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內容產業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帶來什麼樣的商業價值?
3月27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上海電影節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利用雙方平台優勢資源集中搭建新型平台,為電影節和觀眾創造新的價值與體驗,為行業提供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3月4日,光線傳媒4日午間發布阿里24億元入股光線傳媒。阿里入股光線傳媒後,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去年三月,阿里就已經入主文化中國,並將其更名為「阿里影業「。
1月底曾有傳聞小米入股光線,之後小米官方迅速對該消息的、進行了否認。但去年年底,小米也創投資新高,擲了18億人民幣入股百度愛奇藝。
年初,騰訊文學收購盛大文學一事也塵埃落定。而騰訊視頻也投資了《天將雄師》、《鍾馗伏魔:雪妖魔靈》、《失孤》等電影,其中《失孤》更是成為賀歲檔後電影3月淡季的一匹票房黑馬。
1月9日,百度影業悶聲成立,參與了電影《重返20歲》投資,並計劃推齣電影O2O產品。
BATM紛紛布局內容產業,互聯網漸漸「入侵」內容產業,有的人說這是大鱷們掙夠錢了開始搞文藝了。可是,錢怎麼能有賺夠的一天呢?正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內容產業越來越具有價值,才會引得大頭們紛紛投資。馬雲此前曾表示,中國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口袋滿了,腦袋卻空了。如果文化產業發展不起來,國家將淪為一個沒有內在的國家,沒有核心凝聚的社會所有的一切將難以持久發展的。那到底什麼是內容產業,為什麼內容產業會慢慢變成一個投資窪地呢?
姑且不論馬雲說的腦袋空了是什麼具體含義,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後人人都想往別人腦袋裡裝東西,這個時代快到了。
什麼是內容產業
表面上看,內容產業的範圍包括各種媒介上所傳播的印刷品內容(報紙、書籍、雜誌等),音響電子出版物內容(聯機資料庫、音響製品服務、電子遊戲等)、音像傳播內容(電視、錄像、廣播和影院)、用作消費的各種數字化軟體等。所以主導的內容產業就是視聽傳媒業。這些產業是經濟價值的生產者,不管是通過票房收入、轉播權等的產值的直接增長,還是以不同的方式出售媒體產品獲得收益。現在互聯網產業入侵內容產業也主要從文化產業和基於數字技術的文化產業即數字娛樂產業入手。但是,內容產業還有其更深層的東西,有待進一步開發。這種開發的過程,會帶來巨變。所有巨變的事情,都將是令人興奮的。
內容產業靠新一代粉絲經濟來帶動
近年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們都開始懂得享受生活,消費觀念也開始改變。大家開始願意花幾十塊去電影院看個電影,花幾百塊去劇院看個戲。小朋友們的業餘生活也更加豐富,不像以前我們只看看電視打打遊戲,很多小朋友在電影院看了動畫還要買周邊。這些內容產業的「用戶」就是整個社會,而這些用戶最終有一些會變成粉絲。電影的粉絲、歌手或演員的粉絲、作者的粉絲。而這就帶來了「粉絲經濟」,「粉絲經濟」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除了顯而易見的比賽門票收入、媒體轉播權利金、廣告收入,與運動明星代言的商品之外,還有許多直接與間接的影視衍生品,讓許多廠商得以在其中贏取商機,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投資者們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粉絲經濟」讓營銷行為變得不明顯,讓用戶的消費行為變得更主動。
互聯網+電影
由於這幾年來社會的發展,電影院越來越多,屏幕數量越來越多。電影成了一棵越長越大的搖錢樹,無論好片爛片,只要宣傳做得好做的大,就會有票房。對電影毫無經驗的互聯網行業大戶在大數據的支持、大手筆的投資和宣傳下也能做出「像樣」的電影。但是,電影不能只是一鎚子的買賣。它後續還可能會有續集、周邊產品、海外發行等,要是人氣一開始很高卻因為內容不好而一落千丈,得不到好的口碑不說,後面的宣傳也很難做,電影的商業價值就會大大降低。因此,合作才是王道。我出錢出資源你出優質的內容,最後一定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從前電影行業總會相信一些「牛人」,他們看看劇本就能斷定這個電影會不會火,有沒有投資的價值,但這樣的操作未免主觀意識太強。一個人或許可以憑藉經驗有幾次慧眼識英才的成功,但不可能永遠把脈市場的走向,及時了解新興人群的喜好。這時,剛好互聯網巨頭們擁有大數據的天然優勢,可以通過大數據積累分析得出當下的流行趨勢、主流觀影人群和不同地域和種族的喜愛偏好,時刻把握人群的動向。不僅如此,互聯網還拉長了電影與用戶間溝通的長度,這種拉長還表現在上映後基於視頻網站進行的多點接觸。觀眾與內容的互動就是催生電影行業向上的最終力量。越早越多的和互聯網、社交網站連接,越能提升影片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互聯網+電視
