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漫畫理論論文第二集 3
水墨漫畫理論論文第二集 3 |
時間:2012-05-31來源:本站作者:mingyi點擊: 次 |
水墨漫畫的定位與思考 夏大川
去年,在一次國際動漫節會議上,當我和來自歐美的漫畫家進行交流,給他們看嘉興國際漫畫大賽畫冊的時候,他們對於裡面的歐美中亞漫畫作品一一品評,讚歎有加,卻對多數國內作品一帶而過,從中看得出由於我們因技法滯後帶來的問題,但當看到國內水墨漫畫作品時,他們一下提起了精神,要我詳細介紹,領悟旨趣後讚賞不已。 而後,我又在多個場合更多地了解了國外漫畫界對我國水墨漫畫的高度關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我們的常規漫畫在觀念和技法上都徘徊不前,甚至逐漸淡出國際漫畫舞台之際,所幸我們在水墨漫畫上看到了中國漫畫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看到了中國漫畫躋身於國際漫畫舞台的真正立身之本。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還是要在當代藝術大背景下定義和發展水墨漫畫的,我的想法是水墨漫畫可以做得比常規漫畫更加開放,所謂有容乃大,把沒有在常規漫畫上實現的「大漫畫」夢想移植到水墨漫畫中來,強化包容性和當代感,水墨單幅,水墨插畫,水墨繪本,水墨動漫,實驗水墨,甚至數字水墨——舉凡觀念化的水墨作品都可以是廣義的水墨漫畫,這樣水墨漫畫的陣容才會越來越大,自身藝術性也得以在不同風格的互動之間得到提升。
水墨漫畫形式美的幾點思考 蔣文兵
通常我們的藝術欣賞常常集體無意識地被作品的社會內容分析取代,隨之而來,所謂藝術修養也常常停留在「挖掘」作品構思和社會內容的本事。那種缺乏形式感受的所謂藝術修養大多是藝術領域之外的另一種修養。真正有藝術修養的人,他在面對一齣戲、一幅畫的過程中,一定對其作品的整體會投入自己迅捷明快的愛憎裁斷(或驚喜、或震顫、或倦怠、或厭煩……);也必然會敏感於舞台造型、唱腔設計、色彩韻律、線條結構等等形式強度,並在這種強度的震波中來領受其中的蘊涵。——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藝術的審美「悟性」,是一種以個體切實深摯感受為基礎的「藝術直覺」。因而藝術修養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看作是對藝術形式敏感度的修養(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如是說——大意)。 登高才能遠望。智愚之差唯獨一個「悟」字。眼高才能手高,為學須覺「今是而昨非」(浙江著名畫家張華勝如是說)。
一、形式是藝術的生命 藝術美是難以言傳的。平時我們翻閱畫冊,或看一個展覽,有些作品一眼就跳將出來(常常也是極少數),而同樣的題材,有些作品就是引不起興趣,如視而不見。這裡使我聯想起歷屆省或全國性綜合美展——一個個洋洋大觀的展覽上,說實在,漫畫作為其中展出的畫種,從作品整體創作的視覺效果來論,與國、油、版、雕放在一起,印象中總是存在距離,甚至可以說這個距離不是一般的。這裡的道理很難弄清,但從漫畫自身的角度去想去思考,作為漫畫界後學的我,我認為主要是同仁們在一件作品的點子高下上做了功夫(點子、巧妙的構思,這是漫畫之所謂漫畫的靈魂,當然不能掉以輕心),相比在表達點子內容的形式語言處理沒有跟上,缺少創意,或用心不夠。我這樣直言,絕沒有一點自作高明狀或對漫畫創作現狀有妄自非薄之意。這是藏在我心裡多年的實話,也是客觀事實。 經歷了這麼多年是是非非的爭論,今天我們提形式美問題已不再是三十年前會引起畫界瞠目或視為異端的了。一件作品從無到有是非常個性化的東西。由於畫者的天分、學養及審美取向的不同(審美不能出問題,其它不足可以補過來),每個人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思想和處理方式。小從一個點、一條線開始,大到整幅畫面的安排和調子的處理,都有一個經由作者大腦、眼睛審美過濾的過程。這時,你的學養、天份、師承和功力、作畫情緒都將在作品中暴露無餘。說到頭藝術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好與不好之別,與畫種和工具選擇無關。因為視覺藝術要講造型效果,還要講獨具一格,如果創作一件作品你連畫面形式塑造的技巧都沒有解決好,那等於空口講白話。或則總是拾人小技,人云亦云,不斷老調重彈,那麼手裡即使握的是一枝最好的筆,選擇你自己認為「最好」的畫種,也是無法製造感動的。 縱觀漫畫領地,自有我們的驕子,如豐子愷、葉淺予、梁白波、張樂平、張光宇、張仃、米穀、華君武、丁聰、黃永玉、韓羽、方成……,他們各具特色的作品常讓人心頭一震,內涵豐富而有看頭。其中我覺得除巧妙的構思外就是他們在形式美上各有新的突破。假如漫畫界出現一批有實力的大膽的作者和嶄新的語能驚人的作品,我們的整體水平大上一個台階,相信今後在各類美展上參觀者必定踴躍或刮目相看。實際上一部世界藝術發展史,可以說基本上就是視覺形式的發展史。傑出的世界大師的作品都是積澱在形式中的人類精神。他們每一個探索都是將表現形式推向一個新的層次,開拓了新的語言領域。因而,我們應當有不斷探索創新的動力和勇氣。
