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癌症的希望守則
想讀在讀讀過我要評價:
寫書評放入書架
作品簡介黃聖周,首爾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執業醫師。愛心診所院長、(株)益人(EROM)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加圖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大韓癌症學會理事。
到目前為止的17年間,黃博士擷取臨床預防醫學和整體免疫療法的優點,開拓出綜合醫學領域,對數萬名癌症患者進行了綜合醫學治療。作為韓國抗癌領域的領軍人物,他以無比的激情向癌症患者展示著生命的奇蹟和希望。
主要著作:《播種夢想的種子》、《黃聖周的健康生活法則》、《十幾歲的夢想也需要戰略》、《如何預防癌症複發》、《免疫雞尾酒療法治療癌症》、《黃聖周博士的生食與健康》、《用愛擁抱世界》、《壓力是人生的調味劑》、《愛心治病日記》、《黃聖周博士的加強健康學》等。
作者簡介
科技日漸發達,但癌症的治療結果卻並不能令人滿意。即使不藉助新的治療手段,整合現有的方法一樣可以使癌症的治癒率大大提高。
黃聖周組合現代臨床醫學與綜合免疫療法,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即能得到治癒癌症的福音。文中通過實際事例證明了營養免疫療法、運動免疫療法、精神免疫療法等免疫療法的驚人的效果,還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多種方法,為癌症患者和其家屬提供了豐富的癌症情報。
常用標籤暫無標籤試讀《治癒癌症的希望守則》作品簡介
黃聖周,首爾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執業醫師。愛心診所院長、(株)益人(EROM)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加圖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大韓癌症學會理事。
到目前為止的17年間,黃博士擷取臨床預防醫學和整體免疫療法的優點,開拓出綜合醫學領域,對數萬名癌症患者進行了綜合醫學治療。作為韓國抗癌領域的領軍人物,他以無比的激情向癌症患者展示著生命的奇蹟和希望。
主要著作:《播種夢想的種子》、《黃聖周的健康生活法則》、《十幾歲的夢想也需要戰略》、《如何預防癌症複發》、《免疫雞尾酒療法治療癌症》、《黃聖周博士的生食與健康》、《用愛擁抱世界》、《壓力是人生的調味劑》、《愛心治病日記》、《黃聖周博士的加強健康學》等。
作者簡介科技日漸發達,但癌症的治療結果卻並不能令人滿意。即使不藉助新的治療手段,整合現有的方法一樣可以使癌症的治癒率大大提高。
黃聖周組合現代臨床醫學與綜合免疫療法,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即能得到治癒癌症的福音。文中通過實際事例證明了營養免疫療法、運動免疫療法、精神免疫療法等免疫療法的驚人的效果,還介紹了日常生活中可以實踐的多種方法,為癌症患者和其家屬提供了豐富的癌症情報。
第一部 戰勝癌症第一步——改變思維,永不放棄第一章真希望VS假希望
抱持「真希望」的名醫三人幫
最近,在分析成功克服晚期癌症的三位著名醫生的病例中,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這三位名醫中有兩位是我在首爾大學醫院學習時的恩師,而另一位則是和我志同道合的前輩醫師。
若說這三位博士的共同點,就是與癌症進行殊死搏鬥之後獲得了重生。雖然他們的治療方法不盡相同,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從未心存僥倖或盲目幻想。在克服癌症的過程中,他們勇於直視冷酷現實,用堅韌不拔的信念迎接希望,最終將這種夢想和希望變成了現實。他們即是「抱持真希望者」的代表。
生存的原理越戰時期,美國將軍吉姆·斯托克代爾(JimStockdale)是「河內希爾頓」戰俘營的美軍俘虜中職位最高的將領。從1965年至1973年,被關押的8年間,他被嚴刑拷打達20多次,卻堅強地活了下來,最終光榮回國。
作為俘虜中的最高指揮官,他頂住壓力,竭盡所能創造條件,為其他美軍俘虜少受傷害、成功獲釋而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他明白,除了保護自身性命外,他還負有統率戰俘營中所有士兵的重責。
為了盡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他冒著生命危險與戰俘營外的人交換秘密情報,並創造出巧妙的內部交流手段,緩解了戰俘們的孤立感。此外,面對永無休止的拷打,他創立了一套方法,保護了部下。最後,他和他的部下以對勝利的篤信和不屈的意志,終於等來了獲釋的那一天。
回國之後,他獲得了崇高的榮譽,成了美國第一位同時榮獲海軍飛行員機長榮譽勳章和議會榮譽勳章的三星將軍。後來,他還與妻子合著《愛情與戰爭》一書,記述了8年間的愛情與經歷。
吉姆·科林斯在其著作《從優秀到卓越》中引用了斯托克代爾將軍的軼事,很好地證明了「信念」的偉大力量。
斯托克代爾在接受科林斯的採訪時說道:「戰俘營里最早死去的都是那些樂觀主義者。」當科林斯表示這很矛盾時,他解釋說:「他們總想著聖誕節可以獲釋,聖誕節沒被放,則復活節、感恩節、下一個聖誕節地繼續想下去,結果在屢受打擊之下,他們逐漸失去信心,鬱鬱而終。」
「對長遠我有一個很強的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出去,絕不可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我又直視現實中最為殘酷的事實,從不混淆信念和正視現實的原則。」斯托克代爾繼續解釋。正像斯托克代爾一樣,當樂觀主義和現實主義完美結合時,將會帶來良好的結果。這一點對癌症患者同樣適用。癌症患者不僅要擁有「根治癌症」的信念,還要擁有冷靜直視現實的能力。
哈佛醫學院的傑諾·古柏曼(JeromeGroopman)教授對「樂觀主義和希望的力量能否逆轉病情發展」抱有疑問。因為他在治療中發現,對根治疾病抱有強烈希望的患者中,也有不少人的病情未見好轉,反而惡化了。後來,經研究發現,患者的希望分為「真希望」和「假希望」兩種。
「假希望」通常指的是「漠然的希望」。這是一種以「會好起來的,我肯定能夠活下來」,「用充滿肯定和期望的心態展望未來吧」等心態抱以玫瑰色幻想的情形。但是在內心深處,此類人士很難控制自己所處的狀況、環境以及未來。不得不說,這種希望更接近於妄想,而大部分抱有妄想的人只能迎來死亡的結局。
不過,抱有「真希望」的患者卻一定能活下來。猶如斯托克代爾將軍,抱有「真希望」的人具有直視冷酷現實的勇氣和膽量,以及可戰勝任何痛苦的信念。這種希望,絕不是漠然的希望,而是毫無動搖的期望。在治療癌症的過程中,這種態度會幫助患者度過艱辛的治癌過程,成為征服癌症的基石。
希望是人類感情中最為核心的部分。紮根於現實的「真希望」和漠然堅持「玫瑰色幻想」的樂觀主義截然不同。「真希望」在直視現實的基礎上,賦予人們克服現實困難的力量。
傑諾·
1987年,格里芬博士出現了口臭和嘔吐的癥狀,於是進行了胃鏡檢查。當時與格里芬博士一起用顯微鏡進行活體組織檢查的妻子,一下哭了起來。檢查結果顯示,格里芬博士得的是轉移性胃癌,預計生存期只有6~9個月。這對於他們,無疑是晴天霹靂。
面對癌症的威脅,格里芬博士並沒有放棄,而是做出了驚人的選擇。通常此類患者進行治療的時候,都會選擇以延長生命、減少痛苦為目的的對症治療,而他卻果斷選擇了大量使用抗癌劑並進行集中式放療的治療方法。而且,他還在身體極度受損的狀態下接受手術並強行進行了二期化療。對於格里芬博士近似酷刑的治療方式,醫學界人士稱之為「瘋狂的行為」。但他們夫妻倆卻以懇切的祈禱和毫不動搖的信念,固守自己的選擇。然後,他離開了醫學界。
13年後,偶然與看上去依然健康的喬治·格里芬博士相遇的古柏曼博士,感到深深的自責。因為在當時,所有的醫生,包括古柏曼博士在內,都完全放棄了對格里芬博士的治療。
「希望」里包含不屈的意志。假設當時,格里芬博士聽從醫生們的忠告,也許活不到現在。在與癌症的戰鬥中,他全然忽視所謂的統計數據,果斷放棄了盲目樂觀的「假希望」。
「即使在最糟糕的瞬間,我也勇於面對那些數據傳遞出的信息。」這是格里芬博士對古柏曼所說的話。「假希望」會隱匿疾病帶來的威脅和危險,而「真希望」卻讓患者正確認知冷酷的現實。
燃燒的希望向人類供應果敢挑戰困難的勇氣和徹底克服殘酷現實的力量。
智障兒童從不得癌症
有個驚人的事實,就是智障兒童和患有精神疾患的人從不會得任何種類的癌症。智障兒童幾乎不存在精神壓力,而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則在完全不同於正常人的精神體系中生活。我們要學會輕鬆笑對人生,面對難關時,燦爛一笑,抱著一定能夠解決問題的心態,將有助於渡過難關。輕鬆和放開是治療和預防癌症所必需的重要因素。
2008年8月,英國《BMC癌症》雜誌刊登了一篇研究報告,介紹了1983年倫敦癌症醫院的250名乳腺癌和子宮癌患者,她們中的155人,約佔總數的62%,在發病之前有嚴重的精神混亂和心理壓力。這是身體垮掉之前,精神體系先行崩潰的典型案例。精神體系的崩潰會顯著降低免疫功能而成為觸發癌症的導火線。
