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彭鑫:五運六氣的學問

臨床中我們往往會碰到這樣的問題,這個病人看起來又像濕、又像寒、還有一點點燥、好像還摻雜了一點陰虛,到底是什麼病呢?很難做出判斷。於是就有一句感嘆:「病人不是照著書本得病啊!」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病人的出生日期和得病的時間,這就涉及到《黃帝內經七篇大論》裡面的內容了,也就是後世稱之為「五運六氣」的學問。在建國後的傳統中醫教育中,這一課的內容因為種種原因忽略了,這就造成看病時這是分析病人本身的情況,所謂的「辨證論治」,而往往將「時間」的因素忽略過去,但是,當我們翻開傳統中醫的書本,就會發現歷代醫家對運氣學說的重視程度。 眾所周知,「象」、「數」、「理」三者是傳統學術體系的核心理念,陰陽、五行是貫穿古代「山、醫、命、卜、相」五術玄學核心方法論,也是的中醫的靈魂所在。由陰陽、五行派生下來的五運六氣理論是將天地自然與身心性命貫穿於一體的生命大系統,並「言天驗人」的指導著中醫臨床實踐,在歷代醫家的著作中得到鏈接式的傳承性體現。從張仲景、孫思邈、成無己、許叔微到金元四大家、黃元御、劉溫舒……,我們發現,凡是在臨床中「神乎其技」的高人幾乎在自己的著作中不謀而合的統統首列五運六氣內容,宋代的醫官考試更是將「運氣」列為必考內容,所謂「不懂五運六氣,檢遍方書無益」!清代的官方版的醫學教科書《醫宗金鑒》更是在開篇就把運氣編寫為歌訣的形式廣為流傳。 到了近現代,「五運六氣」就好像一座豎立在中醫學人面前的山峰,站在山下往往為其冷峻高拔所震撼,登頂之後往往「一覽眾山小」而心曠神怡。 運氣學說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魅力?為什麼歷代醫家這麼重視運氣學說?為什麼王冰的老師將其秘而不宣?為什麼歷代醫家的用藥習慣不會超出六氣範圍?又是為什麼在學術界遭到質疑卻在民間醫生手中奉為治病法寶的《桂林古本傷寒論》將六氣病列於篇頭?中醫界的「暗線傳承」到底歸根何方? ……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五運六氣」這一整套學問之中。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6 10:09本帖最後由 彭鑫 於 2009-1-6 10:18 編輯 先舉一個例子:暴聾案例 王某,男,43歲,職業:某中等城市銀行行長。2008年3月10日初診。 患者因近來工作壓力較大,加之家庭變故(兒子手術),心理負擔過重,夜不能寐,三日前兩耳聽力驟降,以左耳為重,間有耳鳴。其人面色黃白微灰,形胖,聲音濁重。素有吸煙嗜好,因工作緣故,每餐必飲酒食肉。大便稀溏。脈弦細,舌苔薄白。診為膽經火郁所致,為疏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處方: 柴胡12g 黃芩12g 桂枝10g 茯苓20g 酒軍8g 清半夏10g 生龍牡各30g 石菖蒲10g生薑10片,紅棗12枚。7劑。 二診:2008年3月17日。患者服藥後聽力恢復大半,唯遇尖銳聲音則感覺刺痛,伴有耳鳴。診為兼有血瘀,為疏小柴胡湯佐以活血藥物。擬方: 柴胡18g 黃芩10g法半夏10g石菖蒲10g鬱金10g胡黃連6g川芎10g磁石12g血竭8g蘇木8g桃仁9g紅花8g生薑10片紅棗12枚,5劑。水煎服,一日三次,飯後一小時服用。另購蘇合香丸兩盒,服湯藥時送服半丸。 之後未再聯繫,一月後追訪,言其服藥後諸證悉除,恢復如常人。 按:2008年為戊子年,戊癸化火,中運火運太過;子午少陰君火司天,全年火氣較盛。3月10日在大寒後春分前,為戊子年初之氣,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陽寒水,本來初之氣為木氣生髮之時,然則客氣太陽寒水加臨,寒水主封藏,將本欲借初之氣生髮的火氣封藏,容易造成全年太過之火氣在初之氣時內郁的表現。生髮為木,在人體為肝膽,對應到人體疾病,則體現為肝膽火氣內郁的表現。耳為膽經所過之處,《靈樞·經脈》中說:「膽足少陽之脈……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膽氣鬱滯則會造成耳竅突然閉塞之病機,甚則導致暴聾。正如《素問·厥論篇》中說:「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面熱」。膽為甲木,以條達暢疏為德,甲木之氣生髮不暢,郁於膽經則成內火,火性上炎,郁阻上竅則暴為耳聾。 結合該病人具體情況,此人形胖、面色黃白微灰,大便稀溏,判斷素體其脾胃虛弱,加之喝酒吃肉為常事,體內必有濕熱內留,此為內因;近來精神壓力較大,家庭變故導致精神緊張,休息不良,此為誘發因素。在這種素體體質和誘發因素下,患者如在其他運氣條件下,即使發病,或許不會如此急劇嚴重,而僅僅表現為聽力下降或耳鳴等。