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女性--王朝史前部分(女子德慧大學堂女史研究小組)

女史研究之感慨

南懷瑾老師說歷史都是男人寫的,但是歷史卻往往由女性改變或延續,女性對歷史的作用重大,決不能忽略,需要有人專門將其整理出來。

通過對女史的整理、研究,我們發現,雖然古代文字簡略,但是單單先秦時期,女性對歷史的影響就如潮水,重大歷史轉折處幾乎無所不在,懷師的論斷到處皆有證據證實。而且,懷師說一個好女子可以興旺一個家庭三代,而一個壞女人則反之。如何是好?如何是壞?雖然不存在絕對的標準,但是在整理的過程中,我們卻有深切的體會。

男人、女人,都是凡人,總會受各種誘惑的影響,進而引起紛爭,造成破壞。如何避免破壞,積極的建設和發展,則需要文化的指引。懷師說,文化是民族存亡的血脈,文化在則國雖滅亡但根本仍在,文化亡則國號雖在其實已亡。然而什麼文化才是真正的中華文化?懷師曾經有過深入骨髓的闡述,散見於各本書籍,這裡無需歸納,不過他提過中華文化精神的十六字心脈,我想研讀女史也應當記住和觀照:「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闕中」。

懷師對宋元以後,乃至上溯漢唐等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有過撥亂反正,去蕪存菁的整理,此舉於中華民族的巨大功德我們這個時代還無法全然了知。我們只需默默按其指引來踏實行履,心繫中華文化精神,揭示女性在歷史演變中的台前幕後,其餘在此按下不表。

歷史中的女性(王朝史前)

一個故事,如果能夠流傳數千年,不管政局如何變遷,依舊吸引無數的人,那麼這個故事定然有其紮根人們心靈深處的原因。中國上古流傳了眾多神話和歷史故事,其中許多都關乎女性,不管真實情況如何,它們的存在都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是與中華文化內在精神相吻合的。

(一)女媧——母性的榮光

三王(堯舜禹)時期,乃至之前的黃帝時代,由於流傳文字極少,且以傳說為主,故而後人多不採信,以神話待之,但是雖然事多蹊蹺,但其中理卻不糙,特別是對於道德的大義把握非常準確。通過對這些故事的整理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優秀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對個人成長還是歷史的進步都有深刻的影響。

歷史中第一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女性應該是女媧,她的神話故事家喻戶曉:女媧按照自己的模樣用泥土創造了人類,當天空出現裂洞,人類遭遇劫難的時候,她挺身而出,用五色石補天。女媧在神話里的主要功績:一是造人,說明沒有女性就沒有我們人類的出現和繁衍,二是補天,表明當遇到最為艱難的時刻,養育和保護人類的也是女性。

神話中沒有告訴我們女媧的媽媽是誰,正如不會有人告訴我們上帝的媽媽是誰。女媧是個神話符號,告訴我們女性是生養萬物的源泉,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犧牲自己的全部。每當我們遇到困難,直覺尋求的就是媽啊,或者神啊。溫暖、無私、大愛、智慧,這就是神話女媧作為女性出現並且永恆存在的魅力。

(二)精衛——堅韌的毅力

精衛據稱是炎帝的女兒,是成語故事精衛填海的主角。

炎帝有個女兒,聰明伶俐,炎帝視她為掌上明珠,她看到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就問父親,太陽升起的東方究竟有什麼,父親告訴她東方是遼闊無邊的大海,小女孩非常想到東海去看看,可是父親總是很忙,答應的事情無法實現。

有一天,小女孩實在忍不住了,於是自己劃著小船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划去,她見到了大海。不幸的是,海上突起狂風大浪,將小女孩連人帶船一起吞沒。

小女孩的精魂化作了一隻小鳥,它開口的叫聲就是「精衛、精衛」,聽上去非常的凄慘,所以,人們把小女孩變成的鳥叫做精衛。精衛痛恨大海奪取了她的生命,發誓要將大海填滿。從此以後,她一刻不停地從她居住的發鳩山上銜來石子,投向大海。

看到精衛不停地投石子,大海忍不住說到:「算了吧,你投一百萬年也休想把我填平。」可是精衛回答大海:「就算要到宇宙的盡頭,世界的末日,我也把你填平。」

「你為什麼這麼恨我?」

「因為你奪取了我的生命,將來還會奪取更多年輕無辜的生命,我要永無休止地填下去,直到把你填滿。」精衛感動了海燕,他們生下了許多後代,一同去填海。

直到今天,精衛也許還在填著大海吧!

