青銅器紋飾最豐富。以動物和神怪為主題的獸面紋廣泛應用,構成手法雖然是規范化的,卻能表現出眾多神奇的裝飾意象。一般都用多種紋飾布滿器身。

商代晚期,裝飾性、圖案化的動物紋開始有具象和寫實的趨向,主紋和地紋有明顯地區別。主紋採用浮雕表現,並有圓渾和硬朗兩類不同的風格;地紋採用繁密的細雷紋,與主紋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有的浮雕採用層疊法而有幾個層次,古董店稱之為「三層花」。許多青銅器還採用扉棱與犧首等立體裝飾,器蓋上有獸形紐。

銘文:商人崇敬鬼神,把青銅器作為神聖的祭器或禮器,故一般不在青銅器上加銘文。商末時才出現了幾篇載有錫命或記事體裁的銘釋,最長的銘文也不過五十字,一般只二三十字,也有隻十餘字。戍嗣子鼎(30字,安陽後崗出土)、小臣艅犀尊(4行27字,傳山東梁山出土)、廿祀?簋(37字,傳世品)為商器有銘文的代表。

工藝:商代銅質有銅、銅錫、銅鉛、銅錫鉛四種。採用合范法鑄造。出現「銅鑲玉」裝飾技法,實物見婦好墓玉援銅戈。

74西周早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早期(周武王到周昭王)青銅器,以「先周文化』為基礎,並承襲商代制度而形成的。傳世和出土的周器中有不少是商器,是周人的戰利品。已確定是西周早期青銅器很多,如武王時代的天亡簋、利簋,成王時代的何尊、保卣、保尊、德方鼎、獻侯鼎、康侯鼎,康王時代的盂鼎、小盂鼎、魯侯?鬲、旅鼎、厚?方鼎,昭王時代的旂尊、旂觥、令簋、令方彝等。

器形:西周早期沿用商代末期的器形。獸蹄足鼎。流行至西周中期。鬲鼎(分檔鼎)的分襠愈來愈淺。如成王時的獻侯鼎是其退化的典型式樣;有少數斂口垂腹四角圓渾的有蓋方鼎開始出現。

鬲類中深袋足束頸鬲逐漸減少,分化出形體較低而闊的幾種式樣。甗仍多為甑鬲連鑄式,但鬲足有作獸蹄形的。方座簋是周初的特有形式,加高圈足是西周早期簋形制上的特點。卣類在在西周早期流行的酒器之一,形制有橢扁體卣、直筒形卣兩類。其中,橢扁體卣比較普遍,器腹下垂的很多,垂腹形卣分為較高的和稍低的兩類,西周卣趨向器體偏低。約在成、康之際,有一種截面為橢方形的卣出現,即把扁體垂腹做成橢方體垂腹。少量的截面為圓形垂腹卣,也於此時出現,如宗寶彝卣。壺主要有橢圓形或橢方形的闊頸提梁壺,有蓋或無蓋,出土數量甚少。無肩觚形尊盛行。成、康時期有一類器體比例較高,圈足下常有寬闊的邊圓用以增高氣勢,例如成王五年的何尊;也有不加邊圈作尋常高度的,是沿用商晚期形式者。另一種觚形尊腹部鼓出,是新的式樣。

爵形體高低各有不同,但流部兩側前端高於後段,是多數爵的共同特點。有些爵具有刀形足。觚與商觚在形式上沒有區別,但周原扶風出土的旅父乙觚,中腰極細,紋飾只施於圈足上,是周初觚的唯一新式樣。

紋飾:西周早期青銅器紋飾大部分沿用商晚期的式樣。周初新創的紋飾是蝸體或卷體有觸角的獸紋,成王時代的天亡簋、涇陽高家堡周初墓出土的一組青銅禮器都有這種奇異的紋飾。鳳鳥紋有所發展.西周早期的風紋比商代晚期風紋顯得更為華麗,使用更多些。其他鳥紋的種類也比商代鳥紋多。

銘文:西周早期青銅器上常有長篇青銅器銘文。天亡簋、何尊、盂鼎、小盂鼎、宜侯大簋、麥尊、令尊等都是鑄有長篇銘文的重器,一般鑄有數十字銘文的青銅器則屬於常見,遠遠超過了商代晚期。西周貴族喜歡用青銅器銘文來宣傳自已或家族的榮譽和地位,而這種榮譽和地位常與政治事件聯繫在一起。所以銘文內容多以克商建邦、平亂、分封、征伐等政治事件或政務活動為背景,銘文格式也比較活潑。記作器祭祀祖考的銘文也不少,這是商代習俗的遺留。周初青銅器中非周族所鑄的器也不少,非周同姓的諸侯國仍保存原來的文化和禮俗。