二、「畫得像一幅畫」的困惑 我作畫簡單而平常,只求出自自己手中的作品,在形式上畫得像一幅畫,而不是簡單的圖像。隨著閱歷的增長,眼睛高了,對自己的畫的要求也高了。不少朋友看我的作品寥寥幾筆,總認為文兵畫起來一定是十分愜意的事,而我自己的感覺卻從來沒有輕鬆過。創作真的成了一件讓自己跟自己過不去的活,要想達到理想的目的,就非得化很大的力氣不可。從這一點上說,我確實十分羨慕那種一揮而就把藝術當「玩」的聰明人。 儘管我偶而也輕鬆過(指信手拈來卻出奇制勝的作畫狀態),數十年的磨練,創作上也取得進展,並帶來欣慰,但有一種手跟不上眼的無奈與不滿,始終伴隨著我。一張作品從無到有,從一般化水平到有所突破要靠自己一點一點去磨。有時滿懷激情,似乎畫得也很順手而比較滿意,但過了一夜重讀,發覺竟是一幅非常平凡的次品。這時,你反覆重畫再重畫,畫上一個月也不一定畫出滿意的水平。我就是在這種眼高手低長期較量中走過來(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天份與修養欠佳)。這個過程孤獨而痛苦,沒有人能幫得上忙,你的親人、你的朋友待你最好也愛莫能助,你只有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走下去。所以畫畫註定是一件寂寞的事。
三、中國畫家的作畫狀態 二十多年前,王伯敏老師在一次講座上說畫畫不可躁。你欲求天馬行空之勢,也要有老僧補納之沉靜。潘天壽先生也是一個例子。據說先生生前作畫總是一個人關起門來,他要求絕對清靜,不習慣有人打擾。李可染先生談藝錄里講到追求用筆慢的情節,看他的畫和書法作品,筆法真的似屋漏後慢慢滲透在牆壁上水流下的痕迹,拙撲而厚重。浙江吳山明老師在他的筆談里告誡青年人,在尚未了解中國畫的基本規律而過早地追求熟練、流暢、生動會養成輕飄、淺俗的習性,這種壞習性會潛移默化地妨礙對新的知識的汲取,並直接影響風格品位的提高。他是一位十分講究筆性的人物畫家。我本人沒有書法基礎,但有一個深切的體會,我總是太在意(太在意,是先天性格的局限),但也偶而有幾幅作品均是在不太經意的狀態下一氣呵成。看來處在精神松馳狀態,在有意無意間筆端流轉脫落的痕迹是最鮮活的。而我更多時候,作畫用線都在聯想指揮家的風采,聯想鋼琴家彈奏的狀態,總是滿腔激情,極力做到全身心放鬆、投入,要讓筆端作為情感的末捎在紙上運轉,追求一種對景畫速寫時瞬間爆發出來用線的果斷和神韻。 談到作畫狀態,說起來確實有幾分「玄」。你心裡當初畫畫的動機是什麼,心裡在想什麼……;心裡有,筆里必定會帶出來。在這講求實利的社會裡,要想靜下心來保持清醒的頭腦,抵制外界的干擾,也真不容易。如果一個人拿起筆眼睛首先看著別人: ——領導是不是喜歡? ——評委的胃口? ——畫商老闆叫好?或能賣多少錢? 作畫真的如此,我想出自你手下的筆一定會變味,作出的畫肯定也高不到那裡去。
四、筆墨當隨時代 人過耳順,年青時的激情、盲目、浮躁歲月已漸漸遠去,比較重視時代所賦於承前啟後的使命。但時代不同了,我們這一代漫畫家在繼承吸收中國傳統水墨畫技法形式揮寫幽默的同時,我們沒有理由拒絕新的一代人的探索和西方現代藝術好的形式。正如邵大箴先生在一篇文章講的:「儘管中國水墨畫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但不是封閉的體系。我們要十分珍視其獨立性,研究其獨特的價值,但也要承認,它是可以與其他體系交流、對話,並能吸收其他體系的長處以豐富自己。中國畫中的筆墨非常重要,筆墨所造成的美感是別的繪畫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中國畫論中的筆墨往往涵蓋著一整套的創作方法與審美範疇。『傳統派』堅持筆墨為中心無可非議,應該受到尊重。但要注意,筆墨的結構與情趣有恆定的一面也有變化的一面。『筆墨當隨時代』強調了筆墨變化的一面,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中西融合』是歷史潮流,在融合中可以『以中為主』,但也允許『偏西』的試驗。」在這個探索學習過程中筆者認為,不能求全,不能要求人人一步到位,其間出現幼稚、粗糙、偏見都是在所難免。我們不要怕犯錯誤,應該見怪不怪,不要輕易舉「紅牌」,須知創造性的成果往往來自這些幼稚、無知、甚至是出格的探索。在藝術上,我更贊同「遠親配交」、「血緣太近沒有好子孫」這個論點;而且認為,繼承傳統也不應僅僅理解為走古代文人畫這條獨木橋,傳統是一片遼闊深厚的大地。一切中國優秀的造型因素,如敦煌壁畫、漢畫像磚、戲曲人物、民間藝術……,都應該是我們中國水墨漫畫家探討、繼承、吸收的對象。真正的傳統論者應當是精神非常強大的人。當我們以這樣姿態了解其寬容性的時候,我們中國漫畫家才能在東西、新舊兩大藝術體系中自由選擇可資借鑒的方方面面,在磕磕碰碰中重建起新的跨時代的多姿多彩的中國水墨漫畫圖式。
揚長補短——淺議水墨漫畫
李二保
什麼是水墨漫畫?最簡單的講:用水墨畫的漫畫就是水墨漫畫。 要了解水墨漫畫,首先要了解水墨畫。 傳統水墨畫由詩、書、畫、印四部分組成,當人們欣賞一幅好的畫作時,既能欣賞到詩的意境,還能欣賞到書法的優美、畫法的美妙、印章的雅緻。不知何時起,我們現在看到的水墨畫,詩沒有了。無詩的畫作,如同吃麵條沒調料,太無味、太單調了。 近幾年水墨漫畫的誕生,讓人耳目一新,水墨漫畫既彌補了現在水墨畫的單調,也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漫畫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看法。為什麼呢?因為水墨漫畫和水墨畫相比,他有創意,他能給人們思想的啟迪;和傳統漫畫相比,他讓人們欣賞到了筆墨,有了收藏價值,登上了大雅之堂。 如何畫好水墨漫畫?我們面前有兩大任務,一是加強創意,二是提高水墨技巧。創意是我們漫畫人的天然優勢。所以在創作水墨漫畫時,我們要多畫一些有詩意、有哲理、有深度、有情趣的好作品,讓人們從我們的畫作中得到有益的啟迪和快樂。 水墨技巧,又是我們漫畫人的天然弱勢,要扭轉這種弱勢,任重道遠,非一日之功,所以我們要苦練,虛心向各類水墨高手學習,儘快彌補我們的水墨弱勢。憑藉我們漫畫人的智商,水墨弱勢是不難克服的,決不能讓其他畫種小瞧我們漫畫人的水墨技巧。 如果我們能做到揚長補短,水墨漫畫則前途無量!