無數的人為其鍥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陶淵明在讀了精衛故事以後,寫了一首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女性在社會中往往處在柔順弱小的地位,但是,女性卻以她們母性的慈愛和堅韌的毅力為我們撫平一個又一個的苦難。

(三)嫦娥——大地普撒光輝

嫦娥是天帝的女兒,后羿的妻子。那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后羿見人間被烈日蒸烤,人們生活痛苦,就用弓箭射下了九個太陽,這樣一來,天帝就將后羿貶為凡人,嫦娥也只得跟隨來到人間。

嫦娥難忍人間痛苦,常常抱怨,后羿也覺得對不起老婆,於是就去西王母那裡求了兩顆長生不老葯,吃一顆可以長生不老,兩顆就白日飛升。后羿將葯交給妻子保管,藏在家中百寶匣,準備擇時與妻子一同享用,然後就外出打獵去了。

后羿有個徒弟叫蓬蒙,心術不正,偷聽到后羿有這個葯,於是趁后羿外出時來到他家,威逼嫦娥拿出仙藥。嫦娥知道不是他的對手,就趁蓬蒙不注意,將葯全部吃下,立刻飄離地面,向月亮飛去。

傍晚,后羿回來,知道消息後找蓬蒙算賬,可是蓬蒙已經逃了。后羿望著天空,看到月亮上依稀有嫦娥的影子,於是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喜歡吃的東西,遙祭月宮中的嫦娥。

這個消息很快傳開,因為嫦娥變成了仙女,人們紛紛月下祭奠,向嫦娥祈求團圓平安,從此中秋拜月的習俗流傳了下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太陽非常陽剛熱烈,是陽的一面,代表男性,月亮陰柔恬靜,是陰的一面,代表女性,太陽和月亮普現大地,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光明。

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是版本很多,我們只取其一。不管如何,嫦娥總歸是飛上了月亮。

另外也有東漢張衡在《全上古文·靈憲》寫道:「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還有一些古書也記載嫦娥到了月亮後成了蟾蜍。美女變為癩蛤蟆,這明顯是對嫦娥自私地背叛丈夫的不滿。唐代李商隱寫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也是開始揭露人性中的弱點,引發人們產生更深的思考吧。

(四)嫘祖——農耕的奠定

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最先形成的社會形態是母系社會,女性在部族中居於主導地位,她們以她們的聰明才智為人類的繁衍生息而不斷創造和努力。當時光靜靜流淌到大約4500年前,中華民族的共祖黃帝出現了。《史記》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黃帝有很多妃子,嫘祖是黃帝的元妃,統領後宮,母儀天下。

黃帝是個大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科學家、發明家……還是第一個統一各部落,而且是得道的王者,對歷史的影響非常直觀,而嫘祖卻給人們帶來了身體的溫暖、家庭的溫馨,其影響的深刻性也同樣的重要。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老師,也就是《長短經》的作者趙蕤(rui2聲)在《嫘祖聖地碑文》上寫道:「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嫘祖為中華民族貢獻了三件讓千秋萬代受益的大事,一是種桑養蠶,二是抽絲織布,三是創立了家庭制度。

在嫘祖嫁給黃帝之前,軒轅部落和大部分部落一樣,都是游牧民族,哪裡有糧食、水草,就遷居哪裡,糧食難以果腹,獸皮難以蔽體,談不上發展。自從嫘祖發明了種桑養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讓人有了衣服穿,繼而確立了中華民族農耕定居生活的淵源,並從此不斷地走向富強。種桑養蠶在現在雖不起眼,但孟子講得很清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其巨大的經濟和實用價值,使之成為成就王道首要條件。

碑文中說的嫘祖「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指的是她制定了婚姻的制度,從而使男女婚配的隨意性得到了有效遏制,為創建穩定的家庭環境、倫理秩序,在法律層面上予以了明確規定。家齊則國治,國治則天下平,如果說沒有黃帝,中原就沒有統一,那麼沒有嫘祖,這種統一就沒有持續的基礎,所以趙蕤誇讚嫘祖所做的事奠定了國基。

(五)嫫母——娶妻應重德

嫫母是黃帝的另一個妻子,非常賢惠,黃帝解釋為何娶她時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確實,嫫母跟其他女性最直接的區別就是長得丑。嫫母的丑,很多史書都有描繪,具體如何丑其實不必引用,看這個嫫字像蛤蟆的蟆就能夠想像了。

其實黃帝更有創意,封這個丑老婆當官,官位是「方相氏」,做什麼的呢?——驅邪!