最近,我在名叫「癌症開放診所」的學術討論會上見到了推廣「大笑療法」的金明子女士。10年前,她成功克服了已轉移到骨骼的乳腺癌。和我見面的時候,她向我展示了笑聲給她人生帶來的巨變。金女士告訴我,從前的她一直生活在註定要患癌症的生活體系中。在那種生活體系下,想躲避癌症幾乎是不可能的。如今,她生活在癌細胞無法生存的全新體系中。
生活中充滿樂趣時,癌症無處藏身。生活中笑口常開時,能將癌症拒之門外。
自身環境是核心讓人感到遺憾的是不管醫生還是患者都片面地選擇治療手段,很少為改變生活體系付出努力。其中,「術後為接受抗癌治療猶豫不決」和「難以定奪是否繼續接受抗癌療法」,就屬於片面性的想法。
事實上,抗癌治療只不過是很多重要治療過程中的一部分,沒有必要把全部籌碼壓在其上。執迷於個別治療手段,容易累積矛盾和精神壓力,而身體免疫力會在短時間內土崩瓦解。這種情況下,患者只能迎來未戰先輸的結局。
比治療手段更為重要的是明確的方向,而轉換體系則屬於重中之重。打造癌細胞無法存活的體系,即是維持最佳免疫狀態。若想將其實現,就須掀起一場生活革命,實現飲食、運動、調節精神壓力等一系列的變化。
其中,動用所有可行的方法,維持最佳免疫體系,給身體創造出適合戰勝癌魔的環境,顯得尤為重要。癌症患者急需的是消除癌症的同時防止免疫功能低下的方法,以及既能攻擊「敵人」,又能最小化「我軍」損失的方法。
總之,與癌症進行戰鬥之前,應先糾正我們對癌症的錯誤認識。事實上,癌症遠沒有我們想像的可怕,患者不應束手就擒。
癌症患者並不是因為「癌」死去的我在肯亞為馬塞族人進行醫療志願服務的時候,曾見過一位正處在胃癌發展期的女性。讓人驚訝的是,那位女性的胃癌,竟然從體外就可看出病灶。那種情形下,稍具醫學知識的人都能看出她得的是胃癌。當我問她發生該癥狀有多少年的時候,那位女性告訴我已經有20年。後來,我通過一直工作在肯亞的友人得知,那位患癌女性至今活著。當時,這位身患癌症20多年,卻依然健在的患者,給我帶來的震撼,難以用語言來描述。
通過那次的經歷,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啟示:那位女性能夠帶病存活20多年,是因為她根本不認識癌症。這可是個非常重要的昭示。癌症,對於那位女性不具任何威脅性意義,即使你告訴她她也不會明白。對癌症不抱有恐懼感,就是她得以繼續生活的根本原因。
接到癌症診斷書的瞬間,人們通常會產生面臨死亡的挫折感,而無暇顧及癌症本身。基於這種現象,我十分贊同
假設人體正常組織的重量為
轉換觀念能讓癌症無從發威。因此,癌症患者若想重獲健康,必須改變原有觀念。因為對原來生活體系置之不理的態度,會助長癌魔的氣焰,不利於恢復健康。
已經確診的癌症患者大多會認定自己必死無疑。治療過程中,他們從不對治癒癌症抱有信心。不僅僅是患者,就連家人和所有與患者相識的人,也都認為患者餘生不多。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癌症治療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而且過了若干年以後,倘若患者仍存活於世,則家人、朋友和患者本人都會覺得難以置信。在這種「患癌者必死無疑」的錯誤觀念支配下,誰又能成功生存下來呢?
要知道,癌症的力量其實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癌細胞能夠擊垮人類,得益於發生病變的內部環境和人們的錯誤觀念,而不是因為它的強大。
耶魯大學醫學院腫瘤外科教授伯尼·西格爾博士說過:「體內形成癌細胞喜歡的環境時,癌症就會趕來築巢。但要是在體內打造癌症不喜歡的環境,無從適應的癌症就會遠走高飛。」
治癒癌症,應儘快從癌症喜歡的疾病狀態轉換到癌症討厭的健康狀態,消除癌細胞的生存空間。
抗癌戰爭中的七大敗因癌症患者為何會放棄人生,將自己的命運交付給癌症呢?有七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自暴自棄和絕望感。
第二是無知。癌症患者多因無知而亡,加強對癌症的了解,就不會走向死亡。
第三是免疫力低下。癌症患者多因感染死亡,而不是因為癌症本身。免疫力低下者易患肺炎或敗血症,其他細菌比癌症更容易奪走患者生命。
第四個原因是喪失感。
第五個原因是營養失調。
第六是心理壓力和逼迫感。極度嚴重的心理壓力和內心中受傷害的感情,以及未解的心結是誘發癌症的主要因素。
第七個原因是無激情。學會從遭受到的痛苦中尋找積極意義時,可以戰勝癌魔。
請記住,上述七項內容是癌症患者為了征服癌症必須克服的內容。
有位後輩曾向我講述過自己老丈人的治癌過程。當時,患晚期大腸癌的患者及時做了手術,且效果良好。由於家人和醫生對患者嚴格保密病情,患者堅信自己得的只是初期大腸癌,對手術充滿信心。術後患者的病情急速好轉,沒過多久就可以正常上班,恢復到了發病前的健康狀態。周圍不知詳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他進行過癌症手術。直到有一天,當患者偶然知道自己是晚期癌症患者之後情況急轉直下,他當天就住進了醫院,沒過三天即離開了人世。這個案例很好地證明了人類的信念和態度的重要性。也就是聽到這則案例之後,我開始用新視角思索,「對癌症的態度,也許要比癌症本身更重要」。
癌症不停地將人帶入恐懼之中,在癌細胞開始攻擊之前,讓患者的免疫體系先自行崩潰。隨著心理衝突的深化,人體免疫系統將逐步失去功能,向強敵暴露弱點。這會導致未戰先輸的結果。在與癌症進行對決的時候,能否儘快擺脫日漸抑鬱和萎縮的內心世界,回復樂觀向上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最後的戰果。(引文摘自
人們普遍認為一旦患上癌症就必死無疑,可實際上癌症患者活下來的概率超過50%。以韓國為例,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達52%(2001~2005年)。
重視5年生存率是因為醫學界規定癌症患者5年之內不再患癌,則可認為其癌症已經治癒。當然,也有部分患者會在5年以後複發或患上其他癌症,但醫學界為了統計和分析各種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採用5年生存率作為判斷癌症治癒的統計指標。
韓國國內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
●2001~2005年已記錄的癌症患者生存率為52.2%
(與1993~1995年期間的41.2%相比上升11%)
●政府重點推進的早期檢查項目中,胃、肝、大腸、子宮頸、乳房等癌症的治癒率為56.3%
(與1993~1995年期間的45.7%相比上升10.6%)
●主要癌症的生存率:胃癌56.4%;大腸癌64.8%;甲狀腺癌98.1%;乳腺癌87.3%;子宮頸癌81.1%;前列腺癌91%
出處:保健福祉家庭部中央癌症記錄本部
在韓國,生存率最高的癌症是甲狀腺癌,其5年生存率高達98%。確定患者的癌症種類為甲狀腺癌時,我都會說「祝賀您」。因為該患者得的是所有癌症中最弱的一種,值得為之慶賀。當然,為了避免進入那不幸的2%,治療和預防中一定要全力以赴。此外乳腺癌的生存率也超過80%。儘管以10年生存率進行統計時數值會有所下降,但上述兩種癌症無疑是最好治療的癌症。其生存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診斷方便。由於這兩種癌症可摸可見,初期確診率非常高。
總之,從數據上分析,即使患上癌症,治癒的可能性肯定要比死亡的可能性大。
不放棄就有希望寫到這裡,我想用永不放棄的人——溫斯頓·丘吉爾的故事作為第一部的結篇。
丘吉爾的語錄,很好地證明了他是一位永不放棄的人。他那句「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Never,never,nevergiveup)」的名言,在世界各地廣為傳誦。
在希特勒軍隊即將入侵的危急瞬間,丘吉爾也沒有失去自己特有的、充滿自信的不屈意志,說出如下一段話:「我們將不惜一切犧牲保衛我國本土,我們要在灘頭作戰,在陸地作戰,在田野、在山上、在街頭作戰,我們在任何時候決不投降。」
任何狀況下永不放棄的丘吉爾,最終贏得了二戰勝利,還在患上致命的肺炎和腦卒中後,表現出頑強的意志力,克服了病魔。
1945年,保守黨在選舉中慘敗之後,二戰英雄丘吉爾不得不讓出首相職位。可誰也沒有想到,後來他又以81歲高齡重新坐上了首相的位子,並在84歲的時候破紀錄地當選為歷屆議會中最高齡的下院議員。雖然作為一名政治家,需要處理的事務很多,但丘吉爾在繪畫方面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只要一有空就拿起畫筆。丘吉爾不僅是一位政治家和業餘畫家,還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撰寫了《世界危機》、《我的前半生》等著作,還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見丘吉爾是一位真正「永遠挑戰」和「永不放棄」的人傑。
每次我登雪岳山大青峰的時候,都會想起丘吉爾。登山最艱苦的時段是出發後1個小時,要是這一時段的山坡度較高,則痛苦加倍。
感覺痛苦時,想放棄的想法在我腦中出現絕不會超過5分鐘。成功抵制瞬間出現的「實在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等誘惑之後,體內會莫名地湧出一股神奇力量。隨後征服的熱情就佔據了主導地位。登山的樂趣在於「不放棄,要征服」。
治療癌症的過程如同登山,只要患者永不放棄痊癒之夢,就一定會等來美夢成真的那一刻。請永遠、永遠、永遠不要放棄。
第二部 戰勝癌症第二步——「綜合雞尾酒療法」的七大原則第一章「我」是治療核心,自己掌握主動權
