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中國不幸戰敗,作為戰敗國命運會是怎樣?

若中國不幸戰敗,作為戰敗國命運會是怎樣?
發布時間:2010-08-04 來源:軍事論壇_新浪網 類型:軍事動態
作者:煙濤居發動戰爭之前,不僅要考慮到戰勝時能夠獲得的一切,也要考慮到戰敗後可能損失的一切,如果沒有考慮到戰勝和戰敗兩個方面問題,那麼發動戰爭的理由就不夠充分。一、戰敗國的幸與不幸一戰後德國快速恢復國力,二戰後戰敗國的迅速崛起,似乎給我們的幻覺是:即便發動戰爭失利了,也不會失去什麼。一戰德國戰敗後,美英等國家反對太過削弱德國,使德國在較短時間內恢復國力,從而重新踏上帝國征途。德國和日本不是重新崛起了嗎?日本在二戰之前處於列強的末位,戰敗之後反而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中國發動戰爭勝利,中國將獲得領土或其他利益;即便失敗了,我們也不會失去什麼,再過三十年又是一個強國。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中國挑起戰爭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果真是這個樣子嗎?一戰後德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割地賠款,可比清政府在鴉片戰爭遭受的屈辱大得多。因為如此屈辱,德國才會重新走向戰場。而二戰後的德國領土1/3割讓給了波蘭,德國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龍興之地——東普魯士——一部分成了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飛地,另一部分劃入了波蘭的版圖。起初德國被一分為二,如果不是90年的兩德統一,那就成了德國人永遠的痛。至於日本,北方四島讓俄國佬占著,整個日本列島在美國人的軍事掌管之下。日本既不是政治強國,也不是軍事強國,它的那點自衛隊充當了美軍的走狗力量。是的,德國和日本是不可爭議的經濟大國、經濟強國,他們過的很富足,生活的很幸福,但是缺少民族自尊,尤其是日本。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中國的上海、天津、廣州、青島等有美國人的海軍基地,內陸存在美軍的空軍基地,美國大兵在我們國土上飛揚跋扈,我們還能像今天趾高氣昂,罵這罵那嗎?(所以稍微有點戰略眼光的人會發現日本的最大敵人是美國,第二號敵人是俄羅斯,中國是第三號,統一了的朝鮮是第四號敵人。因此,無論是在美日同盟下的日本,還是脫離美國控制的日本都不會選擇中國作為頭號敵人。中日目前的東海衝突不是根本性領土衝突,相比北方四島,相比整個國家被控制,那才是根本性的矛盾衝突。)那有人就會提出疑問:國家的奮鬥目標不是以民眾的富足和幸福為最根本目標嗎?如果是這樣的話,德國人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失去了奧德—尼斯河以東的領土又有什麼關係?日本丟掉北方四島和曾經佔有的殖民地又有什麼關係?只要國民過的幸福不就好了啊。但現實顯然不是這樣的,戰爭的爆發不大都是以獲取領土為最高目標的嗎?俄國人為什麼擁有如此龐大的土地,因為普京說過,俄國的土地,沒有一寸是多餘的。在領土上採取「寸土不讓」的態度是我們對祖先的尊重和忠誠。那麼當領土利益和經濟利益產生衝突,只能二選一的情況下,我們又該採取什麼原則?如果失去西藏,我們的收入能達到歐美髮達水平,我們是否會願意這樣做?「領土換和平」這個原則只是在有限範圍內行得通,比如以色列並不需要那麼龐大的國土,如果有人提出只要以色列把侵佔的領土吐出來能夠達成和平協議,以色列人是會願意做的。再比如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佔據了許多外國的土地,和平協議上要恢復1790年的邊境,法國人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丟掉過去侵佔的利益,是可以做到的。