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患者遇到精神刺激的誘發因素之時正逢天地火氣內郁的運氣環境,內外相合,主生髮之甲木膽經火氣內郁,外現則為耳竅驟然聽力下降。 本病起手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味,藥用柴胡疏肝利膽以解郁,黃芩清熱,酒軍清泄里熱兼活血化瘀,半夏降氣,茯苓安神健脾,桂枝溫陽化氣以舒展木氣,龍骨牡蠣重鎮安神,生薑、紅棗調養脾胃,加石菖蒲開竅化濕,全方以疏利肝膽,清熱瀉火為立法,取得初步效果。二診因其聞尖銳聲音而感覺刺痛,慮其兼有血瘀,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繼服五劑以收功。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6 10:17病例二:皮膚瘙癢 王某,女,32歲,職業:北京某公司文員。2007年7月10日初診。 患者自一年前(2006年7月)無明顯誘因開始顏面、頸項、胸背、手足等部位起丘疹,嚴重時散布全身,片狀如雲,色淡紅,瘙癢不已,且易感冒。西醫診斷為過敏性蕁麻疹。曾抗過敏治療,服藥不出,不服即發,反覆發作,痛苦不堪。亦經中醫治療,效果不顯。就診時全身散在性丘疹,狀如雲片,色淡紅,多處搔痕,劇癢難耐,夜不能眠,神情煩躁,體倦乏力,食少納呆,面色白,手足涼,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查前醫所用方葯,為清熱涼血、疏風潤燥之品,患者自述服用後效果不顯。參考其發病時間並結合患者體質,診為太陽傷寒,兼有里虛,為疏麻黃附子細辛湯合桂枝湯加味,處方: 麻黃8g 黑附子9g(先煎1小時) 細辛3g 桂枝10g 炒白芍10g 乾薑10g 炙甘草10g党參10g焦三仙各6g生薑10片,紅棗12枚,七劑,水煎服。 另囑患者,此病從寒得之,其愈時可能走表而出現瘙癢癥狀加重,並伴隨類似感冒癥狀:發熱、惡寒、流涕等諸多表現,此為排病反應,切勿生怪,及時電話告知。 患者服藥三劑後,電話告云:即日起全身畏寒,低熱,鼻流清涕,渾身酸痛,請假在家不能上班,皮膚瘙癢劇烈,幾不能耐。余告知云:「此為正邪交爭關鍵,切勿服用抗過敏葯或塗抹含有激素成分藥膏,只需頻頻服用所開藥方,日進兩劑,服藥後喝粥覆被發汗,汗出後病情必然大減。」患者遵從醫囑,頻服中藥,繼而啜粥覆被而汗,果如所言,第二日瘙癢大減,服盡余劑後複診。 二診:2007年7月16日。患者皮膚瘙癢癥狀大減,唯余胸背略有瘙癢之處,微惡寒,時作噴嚏,流清涕。納可,二便調。舌苔薄白,脈細。效不更方,原方不變,繼服三劑。 三診:2007年7月18日。患者皮膚瘙癢基本消除,惡寒、噴嚏等表證消失,身體較前體力增加,食慾增進,舌苔薄白,脈細。此寒邪已解,唯余體虛,予桂枝湯加味調和脾胃,益氣扶陽以收功。處方: 桂枝10g 炒白芍10g 炙甘草8g 党參10g 生黃芪15g 乾薑10g 生薑10片, 紅棗12枚,七劑,水煎服。 之後,患者未再複診,一年後該患者介紹其他朋友就診時晤面,言及服藥後皮膚瘙癢至今未作,恢復如常人。 按:2006年為丙戌年,丙辛化水,中運水運太過;辰戌太陽寒水司天,全年寒水之氣太盛。患者體質本為虛寒,正逢寒水太過之運氣,該病夏月得之,夏季為里虛表開之時,最易為寒所中。因此診為太陽傷寒,兼有里虛。該患者雖然得病一年有餘,但其所傷為當年之寒氣,該隱伏之寒邪不除,病必不愈。因而主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用以開太陽,溫少陰,散寒氣;合入桂枝湯以調和營衛,充養氣血,佐以乾薑、党參溫煦中焦,全方內外合參,標本兼治。根據筆者個人臨床用藥經驗,附子、乾薑、桂枝、細辛等純陽藥品合用,從少陰直驅太陽,勢同接力,掃蕩寒邪最速。寒邪從表而出,極易病情加重,伴隨出現表證,患者服藥三劑後出現瘙癢加重,皮膚為表,寒氣必然從皮而解,是以瘙癢加重;伴隨惡寒、流涕、發熱等表現,此等表證正應「臟邪還腑,陰病出陽」之候,恰恰是疾病轉機之關鍵,務必除惡務盡,因進余劑以盪除寒邪。俟汗出後寒邪大泄,尚余體虛,乃予桂枝湯加党參、黃芪、乾薑以充養氣血、溫煦脾胃以收功。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6 10:38五運六氣的學習順序 第一步:弄明白: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干支、甲子等基礎知識 第二步:弄明白:干支化合,運氣循環、主氣客氣、客主加臨、司天在泉、天符歲會、等運氣學專門的知識 第三步:根據每一年、每一月的運氣規律 結合 患者的種種表現,在臨床中應用:掌握開方、取穴的準則和技巧。 目前的五運六氣類的書多集中討論第二步內容,第一步和第三步基本不涉及,這就造成五運六氣學說很難看得懂,看懂了又不會用的悲慘結局。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6 11:32

