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的港大演講是一次失敗的洗腦

【本文為作者向察網的獨家投稿,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轉載請註明來自察網(www.cwzg.cn)】

龍應台總是想標榜自己屬於一種超越政治、超越意識形態、超越國界的純粹文化人,或者說極力在別人面前秀出這麼一種形象,但是她骨子裡卻打上深深的的政治烙印,所以她無論是故意這樣做,還是潛意識使然,總是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來一種意識形態方面的偏執,這種偏執有時候連很多沒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傾向性的人也能夠感覺到並且也受不了,而她卻自我感覺良好,一方面頑固堅持這種偏執,一方面大秀她的所謂的「三超越」的「大家風範」,結果是貽笑大方。

像這次她到港大的演講,她的目的最起碼是想給港大的學生洗腦,她大概以為在香港既然有尖嘴猴腮的黃之鋒之流繁殖的土壤,那麼她相信在這片土壤上必定有一堆乾柴乾草,就差她來點一根火柴,當然,她的直接目的未必一定是馬上煽動起一場什麼運動,但她最起碼是給潛在的「黃之鋒」們輸送精神糧食和提供理論依據來的。或者她什麼都不想,是她固有的政治立場或者叫本性促使她總是要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所以,她這次到港大的演講本意是進行一次洗腦,而且是對預期收到的效果充滿自信,而結果是她始料不及的,以至於讓她一下子顧不上維護「文化大家」的面子,一下子把「政治文化人」的本來面目暴露無遺。所以,她這次到港大的演講實際上是一次失敗的洗腦。

純粹就事論事地說,她的演講選擇的主題應該是不錯的,如果演講者不帶政治偏見和明顯的傾向性的話,因為「一首歌,一個時代」這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一首歌「是歷史的見證者」、「是集體情緒最忠實的記錄者」也說得對,一首歌會對一個人產生人生啟蒙也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現象,即使是一般人沒有那麼高深的水平,不會從唱一首歌而產生歷史認識功能和人生感悟功能,最起碼也會產生強烈的的審美功能,最起碼在很大一部分人中產生共同的審美感受、情緒體驗,但是感受會因人而異,往往是對具有自然屬性的東西感受的共同點大,比如對自然景色的讚美,人生際遇與自然景色的交融引起的喜怒哀樂,所謂的歌曲的意境就是這個意思。

假如龍應台不是固執地要給港大的學生洗腦,而是的的確確如同她的演講開始時所標榜的要由一首旋律優美、歌詞文采飛揚、意境深邃美妙的歌曲引發人們的對歷史的客觀的認識和人生的感悟,以龍應台的比較感性的所謂的「小清新」風格,也許真的會打動很多人,讓那些相對比較中立,沒有很明顯的政治傾向性的人產生共鳴,但是由於龍應台出於洗腦的目的或者是潛意識,她在「感性」的表象下面掩蓋了她的扭曲的「理性」——一種反共的自覺。在這種動機或者說潛意識的驅動下,導致了她在整個事件中理念的自相矛盾。

她從在演講過程中到事後就《我的祖國》發表文章的全過程裡面,從藝術與政治的關係方面,她提出了幾個觀點或者說看法。

對比較純藝術的《綠島小夜曲》(作者的女兒也這樣強調)她要解讀成為「綿里藏針的政治抗議歌曲,只是包裝成愛情歌曲而已」。當然,在這裡可能是為了給別人一種她公正客觀的印象以有利於表達後面的內容,她暗示性地把50年代的國民黨也當成了批評對象。

對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的歌曲,是冷戰時代台灣人的啟蒙歌曲《反共復國歌》:「打倒俄寇反共產,反共產!消滅朱毛殺漢奸,殺漢奸!收復大陸,解救同胞」。面對如此粗鄙、低劣毫無人性和任何美感和藝術性的,以「殺」「反」「消滅」為核心價值的台灣官方「愛國」洗腦歌曲,台下的聽眾當然是一片自然而然的嘲笑:對於龍應台自身的這首啟蒙歌曲,龍應台卻極力美化,她像巫婆一樣對台下年輕聽眾進行洗腦:「其實蠻好聽的,對不對?」

