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妓合金葬柳七,方顯多情傷離別
文/徐俊琦
公元1009年,大宋朝大中祥符二年的春天,一個意氣風發的考生,在東京汴梁城,等待著金榜題名。
朝廷取士,捨我其誰?區區一個進士考試,「咫尺天顏,定然魁甲登高弟。」咱玩的就一個自信。現在滿腦子就是高官厚祿,洞房花燭,見了老鄉吹牛的場景。
鳴鑼張榜,看了八遍不止,居然找不到「柳三變」三個字,有沒有搞錯?確實沒搞錯,沒有就是沒有。
撲哧一下,爆棚的自信撒氣了。祈望有多大,打擊就有多大,不抱祈望,拍拍屁股,全當瀟洒走一回,可柳三變的心目中就沒有落弟這個概念。
柳三變,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這一年大約25歲,因為大宋官方沒有給他做登記,也沒留下什麼正式的簡歷,宋人筆記有所出入,比較認可的是生於公元984年。
天性風流,才性高妙的柳三變,被自己沒放在眼裡的科舉打臉了。失落、惆悵,一股腦的憋屈。此時最好的去處就是酒肆,先喝他娘的一壺再說。
熟悉的地方,不熟悉的身影,相同的心情,不同的聲音,謾罵、自責,還有嚎啕大哭的,落榜的考生聚了幾大桌。
罵娘不是咱的素質,發發牢騷總可以吧!朝廷什麼水平嘛!皇帝不開眼啊!越想越激動,柳三變大喊一聲:「小二,拿紙筆來。」筆走龍蛇,寫下一詞《鶴衝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一個清明的時代,居然把咱這樣的大才子都放棄了,既然不能風雲際會,一展抱負,那還苛求什麼?咱一個才子詞人,幸虧還有煙花巷陌中的美人相伴,什麼功名,都是浮雲,還不如淺斟低唱來的痛快。
01
《鶴衝天》寫就後,首先在酒肆的落榜考生中炸開,其後名動京城。宋初,詞就是唱歌用的那個歌詞,還沒有成為固定的文學體裁。這首詞迅速被各大青樓譜曲傳唱,風靡一時,皇宮也不例外。
把莊重嚴肅的科舉功名與淺斟低唱對舉,這功名還不如青樓妓女來的快活,玩笑開大了,老闆很生氣,但後果不嚴重。如果晚生幾百年,滅族的可能性都有,但是,大宋是文人的天堂,有史上最仁厚的皇帝群,讀書人什麼玩笑都能開。只是公務員的門進不來了,青樓的門隨便進,沒人管。
落榜的柳三變,繼續流連於秦樓楚館等煙花之地,寄情風月,醉卧花叢。
柳三變是個官二代,他爹當過工部侍郎,副部級幹部,政府高官。所以柳三變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生的第一目標就是當領導。
身為官二代,卻是學霸,從小就在詩詞上才華橫溢,特長是精通音律,在老家小有名氣。18歲左右開始「闖蕩江湖」。當然了,官二代不是出去找工作,主要是見見世面。
到了杭州,發現這裡果真是人間天堂,美景美女,不勝枚舉。有作詞天賦和音樂喜好的柳三變,進入青樓,開始展現自己的才情。
青樓給人的印象就是風月場所,展現在眼前的就是妓女的形象。古代的妓女,一般分娼妓和歌妓兩種。娼妓就是單純出賣身體,社會地位比較低下。歌妓是賣藝不賣身,不但容貌要傾國傾城,還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名符其實的才女。
歌妓面對的往往是達官顯貴,也就是有錢的主,至於賣不賣身,只是有所選擇,像杜十娘、「秦淮八艷」、小鳳仙等等,都有自己的意中人,當然她們只是受青樓控制的賺錢工具,有時身不由己。
柳三變是作詞高手,去青樓找的自然就是歌妓。去青樓的人多去了,但大多是找個刺激,尋個開心,也有解決生理需要的,主觀上「聞香下馬,摸黑上床」佔主流,把妓女當玩物,不停地玩弄人家,還口口聲聲嫌人家臟。
柳三變是個另類,用心於作詞,用情於歌妓,他並沒有把歌妓當作玩偶,而是對歌妓的身世、遭遇給予了無限的同情,把對她們的情感、讚美等大量入詞,「心娘自小能歌舞,舉意動容皆濟楚」,「有畫難描雅態,無花可比芳容。」一首首讚美歌妓的詞不斷面世。
除了留身於煙花巷外,柳三變還縱情于山水,比如對蘇州的讚美,不同的心情,不一樣的口吻,「晴景吳波靜練,萬象綠水朱樓」,「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