水墨漫畫隨想
畢克勤
編漫畫專版近10年,對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初,感覺畫漫畫很簡單,於是編輯之餘嘗試畫漫畫。後來,逐漸發現這種想法近於無知。實踐體會到,畫出一張好的漫畫很難,一種特殊的難。感覺漫畫是有思想的人畫的,是有生活經歷,對政治敏感,「直面社會,洞悉人生」,對社會人生有深切感悟,又能悟出深刻的道理的人畫的,同時更是富有幽默感、智慧過剩的人畫的。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畫凝聚著漫畫家的知識結構和綜合修養。 畫國畫幾十年,自己覺得畫水墨漫畫應有一點優勢,當嘗試畫水墨漫畫後,方體會到畫水墨漫畫更難。水墨漫畫既要有中國水墨畫的技法,但又不同於國畫水墨小品。水墨小品注重筆墨趣味和畫面的情調,水墨漫畫卻不盡然,除了具有水墨小品的特質,還須具有自己獨特的表現語言,構思、立意,以及獨特的造型和詩文題跋,別具一格的畫面布局等因素。可以說,沒有一番深入的研究和筆墨錘鍊,不可能達到一定的境界,更不會產生有審美價值的水墨漫畫作品。 經過反覆思考,對水墨漫畫也形成了一些粗淺認識: 水墨漫畫構成因素: 一、意趣:水墨漫畫,異於漫畫,異於水墨小品,有超然飄逸的傳統文人畫的因素,但又異於文人畫,或者可以說是接近傳統「文人畫」。「文人畫」不僅講究「逸筆草草」,同時也講究「筆墨精到」,對作品的要求是「簡約」,非「簡單」,更注重作品的文學含量。從表現形式看,應該是適於水墨表現的漫畫題材,即能表達漫畫的立意,又能充分地發揮中國畫的筆墨技巧,使水墨的觀賞性、趣味性成立,成為有獨立欣賞價值的藝術品,而它的意趣應是諷刺的、幽默的、恢諧的、風趣的、智慧的、哲理的,欣賞的過程讓人言志、緣情,讓人感覺是輕鬆的、愉悅的,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的精神特徵。同時也體現畫家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及藝術修養,又具備水墨漫畫的賞心悅目、耐人尋味,這就是意趣的表達。 二、造形:水墨漫畫造型異於一般繪畫造型,更重平面性和外輪廓的生動性,所以強調形(形,非型,平面性,形態),既為藝術,就講造形。所謂造形,非指一般的形體準確、結構嚴謹,調子的豐富。漫畫獨特的造形語言決定它的造形應該是誇張的,變形的,強化特徵的,追求意味的,這些因素的形成又都依附漫畫家個人的審美修養和審美取向及造形手段。這是一種造形意識,是在圖形和形態中去尋找美的因素,而非簡單的大頭小身子,大鼻子小眼睛,平庸的誇張變形的拙劣的表達。體現在具體創作中,就是為了表達某種思想內涵和情感的一種藝術觀念,通過有意識的誇張,講究的變形,有意味的造形手段,塑造形象,使它具備審美特徵。 所謂造形意識,是畫家運用圖形自覺思維的手段,其中包括誇張和變形的尺度,變形後的藝術意味和情趣。對形象外輪廓(包括所有的畫面因素,人物、環境、道具,小到一棵草,一片樹葉)的審美形態的研究,使畫面的每一個元素更具審美意味。使水墨漫畫作品更精緻,更耐看,更有審美價值,更有幽默的情趣,成為一件有品位的藝術品。而從造形角度看,正方、正圓、正三角都是呆板的,靜止的,無生命的,要賦予形態以生命意義必講究造形。否則你的作品就不能上檔次,升品位。 誇張和變形,其目的是使造型更有意味,更具審美特徵。繪畫有兩種,一種是藝術的,二是非藝術的,前者有觀賞性,後者只有識別性。有些漫畫作品雖然有好的立意,而因造形拙劣製作粗糙,沒有藝術品位而令人生厭。 三、筆墨:水墨漫畫作品,由於筆墨表現語言拙劣,所以它不能成為一件藝術品。要實現水墨漫畫高品質的追求,沒有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技巧的掌握和發揮就無法達到。 用毛筆蘸水墨畫漫畫,由於缺乏對中國畫筆墨的理解和吸收,導致呆板僵硬的單線平塗或隨意潑灑的濫墨,看不到中國畫的筆墨精神和審美趣味,使水墨漫畫失去應有的光彩。在此,強調漫畫家畫水墨漫畫要練筆墨功夫,感受中國畫的筆墨技巧,對未來的創作尤其重要。 中國畫的主要特徵表現在:寫意,筆墨,程式。 線——中國畫也是水墨漫畫的重要造型手段,強調書法用筆,線的起、行、收,中鋒、側鋒,順、逆,皴、擦、染、點厾等有節奏的變化,形成的內在力量美和審美意味。 筆墨——干、濕、濃、淡、燥、潤、枯、焦,以及淡破濃等豐富變化的水墨技巧。 寫意——空白的利用,計白當黑,空靈虛無想像空間的暗示,氣韻生動的意境營造。 程式——傳統中國畫的造型精華:人物的各種描法,山水的各種皴法,花鳥的點法等都要有所了解和體驗。方能讓水墨漫畫更充實,更有藝術魅力。 四、色彩:水墨漫畫力求單純美,單純中見豐富,從大寫意花鳥中得到啟發。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如硃砂以胭脂做底,石青、石綠以花青做底,石綠以赭石做底,色彩調和一冷一暖便是灰等用色規律的掌握,當然嘗試濃墨重彩和裝飾色彩的色彩斑斕更能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 五、構圖:畫面的布白,黑白灰的處理,畫面的筆墨結構和色彩結構形成的節奏韻律美感等都要有所研究,節奏是美感的基礎。 以上功夫的訓練,會讓水墨漫畫插上理想的翅膀。有品位的水墨漫畫可與水墨國畫小品媲美,一張有文化內涵,水墨技巧精湛的漫畫,其吸引力可超過一般的玩弄筆墨小情趣的水墨小品。 有品位,有格調的畫作才能稱其為藝術品,美的東西給令人感覺愉悅,令人生厭的東西不是藝術。 把水墨漫畫畫成水墨小品,或是技巧很幼稚的水墨小品,也是一種失敗。其原因在於,離開了漫畫的造型特徵,體現不出漫畫的形象感,漫畫的特徵大減,水墨小品的筆墨技巧和趣味又不具備,丟了自己最寶貴的漫畫的精神,是最大的遺憾。 六、題字:書法與題跋,作為文人畫氣質的水墨漫畫,字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能跟專業書法家論高下,但書法用筆,講求字的線條美,字形的結構,行氣,章法,與畫面的和諧等因素不能忽視,它可以使作品提升品位。