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日報第589期:黃興當了女人的助手!
1.魯迅回憶秋瑾 魯迅對人談過的一段話:「秋瑾姑娘很能幹,有話當面說,語氣很堅決,不轉彎抹角,所以有不少人怕她。她愛唱歌,好合群,性格爽朗,而且善豪飲,講話精闢,熱心公益,所以很多人喜歡和她接近。雖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氣,但人品很高。」魯迅的名篇小說《葯》,主人公夏瑜,其實就是秋瑾,小說中主人公犧牲的地點,古某亭口,秋瑾實際犧牲的地點就是紹興古軒亭口。小說借用他人之口說「這小東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里,還要勸牢頭造反」,「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 2.李德全口水淹死日本兵 馮玉祥將軍的夫人李德全女士在貝滿女中任學生會主席,她帶領同學排隊遊行到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在講壇上慷慨陳詞。她說:「別輕看我們中國人!我們四萬萬人一人一口唾沫,還會把日本兵淹死的!」當時同學們紛紛交上愛國捐,宣誓不買日貨。作為貝滿女中教師,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出身的李德全,在當時的社會上非常特立獨行,馮玉祥的女兒馮理達女士回憶說:「結婚後第二天,我父母親就雙雙騎著高頭大馬,參加部隊早操,在官兵中傳為佳話。」 馮玉祥和夫人李德全合影。 3.掩埋黃花崗烈士的女人 1911年3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當時橫陳屍骨無數,但無人敢收斂這些起來推翻滿清的「亂黨」,包括親友們。年僅20歲的鄧惠芳卻挺身而出,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出面,委託工人收斂烈士遺骸,在死難者手臂上綁上白布,寫了號碼,同時發動廣州九大善堂申請掩埋烈士,成為一項壯舉,九年後,民國初見風範,鄧惠芳也當了廣州參議員,她仍舊不改自己的勇氣與直率,寫下《辛亥革命前廣東參加革命工作之婦女》一文,追問為什麼「精忠愛國、鞠躬盡瘁、盡其一生能力以衛國救群之婦女們工作」,在「國史」、「黨史」之中未見記錄?難道數十年革命工作中,只有男兒努力就可成功?」責難了那些大男人們。 黃花崗起義,被處決前的烈士遺像,大多數為歸國華僑,會黨和販夫走卒,並不是想像中的富家子和讀書人。 4.黃興的妻子 同盟會傳奇姐妹徐慕蘭,徐宗漢,也是不亞於男子的巾幗英雄。1910年廣州起義,妹妹徐宗漢就與陳淑子(胡漢民妻)、李自屏(馮自由妻)、孫眉(孫中山胞兄)等人在香港縫製了100面青天白日旗,並與炸藥子彈一齊從水路運往廣州。她們將子彈炸藥塞在行囊中,旗子藏在被褥里,把一捆捆手榴彈裝進一隻只馬桶,一路上大談服裝、化妝、姨太太爭風吃醋,涉險過關。等到1911年辛亥革命,黃花崗血戰之後,徐宗漢遇到身負重傷的黃興,是徐宗漢給他裹傷,送到香港醫院,又以妻子的名義在手術單上簽字。後來武昌起義爆發,徐宗漢又送黃興輾轉去了上海,去了武昌。黃興在前線主持大局,徐宗漢就在後方的醫院救助傷員,革命成功了,徐宗漢與黃興也成為了夫妻。 同盟會的傳奇巾幗,黃興的妻子徐宗漢。 5.徐宗漢應該去革命 徐宗漢原本是廣州貴婦,前夫去世之後,她只得到南洋檳榔嶼投奔姐姐,在那裡的中華女子學校任教。不過她竟然很快學會了馬來語,姐姐說「小妹,你不愧是語言天才啊!」這時一大波革命者如孫中山,黃興等人前來南洋宣傳和動員華僑革命。徐宗漢不僅參與了同盟會,而且利用自己的語言才能,幫助了孫中山進行翻譯,孫中山對徐宗漢說:「你有如此出色的能力,應該滿天飛,去籌錢,去革命!」