但很多時候,事情會變得複雜化,因為某國把新獲得領土當作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明不是祖輩留下來的遺產,硬編造證據說自古以來隸屬於某國。戰勝國與戰敗國有什麼區別嗎?表面看來這是個很幼稚的問題,誰取得勝利誰就是戰勝國,反之,是戰敗國。如果再深層次追究,就是戰勝國會對戰敗國提出領土和其他方面的要求,而戰敗國只能處於任人宰割的地步。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德國被軍事佔領,割地賠款;奧匈帝國解體成三四個國家;土耳其帝國屬地被分割,由英法等國以委任統治瓜分。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德國來說也是極為苛刻的,德國的存在和發展的源頭——普魯士成了別的國家的囊中之物,還規定德國永遠不得和奧地利合併。大家試想想看,如果現在的德國和當年的奧匈帝國合併,德國將會多麼強大?德國加上奧匈帝國版圖的——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斯尼亞等,那樣合併之後的德國將成為歐洲獨一無二的老大。只要大家想想二戰結束時,德國和日本的滿目瘡痍,就希望中國永遠不要戰敗;只要想想中國在近代來的遭遇,就希望中國永遠不要戰敗。(而如果大規模的戰爭結局總會出現戰勝國對戰敗國的領土要求,按照這個觀點進行推理,藏南地區依然掌控在印度人手裡,是不是印度方面會認為是趕走了「侵略者」?中越戰爭期間,中國打完了就撤,越南人是不是覺得他們贏得了勝利?如果我們沒有輸掉戰爭,而是贏得戰爭,這種結果的出現是不是和過去我們講的中法戰爭的「不敗而敗」很相似,因為為目前印度佔領著中國的藏南地區,越南還侵佔我們的南海島嶼)當我們分析德國和日本重新崛起的原因的時候,總忘不了一條:美國扶植這兩個國家對抗蘇聯,就是說離開美國的援助德國和日本根本發展不起來。令我困惑不解的是,如果德國和日本真的和歐洲其他國家一樣不是作為抵抗蘇聯的前沿陣地,這兩個國家還能發展起來嗎?歷史無從假設,也找不到答案,但是我看到了北歐三國在缺少美國的幫助下成為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也是公民普遍感到最幸福的國家。二、戰爭勝利者的誘惑二戰蘇聯和美國的勝利,奠定了半個世紀的兩極格局。美國通過對西班牙的勝利佔領了菲律賓和波多黎各,對墨西哥的勝利獲得了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和加利福尼亞四州。二戰以後美國的勢力遍布世界各地,蘇聯的勢力稱霸歐亞大陸。可這種巨大的勝利是建立在全球範圍內的戰爭取得勝利的基礎之上的,遭受的損失越大,動員的力量越多,戰爭勝利後索取的也就越多。現在大國之間的戰爭幾乎可以避免的情況下,就沒有必要以獲取全球範圍內的勢力為目標。除非這個國家在全球範圍內打敗美國,而顯然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一戰後,英法完成了對戰敗國的領土掠奪,大片大片的領土落入勝利者的口袋,但這場戰爭同樣是戰敗國發起的。如果我們想獲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須有某個強國不滿現狀發起全球範圍內的戰爭,然後我們聯合其他國家一致反對,最後贏得勝利,那樣的話,中國就可以成為一種全球力量,但是除了中國和印度,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能夠有這樣的瘋狂想法呢?儘管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征服戰爭成為了失敗者的典型,但是成功的征服者不勝枚舉,發動戰爭的野心就受到了這些成功事例的影響。歷史上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大英帝國。這些帝國的形成無一不是建立在對外征服基礎之上的,尤其是亞歷山大帝國和蒙古帝國僅僅通過一代人就成功建立了龐大的帝國,這種成功顯然激發了戰爭發起者的野心。三、敗而不敗的誘惑及原因既然有「勝而不勝」中法戰爭的說法,也可以有「敗而不敗」,「不勝而勝」的說法,這種現實的出現最能夠激勵戰爭發起者,因為即便遭遇失敗,國家也不會遭受損失。