字體的選擇應與作品造形用筆風格相一致,以求畫面的協調;字體流暢忌油滑,字體稚拙但忌做作,字體蒼老剛毅,但忌迂腐,求鬆動自然,總之要有書法的感覺和修養,最起碼講究書的味道,與畫面形象形成一個呼應的整體,形成完美的整體布局。畫面題字是水墨漫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造形與文字的珠聯璧合,應力求達到「韻外之致」的意境之美。 觀點:A、畫家:一個人能夠為他親身體驗到的東西找到形狀,並加以表現的時候,才能被稱為畫家。 B、藝術:藝術是缺陷世界所發射的理想之光,藝術要比生活更美,更集中、更典型、更強烈、更帶普遍意義,所以才惑人。 C、修養:修養不是單一的,它折射出畫家全面的知識結構。思想、知識、情感的是修養,造形和筆墨對於畫家更是修養。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能力包括敏銳的感受能力,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 水墨漫畫是「諷刺的藝術」、「笑的藝術」,而且是「言志的藝術」、「緣情的藝術」,更是「筆墨情趣的藝術」,是當代漫畫創作新興的一個藝術種類。它可拓展漫畫的藝術語言,通過繼承和借鑒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追求,將會形成其獨特藝術面貌並不斷豐富發展,而立足於當代藝術之林。 以上對水墨漫畫的點滴體會,感覺不成章法,姑且謂之隨想。認識未免粗淺,實屬班門弄斧。「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正是當代人該有的膽量和氣魄,是想藉此拋磚引玉。只要熱衷於水墨漫畫的我們更新觀念,在汲取中國畫水墨精神的基礎上,對水墨漫畫的技法與表現形式認真思考,深入探究,勇於實踐,就會不斷拓寬漫畫的藝術道路,那將會頭頂藍天,腳踏大地,心裡充滿自信。
水墨漫畫姓漫
蕭承森
漫畫,是一種不以使用工具和材料為定義的繪畫形式(這一點不同於油畫和版畫等),其表現內涵在於探求、破解、追尋和反映客觀事物的內在特徵和本質。水墨漫畫,作為漫畫大家庭的一名成員,其血管里,無疑也是流淌上述類型的血液。 有關水墨漫畫的定義、屬性以及表現形式,眾多學者、專家及畫家此前已有大量詳盡闡述,筆者不願在這裡使用更多「筆墨」。現實的困境是,水墨漫畫和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變得讓人很難辨認。 一方面,千百年來,中國傳統水墨畫一直在筆情墨趣上做文章,讓一些人誤以為,這就是中國的早期漫畫。另一方面,有志於從事水墨漫畫的漫畫家,不斷鑽研水墨技法,表現力越來越精湛,甚至稍不留神,自己已經站到國畫家隊伍裡面了。 這種現象不是壞事兒,但這種現象不應該讓我們忘記了出發點和目的地。 水墨漫畫,是以水墨為表現手法的漫畫,歸根結底還是漫畫。而有些以寫意為主的傳統水墨畫,儘管在內容上更講究意趣和意味,甚至筆法上做了很多變形,但其出發點與漫畫還是有區別的。同樣,當代油畫特別是抽象油畫,也追求概念、想像,甚至社會批判,但它還是油畫。而有些漫畫家甚至油畫家,以油畫顏料和畫布為主要工具繪製的漫畫,本質上還是漫畫。水墨漫畫或者以油畫為表現形式的漫畫,還是漫畫,水墨和油畫工具,只是這類漫畫藉助的語言,語言說到底是為內容服務的。 薄熙來先生就任大連市長期間,每逢大連國際服裝節,他都用英語發表歡迎詞。他的英語水平嫻熟、純正,但沒有人把他當做英國、美國或是澳大利亞的市長,因為他向海內外嘉賓傳遞的是大連的信息。水墨漫畫也是如此,它的水墨技法無論怎樣老道、令人驚嘆,它承載的內涵,還是漫畫功能。 當然,水墨漫畫不同於一般的漫畫,它的特有表現手段和獨特魅力,可以豐富漫畫的表現空間。而且可以完成以往漫畫在新聞紙上出現,到畫廊、展廳以至個人收藏的「升級」。可以肯定的是,水墨漫畫這一隻「奇葩」,會引起人們越來越大的關注和喜愛。 但不管水墨漫畫的「身段兒」如何動人甚至華貴,她還是姓漫。
水墨與漫畫 劉曼華
水墨漫畫是近些年新興起的一個名詞,是對當今漫畫界漸成氣候的,用中國傳統繪畫材料:毛筆、宣紙、墨為繪畫工具的所畫漫畫的稱呼。在繪畫藝術中,材料對繪畫的表現和風格形式是有直接作用的,中國的傳統繪畫對材料的依賴是十分明顯的,毛筆、宣紙、墨三者的特性在創作中被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我們僅從繪畫工具和材料上來命名一個繪畫品種,未免太狹隘與膚淺了。「水墨」不是簡單的一個名詞,它是中國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不僅僅是指中國繪畫的材料和工具,而是中國文化在繪畫中的具體呈現。 水墨漫畫我們可將其歸於中國繪畫中的人物畫的範疇。我們暫且不論在中國繪畫史中,那些群星燦爛的大師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但我們作為一個要用「水墨」來創作漫畫的漫畫家來講,對古人給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財富有所了解,卻是我們創作「水墨漫畫」必不可少的,也是我們創作「水墨漫畫」的營養所在。「水墨漫畫」如果向上追溯,可以說與「文人畫」有著內在本質上的同源。 「水墨漫畫」除有其中國文化與哲學的內核之外,它的另一個重要的屬性就是「漫畫」。諷刺與幽默是漫畫的主要藝術特性,如何將「水墨」與「漫畫」有機的結合好,是我們當前需要探索的。「水墨漫畫」剛剛興起,大家都在探索階段。在題材的選擇上,總體看還不夠豐富,在「以畫怡情」這個層面上的作品較多,象方成先生的《武大郎開店》那樣具有強烈諷刺性的作品較少。另外,對傳統的了解、對筆墨和書法的練習以及文學修養的提高,似乎是我們這些已經習慣了用政治的思維方式和用鋼筆創作的漫畫家應該趕緊補上的一課。徐鵬飛先生在他的《水墨漫畫管窺》一文中指出:「水墨漫畫雖然剛剛有些發展的苗頭,但浮躁之氣也漸顯現。一是把水墨漫畫看得太容易,認為用毛筆畫在宣紙上就可以了,所以造成了用毛筆勾勒成鋼筆樣的線條,……因為沒有書法功底,只能用毛筆寫鋼筆字,內容簡單化、缺少中國水墨畫的文學內涵。」他的這段話指出了當前「水墨漫畫」創作中畫家自身的欠缺,同時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水墨漫畫」的興起,豐富了漫畫的表現手法,提升了漫畫的藝術審美,使漫畫的民族化特性更加的突出。漫畫藝術委員會召開這樣一個「水墨漫畫」藝術研討會,無疑是對「水墨漫畫」發展的一個大推動,是「水墨漫畫」在實踐與理論上共同發展的大好事。
