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富人堆里站」是無效社交,而且會顯得你很low
壹
趨富
最近看到幾篇關於教窮人如何處世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窮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文章說「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以及「窮人要有富人思維」。講真,我被這種價值觀和這種膚淺的認知震驚了。
不可否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很多人通過不同的途徑迅速躋身「富豪」行列。「趨富」是很多人的心態,「財富即成功」似乎也成為普遍真理。在富人掌握話語權的社會裡,富人灌輸的價值觀被不斷擴大,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掃蕩無數躁動的心,在「趨富」這條路上,越來越多的人忘了初衷。現實生活中,一些窮人削尖腦袋想擠進富人圈子;富人又想著百尺竿頭躍進和超級富豪杯觥交錯;超級富豪又想和權貴政要共富貴享榮耀……
《了不起的蓋茨比》劇照,在劇中,即使蓋茨比暫時擁有了上流社會的財富和名聲,也只是短暫的春夢。
最可怕的不是窮,最可怕的是窮卻被人操控。那些教窮人學習「富人思維」來跳脫貧窮的富人,其實是在操縱窮人的價值取向,企圖告訴窮人,只有像我這樣思考、這樣行事,才能成功。
可是,經驗不適用每個人。但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卻尤其可惡。
我們從不否定金錢的重要性。能賺多一點錢,總是好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有人願意賺很多錢,那是他的自由;但很多走在人類文明前沿的人,卻不一定就身價百萬。我認識一個做風箏的工匠,是「風箏之鄉」陽江的名師,手藝在當地首屈一指,他也是國家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者。如果他要開個工廠做風箏,可能遠比現在富裕,但他沒有那樣做。他一生的目標,是要做飛得最高的風箏。
他甘於貧窮,但是他不成功嗎?
我還認識一個姑娘,把開一家甜品店當作人生理想。她實現了這個願望,最後在一個五線城市賣糕點,她的收入遠遠不及那些在一線城市搞金融的同齡人。但是,誰又能說那個愛做甜品的姑娘,沒有混金融圈的精英幸福快樂呢?
吃得起法式大餐固然美好,但吃豆漿油條的早晨依舊充滿生機,不富有的生活也可以愜意舒心、歲月靜好。這世界上,從來沒有唯一的標準。
人可以以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著,有人主動地選擇清貧,也有人被迫變得貧窮。但是,貧窮也不至於卑微到要拚命站到富人堆里。
貳
為「窮」正名
貧窮,真的有那麼可恥么?
我們從現代概念上來討論貧窮,已經不是「沒米下鍋」那個窮了,中國人多數從飢餓中解脫了,更多的人處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階段。於是,有人總幻想著混進上流的圈子,有人教他們怎樣快速進入富人圈子。
我們不得不為「貧窮」正名,窮,或許可憐,但絕不低賤;窮,或許可悲,但絕不可恨。有人生來不富裕,也很可能一生都不會富裕,但窮人的世界不是貧乏的。在不富裕的人群中,世界觀獨立健全、生活方式健康積極、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大有人在。人不會和錢過不去,但不是所有人都見錢眼開,在窮人構建的世界觀里,也許「小確幸」比「大成就」更有意義,也許風平浪靜比波濤洶湧更有價值,也許飯後麻將比千萬生意更快樂更值得珍惜……
平凡不富裕的生活通常最有溫度
窮人窮得有原因,也窮得心安理得,窮人可以在自己的價值世界裡把不宏大的事情一一實現,那些細枝末節、討價還價、斤斤計較得來的日子,或許才是平凡炊煙生活的幸福狀態。那個坐在自行車後的姑娘為什麼會開心大笑?或許坐在寶馬車裡哭的姑娘一輩子也不會懂。人對幸福的定義是多樣的,所以每一種生活姿態都應該得到尊重。
叄
與富人的「無效社交」
我們再來看看所謂的「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這種劃分方式,簡單粗暴,而且是被人為構建出來的。這兩個概念是無中生有,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誰都不能否定她的偉大,但她有所謂的「富人思維」嗎?
那些認為往富人堆里站就能成為富人的想法,多麼可憐又可怕。
想得到一個圈子的入場券,必須要有這個圈子相應的配置,先別說高配,基本配置也要拿得出手。要進入上流富人圈,光是會擦皮鞋、會提皮包是遠遠不夠的。一位家裡擁有私人賽馬場的富二代微笑著說:「我們的圈子,窮人混得進,也未必混得起。」言外之意,不是一個圈子的人,光是一起消費,人家就能拖死你。
如果沒有實力,沒有支撐前進的信仰,沒有基本的尊嚴,「往富人堆里站」的社交基本是無效社交。一方面沒有利益的相互扶持;另一方面,這種小丑不會獲得富人的尊重。這種通過「站在富人堆」而成為富人的途徑,會讓你顯得很low。
當一個人機械地運用所謂的「圈子」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即使表面上得到一些暫時的好處,根源上也是無法跳脫貧窮的。當下很多家長想盡辦法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家孩子從此與富家子弟混在一起,人生起跑線又多了一個助力。但現實是,大部分被放到富人孩子中間的普通孩子,只會不斷被孤立、被邊緣,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同時,當一個家庭在孩子身上孤注一擲時,也是對孩子進行精神綁架,到頭來,既不能和富人成為朋友,還會痛恨平民出身的父母。
人最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但不輕賤自己。因此,那種「不管如何,要把孩子送到富人圈裡」的想法,是被某些沒有良心的作者帶著跑了。如果貫徹下來,那是害了孩子一生。因為,孩子將更加直接地面對人情冷暖。
湖南衛視製作的《變形記》,採取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互換的形式。對城市孩子利大於弊,但是對農村孩子極其殘忍,去城市體驗7天「富二代」的生活,其實不是一種恩賜。
人處於世,首先要互相尊重,要正確看待財富以及獲取財富的方式。人還要學會自知和自重,學會選擇。如果迷失了自我,忘了初心,人生只剩「逐利」,那樣會比貧窮可憐得多。
- END -
*註:如非特別註明,圖片來源均為網路。
推薦閱讀:
※不能不懂的社交禮節暗語
※孩子間的社交
※可怕的窮人思維丨無效的低質量社交,浪費的高價值時間
※社交場合女士舉止
※這四個社交故事,你是不是已經找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