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空雄鷹團」 | 緊急戰鬥起飛千餘次,巡邏東海防空識別區
戍守海天寫忠誠
陳小勇 李超 何鑫/口述
許小賽 本刊記者 劉亞迅/整理
攝影:代宗鋒
2013年11月23日,我國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國籍不明的飛機侵犯我國領空,提示或警告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他國軍機不要誤入或闖入我國領空。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以來,中國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一直保持常態化空中巡邏,對飛經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航空器進行識別和查證,是防禦性措施,符合國際通行做法。
有專家學者指出,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劃設,是我國以實際實力和行動,進一步明確「東海現狀」,並提醒國際社會和相關各方尊重中國的主權現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我國海防安全的潛在威脅,維護了我國的海洋權益。
人物小傳
戍守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海空雄鷹團」官兵,為了能第一時間升空禦敵,他們長期駐紮在一線,吃住在戰機旁,身著抗荷服,腰掛傘刀和手槍,就連上廁所也把飛行頭盔提在手裡。自防空識別區劃設以來,他們在最前沿的海空一線,用千餘次緊急戰鬥起飛,在東海上空築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藍色屏障。他們在強軍的征途上,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強軍故事。
副團長陳小勇:披肝瀝膽衛海空
副團長陳小勇(中)與戰友運用數字化模擬系統進行空戰對抗訓練。
都說航空兵看天「吃飯」,可天氣對我們來說卻沒有任何影響。4月19日,當得知戰友又一次在氣象條件不利的情況下緊急升空的消息後,我的思緒頓時回到了那次超低能見度戰鬥起飛……
那年1月,駐訓機場剛下過一場大雨,霧靄瀰漫,能見度大大低於戰機的最低起降條件,而且周圍又沒有合適備降場,這意味著一旦本場天氣變差,飛機將無法降落。就是在這樣的極端氣象條件下,戰鬥值班室突然傳來上級指揮所轉進的命令,我和後艙飛行員、時任副大隊長李超緊急戰鬥起飛升空迎敵。
戰機穿雲破霧抵達目標海域後,突然發現某國雙機編隊正在我領海線附近海域活動,由於雙方最近距離僅40千米,現場氣氛驟然緊張。
我和李超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地做出各種機動動作,積極搶佔有利位置,始終保持著壓制態勢,迫使對方最終退出對峙空域轉向駛離。
返航途中,飛機一進海岸線就全淹沒在雲霧裡,地標根本看不見,跑道也無法準確辨別,只能靠座艙儀錶指示進行盲降,直到飛機高度僅有70米時,才勉強校準跑道。
自從1998年從事飛行工作以來,在這種超低氣象條件下緊急戰鬥起飛,我還是第一次。儘管天氣條件非常複雜,但當時我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起飛執行任務。」
和平時期,人們總感覺戰爭離自己很遠,而對於我們來說戰爭就在下一秒。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以來,只要祖國和人民一聲召喚,不管是三九寒冬、盛夏酷暑,還是逢年過節、放假休息,有時就是在午夜、下半夜、拂曉這些不利於起飛的特殊時段,我們都緊急升空過。
某年大年初一,全國都沉浸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戰鬥轉進鈴聲又一次突然響起。我和戰友駕駛戰機立刻升空,與前來偵密的某國偵察機鬥智斗勇,成功禦敵於藍色國門外,堅決捍衛了祖國領空安全。
有時在空中向外國戰機喊話警告,從無線電公共頻道中就會聽到海面上我們漁民、商船船員的鼓掌和叫好,我感覺這是祖國和人民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大隊長李超:拿到「藍天通行證」
起飛前,大隊長李超(右)與戰友檢查飛機。
起飛就是戰鬥,升空就是作戰。進入團里十幾年來,外場塔台上的這句標語就從沒變過。
自由空戰可以說是我團實戰化訓練中的高難課目,也是提升飛行員技戰術水平最有效的訓練手段。守護東海防空識別區每一次都是針鋒相對的鬥爭,為了能在與外軍纏鬥的時候不示弱、不吃虧,我把每次訓練都當成一次戰鬥,每次飛行基本都在身體承受極限下進行。
一開始,為了能夠拿到通往自由空戰訓練的「藍天通行證」,我一直在偷偷給自己加班,別人跑5000,我就跑1萬,別人練一組,我就練兩組。
他們都喜歡稱呼我「花臉貓」,每次走下飛機,臉上全是頭盔勒出的深痕,胳膊、大腿上全是毛細血管被壓破而滲出的血點。我總覺得,如果哪個架次沒有出現血點,那就是訓練沒有到位。