談水墨漫畫的風格 蕭繼石
據說風格一詞源於古希臘棍子、柱子、雕刻刀,使我想到製作瓷器需要手工拉坯、毛筆描繪、雕刀刻花,生產出不同風格的精美瓷器。有些現代陶瓷流水生產線,瓷胎用模具灌漿而成,瓷器上的花紋是印製成批的膜貼上去的,製作的成千上萬的瓷器高度的一致。而時下有些繪畫,照片寫實主義風行,表現手法趨同,許多作品落入刻意求工、千人一面的俗套,類似於模具生產的陶瓷。 但是,近幾年來水墨漫畫漸顯繁榮之勢。特別可貴之處,是在相互學習借鑒中,又不拘一格,率意表達性情,一人一品,一花一世界,奼紫嫣紅,爭奇鬥豔,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 常鐵鈞的水墨漫畫,常以戲劇人物情節表現,借題發揮,老戲新畫,借古論今,人物、行頭、「做工」都很入戲,很地道,色彩借鑒了水印、年畫等民間傳統表現方式,艷而不俗,構圖也是年畫、繡像式的,表現以水墨線條為主,作品盡顯民間古樸的裝飾趣味,骨子裡透出作者對戲劇人物的諳熟與理解,反映作者的審美境界與取向。 同樣是走裝飾風格一路的潘文輝水墨漫畫作品,卻又顯出另一番天地。潘文輝近年來常以漢字入畫,亦字亦畫,畫亦是字,字亦是畫,借鑒篆書、甲骨文的書寫性與繪畫性巧妙施展與發揮,民間木板年畫、瓷畫裝飾人物,配以漢簡風格的題款,不落中國畫的窠臼,無論橫斜,構成作品生動氣韻,總之將諸多元素肆意發揮,熔於一爐,相得益彰,形成一道獨特的畫境。 郜科的水墨漫畫走的裝飾重彩路線。單線平塗為主,吸收民間年畫木刻和繪畫等元素,兼收重彩山水的表現方法,人物形象程式化,漫畫長卷《文革風雷圖》在眾多看似相似的端莊人物背後是含蓄的戲謔性和幽默感。 我在這裡僅列舉了水墨漫畫所呈現的幾例,可謂「君子和而不同」風格迥異。相同的是簡潔、幽默、裝飾性,他們都善於在傳統與民間民間的戲劇、木刻、年畫、中國畫汲收和借鑒,挖掘豐富的生活積累。探尋創新的實踐,形成自己與眾不同的表現方法、藝術筆墨與形式。 所謂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形成的具有穩固性的創作個性和特色。藝術風格既是一種個人風格,也可以是集體風格,如時代風格、民族風格、流派風格等。 水墨漫畫風格存在集體風格和個人風格。水墨漫畫的集體風格,是存在於水墨漫畫家這個群體中作品的共有特徵。比如題材主要反映歷史和現實生活,藝術表現手法如諷刺、幽默、誇張、變形等,畫面以少勝多,簡潔為主。一個時期,一群體藝術風格,與社會時代風格、文化思想、美學思潮及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況密不可分,這是每個時代都會產生主要風格以及藝術風格發生時代變遷的主要動力。 現代水墨漫畫,作為藝術群體現象,興起時間並不長。2009年春季,中國美術家協會漫畫藝委會首屆水墨漫畫研討會在湖北安陸召開,促進了現代水墨漫畫作為一個藝術群體的發展。能夠作為一個群體現象,核心是這個群體的初具的藝術風格。之所以稱之為現代水墨漫畫群體,它的藝術風格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元素,包括題材、造型、色彩、構成、技法,是老一輩畫家在水墨漫畫方面嘗試、開拓、先行示範的結果。 近些年來,一些漫畫家的水墨漫畫已經顯現出了個性和特色。他們獨具特色的作品問世經歷了長期的學習、積累、實踐、創新的過程。 個人風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對藝術境界的執著追求,是修養積累的生髮。例如我們熟悉的常先生長期從事報紙編輯和漫畫創作以外,酷愛瓷器收藏和京戲。去過他家的朋友介紹他的家簡直就是個小小瓷器博物館。各類青花、五彩山水、人物、花卉器物會讓人品味無窮。常先生從小受其父影響,是個京劇迷,六歲登台亮相,外號「小叫驢」。後來由於愛好太深,下過一番功夫,演出過《二進宮》、《打龍袍》、《赤桑鎮》等好幾齣銅錘花臉戲。常先生筆下的「老戲新畫」如折子戲一串串地粉墨登場,各位看後驚異於那些各類角色,那行頭、那動作、那眼神、色彩,如此夠味,「戲路」也廣。與其他水墨戲畫諸家比較,取材、構思,各有不同,各成一家,形成特色。 常先生的戲畫似陳年佳釀,其愛好、經歷、修養都成為佳釀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分,一個因素。 形成個人風格並非刻意追求怪異,也不是重複模仿前人、名人,而是學習汲收前人,自我提煉、創新的結果。一味追求怪異,只做表面文章,牆頭蘆葦根底淺。造型藝術講究的形式,但決不只是表面形式的追求,是在理論與實踐傳承的基礎上,求變求新,自然形成的個性獨特的藝術語言。猶如漫畫創作構思,平中見奇。只有站在一定高度的平台上,才能認清萬花筒般的繪畫世界的規律和本質,才能具有創新突破的慧眼和功力。否則,會把別人嚼過的饃當做佳肴。 筆墨當隨時代,但隨波逐流形不成個人風格。筆墨當隨時代,首先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畫界,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菁英,他們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超越自己,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形成一股新風,像極具活力的空氣和養分。呼吸它的空氣,吸收它的養分,才能強身健體,作品才有可能清除俗氣、小氣、陳舊氣。 白石老人說,「學我著生,像我者死。」複製出一百個齊白石,學生可能淪為「複印機」。老人期望的是學習他的藝術態度。筆墨要義、審美格調、革新精神。唯此,才能生髮自己的藝術個性。 漫畫家個人風格的形成,是漫畫家走向成熟的象徵。不是每個藝術家都能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形成鮮明獨特個人藝術風格的繪畫作品,是藝術價值的體現,它是將獨創性、學術性、文獻性、藝術性融於一體,在藝術上達到了一定高度的境界。
