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老化的早期發現

  隨著城市人口老齡化日益明顯,運動骨骼系統的退行性疾病越來越成為影響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經濟負擔。頸肩腰腿痛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見,它可以是普通的慢性筋膜炎症,也可以是嚴重的骨關節炎或頸腰椎疾病,因此在居民中普及常見的退行性疾病的知識,可以早期發現這些疾病並及早進行預防和治療,有利於延緩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量。

  退行性疾病其實質是運動骨骼系統隨年齡增加而在老化的過程中發生的疾病。年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其他如肥胖、四肢外傷、不良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某些內科疾患等因素也會導致退行性疾病的過早發生。

  常見的退行性疾病包括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管狹窄、髖關節和膝關節骨關節炎。這些疾病在癥狀上常表現為疼痛和肢體活動功能受限,容易和慢性軟組織炎症造成混淆,必須加以鑒別。

  疼痛

  疼痛是最容易引人注意的癥狀,疼痛的不同程度和部位提示不同的骨關節疾病。

  靜息痛:多見於慢性軟組織炎症,且多發於肌腱與骨的附著部位,是由於肌肉痙攣、攣縮、變性、粘連的病理性改變,靜息時局部血流減慢,加重軟組織無菌性炎症。這種情況下,軀體只要進行適當的活動或按摩,使局部軟組織的血供獲得改善,疼痛可以逐漸緩解。

  運動性疼痛:多見於退行性疾病,頸、腰椎間盤突出可以使神經根受壓,活動會加重神經根的水腫和炎性反應,急性期只有採取制動才能使炎症得到控制或消退。而骨性關節炎由於關節軟骨損壞、骨質增生,負重狀態下的關節活動會引起關節炎症導致疼痛。

  加劇性疼痛:因腹壓增高如用力排便、咳嗽、噴嚏等加劇疼痛是腰椎管內病變的特點。腰椎間盤突出症可累及神經根導致整個下肢放射痛(廣義的坐骨神經痛),常伴有足趾麻木,患者會發現肢體疼痛明顯,卻無明顯的壓痛點。間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狹窄的特點,表現為行走一段時間後有下肢疼痛,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後疼痛即刻緩解,如此癥狀循環出現。

  肢體活動功能受限

  退行性病變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四肢活動功能受限,這與退行性病變的部位和嚴重程度有關。髖膝關節的骨關節炎對髖膝關節的活動影響較大。髖關節退變主要表現為穿鞋襪困難,而膝關節退變往往表現為不能完全下蹲和過伸並伴有膝內外翻畸形。脊髓型頸椎病會引起下肢無力,走路有踩棉花的感覺。

  常見的退行性疾病有——

  1.頸椎病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改變如「骨刺」、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脊髓、神經、血管等,引起一系列癥狀的綜合征。需要了解的是,頸椎退變和頸椎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頸椎退變是存在頸椎結構上的退變但並不引起或僅有輕微的癥狀,而頸椎病則必須有因頸椎退變而引起的相關癥狀。相關的癥狀包括頸肩背酸痛、手指麻木、頭暈、頭痛、下肢無力等癥狀,這些癥狀與退行性病變刺激和壓迫的部位有關。

  2.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由於腰椎間盤變性、突出及繼發改變刺激和壓迫神經根引起腰、腿疼痛。主要表現為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行走時加重,不能長距離步行,但騎自行車影響不大。咳嗽、排便,疼痛可加重。可伴有足趾和小腿外側麻木。壓痛點多在腰部,而下肢無明顯壓痛點。仰卧床上,伸直抬高患肢,疼痛會加重。

  腰椎間盤突出症需要與腰背部纖維組織炎鑒別。腰背部纖維組織炎在中年人中發病最多,多因肌肉過度運用,或因劇烈活動後出汗受涼而引起。患者主要感覺是脊背疼痛,可以有明顯的局部壓痛點,下肢放射痛不明顯。

  3.骨關節炎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炎等,表現為局限性進行性關節軟骨退變,關節周圍骨贅形成,並伴有不同程度的滑膜炎症。據統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有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最常受累的關節為膝、髖關節。起病緩慢,起初可以因為受涼、勞累或輕微外傷導致關節不適,久坐後站立活動時有暫時性僵硬感,活動後有緩解,但過度活動可加重關節疼痛。膝關節骨關節炎早期往往在上下樓梯時出現膝關節疼痛,以後出現行走時疼痛,常感到關節活動時有異響,有些患者會突然出現關節不能活動,手法緩慢活動膝關節後可緩解。髖關節骨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長期行走會導致疼痛加重,蹺「二郎腿」和穿鞋襪有影響,以後疼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會逐漸明顯。

  髖關節骨關節炎容易和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混淆。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病變在股骨頭內,後期因塌陷變形才累及關節軟骨。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往往出現在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者和髖部外傷史的患者中。

  張先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關節外科主任)圖IC

推薦閱讀:

卸骨術肩關節卸脫法之絆腿摘肩法和抓手踹肩法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診療規範初探
骶髂關節錯位——一種極易被誤診的疾病
科普:退行性骨關節炎的分期診療
膝關節要省著用,三招教你珍」膝「到底

TAG:發現 | 關節 | 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