本帖最後由 三隻貓 於 2009-1-6 14:47 編輯

中醫看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老天

老天最大。

弄明白運氣環境,也就是當年當月的運氣環境,知道這個之後你就大體判斷出病人得病所傷的氣了。

比如,現在2009年1月6號,戊子年最後一氣,客氣燥金、主氣寒水,金生水,所以傷寒的病比較多,太陽從表從本,也就是寒化熱化多見,臨床上的患者走太陽經的比較多,但也會出現少陰熱化的問題,你就知道總體變化了,遇到感冒、咳嗽、內傷、兒科等疾病你心裡有譜了。

因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就是說他這個時候得病,必然本身的體質就有偏性,所以才會感到外在的邪氣。

運氣就像老天爺按時間下的不同的符,體質不同、身體某氣虛弱的人就會中招,從而外在表現為得病。

第二,看人。

簡單來講,給老闆看病就跟給農民不一樣,給運動員看病就跟給知識分子、白領不一樣,給北方人開方就跟給南方人開方不同,也就是說:魯智深和林黛玉都得了感冒,方子能一樣么?

兩個字:體質。這是傳統意義上的,中醫基礎理論裡面的內容。這不需要我多說了。

更詳細的還有:人分為內外五行,內五行指的是人的內心,外五行指的是人的外形,比如一個高高瘦瘦,走路搖搖擺擺的人,外五行屬木,脾胃就會不足,怎麼吃飯都長不胖么,做事情比較執著,較勁,那就是木性人的內五行。

一般來講,內心會影響外在,「相由心生」,所以一個人的病不僅要知道他的表現,更要知道他的內心情況,比如骨子裡傲慢,頂撞人、瞧不起人的陰木性人,你給他吃再多的天麻鉤藤湯、加味逍遙丸、龍膽瀉肝湯都不會把他的眩暈根本解除,原因就在這裡。

古代的醫生形容為「神仙手眼」,俺認為:神仙一流的人物才配學中醫。他自然知道不同人的脾氣秉性,根據他的內心加以引導,感化其改邪歸正(凡是不良的心理,五行的陰性都是邪,比如喜歡埋怨人、說狠話、憂焦慮、發怒、不恭敬、不誠實、不孝順、邪淫……),恢復其本來的善良本性,具足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疾病就容易好了。