龍應台介紹當時台灣公共場合唱的是《反共復國歌》之類被龍應台美化為旋律很好聽的東西,而在個人場合和私人空間,唱的是《五月的風》、《鳳凰于飛》、《薔薇處處開》等等,然而這些傳唱於台灣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歌曲,在座的大學生竟然都不知道:龍應台不得不感嘆道:「歷史的斷層很嚴重」,並要求台下在座的大學校長們努力一下:

隨後,龍應台介紹當時台灣人所唱的這些歌曲中,十之七八都是陳歌辛所寫的,隨後她重點介紹了陳歌辛,放了陳歌辛的歌曲《五月的風》,並重點介紹了陳歌辛在大陸的悲慘結局:其中,在談到陳歌辛餓死在荒野的時候,龍應台是咬牙切齒地說的「餓死」這兩個字。

龍應台強調,陳歌辛的「好歌」如《五月的風》她原以為是愛情歌曲,但是她剛發現這首歌唱了「人海的滄桑」「人間的興亡」,所以她之前的理解錯了,這些歌「是歷史的見證者」、「是集體情緒最忠實的記錄者」,「歌是有腳的,它其實跟歷史一樣,有自己的腳,然後它走自己的路」。

隨後,龍應台問台下的大學校長們,你們的啟蒙歌曲是哪一首。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說,他的啟蒙歌曲是《我的祖國》。龍應台很尷尬,放聲嘲笑的同時並讓大家唱一唱:

出乎龍應台的預料的是,同樣是冷戰時代傳唱的歌曲,現場的年輕的學生們不知道《五月的風》,不知道《鳳凰于飛》,但是卻會唱《我的祖國》。當觀眾開始唱「一條大河波浪寬」時,龍應台還在放肆地嘲笑這些人:

但是,隨後更多的在學生高聲齊唱這首歌,當唱到「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的時候,原來擺出一副不屑和嘲笑姿態的龍應台,也被這首歌的優美旋律和動人的歌詞打動了:

最後,龍應台不得不讓大家對《我的祖國》這首歌熱烈鼓掌,並情不自禁又無可奈何地在觀眾熱烈鼓掌聲中,說了聲「多好呀」,然後她的演講主體部分就收場了!

也許,她如果點到即止,也許還會維護著她的「文化大家」的光輝形象,而她的講座視頻節錄在社交媒體上被瘋狂轉發和刷屏後,龍應台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特地在《南方周末》發文《大河就是大河》,正是因為這篇文章,讓她連續抽自己的耳光,如果說演講中的大家合唱《我的祖國》是對她刻意推薦的那些歌曲的碾壓的話,那麼她為了掩蓋尷尬而發表的那些觀點則是讓她的「文化大家」的華麗外衣蕩然無存。

在文章中,龍應台寫道「可容上千人的港大禮堂當天是滿座,大概一半港人,一半陸生,少許台灣人和其他地區的華人。」

她在文中提到:「當坐在第一排的周偉立教授回答說,他的啟蒙歌是《我的祖國》時,站在台上的我,腦海如電光石火般閃過好些念頭。

「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是一首『紅歌』,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

讓龍應台驚訝的是,原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在文章最後,龍應台寫道:

當一個半小時的演講被切出一個碎片,然後那純凈自然、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我只能說,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

但據查詢,內地媒體在刊發此文時並未出現這段話。

最後,龍應台得出結論:「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請注意她在事件全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上態度的對比——

第一個是關於歌曲的藝術性以及其承載的思想性政治性的問題。

正所謂文以載道,歌曲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載體有時候也是承載一定的政治內容並且具有社會歷史的認識功能的。尤其是那些以人的社會屬性作為反映對象的歌曲。一般說,從歌曲的藝術性與政治性之間的關係來說,會出現幾種情況:

一是藝術性很強,但是並不承載政治性,比如《綠島小夜曲》,但是即使是在作者的女兒都堅持認為這純粹是一首愛情歌曲的情況下,龍應台硬給它貼上政治標籤。不知道作為鐵杆「果粉」的龍應台從這首歌中得到的人生啟蒙是什麼?