遊山玩水,醉卧溫柔鄉,這不是一個讀書人的終極目標,入仕,永遠是讀書人的一塊心病。在杭州停留,結識了不少才藝雙全的歌妓,但他對政治生活的追求絲毫沒有放棄。
20歲左右的時候,他把目標盯在了兩浙轉運使孫何的身上,一介布衣要見地方大員談何容易。柳三變發揮特長,要用才華作為敲門磚。孫何與大學問家、宰相丁謂是同門進士,而孫何是狀元,丁謂得了第四名,丁很不服氣,當時宋太宗趙光義說:「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個第四名也沒什麼冤枉的。」可見孫何乃讀書人之魁首,以文才的形式拜謁再好不過。
於是,柳三變自殺了好多腦細胞,寫了首《望海潮》,請著名的歌妓到孫何的宴會上演唱。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這一首《望海潮》,並沒有助推柳三變的仕途,但使他聲名鵲起,一代作詞高手橫空出世。此詞紅遍大江南北,以至於傳入女真部落,金主完顏亮聽到「三秋佳子,十里荷花」之句,對杭州產生了無限的遐想,遂有了投鞭斷流,飲馬長江之志。
後人把金兵南侵,怪在了柳三變的頭上,可見其詞作的影響之大。
02
仕途沒有著落的柳三變,決定赴京參加高考,憑自己的才華,寫篇議論文還是綽綽有餘,而實際情況是落榜了。落榜的人多去了,反思反思,準備準備,下次再考就完了,可讀書人清高的個性不能丟,一首《鶴衝天》,自己把自己打入了「冷宮」。
落弟後的柳三變,以自封的「白衣卿相」身份踏遍京城的風月場所,當了個作詞專業戶。柳三變一生作詞二百多首,調名一百二十個。在宋詞八百多個詞牌中,柳永創了一百多個,成為名符其實的宋詞昌盛奠基人。
柳三變之前的詞人有王禹偁、潘閬、林逋等,作詞很少,只是一些小令,與張先、晏殊年代差不多,但這兩個也以小令為主。所以柳三變對宋詞的繁榮有開創之功,也是開創慢詞新局面的一代宗師。
柳三變的名氣越來越大,京城的樂工歌妓請他寫了大量的歌詞。柳三變的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於敘事,有過前人。」而且用韻極其講究,力求歌唱時抑揚頓挫、鏗鏘悅耳,他的歌詞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
而柳三變寫歌妓的一些「艷曲」被詬病,與朝廷標榜的士大夫的品德格格不入,認為他的詞難登大雅之堂,成為衛道士的攻擊目標。所以,對後世影響如此之大的一代詞人,宋史居然沒有他的傳。
柳三變曾拜謁過宰相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就是這位晏大人寫的。晏殊問柳三變作過曲子沒?柳三變說跟大人一樣也作曲子。一句話惹惱了晏大人,晏殊道:「我雖作曲子,但從不曾作『針線慵拈伴伊坐』的曲子。」表明我和你不是一路人,本人從不作那些艷詞浪語。柳三變只好羞愧而退,仕途不暢,就是與上層官僚對不上號。
柳三變的詞雖然被所謂的士夫看不起,但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很多大家。秦觀、周邦彥等就受柳詞的影響最大。
後代的秦觀,就是寫「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那位,有一次去見老師蘇軾,蘇軾說幾天不見,要刮目相看了,不但小有名氣了,而且柳詞學得不錯。秦觀慌忙說:「老師說得有點過了,我再不才,也不至於如此。」要極力與柳詞分清界限。蘇軾笑著說:「你的詞中不是有一句『銷魂當此際』嗎?這不是柳詞的句法?」秦少游很是尷尬,不得不承認。後來蘇軾直接說:「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對於周邦彥,有人直接說:「周詞淵源,全自柳出,其寫情用賦筆,純是屯田法。」
其實蘇軾對柳詞也是羨慕不已。據說蘇軾曾問別人自己的詞比柳詞何如,對方說:「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蘇軾為之絕倒。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不僅中原大處,遼、金、西夏,就連高麗也在傳唱柳詞,可見柳詞流傳的地域之廣,受追捧的程序之大。