癌症患者因自卑和自暴自棄死亡
認為自己不再擁有選擇權時,癌症患者會承受極大的痛苦。儘管有部分患者聽從醫生的安排得以治癒癌症,但治療之後複發的遠比沒複發的多。對治療方案充滿信心,且方案真正具有治癒可能性時,不會存在任何問題,但患者認為聽從醫生的安排難以躲避死亡威脅時,他則會感到痛苦不堪。治療癌症的時候,信賴醫生固然重要,但患者自己擁有主導權才是重中之重。患者要堅守由自己做出所有抉擇的立場。
我有一位在政府機關上班的高級公務員朋友,有一天因說不出話,到醫院就診,結果不幸得到了一張喉癌診斷書。轉到國立癌症中心,醫生們告訴他兩種治療方案:「有放療和手術兩種方案,治療喉癌,手術是最好的選擇。」
喉癌手術要切除聲帶,因此患者在術後不能再說話。於是,我的朋友告訴醫生:「我在政府機關負責重要事務,以後工作可不能沒有聲帶。」對此醫生的回答是:「我知道,但是您必須接受手術才行。」
當時的情形是,選擇放療也無法保證療效,且容易引發聲音嘶啞或無法發聲等副作用。所以在放療和手術中做出選擇,確實非常難。但是,醫生非常輕鬆地提議聲帶切除術的態度,讓我的朋友感到很氣憤。
當時,我那朋友要是順從醫生的安排,肯定會因絕望和自暴自棄過早丟失自己的生命。對於癌症患者「選擇」非常重要。作為醫生,選定治療方案的時候,尊重患者的選擇權和尊嚴也非常重要。從我朋友的立場分析,沒有聲音的生命,不能謂之為完整的生命。失去聲音,肯定會給其帶來嚴重的喪失感,接著是絕望和死亡。
最後,朋友找到了一位由親戚介紹的同意用抗癌劑治療喉癌的醫生。通常,化療治癒喉癌的概率很低,但遇到願意在保護聲音的前提下進行治療的醫生,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希望。雖然化療的治療效果較差,但「可以保留聲音」的想法,讓他鼓起勇氣接受治療,不管成功的可能性為1%還是10%,他都願意挑戰一把。
抗癌劑的療效會因精神狀態而發生很大變化。患者以樂觀、豁達的態度接受治療時療效很好,而迫不得已接受,則效果很差。最終,我的朋友僅靠抗癌劑治療就痊癒了。這種情形下,醫生大為驚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第一次看到喉癌發展到如此厲害的地步,卻僅靠抗癌劑獲得痊癒的病例。不經過手術獲得如此療效,真是讓人驚訝。」最後,醫生還把朋友的案例稱之為「現代醫學的勝利」。可我的看法和那位醫生截然相反,我告訴朋友「這並不是現代醫學的勝利,這場勝利完全屬於你自己」。
我的朋友能夠戰勝癌症,全然得益於他自己掌握主導權。掌握主導權意味著自己決定所有事情。面對癌魔威脅,重要的是抱著「我患癌症固然很不幸,但對癌細胞來講,選擇我的身體做寄生體是滅頂之災,你來得正好,看我怎麼消滅你」的姿態。有時候,治癒癌症也要看患者屬於哪種類型的人。
「我」是獨一無二且具有尊嚴的存在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博士是一位猶太人。納粹時代,因猶太人身份,他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度過了人生中最凄慘的一段。而集中營里的那段經歷,後來成了他創造新興治療法——意義療法(Logotherapy)的契機。集中營里,所有被關押的人難免陷入絕望,但其中總會有一些人可以堅持到最後。弗蘭克博士分析那些生存者的特徵後發現,其中絕大多數人屬於「始終保持人類尊嚴的人」。即活下來的都是追求人生意義的人,而非苟且偷生的人。
為折磨被關押者,奧斯維辛集中營故意減少公用衛生間的數量和休息時間。每到休息時衛生間門前總是排起長龍。可短暫的休息時間卻遠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排泄需求,人們只得在自己房間內方便,導致整個集中營內臭氣熏天,髒亂不堪。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人們會逐漸將自己視作「卑微的存在」。曾經在社會中廣受尊敬的形象已蕩然無存,遭受牲畜般的待遇,並且自己也認為自己是牲畜。最後,集中營里已喪失尊嚴的猶太人會在無意義和自暴自棄中自行滅亡。這就是德國納粹在二戰中犯下的滔天罪行,即反人類政策。
令人驚奇的是,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依然有人堅持到勝利時刻。集中營里有一些男人從每天一杯的飲用水中剩下一半,堅持洗臉和刮鬍子。這群人頑強地剋制住想喝水的本能,追求更高一層的價值。他們是一群永不拋棄人類尊嚴的人。事實證明,跨過無數個死亡瞬間,光榮地成為最後生存者的也是這群人。維持人類尊嚴,是他們得以生存的唯一秘訣。
和集中營里的生存者一樣,癌症患者也要保持自己的尊嚴。患者要自己掌握選擇權,在完全了解現狀的前提下帶著自發的喜悅接受治療。患者被迫接受治療毫無意義,坦然接受醫生的幫助,和醫生共同商討決定治療的方法和原理、過程,才能保持自己的尊嚴,成為一名成功克服絕望的生存者。
刨根問底,直到完全了解情況癌症患者可分為三種類型。A型的患者總是有意無意地說自己想死。癌症是他們的歸宿。他們註定會「如願以償」地患上癌症。這種「自暴自棄型」患者大約佔所有癌症患者的15%~20%。屬於B型的患者特別在意醫生,他們為得到重視定期去診所,對醫生千依百順,視他們的話為聖旨。此類患者占所有癌症患者的60%~70%,屬於「千依百順型」。C型的患者事事跟醫生爭論,屬於心中不能存有疑問,喜歡刨根問底的類型。此類患者占所有患者的15%~20%,屬「刨根問底型」。
統計上述三大類患者群可得出驚人的結論。即,A型患者肯定會死亡,B型患者的生存率為一半,C型患者肯定能夠生存。C群患者在治療中自己掌握主導權。他們喜歡刨根問底,從不放過任何疑問。由於自發地掌握主導權,此類患者的生存率極高。人是尊貴的存在,故掌握主導權非常重要。只有掌握主導權才能帶有責任心地做出反應。此類患者即使遇到少數不太親切的醫生,也會頂著醫生的不滿,堅持自己做出選擇,故而在治療中必然能夠掌握主動權。
癌症患者的分類
●自暴自棄型:無意識地盼著死亡,經常說「要死」之類的話。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5%~20%。
●千依百順型:為得到重視,嚴格按照醫囑吃藥、定期去診所,對醫生千依百順。占所有癌症患者的60%~70%。
●刨根問底型:從內心抗拒醫生,喜歡刨根問底。占所有癌症患者的15%~20%。
例如在胃癌、大腸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治療中,抗癌劑並沒有太大的效用。為了慎重起見,治療上述幾種癌症時,應求得患者的同意。即,應把選擇權交給患者。因為在這幾種癌症的治療中,大多數情況下用不用抗癌劑,都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問題是很多醫院都喜歡使用抗癌劑。選用抗癌劑,應先進行基因檢查或對癌組織進行靈敏度檢查,只在可預期療效的狀況下使用。很多醫生無視教科書里的記述,強行對不適用的癌症投入抗癌劑。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魯莽的決定。也許這種決定會帶來較好的療效,可實際上該決定導致的惡果則更多。而且,這還牽涉到醫生的責任問題。
我如此強調選擇權,是為了強調信賴醫生的前提下,由自己進行確認和判斷的重要性。
掌握選擇權,要如實了解現狀並藉此作出決定。比如:「我得的是膽囊癌,我決定只進行手術,而不接受抗癌劑治療。抗癌劑只會降低免疫力並損傷身體,不會有太大的療效。我要通過飲食療法和運動提高免疫力。」
覺得有必要確認和爭論某件事情時,患者應毫不猶豫地進行確認、爭論。
腫瘤學教材里的證言
·胃癌:尚無術後實施輔助化療,可提高生存率的明確依據。但在複發可能性較高的高危人群中,應考慮實施術後輔助療法。
·大腸癌(結腸癌):1期患者實施手術後複發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不推薦實施輔助療法。至於2期和3期結腸癌,目前為止尚未開發出令人滿意的輔助療法,需實施持續的臨床研究。
·膽囊癌:對抗癌劑不很敏感的腫瘤。治療中化療只作為保守療法使用。迄今為止尚無抗癌劑延長生存期限的報告。
·肝癌:肝癌對抗癌劑的反應同樣不靈敏。因此使用抗癌劑療效甚微。此外,合併投入多種抗癌藥劑時,效果不明顯且副作用有所增加。因此,目前為止尚無可提高生存率的全身性化療手段。
·胰腺癌:對抗癌劑不敏感的典型性腫瘤。普遍認為,抗癌化療無法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或改善生命質量。
讓醫生由衷地想幫助你治療中患者必須弄懂的事實是「醫生是治療過程中的同伴,而不是治療主體」。治療過程中患者一定要信賴醫生並接受徹底幫助。雖然確定治療方案之前,要和醫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可一旦確定方案,就要完全信賴醫生。要知道付出才能得到回報,我付出了信任,醫生也自會以信任回之於我。為了自己,請100%活用醫生和他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吧。構築與醫生之間的信賴關係至關重要。
全球暢銷書《擊掌為盟(HighFive!)》的作者肯·布蘭佳(KenBlanchard)在新書《鯨魚哲學(WhaleDone!)》中通過「鯨魚和訓練師」的關係,揭示了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新智慧。體重高達3噸以上的鯨魚能夠在觀眾面前進行出色的表演,得益於它和訓練師之間形成的信賴關係。既然動物也需要信賴和稱讚,醫生和患者之間對信賴關係的需求,更是毋庸置疑了。