不過黃興的語言才能可就差多了,胡漢民曾抱怨黃興湖南話口音重,又不肯耐心學廣東話,果然在起義中耽誤事情,被密探察覺不是本地人。 二次革命「期間,黃興在南京主持討袁,思念之情不減,寫信給徐宗漢:「弟(宗漢)在家保育兒輩,我極心感……吾責至大、至危、至暫,汝責至細、至久、至難,然則汝之責任艱巨於吾乎! 6.黃興作過我的助手 徐宗漢的好友張竹君,也是民國一代女傑。早在清末,她就在新加坡擔任現代醫院的助理,1904年,廣州霍亂流行,張竹君指出疫情的傳播是由患者嘔吐穢物污染江河水源而起,因此要求勸止市民飲用污染的河水、井水,並要求清政府從郊區運來乾淨水供市民飲用,並且實施傳染隔離制度,很快廣州瘟疫得到控制,張竹君也出了名氣。張竹君志向不僅在於救死扶傷,同樣也渴望社會權益,她自己就是一名女權主義者,新女性,同時也踴躍參加革命。武昌起義爆發後,黃興輾轉要去武漢,他和徐宗漢扮成護工,混入張竹君組織的中國紅十字救護隊,張竹君後來常說「黃克強(黃興)還曾經當過我的助手!」 在武昌起義期間,整整兩個月,張竹君率隊救療受傷士兵1300餘人,不僅受到國人的敬仰,西方報刊多次報道頌揚。被當時的媒體稱為「熱心辦事,可為中國四萬萬人模範」, 7.袁世凱的門生 民國政學系著名人物黃郛,蔣介石的義兄,曾經「拼得一身污名,保全一座北平」,1935年出面與日本人談判簽定《塘沽協定》,為此招來國人罵名一片,最終在次年病逝。他的夫人沈亦云原本就是辛亥革命時上海女子敢死隊的成員,非常出名「馳赴金陵助戰。聞此隊女子勇猛異常,一洗柔弱之習。又聞該隊以攻取金陵為目的,故又稱為盪寧隊。」陳其美說,「女子之身,有慷慨興師之志。軍歌齊唱,居然巾幗從戎;敵愾同讎,足使裙釵生色。」,黃郛為之心折,一直猛烈追求,並向沈家求婚,黃寫信給沈家說,「後半世學問事業,視長者之一諾。」沈亦云本人是北洋女師出身,正是袁世凱所辦新政之一,雖然沈亦云作為革命黨一派,並不喜歡袁世凱,但黃郛夫婦北上,作為要員被袁世凱接見,圓滑的袁世凱立即點出沈也算是他的門生。 黃孚死去後,沈亦云定居美國,亦云回憶》的自序中說:「有人以為記著歷史是自沉於過去,我不敢。有人以為表彰身後,我亦不盡然。歷史並非僅英雄豪傑之事,是成此歷史的民族生活記錄。亡國不能有歷史,草昧難有記錄,貢獻一點事實,即貢獻一點歷史;歷史的尺度,可能為人道的尺度。」 8.女人出來造 反 廣東軍政府決定組建北伐軍支持武漢、南京方面的革命軍隊,其中有一支女子軍隊,她們個個戎裝披掛,肩上、腰上佩戴著長短槍,身上掛周圍的群眾譽為「今之木蘭從軍」。著炸彈,一路上威風凜凜。圍觀的民眾不禁感嘆:「女人也出來造反了,世界變了。」 廣東都督胡漢民撥了一筆6000元的款項予以資助,解決了經費問題。2月,廣東北伐軍姚雨平率軍在宿州與清軍激戰,女隊員鄒醒民一馬當先,「始終在第一戰線上,猛勇無比,敵敗,同大隊追至四十餘里,皆在前隊。」 9.春郊試馬 辛亥革命爆發後,但很快南北和議造成,就用不著南方軍隊北伐了,出發時抱著「馬革裹屍」的決心,可到了前線發現竟是「春郊試馬」的閑適。隊員黃扶庸從南京回到廣州後,曾在信感嘆中「此行北上,一事無成」,許劍魂也稱:「自出發以來,到徐州山東交界,便知和議告成,此行竟成虛負。」尤其二次革命爆發,袁世凱宣布國民黨非法。軍閥龍濟光入粵,即對同盟會成員大肆搜捕。所以這些革命黨的女子不得不逃亡,黃扶庸和鄧慕芬一起逃至香港,感懷身世,彷徨苦悶,黃扶庸曾寫信給好友趙連城嘆道:「家庭專制,無可革命,只可遠離,以避其鋒!」 當年的女志士趙連城回憶並讚許她們「不失為在曲折歷史道路上摸索前進的一群先驅者」。 |
推薦閱讀:
※男人與家·女人與家
※單身女人須知的十大戒律
※男人的哪些作風女人最討厭
※女人要時尚,只需掌握這幾點
※男人用性來驗證女人對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