應重視中國線描技法的學習研究
白維純
水墨漫畫的含義我贊成是以中國傳統的寫意文人畫精神和方法所創作而成的漫畫這一說法。 水墨漫畫作為一種用形象說話的視覺藝術,其藝術屬性一是審美意識,二是商品意識。 近幾年,我們欣喜的看到水墨漫畫如春風撲面,十分活躍,應該說出現許多好作品,其意境、韻味、趣味頗為社會各界人士的喜愛和歡迎,但水墨漫畫作為一個探索階段,自然褒貶不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非常正常。 正如徐鵬飛先生所說「從事水墨漫畫嘗試的人多起來,就會對這種藝術形式起推動作用。但浮躁之氣也漸顯現,一是把水墨漫畫看的太容易了……缺少中國水墨畫的文字內涵。二是太急功近利,急於走向市場。」他反覆強調:「不是拿著毛筆在紙上抹一筆就是水墨。」他深有體會的說:「我近十年的學習實踐中,逐漸享受到了中國傳統水墨的魅力,也更體會到了它那高不可攀的難度。」細細品悟,感觸萬分,頗有同感。 從報刊、展覽見過一些水墨漫畫作品,亦喜亦憂,喜的不談了,憂的是忽視中國畫的技法的學習與研究。 中國畫是一種意象繪畫藝術,它區別於其具象和抽象,妙在「似與不似」,作者「寫意」,觀者「會意」,形成了我們民族特殊的審美傳統。 一個畫家如果不能真正的把握自己作品的繪畫語言,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好的畫家,一件作品如果沒有自己的藝術語言,也就不能稱為一件完美的藝術作品。 這種「語言」就是表現特定藝術內容,特定造型,從一般意義上講,繪畫的語言,基本是訴諸視覺的造型語言,是以線條明暗、色彩為辭彙來塑造人物、景物等藝術形象。繪畫語言從外表去理解屬於形式範疇。這裡,我們著重探索一種繪畫形式——水墨漫畫的線描藝術。 中國畫的線描,固然是造型手段,但更是畫家寄託情感,表現個性的載體,線條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本身就是藝術,從畫上截取一段線條,便可以品評一番,一如國人聽戲,情節雖早已爛熟於胸,仍反反覆復聽,醉心的已不是故事的悲歡離合,而是聽取唱腔流派,品字正腔圓。觀中國畫,同樣亦為其技藝左右,而線的如何,又為品評的頭條標準。黃賓虹先生觀畫,待畫軸稍展,筆墨略見,有時即會掩而不觀,稱其筆已不精,意義不佳,看了徒傷眼睛。可見中國畫家對線的推崇,經數千年的積澱,情深至幾近神聖化了,故而,從能見到的最早的戰國帛畫始,延綿兩千餘年,雖然繪畫技巧不斷創造作品,內容不斷更新,但線描作為基本表現形式,卻始終不變。由此還形成中華民族對線描的獨特審美要求,正是這種表現形式與審美要求的相互作用,促進了發展,成為一種傳統。 以線作為造型的基本手段,並對線本身提出的品評標準,這是中國美術史中最富有色彩的一筆。 說到對線的品評標準,歷朝歷代,均有論及,但堪稱金科玉律的,大概要首推謝赫的「骨法用筆」。「骨法用筆」四個字詮釋了兩層意思,一指線在畫面中起著骨幹框架作用;二指線本身的審美要求——一種氣的力量。而所謂的「筆力遒勁」、「筆能扛鼎」、「風骨」、「骨力」等由此派生而出。 用筆如何,也即線條如何,的確是形成畫家個人風格的要素,也是評判畫家及其作品的關鍵,線描形式幾乎就是畫家的風格,線描的特點往往也是畫家的成就。例如顧愷之的「高古遊絲」,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等均是以線描形成來標誌畫家的風格與水平,顧愷之在我國繪畫史上他是第一個有畫跡可考的大畫家。後人評論他畫說:「意存筆生,畫盡意在」。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線條無粗細變化,如行雲流水,舒展自然,屬遊絲描,而吳道子的用線,格外具備了獨立的審美價值——起落,頓轉,粗細,緩急產生的強烈的節奏感和力度感,「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畫家吳道子與詩人李白都有豪放的性格。 須知,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線亦如畫人。若從線條流露出情感和氣質而言,加之因時、因情、因表現內容不同,線條則變化無窮,雖似相近,終究有別,何此「十八描」。 受人敬重的漫畫界先輩如葉淺予、豐子愷、華君武、方成,他們都是線描好手,雖風格不同,卻水平相近,其作品單純的表現蘊涵著千變萬化,雖無排山倒海的力度,卻不乏動人心弦的靈氣。 學畫者,先貴立品,為了功名利祿迎合庸俗趣味,格調低下,粗製濫造的作品可能暫時在市場交易中充分甚至過分突現其價值,歷史才是公正的鑒賞者,最終商品價值是以藝術價值為衡量標準。 水墨漫畫的愛好者和嘗試者不妨靜下心來,刻苦了解學習中國畫的線描,畫家黃永玉在展出他的《風荷》、《白荷》、《金線紅荷》之前,床下卷了近萬張的荷花寫生,白描手卷。黃胄一年畫了20多刀宣紙,吳冠中畫畫,可以坐下去連續畫10個小時不起來。 只要我們艱苦勤奮的磨練,使技巧或技法達到高度熟練,進入創造自由的境界就會到來。
動漫美學與水墨藝術的結合
權迎升