「對人產生信賴之前,暹(鯨魚的名字)從不服從任何人。於是在它信賴我們之前,我們不對其實施任何訓練。這段時間內,我們所做的只是餵食和跳入水池和它嬉戲。我們發現,動物可以非常神奇地讀懂人類的內心。」
在人際關係中也一樣,若想讀懂對方的心意,就要形成相互信賴的關係。就像每位患者都有自己信賴的醫生一樣,醫生們也有特別想幫助的患者。容易和醫生形成信賴關係的患者,大都具有如下特點:
首先,醫生喜歡擁有堅定信仰的患者,然後是可以坦言自己的真實感情和能夠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患者,以及做出決定之前慎之又慎,而一旦做出決定則堅持到底的患者。總結這三類患者的共同特點,就是「珍惜、熱愛自己」。
深受醫生歡迎的患者類型
●擁有堅定信仰的患者
●可以坦言自己的真實感情,能夠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患者
●做出決定之前慎之又慎,而一旦做出決定則堅持到底的患者
第二章 遍地都是治癌良方,動用所有可行的方法吧癌症患者因無知而死亡
中國有一條著名的「黑貓白貓論」。該理論源自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句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只要能夠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可以在實踐中使用。
這條理論對癌症患者同樣適用。無論現代醫學還是輔助替代醫學,只要能夠治療癌症,就是好的醫療手段。可現實是大部分患者和醫生都偏向於其中的一種。如從事現代醫學領域的醫生讓患者依賴於醫院治療,排斥其他治療方法;而專攻輔助替代醫學領域的醫生則輕視現代醫學,經常錯過治療良機。這真是讓人感到無奈的現象。
若想最大化治療效果,就應結合實施現代醫學和輔助替代醫學。這就是所謂的總動員戰略。為什麼要動用所有手段最大化治療效果呢?這是因為癌症治療有3大不變原理,即「消除原因+處理結果+增強免疫力」。
現代治療醫學對消除已生成的癌腫方面具有很高的專業性,臨床預防醫學在查明致癌原因方面具有專業性,而綜合式替代醫學在提高免疫力和生命質量方面非常專業。因此,只有結合使用這三種手段,才能構建完美的治療體系,期待驚人的治療效果。
癌症治療的3大不變原理
1.消除原因(臨床預防醫學)
2.處理結果(現代治療醫學)
3.增強免疫力(綜合免疫醫學、輔助替代醫學)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有關癌症的報道,這也是我撰寫此書的主要動機之一。那是一篇刊登在《華爾街日報》周末版上的特別報道。講的是父親動用所有治療手段治癒兒子薩姆的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亦稱神經細胞瘤)的故事。《華爾街日報》有嚴格的編輯方針,不僅不會在A版第一頁刊登彩色照片,新聞內容也不會超過1個欄目。但對於吉塔·阿南德記者的報道,《華爾街日報》網開一面,以兩個欄目大小的篇幅刊登薩姆的彩色照片,並在整整9頁里登載了相關報道。
綜合雞尾酒療法的驚人療效報道中,記者詳述了父親為了拯救疾病複發後被醫生們放棄治療的兒子所付出的艱辛努力。雖然《華爾街日報》帶著批判性論調,給文章標上了「兒子是實驗用白鼠嗎?」這樣的標題,但對於成功治癒癌症的結果,還是表示了嘆服和敬佩之情。報道中,薩姆的父親成功治癒兒子的方法就是「治癌雞尾酒療法」。
當薩姆的病情複發,堅守傳統治療方法的醫生們完全放棄治療之後,他的父親開始全權負責愛子的治療。與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們商討後,他動用所有治療手段,自行調配出有助於愛子腫瘤治療的藥物。
薩姆·哈奇森的雞尾酒療法
硝呋噻氧(Nifurtimox,抗生素)+環磷醯胺(Cytoxan,抗癌劑)+四硫鉬酸鹽(Ttetrathiomolybdate,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藥物)+青蒿素(Artemesinin,抗瘧疾藥物)+ω-3(不飽和脂肪酸)+西樂葆(Celebrex,抗發炎鎮痛藥物)+維生素C、維生素K3
最後,薩姆在4次複發後,成功治癒了癌症。同時在薩姆的治療過程中起了榜樣作用的本·威廉姆斯也通過「治癌雞尾酒療法」成功治癒了腦腫瘤。因為血腦屏障的存在,通常很難向腦腫瘤患者的腦部輸入藥物。因此,腦腫瘤治療大都採用手術或放療等方法。就威廉姆斯的情況而言,由於大腦只能吸收10%的藥物,治療處在非常不利的狀態。可他通過「治癌雞尾酒療法」還是取得了成功。
本·威廉姆斯的雞尾酒療法
他莫昔芬(Tamoxifen,乳腺癌治療劑)+維拉帕米(Verapamil,高血壓治療藥物)+異維甲酸(Accutane,嚴重痤瘡藥物)+蘑菇提取物+褪黑素(大腦激素)
治療腦腫瘤的過程中,威廉姆斯除了用傳統抗癌藥物之外,大膽使用激素調節劑、高血壓治療藥物、嚴重痤瘡治療藥物和蘑菇提取物等,成功治癒了連醫生們都放棄的腦腫瘤。
現在,請讀者閱讀
罹患癌症的7歲小男孩薩姆·哈奇森一天要吃44粒葯。其中絕大部分藥片並不是醫生給開的,而是由薩姆的父親通過多方渠道自行購入的。
最近,《華爾街日報》周末版上刊登的一篇報道深受矚目。報道詳細記述了一位父親為治癒愛子的稀發癌症而不懈努力的催人淚下的事迹和想通過「治癌雞尾酒療法(Cancer-Cocktail)」克服癌症的故事。
須知《華爾街日報》有嚴格的編輯方針,不僅不會在A版第一頁刊登彩色照片,新聞內容也不會超過1個欄目。但對於吉塔·阿南德記者的報道,《華爾街日報》網開一面,以兩個欄目大小的篇幅刊登薩姆的彩色照片,並在整整9頁里登載了相關報道。
薩姆的父親內里·哈奇森讓兒子服用的葯主要由臨床試驗用藥物構成。哈奇森先生將深受神經系統癌症折磨的愛子當做「實驗小白鼠」的理由是因為現有治療藥物的局限性。儘管醫學界警告人們,混合使用未經臨床驗證的藥物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但是僅去年一年(2006年)就有56.5萬名患者因癌症死亡的美國,已有很多人像哈奇森先生一樣開始關注「按一定比例調配各種新葯服用的治癌雞尾酒療法」。
美國食品醫藥管理局(FDA)癌症治療研究所的理查德·巴斯德理事告誡人們:「並不否認治癌雞尾酒療法的療效,但該療法必須在完成臨床試驗和分析的醫學範圍內實施。」可患者和家屬卻心急如焚,接受不了那漫長的等待。結果難以避免與主治醫師發生衝突。除副作用之外,醫生們還要為醫學訴訟擔心。關於對訴訟的擔心,西雅圖癌症治療中心的馬克·錢柏林理事問道:「要是患者遭受難以忍受的痛苦之後,還是未能逃離死亡,則應由誰來負起責任?」
事實上,還沒有任何有關「治癌雞尾酒療法」在哪一階段起哪一種療效的研究報告。患者和家屬們都是用自己研究出來的處方組合用藥。澳大利亞腫瘤學家尼克·帕布羅斯基說:「以前也曾幫一名患者進行過治癌雞尾酒療法,不過很多患者因為嚴重副作用只進行一回治療就立即放棄了。」
「治癌雞尾酒療法」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是因為此種療法的先驅者,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行為心理學教授本·威廉姆斯的成功。1995年,他被查出腦腫瘤並被醫生宣告還有18個月生命。後來接受放療的時候,他偶然從一本科學書籍上看到有關混合藥品治療的內容,並被書中內容所吸引。於是他說服主治醫生給自己的化療處方增加了治療乳腺癌的藥物——他莫昔芬。
然後,他又知悉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維拉帕米可以成倍提高化療效果後,通過其他醫生得到處方。後來,他又從墨西哥購入高濃度狀態下服用即可殺死癌細胞的治療嚴重痤瘡的藥物——異維甲酸。結果混合使用這些藥物不到一年,威廉姆斯的腫瘤完全消失了。
2002年澳大利亞的房地產開發商唐利維·菲茨帕特里克(DonlevyFitzpatrick)被查出腦內有兩塊惡性腫瘤,只剩9個月生命。雖然他從網上獲得有關「治癌雞尾酒療法」的信息,但因為主治醫生的反對,未能如願。沒過多久菲茨帕特里克就因病情惡化連話都說不出了,他的妻子找到本·威廉姆斯在內的幾位專家,開始嘗試「治癌雞尾酒療法」。
服用含有他莫昔芬和異維甲酸的「雞尾酒」後不久,菲茨帕特里克的腫瘤縮小到CT探查不到的程度,他也重新開口說話並逐步恢復了活力。幫助他進行雞尾酒療法的專家之一,杜克大學腦腫瘤權威亨利·弗里德曼(HenryFriedman)對此作出評價說:「當初要是只進行主治醫生推薦的方法,患者肯定活不到現在。」
前面所提過的薩姆的父母,一開始也遵循過傳統治療方法。2005年進行過密集式化療和幹細胞移植術並持續服用6個月的異維甲酸。在醫院度過100多天以後,薩姆得到「病情好轉」的判定並出院回家。但是到了翌年7月,不僅從薩姆的左膝蓋查出了癌細胞,而且神經母細胞瘤也再次複發。經檢查之後醫生下了病危通知。陷入絕望的哈奇森夫婦抱著一線希望決定使用尚在臨床試驗中的抗腫瘤藥物維甲醯酚胺(Fenretinide),但服藥一個月以後,因癌細胞轉移到右臀部,不得不停止治療。
停止用藥的那天晚上,哈奇森先生用電腦列印出3本有關神經母細胞瘤的書籍和各種維生素說明書,以及相關資料,讀了一遍又一遍。閱讀過程中他從布朗大學醫生們寫的報告書中看到一名神經母細胞瘤患兒的案例,知道了叫做硝呋噻氧的抗生素可以消滅神經母細胞瘤中的癌細胞。同時他還得悉,德國的拜耳股份公司已研製出相關治療藥物但還未獲得美國許可。看完報告書後,哈奇森先生立即給報告書的共同作者之一,吉瑟爾·肖勒博士打電話,獲得了用藥許可,並向主治醫生髮出了協助邀請。儘管醫院裡的所有醫生都極力反對哈奇森的治療方案,但他心意已定。到了當年9月,醫院開始給薩姆使用已在布朗醫院驗證效用的兩種抗癌劑和硝呋噻氧。
