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級」客戶人均資產增幅近6% 催生國內私人銀行業務(10.12.29)

私人銀行業務或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引擎。

12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在「2010福布斯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利潤水平是普通客戶業務的10倍以上,且有較強穩定性。

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哈繼銘在論壇上也表示,私人銀行業務對於銀行來說是最節省資本的,「是目前對資本充足率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銀行努力的一個方向」。

福布斯《2010年私人財富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2009年,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共計85.4萬億元。其中,高凈值人士(私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人士)數量為33.1萬人,投資資產總計為18.3萬億元。

《白皮書》預計,2010年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總量將近100萬億元。其中,高凈值人士數量將達到38.3萬人,可投資資產總額將達到22.4萬億元。

也就是說,2009年高凈值人士人均可投資資產約5530萬元,而2010年這一數值增長到約5850億元,增幅約5.8%,跑贏了CPI。

同時,2010年福布斯富豪榜上,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中國超高凈值人士總人數已達128人,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但我國目前卻存在私人財富大量外流的現象。陳佐夫在論壇上指出,僅2009年我國就有3000人投資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帶走資金總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加上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等熱門投資國家和地區,2009年新移民帶出去的資金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白皮書》顯示,中國高凈值人士中,投資海外成為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22.6%的高凈值人士持有離岸資產。

陳佐夫認為,我國私人財富大量外流,一方面是國外擁有相對更成熟和完善的私人財富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私人銀行業務方面,國內銀行業「無所作為」或「作為不夠」。

事實上,自2007年3月中國銀行成立國內首家私人銀行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先後開辦了私人銀行業務。「但在為客戶提供服務上,還是沿用傳統模式,很多業務流程未能實現客戶需求。」陳佐夫表示。

《白皮書》亦指出,目前中國約7成高凈值人士主要依靠自己或家人獨立打理資產,中國仍然缺乏高凈值人士信賴的專業理財服務。2009年,中國高凈值人士可投資資產總額達18.3萬億元,而目前中國的高凈值人士近60%的資產為金融資產,保值增值是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對於個人投資者,實現穩定的抗通脹收益比較困難,專業財富管理服務需求因此增加。

但《白皮書》同時指出,雖然目前國內中資銀行在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業務佔據主導地位,在了解客戶、客戶來源及產品渠道方面占絕對優勢,但核心專業人員的缺乏極大制約了私人銀行在中國的本土化。

對此,陳佐夫認為,私人銀行應重視高端客戶開發和關係維護,改變過去「重對公,輕對私」的傾向,與客戶建立長期的互相信賴的關係。同時,儘快建立專業化服務團隊,提升私人銀行業務專業化水平。

他同時表示,銀行要規範私人銀行業務相關流程,加強風險控制。但在監管方面,也應完善相關「遊戲規則」,為私人銀行業務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目前,我國還沒有關於私人銀行業務專門的法律法規。

推薦閱讀:

「投資凈值型產品,你必須了解」之二:凈值型產品的發行主體
國內私人銀行跟國外私人銀行的區別?
中國201萬家庭擁41%財富,私人銀行跟上節奏了嗎?

TAG:銀行業 | 銀行 | 行業 | 資產 | 私人銀行 | 銀行業務 | 客戶 | 業務 | 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