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房價遲遲不能下跌?看了它你就明白了!

原創 蜜姐 蜜財經

為何雖然屢屢調控,然而房價卻還是越漲越高?

為何房價已經壓垮民眾,然而樓市仍舊烈火烹油?

房價的天花板究竟在哪裡?什麼才是高房價的最大殺手。

1

我們總在抱怨北上廣深的房價,房價之高,已經讓讓普通人望而卻步。

然而,有這麼一個地方,房價對於民眾生活的壓力,遠遠高於北上廣。

這就是香港。

據國際公共政策顧問Demographia公布,香港連續8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一個家庭不吃不喝19.4年才能買得起一間30平米的住房,這個數值遠遠拋離東京、紐約、倫敦等國際大城市。香港普通樓盤一平米售價20萬是常態,甚至還有80萬的神盤。

在香港政府屢放「辣招」調控樓市的情況下,香港樓市依然漲勢兇猛。

2月3日,據香港大公報消息披露,香港樓市高速列車越開越快,去年香港私人住宅樓價及租金指數升幅均為五年最大,各錄約14.8%及7.9%。樓價連升21個月,且連續14個月創新高。

那麼,為何香港的房價越調越漲?誰才是高房價的最大元兇?

你可能沒有想到,香港歷史上,房價也是出現過暴跌的!

香港地產的起飛,是從自上世紀60年開後期開始的。而房價上漲的最大原因,就是前港英政府的高地價政策。

然而,高高在上的房價自然會引得民怨沸騰,自然會引得競爭力下降,於是,特首董建華為了降低房價,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

巨大的供應量讓香港樓市徹底崩盤。1997年,一年間香港房價下跌了一半,1999年短暫反彈後,再連續下跌3年之久,直到2003年8月份。本輪崩盤,足足下有6年之久。

然而,由於樓市已經牢牢與經濟所綁架,已經與相關群體利益攸關。一時間,香港可謂是民怨沸騰,甚至爆發了50W人的大遊行,直指董建華是「製造了負資產階級」的惡人。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教訓讓香港政府至今印象深刻,再也沒有勇氣承受房價大跌的風險,也再也沒有勇氣放開土地供應,就此,限制房價的最大利器之一——供給端增加供應,被牢牢鎖在了保險箱之中。

2

樓市暴跌、一地雞毛之後,香港政府開啟了緊急救市。既然當初是因為放開供應量樓市才崩盤的,那麼現在,就要停止賣地!

這就是著名的「孫九招」,與當時的「八萬五」走了相反的兩極,一個是徹底刺破,一個是瘋狂救市。

1998年7月到1999年3月這九個月中,香港政府徹底暫停了賣地;即使有開發商申請土地時候,政府也會把底價提高,這樣就賣不出去了。

數據顯示,1990年代那十年里,政府批出住宅用地的每年供應量差不多可以建造40萬平方米住房;而到了2000年代的十年里,土地供應量跌了一半,只有20萬平方米。

土地來源不足,麵粉不夠做麵包。再加上香港經濟的發展與外來資本的湧入,香港房價自然漲勢如虹,到現在,都沒能回頭。

3

時間來到2011年,香港房價問題越來越棘手,影響也超出了經濟範疇、變成社會問題。為了控制高昂的房價,政府出台了各種各樣的「辣招」。

2010年11月,特別印花稅(SSD):三年內轉售要交特別印花稅(15%);

2012年10月,買家印花稅(BSD):非本地居民買家額外印花稅(15%);

2013年2月,雙倍印花稅(DSD):買家持有多過一套房要交雙倍印花稅(換樓買家有6個月寬限期);

2014年5月,放寬DSD,放寬至交易完成後6個月內賣出舊物業可獲退還dsd;

2015年2月,收緊貸款:700萬樓價以上貸款不超過6成;

2016年11月,DSD2.0:有房者統一15%印花稅,外地人買家課30%印花稅;

2017年5月,收緊貸款:1、貸款超過1次,新貸款成數上限降1成。2、針對主要收入來自香港以外地區的買家,要求銀行降低月供/收入比1成3、新建住宅按揭風險權重下限由15%升到25%

然而很可惜,調控並無卵用。房價反而越調越漲。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政府始終未能從供給端入手,增加土地供應。反而是在需求側死死打壓,就像強行被壓抑的火山,無法阻擋岩漿的噴發。

由於香港土地供應長期短缺,這就令每次的地價波動帶來的價格越來越高,每次的谷底都會比前次的高峰更高。

4

那麼,為什麼不能增加土地供應呢?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土地財政是香港的命門。

數據顯示,香港財政收入的約40 % -50 % 來自土地,如土地預付款、房產開發商上繳的稅收及房產稅。香港中心商業區寫字樓租金超過了倫敦、東京,位居全球之首,就像是向農民徵稅權利的封建領主。