以上是粗淺的說,還有更細緻的慢慢講。

第三:辨證

也就是一般現行教材裡面的內容了,用望聞問切判斷病人的寒熱虛實、六經歸屬,再加以溫情補瀉的調理,一般經過正規訓練的中醫學院的學生在這方面應該不弱(不好好學的除外)。

我自己的經歷就是:首先學好了中藥方劑,然後會看病了,效果還可以,後來發現有時候開方子好像撒大網一樣,不夠精準,於是開始思考並不斷學習,最後發現,內外五行搭配五運六氣,就是中醫的內功,配合上我們在學校學的招法(中藥、方劑、中基中診、內科等其實很有用),非常有效、精準、簡單、快速的解決問題。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6 11:52

本帖最後由 彭鑫 於 2009-1-6 12:02 編輯

謝謝三隻貓師妹的鼓勵,我會再接再厲的,把我學的東西都貢獻出來,提供給大家、同學們作為參考!

俺只想當一個墊腳石,大傢伙踩著我趕緊把中醫學好,用好,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身心健康,全家幸福!

怎麼寫著寫著像是新年賀詞了!

我是1998年進入北中醫的七年制的,2008年博士畢業。論壇上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多多包涵,中醫各界的高人隱士多多指導,無論您是北京上海的三甲醫院主任還是村一級衛生所的基層大夫還是祖上真傳的中醫之後,只要看著俺錯了的地方,請予以批駁,糾正視聽,畢竟五運六氣的爭議歷史上一直存在,現在也是。

俺只想帶領大家進入這個門,入門之後請各位務必各逞手眼,各自發揮,開創出不同的天地,運氣其實就是中醫的內功(學完之後您就知道了),招法有很多,經方、時方、針灸、拔罐、刮痧、按摩、導引、埋線、小針刀、耳針、腹針……(一段聯想:天龍八部中喬峰在聚賢庄施展的太祖長拳人人都會,但喬峰用出來就不一樣,這主要差別在內力上)內功好了,這些招數用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運氣學弄明白了,整個中醫經典(傷寒論、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就活起來了,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就都有福了!(此處可能有掌聲

謝謝啊!

緣分吶!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8 11:33

本帖最後由 彭鑫 於 2009-1-8 12:17 編輯

首先感謝各位對我的支持!這兩天去外地開會剛回北京,看到大家的留言,感動!謝謝大夥了!

先集中回答各位「准蒼生大醫」的提問:

1 學醫的入門就是練功和練拳

因為醫學就是人體的學問,把自己整明白了,自動就會把別人整明白。而整明白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練習導引(氣功)之術、和內家拳的入門訓練,自己身體好了,感覺靈敏了,對臟腑經絡有體會了,病人的情況你就有數了。孔子先師所提倡的「推己及人」就是這個道理。

我自己小的時候就喜歡打坐、練功、並堅決相信《西遊記》太白金星的話:「世間凡有九竅者皆可成仙」,俺也想長生不老,於是俺就選擇了練功,當時練得功法是」內養功「,屬於道家練氣一類,當時練到呼吸可以半小時一次,身體輕健,神清氣爽,頭腦比較清晰,於是學習成績還算可以。

在學習之餘, 順便從我們家裡收藏的精裝本《小百科全書》裡面把有關於中醫的東西全看了(平心而論,那套書編寫的真不錯,可以作為入門教材),以至於報考大學也受了影響,就覺得好像只有中醫能夠與我的」不想當人「理想比較接近,還可以給人看病,尤其是能夠給父母的病,我覺得能給爸爸媽媽看病作為子女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於是高考完之後(1998年山東高考是知道分以後報志願)便選擇了江湖地位等同於少林武當的中醫界赫赫有名的泰山北斗名門正派——北京中醫藥大學,成為一個根正苗紅的中醫學子。

