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政府與市場之路,探索從未止步

今年我們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波瀾壯闊,取得了巨大成就。總結成功經驗,關鍵一條就是我們堅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對於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我們的探索從未停歇。

政府與市場關係探索的背景

歐洲的古典經濟學很早就開始探討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經濟學的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崇尚自由貿易,強調市場的作用,反對政府對商業和自由市場進行干涉。他認為,經濟運行靠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支配,政府應以扮演「守夜人」為天職。

時間過去了100多年,放任自由的經濟模式終於在1929年引爆了西方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經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站出來公開反對亞當·斯密,強調發揮政府的作用,主張通過赤字財政的方式,增加公共投資,解決有效需求不足和普遍失業的問題。應用凱恩斯的理論,美國艱難地從經濟大蕭條走了出來。

然而,上世紀70年代瀰漫全球的「滯漲」讓凱恩斯主義面臨窮途末路。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指出,政府的過多干預不僅未能促進經濟有序發展,反而擾亂了市場運行秩序,限制了市場的充分競爭。他提出政府不應過度干預經濟的運行,徹底顛覆了凱恩斯主義。他確信,市場的自願交易意味著激勵協調與自由競爭,而政府干預必然導致利益衝突和壟斷。

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的中國,從蘇聯學來的計劃經濟體制趨於僵化,造成了國民經濟運行效率的低下和人民普遍的貧窮。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的階段,鄧小平就意識到,計劃經濟體制的「缺點在於市場運用得不好,對經濟搞得不活」。在中國人的視野中,釐清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成為決定中國改革進程的重要問題。

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早年探索

1978年,

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關係。

1979年11月,

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就明確提出:市場經濟不能說只是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是社會主義利用這種方法來發展社會生產力。這就衝破了「左」的意識形態把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捆綁在一起的「左」的藩籬。

1987年2月,

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說:「為什麼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 在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進一步明確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鄧小平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奠基人。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1997年9月,

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了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深化了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

2002年11月,

在新世紀新階段召開的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2003年10月,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這裡,強化了市場功能的作用,同時明確了政府的功能作用。

2007年10月,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宏觀調控體系。」這裡,強調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也是對市場作用的重視和強化。

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進一步完善

2012年11月,

黨的十八大指出:「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這裡,更加突出了市場作用,也強調了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013年11月,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以往市場起「基礎性」作用改為「決定性」作用,同時也強調「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我們黨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的新發展,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

2017年,

黨的十九大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理順政府和市場關係,當前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

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回答了如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什麼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等重大問題,為我們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進一步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指明了方向。正是在對政府和市場關係的持續探索中,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並通過其牽引作用,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不斷向前推進。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我們科學把握政府與市場關係所應遵循的基本理論思維。

(資料來源:《求是》、人民網、中國人大網、經濟日報、山西日報)


推薦閱讀:

持續在外匯市場上獲利只有一種方法,就是這個!
國內觀賞龜市場淺析 (轉)
聚元資本黃濤:在中國沒有小眾市場,看好文旅的垂直機會
市場細分
瑞幸咖啡指控星巴克不公平競爭 星巴克回應「無意參與市場炒作」

TAG:市場 | 政府 | 探索 | 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