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楊絳先生的作品,我們再來追思先生也不遲……

錢鍾書生前曾稱其:「最才的女,最賢的妻」今日凌晨,楊季康(筆名楊絳,以下用筆名)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5歲,「我們仨」終相聚於天堂……楊絳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也是我國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的夫人。在女兒錢瑗(1997)、丈夫錢鍾書(1998)相繼病逝後,雖悲痛萬分,但仍堅守世間——「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得留在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楊絳先生一生百年,筆耕不輟。笑傲紅塵的智者——話劇處女作《稱心如意》「我還是耐著心讓他磨,等他火氣過了,覺得我這個秘書還可以,就認真用我了。有職業總比沒有職業好啊。能這麼順順利利地忙,我就心滿意足了。我不是享福的。」——李君玉內心獨白,《稱心如意》,楊絳著。《稱心如意》是楊絳先生的著名現代戲劇之一,是楊絳先生的話劇處女作。故事發生在30年代的上海,講述了主人公李君玉因為失去父母前來投靠親戚,卻遭到各位舅舅、舅媽的排擠,被踢來踢去無人願意收留,而最終卻歪打正著的得到了朗齋舅公的愛憐,認作孫女可謂稱心如意……作品真實地描繪了以小資產階級青年為中心的舊中國都市世態畫,給喜劇史帶來富有個人風格的現代風俗喜劇。主人公李君玉以一雙清亮的眼眸,靜看周遭發生的一切。無論逆境還是順境,一直不卑不亢,微笑應之。正如劇作家柯玲所說,楊絳先生的笑「是用淚水洗過的,所以笑得明凈,笑得蘊藉,笑里有橄欖式的回甘」。這也正印證了先生一直以來的處世哲學——永遠隨性從容,淡淡然,不喜不怒,自在自得。似乎冷眼世界,卻又蘊含真情,不能說玩世不恭,只能說笑傲紅塵。「扶危濟困」的騎士——翻譯公認佳作《堂吉訶德》「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於青銅器上,銘刻於大理石上,鐫於木板上,永世長存。當我的這些事迹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堂吉訶德》,塞萬提斯著,楊絳譯。《堂吉訶德》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一部反騎士小說。故事講述了在一個騎士已經絕跡一個多世紀的年代,主人公堂吉訶德卻沉迷於騎士小說,幻想自己就是中世紀騎士,拉著鄰居桑丘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堂吉訶德》被評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現代小說,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在楊絳先生翻譯之前,已有多個翻譯版本,但多說都是從英文或法文轉譯過來的。先生認為,翻譯作品,無論其他譯作再優秀也無法代表原作,要想忠實原作,必須從原文翻譯。因此先生決定學習西班牙語,而此時先生已經48歲。而且在翻譯過程中,遭遇到了最大的困難——文化大革命,自1959年至1978年,歷時近20年之久,先生終於譯完全書,在通校一遍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1986年10月,西班牙國王頒給楊絳「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勳章」,以表彰她對傳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貢獻。2001年,楊絳把她丈夫和她自己的全部著作稿酬捐贈給他們的母校清華大學,設立了「好讀書獎學金」,專門扶持那些好學而貧困的學生。幾年來,僅人民文學出版社劃撥到「好讀書獎學金」賬戶的稿酬,迄今已達數百萬元之巨。對此,楊先生風趣地說:「其中當然有《堂吉訶德》的很大貢獻,這說明堂吉訶德沒有死,他還在中國實行他的騎士道呢!獨留世間的老人——情感最悲憫《我們仨》「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我們仨》,楊絳著。最初設想,這本書一家三口各寫一部分,女兒錢瑗寫父母,楊絳寫父女倆,錢鍾書寫他眼中的母女倆。到1996年10月,錢瑗已經非常衰弱,勉強續寫了5篇後,楊絳先生勸女兒先暫停休息數日,可這一停,就再也沒有重新拿起筆來。《我們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中,楊絳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以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錢先生逝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為這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附:楊絳先生作品全集散文小說劇本論集譯作《幹校六記》《洗澡》《弄真成假》《春泥集》《堂吉訶德》《將飲茶》、《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倒影集》《稱心如意》《關於小說》《吉爾·布拉斯》(法國文學名著,譯稿經錢鍾書校訂)《雜憶與雜寫》、《聽話的藝術》《璐璐,不用愁!》《風絮》《「隱身」的串門兒》《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丙午丁未年紀事》、《喝茶》《小陽春》《我們仨》、《憶孩時》《大笑話》《我在啟明上學》《玉人》《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ROMANESQUE》《老王》、《窗帘》、《收腳印》《鬼》《陰》、《流浪兒》、《風》《事業》
推薦閱讀:

這些年 有毒食品教給我們的化學知識
你撞了那麼多人,一個四歲女孩就這麼沒了,你要我們相信撞人者是無辜的嗎?
幸福在哪裡? 幸福指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都愛杜拉拉
通脹-我們應該怎麼辦

TAG:楊絳 | 先生 | 作品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