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留學低齡化趨勢顯著:家長失望國內應試教育
在環球雅思留學服務中心一名高中生在諮詢留學事宜。
2012年9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了《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留學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已佔全球總數的14%,位居世界第一。留學「低齡化」的趨勢也日益顯著,直接出國讀中學的人數也大幅增長。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認為新一輪留學高潮和低齡留學熱,源於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滿意國內應試教育。雖然孩子年齡過小外出留學也有風險,但他們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留學呈現低齡化趨勢,這一現象給我們真正重要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
去新加坡上高中
2012年10月,家住河北石家莊市的劉麗(化名)女士的女兒楊娟(化名)去新加坡留學已經一年了。
「國內高中教育越來越傾向於應試化,孩子們很難學到真正的東西,如此發展,怎麼能保障孩子以後在社會上擁有競爭力。」劉麗對記者說。
時間過去了一年,談到女兒這一年的變化,劉麗告訴記者,「她在慢慢成長,現在打電話少了,剛過去的時候基本一天一個電話,大事小事都說。」
劉麗的女兒參與的是新加坡政府與中國的公費留學「SM1」計劃。「之前聽說周圍有朋友的孩子去了,效果也不錯,加上孩子的英語成績一直很好,並且有公費贊助,我們就尊重孩子的意見,選擇了出國留學。」劉麗說。
女兒剛出國的時候,劉麗的擔心涉及孩子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能否融入新的國家的文化環境以及接受新的課程教學模式等。「他們同批次去的學生有10幾個,大家都會互相照顧,去新加坡我都沒有去送,讓幾個孩子結伴去的。」
「孩子小,什麼事情都需要自己來處理,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去超市買一盒牛奶都要重新適應新的環境。」尚未成年的女兒遠赴國外,當媽的難免擔心。
劉麗告訴記者,女兒到新加坡後,學校把他們安排到相應的宿舍,並配備監護人,相當於是國內班主任的角色。這些監護人不僅負責他們的學習,還對孩子們的生活負責。
解決了生活方面的擔心,而學習方面對於像楊娟一樣的「小留學生」才是更難適應的。
劉麗說,孩子到新加坡後是全英文教學,評價機制不像國內要求的「百分制」那麼苛刻。女兒楊娟和其在新加坡留學的同學一樣,有時間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小組,通過校外活動來參加學習。
劉麗介紹,朋友的孩子在新加坡高中畢業後有一半去了歐美高校,也有很多留在新加坡讀書。
「這些孩子多數在國外工作,其中有一個學化學的,但回國後由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做英語翻譯,現在還是想出去工作,可能是已經習慣了國外的工作學習氛圍。」劉麗說,朋友的孩子出去後,回來的很少。
劉麗介紹,在新加坡留學生的家長群里,大家爭相傳閱一個叫「獅城貝貝」的女孩的博客。作者貝貝已在新加坡留學六年,從初中到大學。
在她的博客里,詳細地記錄著六年來的留學經歷和感悟,「四年,我們從懵懂的豆蔻年華成長為青年人,從父母翅膀保護下的小雞蛻變成了自由翱翔的雛鷹。走出國門,我們的視野漸漸寬廣,我們奮鬥的舞台再也不是中考、高考,哈佛、耶魯早已取代了清華和北大。」
這是貝貝寫在《留學四年祭》的話,在文章開頭,她這樣寫到「還有5天,就是我們07屆的SM1同學們的四周年紀念日,這也意味著我們的新加坡留學生涯即將到達終點。等待著我們的可能是續約,可能是全新的歐美留學之旅。」
「孩子的未來還是尊重孩子的意見吧,最終還是要讓她享受到更高層次的教育。」劉麗說。
語言問題是大關
據美國國土安全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至2006學年,中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來美國讀中學;到了2010至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在5年的時間裡外出讀中學的人數增長了100倍。目前,雖然中國本科生申請出境學習仍是主體,但高中生的比例在不斷增大。
除了美國,還有許多中國留學生湧入加拿大、歐洲各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中學。
出國就讀高中、本科,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語言問題,對此,北京新東方學校國外北美考試部高中生留學項目經理朱麗建議家長仍需理性對待。「留學低齡化確實是這些年的一個趨勢,但一定需要先在國內解決語言問題,讓孩子能順利適應在國外學習和生活,更快地參與學校各種社團和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子。」朱麗老師說。
朱麗老師從事國外北美考試教學支持工作近10年,在實踐中,她將出國留學的低齡學生分為不同的類型。
一類是各方面基礎都比較好的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性格開朗,有相當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類是孩子本身有某種興趣特長,這些孩子可能學習成績不是特別優秀,但音樂體育美術等方面突出。這類孩子的家長看到了國外教育的差異化,會主動要求孩子出去讀書。最後一類學生可能屬於文化成績也不突出,也無其他特長,而家庭卻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因此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去國外找希望,來培養孩子。
面對不同類型低齡學生的情況和需求,朱麗老師認為每一個學生的起點雖然不同,但對於留學都有一樣的機會,目的都是期望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如果要準備出國讀高中,首先要是個人意願,然後需要拿出時間進行語言培訓,養成自我管理和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做簡單家務,了解美國社會的一些常識和文化知識,最後就是做好心理準備。