但是,越是通俗的,越不招士大夫的待見,在當時,他的詞成不了「陽春白雪」,永遠被定格為「下里巴人」,受詞影響,其本人終不被上層認同。
那時還沒有知識產權保護的說法,他寫的詞誰都能唱,也沒有地方領稿費,進入煙花之所,都是高消費,生活常常很窘迫,不得不接受歌妓的資助。
03
為了生活,為了圓讀書人的夢,他再一次走向考場。公元1015年,大中祥符八,31歲的柳三變第二次落榜。事隔三年,34歲的他又一次夢斷考場。真宗朝三次高考,榜榜落敗,其實這是必然的,既然寫了《鶴衝天》,就應該認命,但他依然選擇了堅持。
6年後,進入不惑之年的柳三變,迎來了一位新主子,宋仁宗在天聖二年開科,這次考試終於過關了,名單報到一把手宋仁宗的手裡,就等審批通過了。
仁宗看到柳三變的名字,批註:「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此時的仁宗只有14歲,如果說這個事是真的,可見其詞還是婦孺皆知。
四次落榜,柳三變憤然離京,皇帝不是讓我去淺斟低唱嗎?乾脆給自己起個雅號:「奉旨填詞柳三變」,寫詞的落款就是這個。對於寫的詞,都戲稱:皇上讓我填的。
嬉笑之間全是無奈,就是自己的詞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才子放蕩不羈,成了下流的俚俗,詞的情深意切,成了風花雪月,只因讚美了戲子,流露了深情。
對於妓女,把她當作玩物可以,把她不當人更好,道貌岸然的士大夫,天天教導別人不能玩,要注意形象,但自己玩得最起勁。玩了人家,見面還怕人家認出來,這就是他們的道德觀。
而柳三變,不得不說是真男兒,他的胸襟比尋常男子更光明偉岸,他同情這些社會地位低下的人,敢於公開表示對她們的愛。
他為歌妓寫下了大量的詞,也從中獲得了愛,是柳七把她們當正常的人來看待,所以她們傾慕於他的才,喜歡他這個人。「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是當時各地青樓歌女的願望,自己的名字能讓柳七叫一下,能與柳七見一面,就是死了也是幸福的。
在眾多的歌妓中,柳三變遇到了真愛,他的詞中出現過英英、心娘、佳娘、蟲娘,酥娘等,但他最愛的,就是蟲娘,在他的詞中被親切地稱為「蟲蟲」。
《集賢賓》中說:「小樓深巷狂游遍,羅綺成群。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去過太多的地方,見了無數美女,最讓人傾心的就是蟲蟲了。
《征部樂》中說:「但願我,蟲蟲心下同,把人看待,長似初相識。」希望自己心愛的蟲蟲,看別人時都好像是剛認識一般,言外之意,跟所有的人都不熟悉,才不會移情他人。
在羅綺成群的環境中,柳三變愛上了蟲蟲,希望與她「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但是他無法左右自己的愛情,他們受某些環境所迫,無法白頭偕老。
「縱然偷期暗會,長是匆匆。」後來他們偶爾能偷偷幽會,只能匆匆而別。「眼前時,暫疏歡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箇宅院,方信有初終。」我們沒有辦法,只能暫時疏遠,但要相信我們的海誓山盟,等我買個宅子,來證明我的有始有終。
可是,世事難料,這段感情無疾而終。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有為什麼。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三變的千古絕唱《雨霖鈴》,有「執手相看淚眼」的淺俗,也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雅,此詞俗不傷雅,雅俗共賞,以至於現在選入了課本。
這是一個失意文人和歌妓之傷感離別,拉著手的那位應該是蟲蟲,這是難捨難分的離愁,也有仕途不得志的無奈,更有被壓抑的憤懣,但這一切,能向誰訴說!