北京地面上的練家子特別多,上了大學之後接觸了太極、形意、八卦三家的東西,開始練習內家拳,並試圖總結其中的共同規律,因為我覺得導引、氣功、練拳就好像吃藥一樣,也要辨證論治,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否則很容易練傷,但是內家拳裡面的共同規律都是一個,總是就是最初變易筋骨、之後內壯(二者有時候同時),在後來就是煉神,走道家內丹的路子往上修鍊。所以實際上武術是接引人入正途修鍊的方便手段,而且最初級的武術入門的基本功就可以解決身體上的種種疾病。

通過武術的修鍊,你的身體就變得靈敏了,天地自然之氣、葯氣、人氣、病氣、經絡、臟腑、飲食、呼吸、行住坐卧你就會變得跟別人不太一樣,外在看不出來你自己知道,於是針灸、開藥的時候就會靈感倍出(純屬自己體會,供參考),如果平時臨床比較多,再加上你喜歡幫助別人(無條件的),憐憫別人,尤其是受病痛折磨的人,你看不過眼去,心腸軟,這種人,用我的老師」點蒼老道「的話講:」天機就容易發動,天靈蓋就開了(囟門,嬰兒的時候是開著的,與天通氣)「,看古書就明白了,尤其是經典,如《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楞嚴經》、《四十二章經》……:在中醫學那就是《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難經》等等,因為聖人的寫書時候的心態是」悲天憫人「,當你的心與他們的心發生共振的時候,天機就容易打開,看到這些經典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用,想學什麼東西自然就會有老師來教你,或者你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可能是病人的一句話,在圖書館門前路邊看到一株小草,吃飯的時候喝粥嗆了一下,種種場景就會導致你明白一個醫理、病理(疾病之理,不是西醫的病理組織學)、藥方之理、針灸穴位之理……乃至於最後的五運六氣之理。

中醫的高層次的東西屬於天機,那是斷人生死,他揭露了宇宙人生的秘密和真相。天機就是秘密,宇宙間最大的秘密就是什麼呢?擺在你面前的東西你愣是看不到,體會不到,視而不見,這便是秘密了。《黃帝內經》擺在大家面前,現在網路這麼發達,這要你想看,一分鐘之內你就看得到,但是就是看不懂,這不是秘密么?

用莊子的話講:」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就是種種慾望,反過來嗜欲淺的人天機就深。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古代的名醫,他們的東西後人看不懂,看不進去,也不會用,很多著名醫家的弟子沒有繼承老師的東西,很多人認為是老師留了一手,當然這種情況也存在,但是最重要的是你沒有老師的內心清凈和慈悲,翻譯成現代的語言就是不如老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得好。有很多人看病是為了利益,當然這也不錯,但是如果這種心太重的話,這種黑氣就會封住天靈蓋,影響了天機。研究一輩子《內經》也看不懂。

好像有點跑題了,書歸正傳,導引和武術(特別是內家拳),對於一個中醫來講非常重要和必要。待續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8 15:40

本帖最後由 彭鑫 於 2009-1-8 17:12 編輯

謝謝一終子同學的鼓勵!!!

只要用心專一,最終都能成就!——送給一終子同學!

2 院校教育

無論如何,我自己的感覺是非常非常的感謝母校——北京中醫藥大學的中醫教育,這可能很多人聽了之後不高興,但是我還是想說說我自己的體會:覺得我的中醫啟蒙和提高,北中醫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與人的差別就在業餘時間。」

實際上,只要你用心學習,現行中醫教育的內容足以讓你應付很多常見病和多發病,而且療效也不弱。

先舉一個例子:

記得我第一次給外人看病,那是我的姨夫,2002年五一期間放假回家(老家),姨夫向我求救,什麼病呢?渾身皮膚瘙癢難耐,睡眠不好,到了夜間就加重。找我們當地的市中醫院老專家看完後,服藥不見效果,而且胃口變差,吃不進飯去,每天在家裡做俯卧撐,他認為這樣可以消耗體力,增進食慾,然而結果恰恰相反,正巧我回家,於是想讓我幫助看一下,開副湯藥調理。

我當時只是學了方劑學,中醫內科的課還沒有開,皮科就更沒有學過了,但是我當時知道辨證了,而且方子背的也比較熟,於是就先看了中醫院主任開的方子,據說當時看病的時候有好多學生圍在旁邊,是一個很有名的大夫,方子是四妙勇安湯加減,一派清熱解毒藥,疏風止癢。這樣的方子吃了後沒有效果,於是我就問了幾個問題,熱水洗澡的時候是否加重?夜間是否加重?回答都是肯定的。寫到這了,我估計您就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了?

