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現狀2

突破自己----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時間:2009-04-22 02:15:33發布:wy[摘要]本文首先根據心理學理論,結合本人多年的教育實踐以及本校中學生的一些心理現象,闡述了新時期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狀況,接著從本體、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方面分析了影響當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最後提出了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對目前進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現實意義。[關鍵詞] 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一、問題的提出:隨著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學生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升學的壓力,離異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等,使當代中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諸如厭學、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獨立能力差、親子衝突呈增加趨勢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當代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國內外學校教育實踐證明,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一種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學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和科學化的重要標誌。因此,探索和研究目前日益嚴重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1999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了切實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認真研究和大力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根據心理學理論,結合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以及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二、新時期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2004年初春,雲南大學校園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兇殺案,該校一名學生殘忍地殺害了四名室友。隨著案情的展開,兇手殺人竟是因為室友懷疑他打牌作弊!案發之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奔赴雲南,對此案進行全面調查,她研究了此案所有相關材料,訪問了辦案人員,還專門為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做了心理測試,發現了很多真實的東西,她指出,真正決定馬加爵犯罪的心理問題,是他強烈、壓抑的情緒特點,是他扭曲的人生觀,還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據了解,馬加爵性格內向、孤僻,自卑心理嚴重,不善言辭,很少與同學來往,平常酷愛上網去欣賞暴力、恐怖、不良圖片、小說,報復心較重。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案,暴露出了我國青少年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當今,社會正處在轉型時期,激烈的競爭,傳播媒介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於強調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分數成為父母心理平衡的補養品,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訂目標;還有,中學生性發育的提前,而學校教育跟學生青春期成長脫節等。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決。目前,我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近年來,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隨機抽樣調查,其結果表明,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關的調查表明:「初中有4.5%的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20.5%的學生有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軀體化、強迫癥狀、憂鬱、焦慮和敵對五個方面,教育方式、人際關係、性意識、學業壓力、性信息刺激和社會支持是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人用《SCL—90自評量表》進行的心理測試發現:「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項目,初二有強迫、人際敏感、抑鬱、敵對、恐怖、偏執等6項,初一除上述6項外還有「焦慮」1 項。初一、初二年級學生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鬱、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 癥狀等9個項存在問題的學生比率平均在11.11%。」據新華社最近報道:「近年來,我國中小學生心理疾患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目前35%的中學生具有心理異常表現。」 「存在明顯心理問題的學生,小學佔10%,初中佔15%,高中佔20%。20.5%的人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調查分析,新時期中學生的心理狀況表現在三大類:(一)學習類問題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佔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有兩種現象:1、恐懼:目前,雖然都在談「減負」,但學校課業任務仍舊繁重,競爭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終過高,使得學生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有一位男生談到,自己平常學習不錯,偶爾還可以給他人以指導,但一到考試就緊張,總怕自己考不好,拚命準備、夜不能眠。而考試前又會感到頭痛。甚至還會發燒,最後不是被迫中斷考試,就是堅持下來成績也不好。循環往複,到了一聽考試就恐懼的地步。2、厭學:厭學是目前中學生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學習差的同學。玉林市某校有一初中女生,智力平平,學習成績不太好,父母說她還不夠努力,時刻提醒她要抓緊時間,把學習成績趕上去,一定要爭取考上重點高中。由於心理壓力太大,該女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在第二學期開學時,這名女學生帶著父母給的1000多元學費出走了,從此不知所蹤。不僅是學習差的同學不願學習,就連成績很好的同學也有這種傾向。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後由於教師的教學方法發生了變化,競爭對手也發生了變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適應,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從初中時的全年級前幾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在心理輔導室談到:「17年來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無能,每當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難過,不知如何做才能達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悶、煩惱、憂愁、氣憤充滿頭腦,看見書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還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厭學的狀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嘲笑而不願上課的;因記憶、理解等能力稍差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心的等等。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到:「晚上11點多了,望著桌上擺滿了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一下子燒成飛灰。」表現了強烈的焦躁、憤懣、無奈。這種非常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二)人際關係問題這也是中學生中反映最多的問題之一,主要包括:1、與教師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由於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過多干涉學生的業餘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煩惱。