因創作閱歷有限,我只能從自身實踐經驗上談下自己在水墨畫與卡通漫畫結合創作的一些感悟。我的大致經歷是,自幼研習傳統水墨畫至20歲左右時,大多按著書本上或老師指導的摹本進行再創作,但始終感覺興趣有餘,激情不足。後來發現原因是,我畫出的全是別人的作品,而且逃不出去,這讓我感覺興趣度逐漸降低。而自己又能力有限,於是知難而退,放棄了以國畫作為職業的理想。從98年開始,重心還是放到動漫創作上。但是在動漫職業的10多年中,偶爾畫畫水墨,並將水墨帶入連環漫畫中,用於出版,一直是沒有放棄的。而且讀者反映也很好。例如在1999年時,義大利波羅尼亞國際插畫展,為了迎接千禧年來臨,從世界上選出99位畫家參展,我以水墨形式創作的5幅《成吉思汗》作品得到入選,證明了水墨動漫適合我做下去。2004年《中國神話》系列在韓國圖書排行榜取得書店銷售第三名、網上銷售第一名的成績。每年我除了正常出版娛樂性的數十本漫畫單行本以外,還都會推出至少一本水墨類的圖書。近期出版了定價高達800元一本的水墨禪畫集,由黃金鑲印,都證明了水墨漫畫的市場空間。 但近兩年,也許是在連環漫畫上遇到創作上的瓶頸,或者是不願意繼續重複固有的漫畫創作模式和出版上的一些商業限制,我又重拾起了獨幅水墨畫的創作,這個與圖書故事類的水墨創作還不一樣。這也許更重要的是為了創作出更大尺寸的作品,以滿足視覺和內心表達的需求,同樣也是因為許多當代藝術作品對我的衝擊,我從許多作品中感覺到了自由和大氣,衝破固有模式上的一種追求。這給了我很大啟發,我希望進入更廣闊的創作領域,不僅限於商業出版。 但是同樣的問題還是來了,創作初期還是不敢輕易下筆。因為眼前還是可以看到的熟悉景象,和顧忌筆墨章法上的要求,題材上的是否相似等問題,儘是種種顧慮。忽然有一天我看到牆上的白紙,遲遲不能動筆的白紙,彷彿是一道牆,阻礙著我。我開始考慮一個終極問題,我畫水墨畫的終極目的究竟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擺脫出版限制和擺脫市場需求。畫畫應該是為了快樂,因為有趣,我想得到的是這個快樂的過程。雖然畫畫的結果也很重要,但相比過程,也許他不夠純粹,因為他是被計划過的。而水墨的創作過程恰恰是吻合了這一點。因為水和墨是最自由的,他們在交融中自然地變化,這是水墨的獨有特性。想通了,我就馬上大膽的畫了起來,甚至有些不太顧及的畫了起來,過程中先不考慮結果。但是畫完後我會找些傳統的國畫家、或者漫畫家,不同風格的同仁前來觀賞點評,當然他們評說的是結果,創作的過程我是享受過了,現在我也想從評論的結果中找到些讓自己提高的機會,我會從中得到啟發,然後再創作。以上是我創作水墨的動力吧。 因為自己一直畫漫畫的緣故,其實潛移默化的造型風格和美學觀念,不由自主的會帶入到國畫中,起初這個是我所顧忌的。但是畫完後,竟然得到一些朋友的肯定,這個讓我深感意外。尤其是有位朋友跟我講到了村上隆這些具有強烈動漫風格的當代藝術家,將高雅藝術與通俗文化完美的結合。這讓我自信心大大增強。也許這就是自己的風格,獨立的語言吧?想想在17年的職業漫畫生涯上,也算漸漸磨合出了自己的方式方法,所以就按自己想做的去做吧。自然的,動漫美學和水墨並行在一起了,一個現代視覺觀念和一個傳統藝術形式結合,這並不矛盾。因為他們都是發自本我的一種表述,無法掩飾的自然流露,這因我的經歷而定。於是按這種風格,我堅持畫了下來。後來為了開拓下眼界,我又開始跟隨石齊老師等不同的名家學習,我的目的很簡單,多看、多學、多感悟。不可不聽、不可盡聽才能不迷失自己。
縱橫歪倒貴天真 呂士民
不少人問我,最喜歡誰的水墨漫畫。我毫不猶豫地說,韓羽。韓先生的文、書、畫渾然一體,彼此借力,借力打力——是太極拳;彼此相通,互相化合,是鹽入於水,不是油入於水。宋代鄧椿說「畫者,文之極也」。韓先生以犀利活潑之筆寫了不少耐人品讀的隨筆,影響日盛,早已躋身文化名人之列。當今畫家,能為文者少,能為可讀之文者尤少,至今能寫出韓先生那樣妙文者則更寥寥。 讀韓先生的文是享受,但讀韓先生的書法更令人既喜歡又佩服。他的書法,不衫不履,俯仰自得,濃枯變化,屬於自由表現派,但自由而不逾矩,表現而不做作,完全是筆氣的自然流露。衡之以法度,或不算嚴謹,若賞之以意趣,則是妙趣橫生,別見天倪,或有拘手法度之書法家之書法所不能夢見的佳妙處。自古以來,「正統」與「別調」相映成趣,風采各具,我對韓先生書法作如是觀。 韓先生的畫,當然最有說頭。他的畫是中國畫里的漫畫,是漫畫里的中國畫。中國畫的歷史傳統中絕不乏「漫」的表現,誇張、變形、幽默的藝術手段從原始繪畫直至文人繪畫、民間繪畫皆有之。可以說,從宋代之梁楷、石恪、法常、龔開、易元古,明代之陳老蓮,清代之八大、羅聘、虛谷,近代之丁衍庸、齊白石、潘天壽、關良、豐子愷等等繪畫中,莫不瀰漫著一股「漫畫」精神,那些或誇張、或變形、或傳神、或幽默的藝術手法,蕩漾著中國人的智慧與狡猾,散發著人性的溫情和諧瘧。這種洗鍊傳神,簡約幽默,誇張變形的表現便是中國畫的法脈與優良做派,為民族文化所認同,為士農工商所喜聞樂見。林語堂先生曾說過,中國人是一個愛好幽默的民族。的確,從漢代說書俑的生動造型上,從長沙出土的胡人笑佣憨態之可掬,令人忍俊不已。因此我可以斗膽說一句,藝術的雅與俗,不在於品種,而在於品格。那種視漫畫為俗,視中國畫為雅的習見是靠不住的。 韓先生正是看到了中國畫的上述傳統,深挖廣采,自我醞釀,終於捧出了個性化的淡酒。他的酒,色淡味濃,飲之如甘,不覺自醉,耐人回味。他的藝術,根植於傳統文人畫,卻化育於民間藝術,不僅以俗作雅,雅俗通化,更是寓庄於諧,諧庄互用,幾臻於從心所欲的表現境地。 韓先生的畫來源於早年農村生活,故有《聽雨圖》、《一江春水向東流》、《捉迷藏》,童趣盎然,意境清新,如田園詩,淳樸自然,令人嚮往。韓先生的戲畫,也是來自生活,他是個老戲迷,對傳統京劇情有獨鍾,好之數十載不倦,因此,筆下的戲劇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傳神,生動概括,引人入勝。這種生活積累與漫長的觀察體會,實際上是韓先生戲畫的酵母,他借用酵母蒙養了筆墨,神話了筆墨,所以我們看到他的畫中的人物畫造型簡練生動,筆精墨妙,位置經營慘淡,構思出人意外,一片氣韻,深合於南齊謝赫六法論之旨。韓先生若是只懂舞台戲劇而不懂人生大戲,我以為是畫不出他的好畫來的。試看他畫《關雲長與周倉》一作,題曰:「據民間傳說,周倉比關雲長的本事大」,這輕描淡寫的一句題語,實在是「味在酸咸在外」,將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之旨點破。你愈品咂,愈能覺得畫家用語之妙。 韓先生畫戲劇人物不同於關良先生,亦有別於馬德先生,他的風格可概括為十二個字:痛癢傳神,空靈洒脫,意趣盎然。潘天壽先生認為,中國畫以修身養性,信然。韓先生是一位善於蒙養、重視生活,妙手學習借鑒傳統和相關藝術的畫家,他是當代畫壇一個有意義的存在。那種以漫畫及遊戲筆墨視之的看法,無疑是相當淺薄的。 我欣賞推崇韓羽先生的藝術創造。