哈奇森夫婦一邊祈禱硝呋噻氧消滅愛子的癌細胞,一邊關注薩姆的狀態。其間,哈奇森還讀到了威廉姆斯用「治癌雞尾酒療法」成功克服腦腫瘤的故事,給他打電話求助。威
此外,從另外一份資料中得知高濃度ω-3魚油可以讓腫瘤停止增殖的信息的哈奇森諮詢哈佛醫學院助教馬克·伯德(MarkPuder),確定了用藥處方。哈奇森先讓薩姆每天早晨服用3顆魚油膠囊,連續服用兩周之後,仔細觀察服藥效果。每天晚上和早晨用電話和電子郵件向醫生們通報薩姆的狀態後,哈奇森7點還要到公司去上班。對此,肖勒博士還笑稱「從未見過哈奇森先生睡覺」。哈奇森夫婦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過了幾周之後薩姆原先掉光的頭髮和睫毛開始重新長了出來。
哈奇森為愛子付出的努力並沒有到此結束,在和其他癌症患者用電子郵件進行聯絡的過程中,他又得悉有一種治療瘧疾的中草藥可以起到抗癌效果。於是他從網上訂購叫做青蒿素的中草藥,每天給薩姆服用5次。到了1月份,哈奇森又增加服藥次數,每天讓兒子服20粒青蒿素顆粒。結果,CT攝影結果顯示,薩姆的腫瘤持續性縮小,已到了勉強才可認出的程度。
現在,哈奇森又開始試驗新的療法。從通過自然療法治療癌症的替代醫學權威詹姆斯·貝朗格(JamesBelanger)處得知化療藥物中的黃酮成分會助長癌細胞的信息後,他給兒子選用了減少黃酮成分的混合藥物。可是到了10月末,為迎接萬聖節給薩姆購買綠巨人裝束的那一天,他聽到了從兒子的右腿查出癌細胞的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哈奇森一邊指責過度減少抗癌劑劑量的自己,一邊重新調整了藥物比例。他在已有的混合藥物配方上追加了維生素C和維生素K3的合劑。和硝呋噻氧一樣,這種維生素合劑也具有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有一天,正在玩遊戲機的薩姆為了吃藥暫停了遊戲畫面。待他吃完葯重新開始遊戲不久,薩姆歡呼:「我贏了,我贏了!」坐在一旁看兒子玩遊戲的哈奇森先生,輕輕地對記者說:「我真希望兒子能像玩遊戲那樣,輕鬆地戰勝癌症。」
過了幾天,醫院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對CT結果進行重新分析之後,醫生髮現薩姆的右腿上根本沒有出現癌細胞。虛驚一場的哈奇森,重新將藥物配方調回原來的樣子。他認為既然沒有發現癌細胞,就沒有必要追加複合維生素藥物,引發新的危險。
哈奇森先生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道:「請你想像一下,把自己的兒子當做實驗小白鼠的情形。做出那樣的決定並不輕鬆。我也害怕做這種試驗,但在目前這種狀態下,這是我們家唯一的希望。」說這句話的時候哈奇森先生的雙眼充滿了眼淚。
看完《華爾街日報》的這篇報道之後,我對自己施行的免疫雞尾酒療法有了信心。這篇報道也成了我從10年前開始,為給晚期患者或複發患者帶來希望而實施的新型治療模式——「免疫雞尾酒療法」,和確立「綜合雞尾酒療法」的契機。
這種新的療法是在傳統的治療手段,即手術、化療、放療的基礎上追加免疫療法,並在複發的時候繼續追加新的綜合療法,動用所有治療手段的所謂多階段綜合雞尾酒療法。
多階段綜合雞尾酒療法
手術+抗癌劑A+放療+免疫療法第一階段→複發時,抗癌劑B+免疫療法第二階段→再次複發時,免疫療法第三階段+免疫療法第四階段+免疫療法第五階段……
與癌症的戰爭是一場持久戰看著薩姆·哈奇森的「治癌雞尾酒療法」,我想起了8年前由我負責治療的一位患者。這位患有多發性骨髓癌的患者在轉到我的診所之前,因傳統治療手段不再起作用,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和更加強烈的抗癌劑治療。同時,還因免疫力低下長時間呆在無菌病房裡。可是,他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反而出現了複發的現象。無奈之下,他轉到我的診所開始了營養免疫療法和寄生免疫療法。
可以說當時在這位患者身上根本見不到重生的希望。開始實施兩種免疫療法後不久,我們驚奇地發現患者身上出現了積極的反應,病情也開始得到好轉。之後,我偶然通過那位患者的夫人聽到一些最新消息。
如此過了兩年之後,他的夫人告訴我,當初和她的丈夫一起接受骨髓移植手術的患者中,她丈夫是唯一的倖存者。談話中,
薩姆·哈奇森的「治癌雞尾酒療法」和我施行的「免疫雞尾酒療法」皆屬於消除癌症的治療範圍。此種治療方法的核心是「在消除治癌因素」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癌症治療中擁有與預防癌症相關的知識非常重要,也許有人會問對於癌症患者,學習預防癌症的知識有何用處,但我還是想反覆強調「癌症預防知識」的重要性。因為消除致癌因素,可大幅提高治療效果。
偶爾,我們會看到被醫生放棄治療的患者僅靠飲食療法治癒癌症的事例。可當別的患者按照相同方法實施食療時,卻往往以失敗告終。這就難免引發「是否為偽科學」的論證。其實,這種結果屬於「原因療法」獲得奇效的現象,而非人們談及的偽科學。對於通過飲食療法治癒癌症的患者來講,飲食因素是其患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糾正錯誤飲食習慣之後,出現驚人療效也不足為奇了。
就算是相同類型的癌症,也因個人的發病原因和癌細胞基因的不同而顯示各不相同的治療結果。這一點上其他的難治病也不例外。不管是何種疾病,總會有例外存在。但我們要切記,就算是例外也有其出現的合理根據。
罹患肺癌的患者不戒煙肯定不能治癒癌症。向癌症患者提供致癌的材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身患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患者切忌吃肉。由於高脂肪食物是此類癌症的主要發病原因,繼續吃肉無異於向患者提供致癌物。這是向癌症供應其喜歡的食物,餵養癌細胞的行為。
「您用什麼方法戰勝癌症,創造奇蹟的?」面對這些充滿好奇的人們,我能給出的回答非常簡單,「回歸清凈生活,癌症自然消失了」,「實踐可讓身體回復均衡的方法吧」。
為了回歸「清凈生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戒煙戒酒。雖然第一、第二次戒煙酒行動在幾年之後以失敗告終,但在1997年接受肝癌手術之後,我徹底與煙酒劃清界限了。自那以後,我做到滴酒不沾。家庭聚會的時候,連葡萄酒都不碰。(高)
治癌大原則癌症治療最重要的原則是「處理結果」,即消除已生成的癌腫瘤。現代醫學處理結果的手段有三種,就是手術、放療、化療。
條件允許時,一定要接受手術手術是癌症治療的基礎,也是最為切實可行的腫瘤處理方法。患者一旦接受手術,去除所有可見癌細胞,則治癒可能性很高。當然,癌症複發之後,若是能用手術進行摘除,也應無條件地接受手術。不過對複發癌症進行手術,一定要充分考慮到伴隨手術而來的危險。特別是患者年事已高或全身健康狀態欠佳時,不宜手術。此外,由於胰腺位於體內深處,實施胰腺癌手術需要施術者具有豐富經驗。雖然手術屬於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但進行手術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如下幾種危險。
癌症手術之前應考慮的事項
●技術難度
●施術者的經驗
●癌症的發展階段
●麻醉類型
●術後生理功能
必要時,一定要接受手術。通常1~2期癌症患者毫無選擇餘地,一定要接受手術,而3期患者根據癌症種類和解剖位置判定手術與否。即使癌症已發展到4期,也有為了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實施手術的情況。用軍事術語進行描述,手術就是殲滅敵軍主力部隊的戰鬥。
治療癌症的時候,我儘可能地讓患者接受手術並在術前術後配合多種免疫療法,以最大化治療效果。手術前施行免疫療法,不僅可以清理手術部位,還可以加快恢復。而手術後的免疫療法可很好地預防病情複發。
放射線療法是「空軍力量」
除了具有和手術相同的除癌效果之外,放射線療法還具有保全身體功能和形態的優點。這一點與損傷身體的手術形成鮮明的對比。另外,放療的副作用明顯少於化療,故而因勢利導地加以應用,可以獲得極大幫助。
放療通常以根治為目的,應用於初期頭頸部癌、初期乳腺癌、子宮癌、卵巢癌、睾丸癌的治療。治療乳腺癌或喉癌等需動手術的癌症時,會因損傷身體功能或毀容等原因使患者難以接受。這時,放療是可選擇的最佳治療手段。另外,因各種原因無法通過手術完全切除腫瘤,只能進行部分切除時,則可以並行放療提高治療效果。當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頭或腦部後,接受5~10回放療,完美消除癌細胞的情況也比較多見。
可通過放療治癒的癌症
●惡性淋巴瘤
●霍奇金病(Hodgkin』sdisease,又名淋巴網狀細胞肉瘤)
●部分皮膚癌
●初期實體癌
由於惡性淋巴瘤、霍奇金病、部分皮膚癌、初期實體癌等癌症可在放療和手術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經常可見患者在兩者之間徘徊不定的現象。
若從軍事角度進行描述的話,放療就是敵我兩軍交戰中動用空軍力量將敵軍主要陣地夷為平地。