自由空戰准入門檻測試當天,強大的載荷讓我快要窒息。第一次沒有通過,我拉著研究所的人員軟磨硬泡,要求再來一次。最終我憑著強大的毅力和平時練就的過硬身體素質,硬是堅持了下來。
下了離心機,看著臉上、胳膊上、腿上冒出的血點,我欣慰地笑了:這是自由空戰的「藍天通行證」。走下考場便走進戰場,常態化的起飛維權,針鋒相對的實戰較量,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要想明天吃掉對手,今天就必須先吃透對手。
周春榮團長經常跟我們講,唯有敢於較真碰硬,才能練出真本領,對戰備訓練的任何問題,允許質疑、允許爭論、允許複議,所有人都可以跟他拍桌子瞪眼。
為了圓滿完成戰鬥值班任務,我不知道犧牲了多少休息時間用來琢磨「對手」,有時就連飯桌上的幾分鐘,也是3句話離不開這個話題,經常與戰友就戰術戰法爭個不休。
一次,我和戰友在執行轉場任務途中,突然接到前出至防空識別區某空域驅離外機的命令,我們迅即轉入戰鬥狀態前出。為了擺脫我機跟蹤,狡猾的外機竟然耍出「減慢速度」「貼雲飛行」「利用陽光作掩護」等小伎倆,我和僚機飛行員密切協調,靈活運用戰術戰法,始終保持有利態勢,成功實施驅離。
近年來,每次起飛,我和戰友都能精確掌握海空情況,靈活運用鬥爭策略,始終保持政治清醒、把握戰術主動,比意志、比毅力、比技術,每次看到自己拍攝取證的外機圖片張貼在值班室牆上,便感覺到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藍軍」分隊最年輕飛行員何鑫:
強軍路上砥礪前行
訓練歸來,飛行員何鑫(左)與戰友交流戰法。
「藍軍」分隊所有骨幹成員均是飛行上千小時的訓練尖子。然而,在這裡待過的飛行員都感慨:「當好『藍軍』不易!」首先是難度高,一個簡單的攻防機動編隊課目就有10多套動作,每套動作都有複雜的高度變換;其次是強度大,一次兩分鐘不到的對抗,大隊飛行員能飛出10多項極限數據。
作為「藍軍」分隊里最年輕的飛行員,忘不了剛進入「藍軍」分隊時的艱辛——第一次理論授課時,平時最簡單的近戰示意圖,現在彷彿成了天書,全是密密麻麻的不規則、各種箭頭攪在一起的圖形。而這,才僅僅是開始。從準備到開飛,竟用了半年時間。說實話,當時想把頭盔摔在地上的心都有,很痛苦。
真正上飛機後,才發現飛行的不易。由於飛行架次多,載荷大,動作複雜,極容易出現灰視。第一次飛行就灰視了3次,當時就感覺眼前一片模糊。一下飛機把袖子擼起來才發現,滿胳膊全是血點,那是毛細血管被壓破後形成的。但不論如何,改裝完後感覺不管是心理上、技術上,對飛機的操控能力,還是空戰把握上,確實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藍軍」是檢驗「紅軍」戰鬥力的「標尺」,更是砥礪「紅軍」的「磨刀石」。那年10月,一場檢驗性對抗演練在東海某海空域打響。此役,「藍軍」要窮盡一切辦法,對「紅軍」防禦圈完成突破。
兵力對比,極其懸殊:「藍軍」,戰機10餘架;「紅軍」,各型戰機近50架。更讓「藍軍」揪心的是:「紅軍」配有空中預警機!沒有任何情況通報,沒有任何預警力量,「藍軍」一無兵力優勢、二無情報支撐,這仗還用打嗎?「藍軍」要想突圍,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有可能,要打。沒可能,我們就打出一個可能!對抗前夜的準備會上,我們所有飛行員都血脈賁張。
對抗開始後,「藍軍」採取佯攻誘「敵」戰術,多方向、多批次反覆襲擾「紅軍」。攻擊!攻擊!再攻擊!在一次又一次佯攻中,「紅軍」的防禦漸漸鬆動。
「超低空突防!」機會稍縱即逝,指揮員果斷下令突擊。百米低空、全速飛行,我穩操駕駛桿、開滿加力,在戰友們的掩護下隱蔽突襲,一舉擊落「紅軍」預警機。
在當好「磨刀石」的同時,我們大隊還擔負著東海防空識別區戰備值班任務。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以來,我們大隊空勤人員有70%的時間是在戰鬥值班室度過,人均戰鬥值班時間長達7個月。
2013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和飛行員王岩擔負戰鬥值班任務。空情警報聲突然響起——「戰鬥轉進!」
我拎起頭盔沖向戰備值班飛機。氤氳的霧氣遮蓋了星空,能見度快達到臨界點,這樣的夜間緊急起飛即便對一名成熟的飛行員來說也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從接到命令到戰機起飛,我們迅速出擊,圓滿完成查證驅離任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時刻準備著」的真正內涵。
(原標題:戍守海天寫忠誠,本文刊於《環球軍事》2017年5月上半月版)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口述:陳小勇 李超 何鑫
整理:許小賽 本刊記者 劉亞迅
編輯:韓新新
值班:錢宗陽
推薦閱讀:
※10絕招緊急收腹 讓你今夏秀出小肚腩
※病發緊急,如何識別中風的類型?
※美南部罕見大雪造成4人死 4州進入緊急狀態(圖)--中國廣播網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辦 全球...
※動物傷害緊急自助措施
※日外相:若發生緊急狀況允許美核武器運進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