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影歌曲也應「入戲」

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鄧超飾演的電台DJ

國慶檔上映的情感大戲《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口碑不佳,而幾首電影歌曲卻是質量上乘的作品。主題曲《你在終點等我》邀請天后王菲獻唱,李榮浩和林宥嘉也分別獻聲,有人戲稱再來幾個MTV電影便看完了。影片上映後吐槽不斷,豆瓣電影幾乎是一星的評分。  

而歌曲則是另一番景象,點擊量持續飆升,相關評論都是好評,僅網易雲音樂和酷狗音樂評論板塊就有數萬條評論。五星的歌曲和一星的電影明顯不搭,但這種現象在很多影片中都存在。筆者以為,既然歌曲是為電影而作,就應該與電影融為一體,而不僅僅是一首廣告歌曲。當代電影一個重大缺陷是,太過於重視視覺敘事功能,往往忽視或輕視聽覺敘事的功能。這帶來的後果則是,導致觀眾在觀看當代電影時,總是能享受到強烈視覺衝擊的觀感效果,但在視覺盛宴之後,總感覺影片缺少些令人回味的意蘊。一言以蔽之,當代電影對聽覺敘事的表現是蒼白的。而導演們對聲音的迷戀,剛好彌補了這一缺陷,使得電影具有無盡的回味。  

電影與歌曲的關係歷來親密無間,即便是早期的無聲電影,也需要樂隊伴奏或播放相關的插曲,因為人類感知世界獲取信息的感官渠道需要平衡。很多時候由於音樂伴奏者不知道劇情或者不能深入理解電影的意義,導致很多音樂與電影畫面不相符合,使得觀眾大為不滿。隨著有聲電影的出現,電影音樂製作成為一種專門職業,電影音樂慢慢融入劇情,專門為電影而作的歌曲逐漸「入戲」了,電影音樂也越來越成為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當代中國的電影幾乎無片不歌,很多電影歌曲在電影還沒有上映之前就已異常火熱,電影歌曲成為電影營銷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一些中小成本電影,完全靠著歌曲支撐著一部電影。除了一般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背景歌曲之外,也誕生了電影宣傳曲、推廣曲等新型電影歌曲。很多歌曲出於營銷目的,並未考慮歌曲與電影是否合拍,僅僅考慮能否最大限度吸引聽眾,進而為電影增加票房。  

近幾年歌壇「天后」王菲幾乎與所有的青春感懷片都扯上了點關係,這些影片紛紛請她來獻聲。《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港囧》、《匆匆那年》、《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等等都是王菲演唱的電影歌曲。這是力圖使用王菲個人的號召力來營銷電影。再往前,王菲的歌曲幾乎是影視劇的標配:《愛不可及》(電影《觸不可及》主題曲)、《因為愛情》(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主題曲)、《幽蘭操》(電影《孔子》主題曲)、《我愛你》 (電影《我愛你》片尾曲)等。還有很多歌曲被用在影視劇中,《棋子》是台灣電視劇《二八年華》主題曲,《執迷不悔》是新加坡電視劇《情網》插曲,《影子》是大陸電視劇《新聞小姐》主題曲,《白痴》是電影《大腕BigShotsFuneral》,《執迷不悔》用在電視劇《壹號皇庭》中,《我願意》用在《單身男女》中,《悶》用在《女人幫·妞兒》中,《矜持》、《天空》等被賈樟柯用作電影插曲。 

這些歌曲與影視的關聯度幾乎都不高,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噱頭而已。歌聲與影片在很多時候與影片無關,每每不能入戲。《港囧》的主題曲《清風徐來》與影片的關係只有主人公的名字叫「徐來」。電影本身無法承載太過深意的歌曲,但是歌曲剛好極具哲理意味。《孔子》是一部「爛片」(李皖語),而主題歌曲《幽蘭操》卻是一首好音樂作品。  

王菲的成功有兩個因素,一是對西方音樂的吸收轉化與融入,二是經過了香港專業團隊的包裝運營。長時間退隱以及對宗教的痴迷使她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尤其是歌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透出一種宗教的空靈感,這也加劇了王菲的神話化,復出後更加搶手。《唐山大地震》用此曲為亡靈超度,《大唐玄奘》用此曲為玄奘抒懷。  

從本質上講,王菲是娛樂時代包裝出來的歌手,早年從內地漂洋過海到香港鍍金,商業味十足,至於很多人會說王菲具有某種反商業情懷,這只是一種營銷策略,李皖一針見血,「王菲是公司旗下歌手,沒有公司的同意或默許,那些唱片莫非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王菲毫無疑問是天后級歌手。但是用得太濫太泛也會使天后淪為凡人。  

影視歌曲對王菲的痴迷在時間上跨越了幾十年,在空間上也涵蓋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在小鮮肉歌手滿天飛的時代,王菲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但是影片中露臉的是越來越多小鮮肉,這如何能適應王菲這飽經滄桑的嗓音?歌曲不入戲並不只是王菲的歌,左小祖咒與費玉清合唱《一剪梅》只是為了讓電影笑點更多。《來日方長》是一首情歌,卻用作馮小剛新作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推廣歌曲,這反而會沖淡電影的主題,因為電影並不是情感大戲。電影《爵跡》的歌曲由韓紅獻唱,讓韓紅和郭敬明有了關聯。這種種生拉硬拽,與早期無聲電影的樂隊伴奏使用錯誤的音樂如出一轍,時代一下子倒退了上百年。  

有意思的是,竇靖童最近也為電影獻唱,她為電影《七月與安生》演唱主題曲《(it』s not a crime)it』s just what we do》,而且歌曲入圍了第53屆(2016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與王菲不同的是,竇靖童包辦了詞曲的創作,這多多少少是建立在對電影有所感悟的基礎之上。另外入圍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湫兮如風》(《大魚海棠》)、《薩瓦迪卡》(《唐人街探案》)、《愛不用說話》(《只要我長大》)、《Arena Cahaya》(《OlaBola》)也基本上與電影合拍,《湫兮如風》用歌曲對主要人物湫的命運進行了梳理,《薩瓦迪卡》歌詞與劇情相關,《唐人街探案》是喜劇電影,片尾曲就很好地結合了喜劇的劇情,南征北戰的演唱風格也和影片的畫風呼應。

電影歌曲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話題,從一般的歌曲使用到《匆匆那年》、《後會無期》、《梔子花開》等依靠歌曲支撐起的電影,再到《何以笙簫默》、《港囧》、《夏洛特煩惱》這樣的歌曲串燒式的電影,歌曲與電影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歌曲可以幫助闡釋電影,歌曲可以作為敘事補充,升華主題,在電影中扮演著重要功能。

文 | 劉小波

推薦閱讀:

馬斯克新女友的MV,看不懂的何止「燒腦撩妹梗"
窗外的燈光零星點綴,散落的耳機還隱約回放著動人的歌曲
凄美的歌曲雖然深情卻透著哀怨和憂傷,聽了很壓抑。有哪些讓人覺得心情舒暢、覺得生活美好,充滿希望的歌曲?
百餘首網路好聽歌曲
日有所思(11): 歌本上未找到的四首抗日歌曲

TAG:電影 | 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