化學療法是激烈的「肉搏戰」
化療如同戰爭中動用大炮、坦克的激烈的「肉搏戰」。這是兩軍實力在伯仲之間時,為勝利孤注一擲的手段。此戰術很容易招致兩敗俱傷的結局。肉搏戰中最重要的是準確的判斷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因此,患者一旦決定接受化療,就應堅定信念,以決一死戰的心態投入戰爭才行。
化療中,有一種叫做「預防性化療」的治療方法。預防性化療是為了預防手術後體內殘留癌細胞而事先投入抗癌劑的療法。目前醫學界對預防性化療的效果還有些分歧。通常我會向需要進行預防性化療的患者推薦免疫療法。而僅針對癌症已轉移到腫瘤周邊淋巴結的患者和對抗癌劑的適應力超強的患者推薦結合免疫療法和抗癌劑的治療方案。可以說這是一場掃蕩殘兵的戰役。
不考慮抗癌劑的客觀效果和反應,一味地以「試試無妨」的心態接受預防性化療,反而有可能擊垮身體免疫系統。因此,選擇預防性化療要慎之又慎。另外,無法實施手術的癌症發展期患者,可預先實施輔助性化療縮小腫瘤,為實施腫瘤切除術提供可能性。
化療屬於實用抗癌劑的化學治療方法。因此,患者有必要正確了解抗癌劑。不然,只能被醫生牽著鼻子走。抗癌劑可集中破壞急速增殖和分裂的細胞,因此正確使用時可得到很好的療效。從嚴格意義上講,抗癌劑就是抗增殖劑。所以,癌症的成長速度越快,抗癌劑的療效也越好。尤其是癌症發展初期,抗癌劑效果顯著。與之相反,對於癌細胞成長速度變緩的晚期癌症,抗癌劑通常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化療治療效果不明確,且副作用較大。因此選擇化療一定要慎重考慮。在治療有希望使其痊癒的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腎母細胞瘤(Wilmstumor)、睾丸癌、乳腺癌等癌症的時候,化療可說是唯一的選擇。還有,治療效果較佳的小細胞肺癌、卵巢癌、頭頸部癌等也應考慮接受化療。
除上述幾項癌症之外,其他的癌症則很難通過化療得到好的療效。因此,選擇化療的時候不僅要分析患者癌症類型和發展程度、成長速度等醫學性要因,還要準確把握患者的健康狀態和心理狀態,只在非實施不可的情形下啟用。
抗癌劑的種類和用法繁多,其效果也因人而異。因此,使用過程中要定期確認當前使用藥物的有效性,無任何療效時應及時更換藥物或立即中斷治療。為了最小化化療的副作用,並恢復已降低的免疫功能,給患者實施化療的時候我都會同時使用免疫療法。與單一的化療相比,此種免疫化學療法可以獲得更加顯著的治療效果。
化療效果顯著的癌症種類
●淋巴腫瘤
●乳腺癌
●睾丸癌
●卵巢癌
●小細胞肺癌
●腎母細胞瘤
●白血病
抗癌劑是抗增殖劑
癌症患者必須銘記的一個重要事實是,抗癌劑只能按一定比例破壞所有癌細胞中的一部分,而絕不是消滅特定數量的癌細胞。即,抗癌治療並不能消除所有癌細胞。因此,用一定劑量的抗癌劑進行治療之後,一定要實施免疫療法,以消除肉眼觀察不到的細微轉移癌細胞。除此之外,手術和放療去除肉眼可見的癌細胞後,必須實施免疫療法。
抗癌劑要在「已做出組織學診斷、對治療做出預期反應、可確認客觀指數」的情形下使用。且同時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其他藥劑可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另外,實施化療還應具備適合進行化療的設施,且患者本人積極配合。
可實施化療的情形
●已做出組織學診斷
●對治療做出預期反應
●確認客觀性指數
●同時使用作用機理不同的其他藥劑
●擁有適合化療的設施
●患者積極配合
化療一定要在可預期療效的情況下實施。註定不會有療效的前提下抱著「病急亂投醫」式的心理啟用化療,絕對是錯誤的選擇。
應進行抗癌劑療效測試
使用抗癌劑之前,應通過手術摘除的癌細胞,實施事前抗癌劑療效測試。無法進行事前測試者,可通過血液基因進行抗癌劑反應度測試。另外,為了確定化療是否具有療效,應確認客觀性指數,如:通過大腸癌CEA指數(癌胚抗原。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則可視為治療有效),可確認抗惡性腫瘤藥物5-FU的治療效果,而體內存有殘留癌細胞時,可用CT或MRI(核磁共振成像)確認癌症縮小的範圍。無法確認療效的狀態下實施化療,應慎之又慎。
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基因檢測有助於醫生做出是否對乳腺癌患者實施化療的決定。
據《洛杉磯時報》14日(2007.12.14)報道,伊利諾伊州洛約拉大學醫院的凱西·厄爾
通常乳腺癌患者先接受手術治療之後再進行化療和放療。後期若發現癌症繼續發展,多數情況下會全面化療。之前,儘管科學家們知道大多數患者從強烈抗癌劑處得不到明顯療效,卻苦於無法預測。
出處:《韓聯社》
使用抗癌劑之前一定要考慮到身體反應。我們的身體總能做出最正確的反應。其無法承受抗癌劑的時候,身體一定會通過難以承受的疼痛、血壓明顯降低、白細胞、血小板數值急劇減少等現象發出信號。因此,內心產生「事情不太妙」的強烈感覺時,應立即停止用藥。
所有的癌症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照搬別人成功的標準,則註定要品嘗失敗的苦果。自己的身體自己最清楚。無視身體持續發出的抗拒反應魯莽使用抗癌劑,會付出很大代價。事實上很多人就是因為無視身體發出的信號,招致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只有免疫力能讓人遠離癌症威脅癌症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死亡
所有人都屬於潛在的癌症患者,只不過大多數人身體內的癌細胞在免疫力的作用下處於被阻遏的狀態。免疫力比癌細胞強,癌症會藏匿於體內,而癌細胞強於免疫力則癌細胞會生長。每當遇到有氣無力的癌症患者,我都會強烈要求他們獨立完成下床、吃飯、散步、洗漱、上衛生間等動作。治癒疾病的終極目標是「由患者本人刺激自己的身體,達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並讓自己的免疫能力凌駕於疾病之上」。這也是我對患者如此「不近人情」的真正用心。
有時候,人的體內會出現基因突變引起的細胞異常增生,這將令身體無法正常調節細胞周期。當細胞分裂和生長超過合理範圍的時候,癌症基因會在變形蛋白質的作用下肆意增殖。這就是癌症的病因。
據說在健康的人體內,每天也要產生300~400個這樣的變異細胞。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基因突變現象會增加到每天3000次以上。也就是說細胞癌變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人群。人體內的60餘萬億個細胞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有可能發生癌變的現象。在這一點上,任何人都不能置身於外。(高)
癌症治療的密鑰治療癌症有3大不變原理:消除致癌因素,清除癌瘤,以及增強免疫力,預防癌症複發。
其中,治療癌症的關鍵密鑰是「增強免疫力」。為什麼會是免疫力呢?因為罹患癌症意味著該患者的免疫力已在正常值以下。問題是通過手術或放療、化療進行治療之後,會出現免疫力進一步降低,甚至枯竭的現象。換位思考就是,癌症治療反而會給癌細胞創造更有利於增殖的環境。因此,治療癌症或治療之後,一定要增強免疫力,打造出「癌症無法生長的強壯體質」。
雖然目前的現代醫學,也在試行被視作第四種新概念療法的多樣化免疫療法(BRM療法:生物反應調節療法),但觀其療效,很難說是成功的。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這種療法使用人工免疫製劑或免疫細胞。使用人工免疫物質的時候,必將降低人體自造免疫物質的能力,給免疫體系帶來紊亂而最終引起人體免疫力下降。雖然也有像BCG或溶鏈菌製劑等可刺激免疫物質生成的藥物,但大多數生物製劑具有嚴重副作用,且性價比不高,降低了實用性。
所以說真正的答案只能是自然免疫療法。可持續進行並沒有副作用的免疫療法大致可分為3種,即營養免疫療法、運動免疫療法,以及精神免疫療法。這3種療法的共同特點之一是:依靠患者本人的努力和意志得以施行。
現有的免疫療法為何不能成功如今,現代醫學也開始意識到替代醫學的優越性,在研究可與現代醫學治療並行,提高治癒率的免疫療法方面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
生物學製劑,指的是通過增加或抑制免疫力的方法,調節宿主自身免疫功能的物質(亦稱生物反應調節劑,BRM)。生物學製劑通過調節癌症患者的身體反應和免疫力,達到抑制癌細胞生長和增殖的目的。當前使用的生物學製劑,可根據其功能分為如下5大類。
生物學製劑
1.潛伏於體內,具有免疫功能的人工免疫製劑,卡介苗和短小棒桿菌等疫苗。
2.潛伏於體內,促進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功能的提高,增強抗癌活性。
3.提高癌細胞生存宿主的免疫機制敏感度,提高干擾素或白細胞間介素等的抗癌活性。
4.減少癌細胞變形或促進其分化,誘導癌細胞成熟,令其不再分裂的維甲酸(retinoic Acid)和維生素D。
5.直接攻擊癌細胞的自然殺傷細胞(NKcell),以及使體內腫瘤組織發生血壞死的因子——腫瘤壞死因子等。
如上,雖然現代醫學也正通過多種免疫療法治療癌症,但從結果上收效甚微。這是因為現有的免疫療法不約而同地採用人工免疫製劑的緣故。現代醫學試圖增強免疫力的努力本身值得肯定,但這種企圖卻忽略了效果微弱和容易引起副作用的事實。
