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盆腔炎秘方(方14首)

治盆腔炎秘方

26.1 丹芍活血行氣湯

【來源】羅元愷,《中醫雜誌》(7)1980年

【組成】丹參、赤芍各15克,烏葯12克,丹皮、川楝子各9克,元胡、桃仁泥各12克,敗醬草30克,當歸10克,香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解】盆腔炎歸屬在經病疼痛範疇。就診病人以慢性盆腔炎較多,患者經年累月下腹疼痛不止,經前或經行疼痛更明顯,帶下增多,此多因氣血不暢、氣滯血瘀所致。治宜活血化瘀行氣以止痛。故方用丹參、赤芍、當歸、桃仁養血活血、化瘀止痛;川楝子、元胡、烏葯、元胡、香附疏肝瀉熱、理氣止痛;敗醬草、丹皮清熱涼血、解毒鎮痛。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盆腔炎。

【加減】同時加用雙柏散(廣州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方:大黃、黃柏、側柏葉、澤蘭等葯組成)外敷患部,或用大黃、虎杖、蒲公英、丹參、枳殼,水煎,保留灌腸,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

【療效】臨床屢用,內外合治,效果頗佳。

26.2 血竭化癥湯

【來源】何子淮,《何子淮婦科經驗選》

【組成】血竭末(酒吞),乾漆(去煙),制沒藥,五靈脂,穿山甲,桃仁,制大黃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破血消癥,化瘀止痛。

【方解】方用血竭為君,其功雖「補血不及當歸、地黃,破血不及桃仁、紅花,止血不及蒲黃、三七」,然一葯而功兼補血、破血、止血之用,能攻補兼施,散瘀生新,活血定痛,與較多的攻積散瘀之品同用則較穩妥,且無後顧之憂;取乾漆破血散瘀,治日久凝結之瘀血、削經年堅結之積滯(炒令去煙,或將漆紙燒灰存性入方,為常規炮製法);制大黃破積行瘀,攻下瘀血,治女子經閉,瘀血癥瘕;桃仁質重性降,祛局部瘀血,另加沒藥散血消腫;五靈脂行血中氣滯;穿山甲散血通絡。諸葯合用,共奏破血消癥,化瘀止痛之功。

【主治】慢性盆腔炎(包塊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和卵巢積水等病。

【加減】若經血量少,加虎杖、雞血藤、番紅花(或土紅花代);經水量多,去五靈脂、穿山甲、桃仁,加制軍炭、炒薺菜花、丹皮、失笑散、NB034木花、參三七(或雲南白藥)、蓮房炭、血餘炭;經痛劇烈,加制川草烏、烏葯、紅木香、延胡索;白帶黃稠,可隨證選加龍膽草、白英、生苡仁、臭椿皮、地丁草、七葉一枝花、白槿花、扁豆花、車前草、鳳尾草等。另外如當歸、瓦楞子、浙貝母、川芎、檳榔、三棱、莪術、赤白芍、茴香、皂角刺、雞內金、荔枝核、水紅花子、鬼箭羽等亦可隨證加用或替換運用。

同時配用消痞膏(麝香、公丁香、阿魏、細辛、五靈脂、肉桂、木鱉子,共研細末,於清涼膏中加入上藥末,和勻成膏)外敷包塊部位,每5天換藥1次。

【療效】臨床屢用,多獲良效。

26.3 血竭消聚湯

【來源】何子淮,《何子淮婦科經驗選》

【組成】血竭末(吞)、桂枝、茯苓、桃仁、澤瀉、葫蘆殼、車前草、枳實、草蔻仁、砂仁各適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行滯消聚。

【方解】寒濕瘀滯結於下焦。故方用桂枝化氣通陽而消其本寒;瘕聚之成必挾濕熱為巢囊(寒郁化熱),故取茯苓、澤瀉、車前、葫蘆殼以下其濕熱。寒凝必氣滯,故用枳實、砂仁理氣消水;氣滯則瘀滯,佐以血竭、桃仁活血散瘀。全方合用共奏行滯消聚之功。

