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早讀17116】「仁者」的思考

近期,偶爾再次看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古訓,忽然覺得"仁者"很是模糊,激起了我一探究竟的衝動。

(一)仁者釋義1、出處。仁者語出自《左傳·定公四年》:"《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2、鄭玄註:"仁,有恩者也。"3、仁者,意指有德行的人;有恩情的人,在佛教謂對人的尊稱。仁者是指具有大智慧,有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二)仁者特性 仁者有五個顯著特性1、仁者樂山 《論語》雍也篇中說:"知者樂[音:yào]水,仁者樂山"。 譯文: 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2、仁者無敵《論語·顏淵》記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 "天下歸仁",即是"仁者無敵"。 "仁者無敵"的意思是:"如果我慈悲對待一切眾生的時候,我的內心已經改變自己,我的內心裡已經不會去樹立敵人了,一切眾生,無論怎麼樣對我,他們都不是我的敵人",那怕別人無緣無故打你一巴掌,你心裡很不爽,但忍了,沒還手。可是如果換了仁者,在他眼裡就像什麼沒發生一樣,根本連這個"忍"字都可以丟掉!

3、仁者不憂 《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譯文: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仁者:有仁德的人。不憂:不會憂慮。仁分大仁和小仁,大仁者以天下全局為首要,小仁者以生活範圍為中心。 大仁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者。

4、仁者愛人 孔子曰:"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極星),居其所而眾星拱(環繞)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孟子·離婁下》第二十八章,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5、仁者見仁 仁者見仁出自《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釋義:仁者見它說是仁,智者見它說是智。比喻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從不同的立場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三)仁者修行 修行的代表性體系有:道教,佛教,伊斯蘭及蘇非派,基督教,美赫巴巴愛之道,印度瑜伽各派等。各派修行的核心要旨並無真正區別。1、道教修行:代表人物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2、佛教修行:基本要理在於:戒,定,慧。戒,藉助對世俗物的外在放棄,最終內在放棄對它的慾望。定,心念絕對止息。慧,完全證悟真理。

3、伊斯蘭教修行:要求信徒們履行一定的儀式,即伊斯蘭教"五功。"它們是:(1)念功:2)拜功(3)課功(4)齋功(5)朝功。

4、基督教修行:其精髓:信、望、愛。信――相信獨一之上帝;相信耶穌基督之救贖與真道。望――盼望今生與來生之真福。愛――愛上帝,愛人類。

音樂:《仁者無敵》甄妮插圖:廣西桂林龍脊山


推薦閱讀:

很有修養、層次和品位,很值得思考!
完善調解制度的幾點思考
影響大腦思維速度的因素
浮雲遮望眼,你如何洞悉事物本質?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