治療癌症應從宏觀考慮,以恢復人體機製為目的。但現代醫學免疫療法卻只針對癌症本身,進行微觀治療。人為注入本應由體內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物質時,極易導致患者自身的生產力癱瘓。還有,此種免疫療法在治療理念上照搬挪用化療的概念,難免發生副作用,且難以期待持續的療效。
自然免疫療法可大幅提高自然治癒率癌症治療急需讓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自然提高免疫力。患者是引發癌症的當事人,所以要讓患者本人對自己進行改造,以得到提高身體免疫力的效果。就這一點而言,癌症患者確實需要讓免疫細胞自行找出並殺傷癌細胞的方法,即治療要由內而外地進行。
基於上述觀點,如今已開發出了很多把免疫療法的治療原理嫁接到輔助替代療法上,更加安全有效的自然免疫療法。
以提高自然治癒率為終極目標的自然免疫療法致力於打造癌症無法生成的環境,而非以單純消除和攻擊癌細胞為目的。此種療法通過強化治癒率和免疫力,與癌細胞進行鬥爭並抑制其生長。尤其是該療法可提高人體原有的抵抗力,強化人體對抗癌劑的承受能力,將身體打造成癌細胞無法生存的健康之軀。
自然免疫療法的優點
●誘導身體自行生成免疫物質。
●打造可提高免疫力的體內環境。
●無副作用地活化免疫功能。
●可終身實施。
●價格便宜。
●無需住院,可在家裡自行治療。
因此,切實有效的癌症治療應在多樣化的治療手段下實施,在現代醫學療法的基礎上,並行營養免疫療法、運動免疫療法、精神免疫療法才行。
最佳免疫療法
營養免疫療法+運動免疫療法+精神免疫療法
實施營養免疫療法,是為了打好持久戰
營養免疫療法是最重要的輔助療法。實施飲食療法的原則是「徹底阻斷致癌物質,供應最佳營養」。避免大量攝入動物性脂肪或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儘可能吃天然食物,保持最佳健康狀態。
很多患者在「向身體供應營養,就是給癌症提供營養」的觀念誤導下忌諱進食或盲從天然食品,但結果事與願違,導致營養平衡被打破。其實,這都是因為無知而引起的。
對患者實施飲食療法的時候,我都會通過徹底的指導,讓患者儘可能從天然食品中攝入多樣而豐富的營養。但是,患者身體因化療和放療受到過度損傷時,我會規勸患者不要受飲食種類的限制,按自己的喜好攝取包括肉類在內的大眾飲食。
實施運動免疫療法,是為了征服癌症
運動免疫療法是指通過合理的身體活動,保持最佳身體狀態。溫熱療法、氧氣療法、沐浴療法、全身按摩等物理療法有助於減少疼痛、強化免疫功能。
德國的醫院向癌症患者力薦戴氧氣面罩騎室內自行車的運動,而大多數坐落在風景宜人地區的癌症專科醫院,會讓患者每天進行兩三次散步,最大限度地活用周邊環境,獲得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通過工藝、刺繡、繪畫、舞蹈等活動,讓患者感受自我恢復和成就感的同時,讓其進一步通過有規律的身體活動,進行充滿自信的抗病生活。
實施精神免疫療法,是為了讓患者從癌症中得到解放
癌症患者大多會表現出自我感喪失、不安、抑鬱(失眠、食慾低下)等癥狀。因此,精神上的恢復在克服癌症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患者在與癌症進行鬥爭的過程中會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故而切忌讓患者因其他事情煩心。心理壓力越大,癌症生長就會越快。
以我多年的治癌經驗來看,僅靠傾聽患者的話,也能大幅減輕患者承受的痛苦。還有一條經驗則是:當患者對醫學的局限性感到絕望時,和患者攜手祈禱,這可讓患者找到內心的平靜並從中樹立戰勝癌症的信心,最終得到良好的療效。
體溫健康法可強化免疫力為了檢查癌症患者的免疫狀態,德國已義務化測患者體溫的項目。而我也正在愛心診所實行這一方法。人的體溫可以100%反映免疫狀態。按體溫區分的人體免疫狀態如下:
各體溫下的健康狀態
●
●
●
●
通常體溫低於正常溫度或起伏較大時,患癌的概率會相應提高。尤其是對於癌症患者,體溫低而不規則意味著其免疫狀態差或不穩定。這也是德國的醫院對所有癌症患者義務化體溫檢測的原因。體溫每下降
體溫和免疫狀態之間的關係,同樣適用於正常人。人們可通過體溫測試評估自己的免疫力,提前預測癌症的發生。德國科學家們認為,人體出現體溫低下或不規則的現象,就極有可能在5年之內發生癌症。
飲食革命可以戰勝癌症「免疫細胞和癌細胞對決中的獲勝者」將左右癌症治療的成敗。
免疫力的強與弱取決於飯桌,而人的免疫狀態隨著攝入的飲食類型時好時壞。免疫療法的核心是營養。
凡是癌症患者,一經確診為癌症都會主動施行飲食療法。這一過程並不需要任何人指點。治療中,除了因化療耗盡體力的患者和沒有食慾的晚期癌症患者外,我從未見過進食普通餐的癌症患者。確診為癌症之後,所有患者都會掀起一股將飲食習慣轉換成生食菜或天然食品為主的飲食革命。就如人們遇到難題或治療部分疾病的時候會想起少食或禁食一樣,癌症患者的飲食習慣也會本能地轉到治療型飲食模式,即生食菜模式。
1982年,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的「飲食因素和癌症」研究委員會通過對微量營養素和化學性預防療法的病理學研究,證明了攝入富含β-胡蘿蔔素或礦物質硒,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氧化物質的飲食和致癌之間存在逆向關係。具體來講,大量攝入富含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或其他微量營養素的蔬菜或水果的研究組成員發生肺癌的概率更低。
此外還有「攝取蔬菜或水果,可減少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膀胱癌以及子宮頸癌的發病危險」的前瞻性和回顧性病理研究報告。雖然,學界尚未發現「黃豆等豆類的攝取可降低致癌威脅」的病理學證據,但考慮到食豆量比較高的亞洲國家乳腺癌和大腸癌發病率較低的特點,豆類降低致癌率的功效不可小覷。研究表明豆類含有大量蛋白酶抑製劑、植物甾醇(phytosterol)、異黃酮(isoflavon)等抗癌物質。
攝入到體內的鈣,可有效抑制大腸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和分化。有很多病理研究報告證明,攝取鈣可有效減少大腸癌和直腸癌、結腸癌的發病危險。另外,針對大腸癌高危險群進行的臨床試驗指出,投入補鈣輔助劑對減少大腸細胞增殖和抑制大腸癌早期徵兆——腺瘤性息肉方面有顯著效果。
出處:《腫瘤學》,首爾大學出版部
面向癌症患者的「保修服務」
2005年,專門研究「預防癌症的飲食習慣」等癌症患者健康管理內容的「大韓臨床癌症預防學會」正式創立。該學會的首任會長,建國大學醫院白南善院長提到「當癌症患者諮詢飲食方面的事宜時,大部分的醫生會避免正面回答」。對於這種現象,白南善院長強調「如今,該讓患者懂得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能預防癌症,防止複發了」。他進一步將這種「癌症患者健康管理」的研究和開發行為稱之為「癌症治療中的保修服務」。
儘管迄今為止白會長主刀做了3500多例乳腺癌手術,早已置身於該領域的頂尖專家行列,但他同時也是一名癌症患者家屬。8年前,他的夫人罹患胃癌之後,他親自主刀做了夫人的手術,並全身心投入到術後治療之中,幫助夫人成功克服了癌症。也因此他被周邊的親朋好友稱為「極端冷靜的丈夫」。
白會長稱:「目前正在進行癌症治療的韓國癌症患者數約為50萬,假設每位患者至少有4位親人,則在全國範圍內共有200多萬人飽受癌症帶來的痛苦。此種情形帶來的經濟損失至少有數十萬億韓元。」對此他主張醫生應主動向患者提供既科學又經濟的飲食療法和治癌輔助療法。
他特彆強調,若想預防癌症,患者應堅持正確的養生之道。其理由是,飲食對治癌的影響率高達35%,比吸煙的影響力還高——吸煙為30%。他繼續解釋道:「40~50年前發達國家胃癌的發病率最高,後因冰箱普及等原因,人們減少食用鹹的、腌制的食品之後,胃癌發病率有了明顯降低。不過由於肉類消費日益增加,大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數卻呈激增趨勢。」
那麼,什麼樣的食品才符合養生之道呢?白會長解釋說「預防癌症的飲食療法關鍵是盡量多食用新鮮蔬果和富含纖維的食品」。至於如何給抗癌中的夫人定製食譜,他明確回答說:「每天服用具有預防癌症和抗氧化效果的維生素;多食用能吸附並排除消化道內致癌物質的高纖維食品。」
卓越的營養免疫療法
營養免疫療法可有效預防癌症複發和隨癌症治療而來的體力及免疫力低下的現象,是避免癌症患者缺乏營養和發展成惡病質的最佳免疫療法。另外,該療法還可以有效減輕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及持續增進免疫力,具有無副作用、可終身實施等優點。前面章節中提到過的
癌症治療期過長會讓患者體力和身體功能急劇下降,導致免疫力降低。治療中的癌症患者容易因進食困難,面臨營養失調的危險。因此,正確調理患者的營養狀態是治療癌症的關鍵要素之一。持續性的營養失調將耗盡患者體力,並容易引發全身衰弱的惡病質體質,不僅讓治療陷入絕境,還讓生命受到極大威脅。因此,癌症患者要為長達數年的治癌期和治癒後的健康管理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營養免疫療法是可維持癌症患者營養狀態,活化免疫力並有效輔助時間跨度較長的癌症治療的卓越手段。