【主治】盆腔炎(包塊型)、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積水尤宜。

【加減】另如石韋、萆薢、赤小豆、玉米須、昆布、海藻等可隨證加減。同時用消痞膏(方如上列)外敷包塊部位。

【療效】臨床屢用,多獲良效。

26.4 二藤湯

【來源】裘笑梅,《裘笑梅婦科臨床經驗選》

【組成】忍冬藤、蜀紅藤各30克,大黃、大青葉、紫草根(後下)、牡丹皮、赤芍、川楝子、制延胡索各9克,生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化濕、涼血活血、解毒祛瘀、消腫止痛。

【方解】方中以二藤為主葯,取其清熱解毒;配入大青葉、紫草、赤芍、牡丹皮涼血活血;大黃瀉血中之熱而導穢濁;延胡索、川楝子行氣止痛;甘草和中解毒,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涼血祛瘀之功。本方是治療婦科炎症疾患的一個良好方劑,尤其對急性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病證,據證而施,每有卓效。

【主治】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

【加減】若兼證嚴重可隨證加減。

【療效】臨床屢用,每獲卓效。驗之信然。

26.5 盆腔靈湯

【來源】張西芝,《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20克,赤芍12克,丹參、延胡索各15克,三棱、香附、台烏葯、紅藤、敗醬草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解】方中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當歸、丹參、香附、三棱、延胡索理氣止痛、活血化瘀;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藥理試驗有抑菌、鎮靜、止痛之功;烏藥行氣止痛,有抑菌作用;甘草調和諸葯,具有解毒作用。諸葯相伍,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故用之每收良效。

【主治】盆腔結締組織炎、輸卵管卵巢炎、子宮內膜炎等。

【療效】治療102例,治癒72例,顯效13例,好轉13例,總有效率為96.1%。

26.6 消癥飲

【來源】邱穎恆,《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丹參各12克,海藻15克,茯苓6克,薏苡仁30克,炮甲珠12克,川芎6克,金銀花9克,連翹10克,橘核12克,青皮6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行氣活血、利濕散結。

【方解】方中當歸、丹參、川芎活血祛瘀;炮甲珠祛瘀散結、消腫排膿;茯苓、薏苡仁利水除濕、健脾滲泄;且薏苡仁還有排膿消癰之功;青皮疏肝破氣,常與橘核配用理氣散結止痛;海藻化痰軟堅散結;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金銀花、連翹配海藻、橘核為用,治療癥瘕結塊,作用甚著。用治輸卵管卵巢炎,尤以慢性者效果最佳。

【主治】急、慢性輸卵管卵巢炎,子宮肌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

【加減】附件增厚、附件囊腫未消失者,加三棱、莪術、昆布、牡蠣;氣虛,加党參、黃芪;血虛,加雞血藤,紫河車;脾胃虛弱,加白朮、大棗、炙甘草;脾腎陰虧,加枸杞子、懷山藥、熟地;寒凝氣滯,加小茴香、乾薑。

【療效】治療31例,痊癒22例,好轉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8%。

26.7 歸竭合劑

【來源】蒲輔周,《蒲輔周醫案》

【組成】當歸、川芎各6克,醋制鱉甲15克,吳茱萸4.5克,桃仁、赤芍各6克,肉桂、檳榔、青皮、木香、莪術、三棱、大黃各3克,延胡索6克,血竭3克。

【用法】上藥加水濃煎兩次,混合,分2次溫服,每日1劑。

【功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桃仁、赤芍、血竭活血化瘀;鱉甲、三棱、莪術軟堅破結;肉桂、吳茱萸溫經散寒;青皮、木香、元胡、檳榔行氣止痛;大黃蕩滌積滯,全方共奏祛瘀散結之功。