工藝:1975年發掘的湖北大冶古礦遺址,表明青銅冶鑄的發展縮影;此時已由「塊范」發展為「模範」;又由「二次鑄法」改進為「多次合鑄新法」。

75西周中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中期(周穆王至周夷王)的青銅器出現了較大的變化,與西周早期形成了明顯的分界。青銅器的器形和紋飾出現了很多新的式樣,但傳統式樣仍繼續製作,是新老青銅器形並存的時代。

器形:青銅鼎是新老式樣交替。如垂腹附耳式鼎、柱足或蹄足的垂腹鼎,如鍋狀、大敞口、圓底、蹄足鼎(盂鼎)都是這一個時期的新式樣。青銅簋,器形也有較多的變化,是新的式樣取代傳統式樣的過程。青銅酒器中出現了長頸獸頭環耳大腹壺和方壺、寬頸垂腹的圓角方壺。青銅方彝器,出現了有耳可提的方彝。青銅尊仍是傳統式樣,以敞口深袋腹低圈足為特徵的尊,流行於此期前半段,有雙耳的方尊,流行於此期的後半段。青銅盥洗器採用西周早期的「盤盉組合」,盉兼有水器、酒器的實用功能。恭王時始有「匜」青銅水器出現,但銘文是「旅盉」。青銅樂器有了很大的發展,多次發現了用三枚甬鍾組成的最早編鐘。在周懿王、周孝王時期出現了五組的編鐘。

紋飾:西周中期是紋飾變化期,西周早期繁瑣的紋樣消失了,獸面紋、獸體變形紋開始簡化,變成簡略的對稱構圖,獸面紋中的目紋已經退化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紋樣如波曲紋、鱗帶紋。鳳紋是最流行的紋樣。長尾鳥紋也是西周中期鳥紋中較多的一種。帶有長冠和花冠的回首龍紋也是此期的主要紋飾之一。西周晚期所用的紋飾在西周中期都已經出現了。區別在於西周中期紋飾帶有過渡性的特點,是老紋飾的變化、消失與新紋飾的產生,同時並存的時期。

銘文:西周中期青銅器上的銘文,除了穆王時代有一些作戰紀功的銘文外,多數都是冊命的記錄,具有固定的格式,還有一些記載了貴族之間的事務。有紀年銘的青銅器數量多了起來。

76西周晚期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西周晚期(周厲王至周幽王),周室式微,諸侯分立,權勢日益擴展強盛。這一時的青銅器。是西周中期的延續,除出現了少量的新的器形以外,整體上沒有多大的變化。

器形:西周晚期的鼎流行最多的有兩種,即垂腹鼎和盂鼎(腹似半球形)。盂鼎發展較快,可以分成深、中等、淺三類,並均有立耳或附耳,算是流行於西周晚期的鼎式。此時,方鼎已經不再出現了。簋仍是西周中期的口蓋簋,另一種弇口有蓋方耳簋也在用,但遣存數量不多,方座簋開始少見。酒器仍是方壺和長頸垂腹壺。但方壺有所變化,如「梁其壺」的壺蓋已為蓮辦形,算是西周晚期的新式樣。水器仍是盤與匜的組合,在形制上沒有變化。「虢季子白盤」是長方形盤,形體巨大,是一件形制特殊之器。

紋飾:此期變形獸面紋、鱗紋是用得最多的紋飾。但有些重器卻用素麵,只是在器物的突出部分如耳、鋬,仍然用具體的形象進行裝飾,如虢季子白盤仍裝有銜環的龍頭。交纏龍紋已經開始個別出現。

銘文:「虢季子白盤」、「毛公鼎」、「散氏盤」「禹鼎」、「頌鼎「等都有長篇的銘文,提供了較為詳細準確的歷史紀實與作器年代,成為今人斷代研究的標準器;又因銘文較長、行款排列整齊,字體筆畫的起訖粗細一致,又有或沒有「波碟」,成為書法藝術創新傑作。

77春秋青銅器有何特點?

答:(1)春秋早期青銅器特點

(前770~前7世紀上半葉)由於犬戎聯合申侯、曾侯攻殺,把周幽王殺死在驪山之下。西周覆滅,平王東遷,王室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大國諸侯爭霸的局面。周天子和王臣所用的青銅禮器急劇減少,諸侯國青銅器逐漸佔據了主要地位。

器形:青銅器仍沿用西周晚期形制。只出現了幾種新的器形,如盆、橢圓形杯、狹頸寬肩深腹平底式扁壺。罍和?都採用短頸、寬肩和器體較低的式樣,也因此與器體偏高的西周晚期青銅器有較大區別。