如今,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在傳統治癌療法中引進了多樣化的營養免疫療法。其中英國布里斯托爾癌症中心的BCHC療法、墨西哥綠洲醫院的苦杏仁苷療法、墨西哥子午線醫院的格爾森療法(GersonTherapy)、加拿大
癌症治療中的營養免疫療法,並不是單純為了調節患者營養而實施的飲食療法。它指的是,充分攝取具有強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新鮮蔬果中富含的植物化學成分等天然營養素,輔助癌症治療並預防複發的免疫療法。營養免疫療法的效果大致可分為5種:
第一,防止癌症複發,保持最佳身體狀態;
第二,防止治癌期間患者的免疫力及體力耗損;
第三,防止癌症患者因營養缺乏發展成惡病質體質;
第四,減輕癌症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第五,幫助患者快速恢復,持續增進免疫力。
「DNA」營養免疫療法是最佳營養免疫療法
「DNA」營養免疫療法可謂是我研究營養免疫療法17年來的結晶。療法名稱中的D代表脫毒(Detoxification)、N代表營養(Nutrition)、A代表活化(Activation)。
為癌症患者制定的營養免疫療法應兼顧「脫毒、營養供給、活化身體功能」的三大目標。因此,只有實現「三位一體」的營養體系,患者才能打造基於營養的最佳免疫系統。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希望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參考本書附錄熟記相關內容。
運動革命可以戰勝癌症渡
運動免疫療法同樣可以防止因癌症治療引起的體力及免疫力降低的問題,還能激活抗癌基因,幫助患者克服抑鬱症和挫折感,減輕癌症治療帶來的各種副作用。
治療SK集團崔鍾賢會長的時候,我曾為了收集實用信息,訪問過以癌症疫苗聞名於世的東京蓮見癌研究所。訪日期間我專程趕到渡邊醫院,訪問了以「西勝造式健康法」聞名日本醫學界的渡
「西勝造式健康法」認為人體發病時所出現的各種癥狀,就是人體自然治癒能力發揮作用的表現。該療法強調將重點放在增強體質上,反對集中治療身體發生的異常癥狀。「癥狀即療法」是西勝造式健康法的核心理念。
只依靠自然飲食和運動療法治療癌症的渡
「西勝造式健康法」具體實施方法
1.斷食排除體內垃圾。
2.食用生蔬菜、海藻類、新鮮水果、柿葉茶(含有大量維生素C)、生水、糙米五穀飯。
3.枕硬木圓枕頭(低枕),睡平板硬床,糾正身體彎曲。
4.進行可促進血液循環的毛細血管運動、有助於腸蠕動的金魚運動、有利於治療婦科疾病的青蛙運動(合肢運動)、糾正背彎的背腹運動等。
5.平日里少穿衣服,多食用生的新鮮蔬菜,定量攝取天然維生素和生水。
渡
活化身體的秘密
活化身體即意味著活化和促進血液循環。順暢的血液循環可向身體各部位均衡供應充足的養分和氧氣,促進新陳代謝,絕不給癌細胞生長的機會。甚至向癌細胞供應養分的新生血管也得不到絲毫的生成機會。
與此相反,血液循環不暢會讓身體無法排除致癌物質,留給癌細胞生長的空間。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可以很好地解釋血液循環的重要性。活化身體即意味著活化免疫體系。猶如繁茂的樹木上長不出白蘑菇一樣,生命力旺盛的地方,即血液循環旺盛的部位,根本沒有癌細胞生長的空隙。
美國癌症協會曾發表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報告。報告提到了一位小時候因骨折植入金屬板的患者患上癌症的病例,病變部位就是10年前植入金屬板的地方。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癌症發生在金屬板表面光滑的一側,而與粗糙面接觸的部位安然無恙。這是因為,與金屬表面光滑部位接觸的地方細胞生長密度過大,毛細血管內血液循環受阻,而與粗糙的金屬表面接觸的部位,反而因細胞生長過疏,保證了順暢的血液循環。這篇論文很好地證明了血液循環順暢的部位不會生成癌症的事實。
可以說,預防癌症和微小血管之間的關係,是未來癌症研究中應給予高度重視的課題。
運動免疫療法的優越性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梅琳達·
過去20年間眾多研究人員發表過的各種研究結果表明,鍛煉可降低40%的乳腺癌發病率,但
首先,確診乳腺癌的前一年每周進行兩三個小時快步運動的患者與不做任何運動的女性相比,乳腺癌死亡率平均低31%。確診兩年後每周進行兩三個小時快步運動的女性與不好動的女性相比,平均死亡率低67%。另外,先前不愛運動確診乳腺癌後才開始鍛煉的女性死亡率比確診前後均不愛運動的女性相比低45%。
精神免疫療法可以糾正人們對癌症的偏見,屬於「先發制人」式的攻擊手段。患者一定要抱著四種信念,即「癌症可以治癒,一定有活路可走,一定可以戰勝癌症,總有一天會走出黑暗的隧道」。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PositivePsychologyCenter)所長馬丁·塞
為了論證壓力和癌症的關聯性,他將300隻老鼠平均分成3個試驗群後注射了癌細胞。所有實驗鼠身上出現癌細胞後,他分別設置3種不同的實驗條件,進行了進一步觀察。
首先對A組老鼠施加首次電擊後,繼續追著四處逃竄的老鼠施以電擊,讓老鼠受到極大的壓力。實驗中,這組老鼠被定義為「束手無策型」。
然後是B組,實驗中對該群老鼠施加電擊後,若是老鼠逃到隔壁箱子,就讓它們得到休息,而回到原位則繼續電擊並讓老鼠相信「隨時可以逃脫危險」。這群老鼠被定義為「逃離危機型」。
至於最後一個C組老鼠,實驗中未對此群老鼠施加任何壓力,讓它們安逸地完成了實驗。這群屬於「自然度過型」。
3個月後查看癌症發展結果,「束手無策型」中73%的老鼠患上癌症,而未施加任何壓力的「自然度過型」中,有50%的老鼠患上了癌症。反觀施加相同壓力,但留給逃離線會的「逃離危機型」中只有31%的老鼠患上了癌症。
比較A組和C組可以看出,隱瞞病情的結果要好於長時間接受癌症壓力的小組。另外對B組和C組進行比較後可以得知,即使是遭受壓力,正確了解病情並抱以必勝的信念迎接困難的後果要明顯優於隱瞞病情,享受短暫安逸。
這項實驗很好地證明了「即使受到強大壓力,只要抱以抗爭到底的心態,即挑戰的心態,就能很好地征服癌症,甚至從不會得癌症」的道理。也就是說,對善於挑戰的人「正確告訴其疾病狀態,讓他主動與病魔進行鬥爭」的過程,就是讓免疫力更上一層樓的過程。
須告知癌症患者其病情的理由
「到底要不要讓癌症患者知道病情」是讓很多醫生和家屬感到為難的事。若患者年齡過大而無法實施治療,就沒有必要讓患者知道病情。此外,知悉自己患癌後必會崩潰的抑鬱症患者也不宜獲知自己的病情。但通常來講,癌症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並保持必勝的信念時,會得到最強有力的療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對病情了如指掌」是克服癌症的一條捷徑。與癌魔的戰爭中獲得勝利的秘訣有3條,即「正確了解、激烈戰鬥、抱以必勝的信念」。
上面的實驗中,A組和C組之間為什麼會出現高達42%的生存率差異呢?那是因為兩組實驗對象存在體制上的差異。容易絕望、崩潰、自暴自棄的人永遠看不到希望。差異來自認識上的不同,也來自控制意識上的差異。自信「可以控制癌症」非常重要。比起面對癌症束手無策,在持續襲來的壓力下抱著必勝的信念,堅信必有生路的人更有理由期望治癒癌症。
笑退癌魔
有一種疾病比癌症還可怕,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這是一種人體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器官或其他體內組成部分的疾病。即,人體內免疫系統產生出對抗自己身體內正常抗體的抗體,而產生的免疫疾病。
諾曼·卡森斯(NormanCousins)曾因自體免疫性疾病,被醫生宣判死刑。病情確診後,他租借一大堆搞笑錄影帶到酒店連住了15天。如此在爆笑中過了15天,卡森斯的心情變得十分之好。接著到醫院再次複查,竟然得到了「痊癒」的診斷。
以上就是「笑療」的出現經過。卡森斯博士也因此被稱為「笑療之父」。他致力於傳播「笑也是一種運動」、「笑是體內慢跑運動」等觀點,向廣大患者提示了全新的希望。如今笑療已成為重要的免疫療法。
樂趣和笑聲經營顧問、韓國笑聲研究所所長
笑療通過笑聲宣洩所有心理壓力。笑聲可促進內啡肽(endorphin,亦稱快感激素)的分泌,增加免疫力。
最近有一項面向晚期癌症患者實施的笑療研究,證明了笑聲的治療效果。一位癌細胞已轉移到肝部和肺部的晚期大腸癌患者,被判定只能活6個月。在醫生的推薦下接受笑療後,在短短3個月內阻礙癌症生長的免疫細胞數量達到了正常人的水準。另外,癌症專科醫院對難以活過6個月的32名4期癌症患者結合實施傳統治療和笑療,結果其中87%,即28名患者在兩三年以後的現在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青春治癒課】青春是人生的實驗課,錯也錯的很值得。只要你還有靈魂,就會成就一生的自己。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治療失眠的偏方,輕鬆治癒頑固失眠
※【很喪很治癒】你看上去好像和你前任更般配
※癌症晚期不再是人生的終點 治癒有望,存活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