二是藝術性很強,同時也承載政治性,比如《我的祖國》,當然不排除在演講現場大聲唱歌的人裡面的確會有一些人僅僅是是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唱的,閭丘露薇的說法沒有錯,因為她畢竟承認了對同一首歌的人生感悟的差異性,而龍應台卻越俎代庖把自己的的觀點強加於人,自作多情代表在場並且唱《我的祖國》的所有人說「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暗示那麼多人會唱這首歌並不等於這些人對這首歌承載的政治內容的認可。

三是藝術性很差,但是政治性很強,比如她推介的第二首歌曲《反共復國歌》,這種口號性的並且喊打喊殺的歌曲,談不上有任何藝術價值,說實在的還比不上具有類似表現形式的歌頌WG的歌曲《文化大GM就是好》,後者雖然也是喊口號,但是最起碼在這裡沒有「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吧,而出於自身的政治立場,對這麼一首喊打喊殺的口號歌,龍應台居然說「其實蠻好聽的,對不對?」

四是藝術性很差,也沒有任何政治性或者說思想性。這種情況在這次演講事件的全過程中沒有出現。

第二個是民眾對歌曲承載的藝術特質和思想內容的感悟的差異性問題。對於以人的社會屬性作為反映對象的歌曲,不同政治立場或者政治傾向性的人的反應是不同的,而標榜自己「三超越」的龍應台在對不同意識形態的歌曲的不同態度問題上有非常明顯並且強烈的傾向性,在她自身對歌曲的主觀感受上面,她對並不為聽眾們認可的毫無藝術性可言的《反共復國歌》認為蠻好聽;而對為全場所齊聲合唱的《我的祖國》她卻要越俎代庖代表別人認為「大河就是大河」。在對別人對歌曲的評價的再評價上,她同樣是奉行雙重標準。她對陳歌辛的歌曲被共產黨認為是「黃色歌曲」表示否定態度;而同時,她卻認為身為大學副校長的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不避諱地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按照她的意思,認為因為陳歌辛的歌是「黃色歌曲」而加以禁止是錯誤的,而周偉立在一千個師生面前說自己的啟蒙歌曲是一首「紅歌」,需要勇氣,意思是禁「黃」不合理,禁「紅」就合理。

第三個是對包含敵對情緒和戰爭內容的歌曲的態度問題。

對粗鄙、低劣毫無人性和任何美感和藝術性的《反共復國歌》她誘導學生們認同她的「其實蠻好聽的,對不對?」的觀點;而對於藝術性非常強只不過與龍應台們維護的意識形態不同的《我的祖國》,她卻貶低為「那純凈自然、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我只能說,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倒過來,在她放了《綠島小夜曲》的美妙旋律以後,突然來一首喊打喊殺的《反共復國歌》,「那純凈自然、敞開傾聽的片刻突然變成一個刀光劍影的東西」;而在全場一起高唱《我的祖國》,開聲唱歌者裡面即使是有少數人不一定認同歌曲反映的政治內容,但是起碼在他們心目中,「其實蠻好聽的,對不對?」

從這裡可以看出,龍應台並不是反對所有刀光劍影,要看看這些刀劍殺向誰?對於國民黨在1927年的「4.12」殺了5萬GCD人和50萬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左派,她就不反對了。對於國民黨敗退台灣以後的上世紀50年代初,大批中共地下黨員被捕,其中被國民黨當局公審處決的有1100餘人。1993年,台北六張犁墓地發現201個在馬場町刑場槍決而被時代棄葬的五十年代白色恐怖犧牲者。據民間機構的統計,蔣家王朝在台灣白色恐怖期間被以共黨罪名殺害的人數約五千人,被判處徒刑的上萬人。按照當事人陳明忠的估算,因為「匪諜」案件被捕者達十四、十五萬人,她就把眼睛閉上了。而《我的祖國》反映的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面對以美國為首的16國的現代化軍隊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最後的結果連蔣介石都為之讚歎,龍應台卻極端厭惡地說:「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那麼請問龍應台,在唱《反共復國歌》的時候,你老人家「這樣充滿猜疑地活著,不累嗎?」

第四個是對某些歌曲的流傳的程度的不同的反應問題:

她希望《五月的風》、《鳳凰于飛》、《薔薇處處開》這些傳唱於台灣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的歌曲在座的大學生會唱,而在座的大學生不但不會唱,甚至竟然都不知道:龍應台不得不感嘆道:「歷史的斷層很嚴重」,並要求台下在座的大學校長們努力一下:

而當她「以為大陸人之間會有代溝——也許年輕人不太會唱,但是發現年輕人一樣純熟地唱;原以為港人可能不太會,發現港人能唱的也很多。」她先是在別人唱歌的時候皮笑肉不笑地哈哈大笑,然後把自己的觀點立場強加於那些唱《我的祖國》的人——「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她希望在座的大學生會唱的歌,大家不會,甚至不知道有這些歌曲,她非常失望,要求台下在座的大學校長們努力一下,彌補上所謂的「斷層」;而她以為年輕人不會唱的《我的祖國》不但年輕人會唱,連她以為可能不大會的港人也會唱,這就令她非常尷尬了,因為按照她前面的說法,一首好的歌曲是能夠產生人生啟蒙作用的,因此在這裡,眾多年輕人包括港人接著周校長的話題高唱《我的祖國》,多多少少說明了了這首歌對他們的人生起到啟蒙作用,加上另外一位說《義勇軍進行曲》是他的人生啟蒙歌曲,就更加全盤打亂了龍應台的計劃,她就不能承認「這些歌『是歷史的見證者』、『是集體情緒最忠實的記錄者』,『歌是有腳的,它其實跟歷史一樣,有自己的腳,然後它走自己的路』」了,這不是打自己的耳光嗎。她本來是擺下場子準備唱對台戲的,沒想到在她擺下的場子上面聽眾跟她唱起了對台戲,她的洗腦不但沒有效果,而且從她的角度說變成了「為他人作嫁衣裳」。她當場亂了陣腳,急急忙忙救場,她一方面在後來拚命淡化這件事反映的意義——【一首歌,在不同的時空里,撞見不同的記憶,就產生不同的情愫和意義。在港大大堂里一千人坐在一起唱歌的那幾分鐘,在當下的情境里,唱的就是大河波浪,詠的就是稻花白帆,歌所帶出來的個人記憶當然不同,可能是往日初戀,可能是家國情懷,可能是某種不堪回首,可能什麼都沒有,就是那簡單美麗的旋律;那是非常純凈的幾分鐘。

歌的意義會轉換,歌的溫柔力道強於刀劍,正好是我整個演講的核心。

有時候,真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罷了。】

一方面暗示她不喜歡的歌曲是「假造的規範,跟強制的壓迫」。

在隨後的講座的問答環節,龍應台回答學生提問時,說起什麼叫經典歌曲,她說「我會說,所謂的經典,一定是超越所有假造的規範,跟強制的壓迫,而能夠觸及到最普遍的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一定會成為經典。」

其實這段話是對全場齊唱《我的祖國》的最好的註腳,因為這是在香港,而且是一個學術講堂,在自發唱歌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旁邊監督,不存在所謂的「強制的壓迫」促使他們唱,倒是龍應台先入為主的洗腦對在場的人有一種隱性的「強制的壓迫」,因為當人們了解龍應台講課的真實目的以後,當面這樣做會讓她下不了台,有人可能會擔心這樣是「失禮」,而大多數人盡情地放聲歌唱恰好說明了這首歌「能夠觸及到最普遍的人心深處最柔軟的那一塊」,因而是經典。」

龍應台本來想給港大的學生洗腦,反而把自己弄成了落湯雞,她想消除這種影響,結果越描越黑,把她自己的狹隘、虛偽、偏執等扭曲的心理暴露無遺。

她這次之所以大出洋相,除了她作為自由派公知所共有的雙重標準以外,還與她過高估計自己的影響力和低估崛起的中國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有關,也許很快有人會把那些唱《我的祖國》的學生們罵成「紅衛兵」,但是這一招已經失效了,其實龍應台們如果清醒一點,從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眾多「90後」、「00後」的「帝吧出征」中看清楚當今中國青年的大勢所趨,就不會出這種丑了!

【千鈞棒,察網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生存智慧97:忍得住挫折、失敗的毅力
《聖經》中六位失敗的父親
中國的教育為什麼失敗?
為了戒色而戒色,結果只有失敗
我嫁給了世上最成功的男人,卻成為了最失敗的自己

TAG:演講 | 失敗 | 龍應台 | 洗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