嫫母的記載不多,據說她發明了紡織機,當時,嫘祖養了很多蠶,結了很多繭,但抽絲和織布卻遇到了困難,這時嫫母進行了研究,靠她的聰明才智發明了紡織機,才得以讓養蠶紡織的勞作得到推廣。

黃帝的眾多妃子中,嫫母是次妃,非常賢德,嫘祖死後,嫫母負責管理後宮,對黃帝得以戰勝蚩尤等強敵,最終成就事業做出了貢獻。

嫫母的故事象徵性的意義很大,黃帝做為中華民族的始祖,娶了位丑妻,這是告訴大家,娶妻不能光看容貌,更要注重美德。

(六)娥皇、女英——齊家的表率

娥皇、女英都是堯的女兒。堯是聖人,他以天下百姓福祉為先,而不是看權力是不是自己兒子所有,當考察到自己的兒子缺乏德行,個個無法承擔起全天下之王的重任後,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從民間發掘培養。

大臣推薦的人選是舜,舜的母親死得早,父親瞽(音古)叟是個非常不講理的人,娶的後媽常常虐待舜,甚至常常想把舜置之死地。但舜依然孝順父母,友愛後媽所生的弟弟妹妹。

南懷瑾老師也談到過舜,認為舜真的很不簡單。他起自民間,在受到堯的接見前並沒有多麼耀眼的成績和事業,也看不到舜以其聰明解決問題的記錄,可以說是一個毫無背景,平平凡凡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受到了民間的普遍認可,獲得了朝廷重臣的特別舉薦,也得到了堯的體認。兩代聖人的見面如同禪宗以心契心那樣,深刻內涵,無以言表,也許正像老子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堯視舜為既可托家,亦可托國的天下奇才!但為了考察他,培養他,還讓舜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歷練,在此期間堯將兩個聰明伶俐的寶貝女兒娥皇、女英雙雙嫁給了他。一下子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小子,堯對女兒女婿定然充滿了希望和信任。

娥皇、女英嫁給舜以後,離開舒適的宮廷,來到了舜破敗不堪的家中,過起不曾遭遇過的生活,洗衣做飯,端茶倒水,養豬餵雞,不但普通媳婦要做的事她們得做,還得與舜一樣孝順不可理喻的父母,友悌混世魔王的弟弟。寫在紙上簡單,但是設身處地想想,這的確是非常難能可貴,可以說幾乎沒人能夠做得到。

她們能夠有如此的行為表現,不是作秀,因為作秀總會有忍耐不了的時候。作為千金小姐,她倆不差王侯公子的求婚,現在卻不僅過著最最低層的生活,而且還得防範公公婆婆以及小舅子的迫害,落差實在巨大。一次是父母讓舜爬到穀倉頂上修補滲漏,卻撤掉梯子在下放火想燒死這個兒子,又一次是讓舜挖井,等舜挖到很深時卻從上面開始填土,想把舜活埋,幸而娥皇、女英非常聰明,提前防備,屢屢化險為夷。

舜的家人行為之變態令人感覺匪夷所思,但隨著我們的閱歷深入社會的角角落落,會發現的確這個世界上讓我們感嘆稀奇百怪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娥皇、女英依舊堅持協助舜好好地經營家庭,努力地讓家顯得溫暖起來,最終感化、改變了公公婆婆和舜的弟弟,這不是一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能夠解釋她們心跡的。

難道堯這樣偉大的天子不想讓寶貝女兒過得舒適幸福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是堯可以把舜留在京城當駙馬,給他最好的生活條件,為什麼不呢?看到娥皇、女英在舜的家中過的生活如此不堪,為什麼堯不拉女兒女婿一把呢?為什麼堯不使用王的權勢和威望教訓一下舜那些無知無恥的變態家人呢?都說堯非常仁慈,為什麼對女兒又如此殘忍?這些都是我們不該簡單地忽略,應當注意去仔細體會和琢磨的。

娥皇、女英和舜在共同的生活中產生了真摯的愛情。後來舜接受堯的禪讓當了天下的王,娥皇、女英也母儀天下,為天下的女子做出了如何為人女、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表率,幫助丈夫成就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齊家」的重任。後世評價兩人:「德純而行篤」,那是純粹的道德,踏實的行為,其實最高的道德即是這樣,最最平凡,就看你能不能夠一件件小事去做。每一個流傳的上古故事都有它強烈的寓意,娥皇、女英不正是給全天下的女子作出了智慧與美德的千古表率嗎?

相傳舜將王位禪讓給大禹後,去了南方並在那邊去世,娥皇、女英畢竟不是政治符號,她們是有血有肉的女人,她們思念丈夫,以至點點淚痕化成了湘妃竹。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琴怨,

瀟湘夜深月明時。(唐代劉禹錫《瀟湘神》)

(女子德慧大學堂女史研究小組呈獻)


推薦閱讀:

4月必看生物谷重磅級研究Top10
研究易經的那些人,能否為自己算算?
20世紀的清代女性詞研究(陳水雲)
201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布

TAG:歷史 | 女性 | 大學 | 女子 | 王朝 | 小組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