去年可謂是一個綜藝大年,各大衛視都推出了自己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最強大腦》等綜藝節目一次次刷新了電視節目收視新高,綜藝節目業已復興。作為電視台的下游,各大視頻網站也引爆了綜藝獨播的新戰場,視頻網站在用戶體驗和營銷手段上不斷進行嘗試,不僅得到了各家品牌的贊助投資,也帶來了大量來自全球的網路觀眾。綜藝節目的話題性和傳播度被放大,其巨大價值迅速釋放。視頻網站和電視台的和諧「共振」給雙方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好處。
同綜藝相同,各大衛視的電視劇也是播的如火如荼,因為電視劇儘管會受到政策和電視台策略調整的影響,但電視劇幾十年來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經根深蒂固,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模擬信號到數字信號,再到現在的智能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觀看的方式在變,但人們對電視劇的熱情依然不減。因此電視劇具備穩健的投資價值,互聯網企業的進入也導致了電視劇格局的變遷,各家視頻網站都在搶「全網獨播」這個名頭,2012年樂視獨播大劇《甄嬛傳》播放量達到了70億,其數目之驚人足以說明,在這個互聯網為王的時代,電視也藉助互聯網的東風重新燒了起來。
互聯網+原創內容
數字娛樂是文化產業中與互聯網更為親近的一項產業,可謂是互聯網和文化產業的糅合的產物。而對於現在內容創意的大爆發,好的原創點子成了內容產業這個行業中的淘金之所。各大視頻網站都把重點轉向了原創視頻、自製節目。
優酷土豆和萬合天宜共同出品的《萬萬沒想到》,以當下熱門話題和經典歷史故事為背景,以調侃的視角和幽默的語言在互聯網上引起一陣狂潮,隨後推出的周邊相關原創節目也受到大家的追捧。這兩天更是有傳聞騰訊要收購萬合天宜。
百度愛奇藝打造由高曉松、蔡康永和馬東主持的的說話達人秀《奇葩說》,選手們把時下流行的「吐槽」技能發揮到極致,觀眾們也樂於觀看這種又搞笑又帶有爭議性的節目。
雖然樂視推出了樂視盒子、樂視手機、樂視TV等終端產品,但身為一家視頻網站,樂視的產業鏈主要還是以內容為主,強化採購的同時,賈躍亭也想在自製原創領域能夠領先,打通樂視的內容產業鏈。樂視不僅簽下了張藝謀,還簽約了很多藝人,打造「樂家班」持續發力原創內容。而「樂視製造」更是表現了其對於原創內容的重視性,包括了自製欄目、網路劇和扶持微電影的「圓夢計劃」。
在這個常颳起抄襲之風的時代里,由DIY、博客、播客所傳播出來的原創內容,就像是一股新鮮的血液,給內容產業時時帶來新的動力。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已經深深刻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我們會經常聽到「以文化產業帶動商業發展」,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已經深深刻印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況且這幾年來,政府也提倡「終身學習」,越來越多的人拿起了書本、走進了劇院、電影院,因此互聯網以文化為入口已經是大勢所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作為人們所生活的另一個與我們平行的但又千絲萬縷的世界,是時候讓互聯網也帶動文化產業發揚光大了,讓文化像一條長河一樣也能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源遠流長。前景雖然看似一片大好,其實其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首先,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自製視頻,一部作品能不能火,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劇本。雖然互聯網行業有著海量的大數據,能夠去猜透人們喜歡什麼、想要看什麼,但是如果只是把精彩的東西像大雜燴一樣揉在一起是不行的,寫劇本是一個走心的過程,要用好的劇本去打動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劇本的好壞關係著一部作品最終的票房和口碑,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畢竟在實操方面經驗不足,但可以利用自己的傳播優勢去招募優秀的編劇,或者利用資金上的優勢買下流行小說的版權。與優秀的原創內容產生者合作,獲得這筆在前期看似無形的「財富」。