三個字:」清虛熱「。於是我就用了方劑上學來的「青蒿鱉甲湯」。

寒涼傷胃,服完清熱解毒藥物之後,胃口不好,說明脾胃虛弱,於是就加了四君子湯各五克。

結果我姨夫吃完第一副葯之後當天晚上就不癢了,第二天就能吃點東西了,胃口也變好了起來,三服藥吃完瘙癢好了一大半。當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比我姨夫還要高興:」我會看病了?!「

以後發生的事情是:每逢過年過節,家裡面的親朋好友身體不舒服想調理,就來找我看病開方,以至於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中醫的照顧和中藥的保養,我給予一一滿足,效果還不錯,漸漸有了口碑,以至於當地的藥房一看到我開的方子出現就知道我又回老家了。他不是從字體辨認的,是從藥物組成上辨認的, 我開的方子都是方劑學的東西,藥味不多而且劑量小(與當地的醫生相比)。大四的時候學了《傷寒論》感覺如虎添翼,經方非常好用!

在2004年(大六)之前,那時候我用的東西都是從學校裡面學來的,北中醫給了我很好的入門教育。那時候也喜歡看現代名老中醫的醫案,臨床經常應用,慢慢就產生了感覺。

所以我覺得中醫院校的教育還是挺好的(你們不要扁我啊

後來我想,可能是我的興趣點就在中醫上,別人玩遊戲的時候我在看書,別人假期放鬆的時候我在看病,用心比較專一的緣故,才會有一點小小的療效。

院校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中醫統編教材的定型是二版教材,二版教材來源於《內經知要》,《內經知要》是李中梓寫的,整個中醫教育四大基石:中基中診中藥方劑的總構架實際上就是《內經知要》的體系(個人看法啊),李中梓在明代那是絕對有一號的,徒孫是尤在涇,更是一個牛人。

關於中醫教材的貶低有很多,有人把它說的一無是處,但是:」人最忌諱的就是說話太滿。」

今年夏天,有一次國際學術交流的會議,中午的時候接待外賓酒宴,席間談到中醫教材的問題,有各專家就對現行中醫教育全面否定,而且矛頭直指統編教材,當時有一個老師說:「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有一個畢業生陳海新,她學的就是純正的中醫教材內容,畢業後去一家醫院工作,療效非常好,一天可以看100多個病人,收到患者一致好評,但是因為先天疾病而英年早逝,社會上的反響很大,為此上海中醫藥大學還為她立了一個雕像!她學的就是統編教材……」

「……」一段時間的沉默。

「其實教材也有可取之處……」話題繼續進行。


作者: 彭鑫 時間: 2009-1-13 09:07

一般來講,五運六氣自古以來的臨床應用部分就異彩紛呈,各個醫家思路雖然大同,然則小異。

有的考慮出生年月,有的不考慮出生年月,有的以運為主,有的以氣為主,有的用傷寒方,有的用王冰、陳無擇方,有的客主加臨,有的司天合病,有的兼參辨證,有的術數推導,有的化繁為簡,有的細緻入微…………

說起來太多太多的不同了,尤其是宋以後的醫家,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對運氣發表一番自己的見解,甚至有的直接用其解讀傷寒,成無己的書開頭那幾個圖說的就是這個事。許叔微大學士的病案有四分之一(保守估計)很少有人看懂,特別到了近現代,大家只是在藥物和病證的對應關係上下功夫,由於日本湯本求真的《皇漢醫學》的崛起,由此衍生出來的方證對應派以樸素的辨證笑傲臨床、陳慎吾、胡希恕乃至於劉渡舟,對於運氣的講解比較少,教材中的宋版傷寒論掐頭去尾只留了中十篇,平脈辨脈、傷寒例、可下不可下可吐不可吐可汗不可汗的剔除,直接抹去了客主加臨的痕迹,以至於某些經方家直接說傷寒與內經關係不大,甚至說沒有關係………………


(http://bbs.etiandi.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300)

推薦閱讀:

做俯卧撐學問多!怎麼樣做俯卧撐
一門調控身心的學問(二)
門的風水學問,禁忌和化解方法
古今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三種境界

TAG:學問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