04
50歲,已知天命了,是到了該認命的年齡了。朝廷傳來了開恩科的消息,要對歷次落榜的考生特殊照顧,柳三變又動心了,但他也不再抗爭了,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柳永。
這次終於榜上有名,他以柳永的名字得以上榜,人們終於忘記了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中了進士,只得了個小小的睦州團練推官,但也不小了,好壞也是個七品官,總算進入了仕途,開始領工資吃飯了。
之後,又調任餘杭縣令,柳永將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政務上,工作勤奮敬業,在群眾中有很的威望。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59歲的柳永調任泗州判官,算是個不小的官了,地方二把手。
從睦州到泗州,從政九年,都是在地方工作,而且幹得不錯,考核下來相當於現在的優秀幹部。這種情況,一般有機會進京任職,但朝中無人難辦事,只得一直幹下去。
寫詞害得半輩子不得志,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又惹禍了,還是寫詞惹的禍。他寫的《醉蓬萊·漸亭皋葉下》,有記載為仁宗祝壽作的,但季節對不上,總之是歌頌皇帝,獻給皇帝的。
詞寫得很好,據記載:「此詞一出,天下皆稱妙絕。」但仁宗看了,很不高興,因為其中有「宸游鳳輦」的字樣,仁宗給老爹寫輓詞時用過,你說這柳永倒霉不倒霉,拍馬屁拍錯地方了。此詞還有句「太液波翻」,仁宗說:「為何不用波澄?」一個「翻」字,讓柳永「不可仕宦」,再沒升遷的機會了。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得了個虛職太常博士,第二年又給了個榮譽官銜:屯田員外郎,然後退休。跟現在差不多,有些縣的局長退二線時給個副縣級調研員之類。柳永最高的官銜是屯田員外郎,後世一般稱其為柳屯田。
柳永的一生,官場失意,情場也不怎麼圓滿。他的詞中還寫過一個玉英,也就是謝玉英,應該是最後陪在柳永身邊的人,「英英妙舞腰肢軟」,好像讚美的是玉英的美貌。
柳永在任餘杭縣令時認識的謝玉英,當時看到謝玉英的書房有一冊「柳七新詞」,都是她用蠅頭小楷抄錄的,一下就惺惺相惜了。據說謝玉英是杭州女子,色藝雙全,很多富家公子垂涎三尺,但沒人能打動她的心,而當她讀到柳詞時,一下傾心,從此只唱柳詞。
緣份來了,誰也擋不住,柳永到餘杭上任,路過江州,不經意間結識了謝玉英,倆人一見如故,互吐真情,要永結同心。柳永要去上任時,寫新詞表達了自己永不相負的心情,謝玉英也發誓從此閉門謝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餘杭三年任滿,到江州見謝玉英時,發現她又接新客了,柳永惆悵萬分,在花牆上賦詞一首,訴說三年前的恩愛,表達今日失約的遺憾。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柳永筆下流傳千古的名句,之所以能寫出這樣的名句,可見其用情之烈。可以看出,他終生出沒於煙花巷裡,但卻是個專情之人。
據說謝玉英回來見到柳詞,慚愧不已,感嘆柳永真乃多情才子,於是變賣家產,追尋柳永,最後在東京名妓陳師師家找到了柳永。謝玉英就在陳師師家東院住下,與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柳永與世長辭。他死於何時何地,有很多爭議,最後還是選擇最香艷和最浪漫的一種說法吧。
說是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最後一貧如洗,死在了名妓趙香香家中。歌妓念他的才學和痴情,湊錢替其安葬。謝玉英曾與他擬為夫妻,為他戴重孝,眾妓都為他戴孝守喪。
出殯之時,東京滿城歌妓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這就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故事。每年清明節,又相約為其墳掃墓,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謝玉英哀傷過度,在柳永死後的兩個月後便隨他而去,葬於柳永墓旁。
(圖片來自於網路,謝謝原作者!)
推薦閱讀:
※致青春—獻給白俄羅斯的8年時光之離別篇
※一對錯愛男女催人淚下的離別贈言
※不泣離別 不訴離殤
※轉:每日一詩|多情自古傷離別
※時光的剪影里,暖了多少相遇,又惆悵了多少離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