其次,朱麗老師分析低齡學生培訓語言考試面對的最大問題是閱讀量太少,辭彙缺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中文為母語的孩子,四五歲時就能用『過期』『冰箱』表述正確的事物,但如果用相同的英文單詞描述,估計我們的高中生或是本科生才能用正確的英文表達,這就是我們國內的中學生和美國本土的學生的語言差距。我們要用一至兩年的課餘時間去達到美國本土的學生的相同語言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求有志於去美國讀高中的學生,就必須儘可能早的多補充單詞、多聽、多讀;否則後期學習起來就很吃力,也會不適應」。
朱麗老師分析,如果語言不過關的孩子出國留學,學習跟不上,無法和同學老師交流;在這種情況下要是身邊沒有家長或親人給予幫助或學習上輔導,長期惡性循環下去,孩子自信心會受到極大挫敗,最後可能自我放棄。這在國外留學生中並不少見。
教育部門和家長應冷思考
在分析21世紀以來中國留學的新特點時,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資深研究員王輝耀博士指出,留學呈現低齡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高中生直接出國讀本科的人數驟增、出國讀中學的人數大幅增長和高考棄考人數增加。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09年統計,中國赴美本科生多年來維持在每年9000人左右,2009年,中國有2.6萬名學生赴美讀本科,比2008年多兩倍。2010年以來,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中放棄高考選擇出國留學的學生以每年20%左右遞增,高中畢業生直接到國外高校留學的增長趨勢加快,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留學的「低齡化」。
有調查顯示,高中生留學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美加澳英等四國,在這四個國家就讀的留學高中生佔到被調查高中生的85%以上。
在這些高中生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強職業綜合競爭力和想去國外就業和長期居住成為主要留學理由,其次還有逃離國內升學壓力,聽從家人的建議和安排以及受周圍同學出國的影響也佔到一定比例。
對於留學低齡化出現的原因,環球雅思留學服務中心市場部負責人任建龍告訴記者,低齡化留學群體擴大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經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送孩子出國讀書的經濟基礎。在美國就讀高中,學費加生活費,3年下來費用在80-100萬元之間,而本科4年的費用在120萬左右。年齡在40-45歲左右的大型企業中高層和中小企業的老闆以及一些自由職業者是高中生出國留學投資的主力軍。出國留學,提高競爭力是根本,確實要考慮家庭經濟實力。高中生留學的主要資金來源,父母親友的資助佔到了88%的比例。
另一方面,留學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中國家長留學意識的普及,使得部分家庭不局限於在國內給孩子尋找升學方式,而是在世界範圍內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特別是高考生留學,目前海外大學越來越成為中國學生的第二條升學出路。
此外,中外國際教育政策、簽證政策的利好,也為提升低齡留學群體數量提供了可能。部分國家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危機,將作為產業發展的教育行業轉向中國投資是其擴大面向中國招生的因素之一,同時,一些中等收入的家庭為達到移民願望,也考慮到先把孩子送出去。這些因素也促進了低齡化留學的趨勢形成。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認為建議考慮送孩子出國的家長要保持理性,尊重孩子的願望,同時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並且不要盲目跟風,保證孩子能在一個安全的國家的正規大學受到更好的教育。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理事長兼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認為新一輪留學高潮和低齡留學熱中,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滿意國內應試教育,但在國內缺乏選擇性,只好把孩子送出國外。
楊東平認為這樣的現象在已經眼界大開、高學歷、高知識的家長群體中特別突出。其實,誰都知道孩子年齡過小外出留學的不妥;但是,他們是在應試教育和留學風險的比較中「兩害相權取其輕」。
留學呈現低齡化趨勢,這一現象給我們真正重要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中國高等教育確實有問題,但這不意味著基礎教育就沒有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整個社會對我國考試製度和教育質量比較失望。
熊丙奇認為國內應試教育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加之高等教育「空心化」嚴重使得很多有條件的家庭開始著手讓孩子高中就留學,這是給孩子一個贏得創新人生的機會。同時出國留學熱也是對現行教育制度的挑戰,在倒逼國內教育的改革,讓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真正平等,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推薦閱讀:
※帕克前妻緊身連衣裙出街 「失望主婦」太勾人
※愛情失望的句子
※越戀愛,越失望
※女人最令男人失望的五種行為
※拿破崙說中國是沉睡的雄獅,當時有人反駁了一句,拿破崙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