紋飾::春秋早期的紋飾和西周晚期紋飾很相似,只是做工顯得粗疏。龍類相交纏的紋樣開始流行,是紋樣方面的微小的變化,如頌壺上已有交龍紋,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青銅器、湖北隋縣出土的曾伯文簋上的交龍紋,是此期年代較晚的紋飾。

銘文:長篇的銘文很少,內容多是諸侯卿大夫婚姻媵器和自作用器的記錄。銘辭在書體上也沒有顯著的變化,仍是西周晚期的風格。

(2)春秋中期青銅器特點

此期的考古資料不夠充分,缺乏有絕對年代可考的標準器,所以很難嚴格標定分期的年限。

器形:盂鼎類青銅器盛行,淺腹平蓋的盂鼎是新器形。雙耳弇口的蓋簋繼續使用。食器中最大的變化是敦,出現得很多。有三個小足和圈耳,蓋可卻置的敦,但沒有發展為上下對稱的式樣。壺類器中出現了一種。較寬的短頸壺,在許多春秋晚期墓中累有出土,當是此時流行的式樣。在國君墓中出土過成組的甬鍾,平口的紐鍾和鈴鍾和錞於。

紋飾:變形動物紋、波曲紋、仍繼續使用,但工藝上開始追求精巧,春秋時期粗疏的作風有所改變。龍紋、獸紋開始向具象方面發展,頭形、角、目等局部紋樣的結構,也越來越清楚;出現了較為複雜和繁密的四方連續動紋,如秦公鼎等都有這種複雜的糾纏紋飾。

(3)春秋晚期青銅器特點

春秋晚期已經進入鐵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有一定的提高,出現了青銅器發展史上第二個高峰。春秋晚期青銅器的彩制比較複雜,各個地方發展不平衡。

器形:鼎的樣式和列鼎的組合出現了多樣化。青銅鼎的組合,以南方楚國、曾國等大墓為例,有不少樣式不同的鼎。簋,非常少見了,敦在春秋晚期的中原三晉地區流行。在南方地區流行西瓜敦,形若一個圓球,從中間分為器和蓋兩個部分,器身下有三足,蓋上有三個環形獸紐;還有一種是上下一樣都有三個足的;這兩種敦在蔡侯墓中均有出土。

酒器壺多採用高頸、方腹(或圓腹、橢圓腹)、雙獸耳銜環的式樣,有的圈足下還有怪獸或龍,如新鄭蓮鶴方壺、蔡侯墓蓮瓣方壺等。另有一種矮身鼓腹圈足壺,也有獸耳和蓮瓣蓋肩,這類壺僅在中型和大型墓出土。尊缶和提梁盉是酒器的新式樣,缶像瓮,有蓋,兩側有系或提鏈耳,蔡侯墓出土有銘為「尊缶」,「晉欒書缶」也是同一個式樣。酒器尊自從周晚期到春秋早中期很少出土,在春秋晚期的蔡侯墓中出土了幾件觚形圓腹尊,圈足很高,器形很像西周觚形尊。

盥水器的品種較多,有鑒、盥缶、盤、匜、盥鼎。大型水器鑒就是在此期出現的。

青銅樂器編鐘有所發展,此期大墓中隨葬的編鐘有一組到三組,或者更多。其他的青銅樂器如鑃、鉦、錞於在長江下游地區較為流行。

紋飾:此期青銅器紋飾種類很多。總的傾向是追求精細華美繁複的風格,以糾纏在一起的各種龍蛇紋為主,有兩種不同的構成方式。一種是由龍蛇紋作各種交纏、排列成四方連續紋樣,龍軀體上飾以細密而均勻的雷紋,流行於中原三晉地區。另一種由迴旋狀小羽翼密集的變形龍紋,軀體都被省略,只是表現頭部和突起的羽翼,說是飛龍的紋樣,但整體看來卻像是由無數刺粒狀構成,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春秋晚期開始採用紅銅鑲嵌工藝來做青銅器的紋飾,常見有龍鳳鳥獸以及狩獵的各種題材。由於表現狩獵活動的生活紋採用剪影式的處理方法,工藝上有些粗糙,但構圖上比較自然生動。

銘文:春秋晚期的青銅器銘文以山東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某些諸侯國為代表。銘文的內容涉及史料的內容並不多,大都以彰顯器物主人的家世、地位、身份和婚媵的居多,有的還自詡品德之美。


推薦閱讀:

屬馬之人一生的宿命,千萬別錯過,看完一定要收藏
男士穿衣七大禁忌,值得收藏!
家居風水催財五法,好運常伴(值得收藏)
2018年最全的簽證攻略我都為你整理好了,快收藏吧
民間老偏方!輕鬆告別銀屑病、蕁麻疹、皮炎濕疹、白癜風等皮膚病!我先收藏了!

TAG: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