其次,互聯網入侵內容產業,也必定會有大量資金注入。說到電影,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好萊塢大片」,其精美的畫面、高科技特效和讓人產生共鳴的劇情讓全球的觀眾們紛紛走進走進影院。什麼是「大片」?大片就是由大導演、大腕、大製作、大投入、大場面、大陣容、大回報等等「大」級別的作品。所以,只要有大量資金注入,加以合理的利用,提高電影的含金量、文化品味,我們也能拍出「中國大片」來。另外,好萊塢電影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和情感的代入,它更是無時不刻地向我們傳遞著美國價值觀。客觀上形成了美國獨特的價值體系,所以,中國也需要把我們自己的價值挖掘出來。
再次,顯而易見的是互聯網對內容產業來說已是一個巨大的出口。互聯網是通向世界的窗口,它把所有信息傳遞到每個人的面前,大大的縮小了這個世界的距離。如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平台巨頭林立,因此把內容產業「帶上道」也不是那麼難。相信現在我們對於線上售票已經很熟悉了,線上售票不僅能夠方便人們購買,更是一種營銷的方式的,通過互聯網平台能夠讓更多人看到電影的信息。這是一個社交的時代,微博、論壇、貼吧、朋友圈等都是傳播性極強的出口,通過社交平台,線下樹根一樣的內容信息能在線上長成無可估量參天的大樹。
最後,針對下一代的新文化項目是一片藍海。投資文化產業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在針對下一代的的新文化。內容產業是如此廣泛的一個大產業、大市場,和衣食住行一樣在方方面面都影響著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現在的90後00後的孩子不想從前的那些孩子的童年,在野外奔跑、坐在窗下看書或者是每天下午等著「大風車」的播出,他們現在更多的時候花在互聯網上。互聯網讓他們看到了更加廣大的世界,因此如何才能給他們提供有益、健康的內容,給下一代塑造一個正確的三觀,是全互聯網行業都應該負有的責任。不僅如此,在某種程度上,對互聯網行業來說,這也是很有投資價值的一片價值窪地,針對青少年的電影、電視劇、動畫作品、遊戲等,只要能夠引起青少年的共鳴,帶動他們的積極性,就很容易達到很好的效果。互聯網大數據資源當然能夠心知肚明青少年的喜好所在,結合這些關鍵詞與內容創造者一起打造能夠受青少年歡迎的的作品,傳遞給他們具有教育意義的信息。
互聯網+內容產業也許不會發生劇烈的爆發性的反應,但是它們緩緩地發生反應,對雙方都帶來了好處,互相促進互相補充。
怎麼往別人腦袋裡裝東西不是問題,關鍵是裝什麼
從BAT頻頻布局內容產業來看,互聯網企業越來越不甘於只充當平台的角色,而是香蔥布局上游內容生產上,進一步延伸生態產業鏈,鞏固企業的持續性發展。內容產業作為一個重量級入口,互聯網也是信心滿滿,不僅僅是在推廣營銷層面的信心,還因為擁有數據和流量這兩把切入內容產業的大刀,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合作產生一種新的運作形態,內容生態體系和渠道延伸整合,嫁接合理的商業模式,產生穩定的現金流業務,在不斷融資或擴張中成為更大的、更加有內涵的行業巨無霸。
現在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內容產業己經崛起,互聯網和內容產業的磨合、補充,最終互相融入當然還需要很多的成長和積累,我們可以想像在未來的幾年內,互聯網企業必然還會在內容產業展開更多的資本運作,它們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這是核心。這裡面,才有最大的商業價值。
(文/馬園妍)
推薦閱讀:
※太過依賴遊戲產業 也許是VR最大的桎梏
※【高端裝備製造之飛機】航空產業領跑高端裝備製造
※信陽兩會: 來自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的報告
※請問各位投資大佬,是否看好雙語幼兒園及幼兒教育產業,理由是什麼? |
※年終盤點︱2016 文化產業政策正在走向春天
TAG:化學 | 互聯網 | 化學反應 | 商業 | 未來 | 價值 | 商業價值 | 產業 | 內容 | 反應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