反而,如果戰爭獲勝,還能撈取好處。「敗而不敗」的典型是拿破崙戰爭後,列強對法國的處理上。儘管拿破崙戰爭失敗了,但是失敗的不是法國,而是拿破崙。戰後並沒有對法國採取嚴厲的措施,只是法國人突出了拿破崙侵佔的領土,法國的邊界恢復到1790年的天然疆界,外國軍隊在法國沒呆多長時間就撤了。可要知道拿破崙從歐洲各地掠奪的財富應用到了法國的經濟建設中去,這帶來了多少利益?這就好比中國攻陷了越南首都,進行一番洗劫,戰後越南只是要回了被中國攻佔的領土,但是越南遭受的損失就白白遭受了。的確,法國是夠幸運的,戰爭失敗了,還沒有遭到對手的血腥掠奪,這在於法國有幾個好鄰居,要是法國和俄國接壤,被俄國打敗了,結果可想而知。出現這種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國有位傑出的首相塔列朗,他巧妙的利用了俄普與英奧之間的矛盾,使薩克森和普屬波蘭成為鬥爭的焦點,分割削弱法國反倒被擱置一邊了。二是英奧兩國都不願意過度削弱法國,來保持歐陸大國間的平衡。要是中國被日印俄三國打敗,那這三國還不瓜分中國啊。法國就是這樣通過對外戰爭獲得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這兩個地區以說德語為主),合併了獨立的勃艮第公國,法國大革命期間還奪取了撒瓦和尼斯地區,大大開拓了邊界。儘管拿破崙戰爭失敗了,這些拿破崙出現之前侵佔的領土卻保留在國家之內,再也沒有分割出去。其實大家也沒有對蘇聯帝國龐大的國土感到吃驚,亞歷山大戰勝拿破崙之後,俄國領土就已經包括了現在的波蘭東部,摩爾多瓦,比蘇聯版圖還要大。如果不是俄國革命,俄國可以憑藉一戰的勝利,建立領土更加龐大的帝國,因為在戰爭中俄國就和列強達成了瓜分土耳其的密約,那樣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和小亞細亞半島的北部地區都成為俄國人的領土。如果那個時候德國敢於發動二戰,俄國的版圖可就不光是蘇聯那麼大,也就不會出現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因為這東歐這些地區統統都會成為俄國人的領土而不是勢力範圍。從這個意義講,俄國是一戰中的第一個戰敗國。法國的這種遭遇,以及俄羅斯領土的逐漸擴大,使得我有這樣的認識:即要時常保持戰爭,積小勝成大勝,一步一步的擴充領土。彼得大帝形象的概括了俄羅斯國土龐大的原因:「和以繼戰,戰以繼和」,就是說和平了幾年就要發動戰爭掠奪點土地,然後在和平幾年消化消化勝利果實。但反過來講,如果中國遭遇大規模失敗,會不會和法國一樣幸運?我說不會。印度覬覦中國西藏地區,俄羅斯覬覦中國新疆和東北地區,日本還好,失去了朝鮮這個橋頭堡,只能把目標對準台灣。所以,小規模局部衝突可以放心使用軍事力量,但是大規模戰爭,中國要慎重,一定要站好隊,絕不能失敗。總結:現在很多人都在叫囂著和美國人干仗,最好要早打、大打,但是都沒有考慮到戰爭的結局以及所要付出的代價。只考慮到打不打,沒有考慮到怎麼打,沒有考慮到輸贏問題,更沒有考慮到輸了怎麼辦?這些聲音顯然過於意氣用事,而戰爭的發起者必須要考慮到這些問題。歷史已經證明了,誰率先發動全世界範圍內的戰爭,誰就會遭遇失敗,拿破崙、一戰時期的德國和希特勒都失敗了。某個國家想挑戰美國稱霸的現狀能確保不失敗嗎?大規模戰爭動用的是全國之力,是真正衡量一國軍事力量強弱的根本,而小範圍衝突,只要有預先的作戰計劃,就可以取得成功。比如,二戰期間,德國在攻陷法國時收手,那麼德國人不就是取得巨大成功嗎?朝鮮戰爭屬於大規模局部衝突能夠體現軍事力量強弱,而中印和中越戰爭是小範圍局部衝突,不具備典型意義,無法體現軍事強弱。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只要我們的野心不大,通過不斷在小範圍作戰中獲取勝利,長此以往,也會積小勝而成大勝。
推薦閱讀:

決定命運的三大支柱
【世尊】阿那伽戰鼓——看啊!那是正法未來的命運
傳奇式人物,悲劇式命運
指紋揭示你一生命運(圖)(1/26)
八字命局:一生富貴貧賤,大運改變命運的八字原局十則

TAG:中國 | 命運 | 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