水墨畫·漫畫·水墨漫畫 楊再琪
一、什麼是水墨畫?水墨畫是由中國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畫的發展而形成的一新的表現形式,大至出現在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多為文人畫家用以表現或反映自己的思維或情趣。它不拘泥於具像,誇張而簡練的線條,濃淡的墨韻,筆到意到即可。早期的水墨畫,主要是水和墨的不同的比例,通過用筆的輕重緩急,來表現出描寫對象在心境中的感覺,故稱為寫意。對於用墨,前人有墨分五色之說:焦、濃、重、淡、清。五色是一個概念,實際上在一個高明畫家的筆下,僅用墨與水,即可反映出氣象萬千的境界。隨著顏料的豐富,單純的水墨畫也與時俱進,被施以色彩。但仍稱為水墨畫。現代畫家也有以彩色為主,彩墨交融的形式,也被稱為彩墨畫。實際上仍屬於水墨畫範疇。 水墨畫尺寸可大可小,大可幾十平方米的鴻篇巨製。小可一張信簽紙大。一般2平尺以下稱為小品。之所稱為小品,一是尺幅不大,內容不雜。或一峰一水,或一人一物,或一花一草,一葉一蟲,款識幽默風趣或意境深邃。也叫文人畫,以區別於宮廷、廟宇和民間的繪畫風格內容。 二、什麼是漫畫,假如在網上搜一下,雖然有很多種說法,但基本要點相同。畫漫畫的朋友應該說都知道,只不過是對漫畫語言的把握和運用不同而已。 漫畫是一種獨特的形式藝術,除了用暗喻、反襯、推理、誇張等表現手法外,其繪製技法可以使用任何一個畫種的技法,乃至攝影、雕塑。但不管用哪種手法和技法,畫出來的漫畫仍然要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幽默。諷刺、歌頌、科普、時事漫畫,都要有幽默。上面談的文人小品,哪怕是僅表現自己的一個情結、也或多或少的帶有幽默。如八大山人畫的魚有眼無珠,事實上是白眼看人藐視清朝權貴,畫的蘭草無根,以示喪國之痛。幽默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一幅漫畫的幽默運用如何,反映畫家的綜合素質,文學修養,生活閱歷和感悟等。對一幅漫畫的幽默的感受,也因讀者的不同而見仁見智。 三、水墨漫畫。水墨漫畫就是用水墨畫的技法與漫畫的理念相結合畫的漫畫。這個水墨畫的技法包括了用筆用墨,提款布印等。水墨漫畫亦古已有之,前面所說文人小品,很多作品體現著一種中國式的幽默。深藏不露的、內斂的抒懷或表意,這就是幽默。當然,現代的水墨漫畫,特別在公共平台上展示的作品,總歸少不了要反映現實生活,除了古人那種含蓄的風格外,也可以辛辣的諷刺或熱情的謳歌,做到因題施藝,不拘一格。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報刊上的黑白漫畫,賓館的花鳥小品都命運多舛,更別說水墨漫畫了。所以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水墨漫畫後,確實讓很多人眼前一亮。會畫水墨畫又會畫漫畫的人畫起了水墨漫畫,不會水墨畫而會畫漫畫的人鋪紙揮毫,習字練畫,更多的中青年朋友,在不丟本行的前提下,也勤習筆墨。如有合適的題材,也能畫出像模像樣的水墨漫畫。正是這種可喜的局面,湖北的安陸因成績斐然而被漫委會授予水筆漫畫創作基地稱號。近幾年來,中國美協漫委會多次舉辦了有關水墨漫畫的專題活動,如研討會,賽事等,還在官網上推出了水墨漫畫專欄。《諷刺與幽》報還成立了水墨漫畫創作研究室和開闢了水墨漫畫專版。很多主流媒體也重視和青睞水墨漫畫,為水墨漫畫提供一席之地,對優秀的水墨漫畫給予了顯著大版面。所以我對水墨漫畫的前景十分看好,充滿了信心。除了上述原因,我還有切身體會,水墨漫畫,是很受人們歡迎的。這幾年我一直在一個景區服務點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顧客不光有國內和港台地區,還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乃至歐美客人。國內及海外華人主要喜歡帶有生活情趣、題款為體現人生哲理的水墨漫畫。也喜歡李白、蘇東坡等古代大家的詩意水墨漫畫。歐美韓日遊客主要看畫的內容能體現出幽默詼諧的效果。有台灣和新加坡華人曾說:他們那裡也有漫畫,但都是單線條著色,是漫畫書,也有水墨花鳥山水畫。他們看了我的畫很驚奇,原來漫畫還可以這樣用水墨畫來畫,還可以裝裱上牆欣賞。有的甚至一人買十來幅,也有內地遊客回去後又來信訂購。 水墨漫畫能否走向世界,這個問題徐鵬飛老師和許力老師已用自己的作品作出了回答。他們的水墨漫畫在國際漫賽中展出和獲獎,並廣受好評。我近十年來在向報刊投稿或參賽時,堅持用水墨漫畫,08年突發奇想,用水墨漫畫參加國際漫賽,首次獲得了成功,兩幅入選並獲優秀獎,迄今收到了韓國、土耳其、伊朗等國際漫賽畫冊共7本(八幅)。這些作品不光技法上是中國的水墨技法畫的,內容和人物造型也都是中國味道,有的甚至就是在景區銷量不菲的作品。我希望我們的水墨漫畫家共同努力,多創作出好作品。不光在國內漫壇站住腳,同時讓水墨漫畫在國際漫壇上也有一席之地。 |
留言/評論: |
推薦閱讀:
※【資料】【論文寫作技巧】醫學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醫學論文發表多久見刊
※論文資料002
※論文如何構思
※論文:美蘇冷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