【主治】石瘕。證見腹大如箕,非三月孕形、腹脹痛而小腹墜甚,拒按而堅,亦非孕象,且連日流血而腰不痛,又不似胎漏。可用於盆腔炎包塊型。

【療效】屢試屢效。

26.8 清熱解毒湯

【來源】劉奉五,《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黃芩9克,瞿麥、萹蓄各12克,車前子、丹皮各9克,赤芍6克,地骨皮9克,冬瓜子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利濕活血、消腫止痛。

【方解】急性盆腔炎,多屬中醫內癰範疇,多因毒熱壅盛,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所致。治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利濕、涼血、活血。方用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黃芩清熱燥濕;地骨皮清熱涼血退熱,以去氣分之熱;配以瞿麥、萹蓄、車前子清熱利濕;冬瓜子滲濕排膿,消腫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綜觀全方,重在清熱解毒、兼顧利濕、活血化瘀而止痛。

【主治】急性盆腔炎(證屬濕毒熱盛型者)。

【療效】多年應用,療效顯著。

26.9 暖宮定痛湯

【來源】劉奉五,《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蘆巴、延胡索、五靈脂、川楝子、制香附、烏葯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溫服)。

【功用】疏散寒濕、溫暖胞宮、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方解】盆腔炎以濕熱下注及下焦寒濕型為多見。本方適用於寒濕型盆腔炎,與中醫寒疝相似。本方是以橘核丸為借鑒,從臨床實踐中逐漸摸索制定而成。方用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蘆巴溫經散寒以除下焦寒濕;制香附、川楝子、烏葯、延胡索、五靈脂行氣活血、化瘀定痛。且香附與延胡索相伍,一入氣分、一入血分,行氣活血、化瘀止痛相輔相成。而烏葯既能散寒活血、理氣止痛,又能排泄停聚之水濕,對於寒濕所引起的白帶尤宜。全方合用,功效頗多,而重在寒濕。

【主治】慢性盆腔炎(因寒濕瘀滯所致者),或用於宮冷不孕等證。

【療效】多年應用,效果頗佳。

26.10 烏芍三草湯

【來源】丁寶光,《江蘇中醫》(12)1990年

【組成】台烏葯、赤芍、鳳尾草、魚腥草、馬鞭草各15克,制香附、當歸、川芎、土茯苓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化濕,理氣止痛,活血化瘀。

【方解】盆腔炎以氣滯濕阻血瘀,虛實夾雜之證型在農村為多見。方中烏葯、赤芍為理氣通滯,活血化瘀之要葯,經現代藥理研究,烏葯有較強的擴張血管,加速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性疼痛的作用;赤芍既可清熱涼血,又可活血祛瘀。二葯得當歸、川芎、香附之助,則理氣化滯、活血祛瘀之效更著。方中之三草,均為清熱利濕解毒之佳品。且馬鞭草性味苦寒,苦能下降,寒能清熱,具有清熱涼血,利濕祛瘀之功;土茯苓助三草清熱解毒利濕。諸葯相伍,共奏清熱解毒化濕、理氣止痛、活血祛瘀之功,並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和局部營養,促進滲出物吸收等作用。故而用之多效。

【主治】盆腔炎,多見下腹疼痛、白帶多,或有囊性不活動包塊。

【療效】治療48例,結果痊癒28例,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8%。

26.11 盆腔化瘀湯

【來源】徐淑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當歸尾、益母草、香附子、蘇梗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調和氣血。

【方解】方中當歸、益母草活血祛瘀、調經涼血;香附疏肝理氣、活血調經、解熱鎮痛、抗菌消炎;蘇梗解表和中、行氣,藥理試驗有擴張血管解熱之功,還可抑制葡萄球菌。諸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調和氣血之功。

【主治】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等。

【加減】發熱,加金銀花、蒲公英、敗醬草;腹痛,加川楝子;帶下增多,加土茯苓;失眠,加五味子;食欲不振,加焦三仙;月經量多,加阿膠。

【療效】治療80例,痊癒47例,顯效24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為97.7%。

26.12 清化湯

【來源】趙翠英,《上海中醫藥雜誌》(8)1987年

【組成】血竭6克,苧麻根20克,茜草、海螵蛸各15克,桃仁、山楂各10克,蒲公英15克,敗醬草20克,益母草15克,澤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止痛。