而香港的經濟,也牢牢被地產所綁定。

如今,香港的產業結構中,第一產業連零頭都夠不上,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也在逐年下降至目前的3%,香港的經濟幾乎全部是依靠於第三產業,而最重要支柱就為房地產業。

如果樓市逆轉,如果樓市重演當年八萬五時的暴跌,後果將會如何?顯然,香港太害怕會重蹈覆轍了!因此,限制土地供應,就成為了華山一條路。

物以稀為貴,房價的飆漲速度,在土地供應的限制下,漲勢一騎絕塵。那麼,房價的天花板會在哪裡呢?房價真能漲到天上去?

目前香港每年的新房供應量只有約20000套。這個數字在曾蔭權年代更低,年均10000套左右,最低曾至8000套。但香港有250萬個家庭,供需比率還不到1%。

這意味著什麼?

既然供應如此稀缺,那麼房價就只有漲到其中90%以上的家庭買不起,或是不願買的程度。即使房價再高,但是只要不到1%、甚至0.8%的人買得起,也就可以了。

所以你說,這樣的房子是用來住的嗎?房子是用來讓普通人住的嗎?

5

那麼,買不起房的普通人住在哪裡呢?

面對這部分群體,香港開發出了劏房、棺材房、籠屋、太空艙、水管屋等奇葩住所。

▲梁家4人口擠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裡。小朋友每天趴在雙層床上層做作業、玩耍,行動不便的爸爸在下層看報紙,媽媽則坐在一旁切菜。

劏,在粵語中意為「剖開」。

劏房,指將房屋分割成多個隔斷間。

▲香港傲林軒一間150平米的三居,被劏成了18間帶廁所的套房,每間租金約為8000港幣。

劏房的方式層出不窮,從幾戶到幾十戶不等。

蝸居其中的是孤寡老人、低收入勞工、長期病患,以及貧窮的婦女兒童。

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間里,一家大小所有言談舉動,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進行,想睡個安穩覺都難,隱私更是無從談起。

這裡僅有的,是源源不絕的木虱、龐大的租金壓力和隨時可能搬遷的噩夢。

▲籠屋的入口骯髒逼仄,被夾在一輛賣燒烤的流動小吃車和一個賣DVD的地攤中間,門前一堵灰泥斑駁的圍牆提供了不少掩蔽,陳舊的大門是用廢舊鋼材鑄造的,上面的油漆漆了又落,落了又漆。

當橫向空間已經被分割到極致,房東們把目光投向了縱向空間,「棺材房」便應運而生。

一間原本狹窄的劏房內,像火車車廂般分隔出6個床位,每間高度不超過半米,長度不超過2米,中間留一條窄窄的過道。

▲棺材房一隅。Bloomberg/Paul Yeung

棺材房的租客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負擔不起一個可以站立的房間,只好過著彎腰屈膝的日子。

在這裡,家的概念被完全顛覆,所有的活動都只能蜷縮在一張小床上進行。

房子對香港居民的綁架,不僅體現在住房上,還滲透進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一家商鋪都要承擔高昂的鋪租,因此香港居民的任何一筆消費,都無法擺脫向房產所有者交租的厄運。

大多數香港人都被捆綁到了房子上,何談消費?何談創造力?

安居才能樂業。若一個地區的人把勞動收入的一半都花在了住房上,還要承擔高昂的物價,居民消費必然乏力,經濟體又何來的活力呢?

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何談實體經濟?

如今,製造業的嚴重空心化,已經讓香港失去了發展「工業4.0」的先機。2014年底,香港製造業佔比居然還沒有達到1.5%,比起美國的12.1%和德國的22.6%,差距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趕上的。

然而,房價扼殺民眾活力、房產綁架實體經濟,這樣的故事,還在別的地方發生。

想想城中村,想想地下室,想想用三合板隔開的出租屋……

不要讓香港的今天,成為我們的明天。

本文數據資料及圖片參考小語公會、瞭望智庫、子木聊房、香港港真、港股那點事、米宅米宅、財經韜略、新浪財經、鳳凰財經、wind數據

另: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各位對香港房價有何看法,歡迎留言,發出你的聲音!

推薦閱讀:

究竟是誰在哄抬中國房價? 看完這10條就明白了!
史上最嚴厲限購出台,房價還有得漲嗎?一文看懂
南郊的房價,憑什麼高過北郊?
房價控制的幾點思考
家庭負債只佔GDP的44%,中國樓市安全係數更高?並非指房價不高,而是…

TAG: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