【方解】方中蒲公英、敗醬草清熱解毒;桃仁、益母草活血祛瘀;血竭祛瘀止痛,斂瘡止血;山楂活血化瘀、化積止痛,藥理研究有抑菌及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苧麻根有涼血止血之功;海螵蛸收斂止血,與茜草相伍,既能止血,又補腎養精生血;澤瀉清熱、利水滲濕。合而用之,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濕止痛之功。本方配伍嚴謹,方葯絲絲入扣,恰合病機,故而奏效頗捷。

【主治】子宮內膜炎。

【加減】腹痛,加金銀花15克,延胡索10克;赤白帶下,加馬鞭草20克,生苡仁10克;腰酸,加川斷15克,桑寄生10克;血虛,加當歸10克,阿膠10克(烊化)。

【療效】治療50例,皆獲痊癒。平均治癒天數為7天,較西藥對照組療效為捷,西藥平均治癒天數為11天。

26.13 理沖湯

【來源】王耀廷,《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党參、黃芪、三棱、莪術、雞內金各15克,白朮、山藥、知母、天花粉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用】益氣扶正,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党參、黃芪、白朮、山藥健脾益氣,扶助正氣以增強肌體抗病能力;復以三棱、莪術、雞內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且雞內金還有消積開胃之功;知母、天花粉養陰清熱,散結排膿。全方共奏益氣祛瘀之功,標本同治,療效顯著。

【主治】盆腔結締組織炎和輸卵管卵巢炎等盆腔炎症。

【加減】胸脅少腹脹痛,加延胡索15克,鬱金20克;腹瀉,去知母,加白芍20克;發熱、帶多、色黃臭,加白蘞、敗醬草各50克;有包塊者,加蟅蟲、水蛭各2.5克(研末沖服);內熱口乾,加生地25克,天冬20克。

【療效】治療51例,痊癒18例,顯效20例,好轉11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1%。平均服藥43劑愈。

26.14 柴枳敗醬湯

【來源】劉雲鵬,《名醫治驗良方》

【組成】柴胡、枳實各9克,赤白芍各15克,甘草6克,丹參15克,牛膝9克,三棱、莪術各12克,紅藤15克,敗醬草30克,香附12克,大黃9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熱涼血,行氣逐瘀,消積止痛。

【方解】方中柴胡樞轉氣機,透達鬱熱;枳實配柴胡升清降濁,調理氣機;赤白芍斂陰和血;甘草和中,與芍藥同用,緩解舒攣;三棱、莪術破血氣消積;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行瘀;香附疏肝行氣;大黃涼血行瘀,復以牛膝、丹參活血祛瘀,引諸葯直達病所。眾葯合用,達清熱涼血,行氣逐瘀,消積止痛之功。

【主治】盆腔炎。症見瘀熱內結,小腹疼痛。黃白帶下等症。

【加減】若急性發熱,當配伍五味消毒飲,或選加大、小承氣湯等;若系癥瘕久不化者,酌加土鱉蟲9克,鱉甲15克;黃白帶下,有氣味者,可選加黃柏9克,蒲公英,薏苡仁各30克;經行腹痛拒按者,加蒲黃9克,五靈脂12克;經期延長者,可選加蒲黃炭、茜草各9克,炒貫眾15~30克;氣虛者,可加党參15克,白朮9克。

【療效】臨床屢用,頗有效驗。

【附記】驗之臨床有效,堅持服用,療效始著。


推薦閱讀:

中醫正骨有秘方
那些「毒蟲」能抗癌-防癌抗腫瘤偏方秘方
傳播中醫館—24部中醫秘方驗方—中醫秘方大全
腰痛秘方

TAG: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