有位中學生談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詢問功課,被老師看到後受到了苛刻的指責,並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裡,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嗎..」,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心,導致他對教師的反感、對立,老師指東他偏向西,而內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響了對學業的興趣。另有一位學生幹部來訪談到,現在做班幹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要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若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要批評班幹部,故而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幹了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該怎麼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只喜歡成績好的同學」的,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的,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學校中師生關係的問題。2、與同學的關係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係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他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他不信任,懷疑他對朋友的友誼,認為他為朋友的付出不夠多,使他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有個別學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來越少,而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對校園生活感到厭倦。3、與父母關係的問題。主要是因父母與子女之間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係不和諧,使學生造成的心靈傷害。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頭髮又覺得於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麼辦。」還有位女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大打出手。他不願呆在家裡,不願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裡煩悶極了。覺得人活著真沒意思,產生了厭世的念頭,可見,父母行為的不良,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是更深的內心創傷。(三)情感類問題青年時期是花的季節,在這一階段人的第二性徵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情緒較為敏感,易衝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當然也會伴隨著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感。三、對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在調查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時,我發現在中學生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以下一些心理問題,下面逐一作簡要的分析說明: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自己的品質、智力、能力等感到懷疑並做出過低評價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又稱自我否定意識。表現為消極的自我評價。這是與正常人的自尊心相對立的一種病態心理。自卑心理一旦形成並得到發展,就會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產生日益顯著的消極影響,特別是中學生尚處於心理髮展不穩定的年齡階段,自我否定意識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緒的巨大波動和思想觀念的急劇變化,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在特定的條件下甚至釀成自殺、出走甚至犯罪等惡性事故。2、抑鬱心理抑鬱心理是中學生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失調症,是中學生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處於抑鬱情緒狀態下的中學生,經常生活在焦慮的心境中,他們內心孤獨卻不願向同學和老師傾訴;在學習上,他們經常精力不集中,情緒低落,反應遲鈍;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成功的願望,但因他們對挫折的忍耐力差,經不起失敗的打擊,常常因考試的失敗而感到痛苦和恐懼。有嚴重抑鬱心理的中學生,還會出現軀體化癥狀,食欲不振、失眠、胸悶、頭昏等。總之,抑鬱心理的中學生的消極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必須引起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高度重視。3、閉鎖心理中學生的閉鎖心理主要是指中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不輕易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在中學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益明顯,它突出表現為學生沉默寡言,喜怒哀樂不輕易表露,其主要特徵是關閉性。他們很少與父母交談,他們不願和老師接近,極少到辦公室提出問題或主動與老師談話,不願告訴老師班上同學的事情,往往抱著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態度。他們只喜歡把自已的所思所想、自己的喜怒哀樂向日記傾訴,在自我的小天地里默默的咀嚼生活,品嘗孤獨。這種閉鎖心理往往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間的心理隔膜,影響人際交往,往往使學生陷入孤獨無助的境地。同時由於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挫折、痛苦、煩惱等,不願向人傾訴,由此引起不良情緒不能及時得到排除,日積月累就易引發其他的心理問題。4、焦慮異常心理焦慮心理是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複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當人們預期某種危險和痛苦境遇將發生時,通常都會產生焦慮反應,這種焦慮反應是帶有普遍性的正常的適應性反應。然而,焦慮的程度過於嚴重時,就變成了懼怕,人的主觀感覺就變得緊張不安,易產生不愉快預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屢遭失敗和蒙受恥辱,又不能儘快找到自信,就會對不愉快的情景增加敏感性,從而產生焦慮異常心理。焦慮異常心理會引起對學習的抑制。試想:一個對學習憂心忡忡、顧慮重重的學生,怎麼可能興緻勃勃,孜孜以求地學習。對智力平庸、雖經努力學習成績仍不理想的學生,過度焦慮會造成自信心不足,自暴自棄,以至對學習失去信心。過度焦慮還會產生考試怯場,從而抑制正常水平的發揮。顯然焦慮異常心理對學生的身心、學習和生活的危害不容小視。事實說明,焦慮異常心理在中等生中又表現得特別明顯。他們學習勤奮努力,要求自己頗為嚴格,把滿足師長的願望當成自己的學習奮鬥目標。他們在老師熱烈的升學期望和家長的「望子成龍」的陰影下學習和生活,學習上唯恐出絲毫差錯,稍有不順,便自責不已,甚至有負罪感。他們不論學習能力強弱,都會因一時的失誤導致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從而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也有一些中等生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有較重的自卑感,可總是想獲得成績好的同學的那種「風光」,「地位」,於是埋頭學習,暗地裡與人攀比,同時又十分計較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自己在同學中的影響。所以只要稍稍遇到一點挫折就會緊張不安,怕這怕那,使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於學習上,形成惡性循環。5、恐懼心理:是指對某種特定對象或境遇產生了強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實際上 這類引起害怕的對象或境遇,一般並不導致危險或威脅。隨著年齡的增長,恐懼感會逐漸減弱或消失。但是因個人的認知能力和神經系統的耐受性以及個人生活經驗、意志品質等方面的偏差和缺陷,或者因某種令人恐怖的刺激,也會使一些年齡稍大的中學生仍然存在著不合情理的恐懼心理。當人處於這種恐懼狀態時,不僅會出現明顯地緊張、焦慮,甚至憤怒等情緒反應,有時還常伴有心悸、出汗、頭痛、昏暈等強烈的生理反應。恐懼心理有各種各樣表現。對某一特定事物或現象的特殊害怕,是中學生最為普遍的恐懼心理。人際交往中出現的恐懼心理也是中學生較為普遍的。中學生由於神經系統功能還不穩定,對心理壓力的承受力較弱,再加上為人處事的經驗不足,社交技能欠佳,因此,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受到種種挫折。如,有的中學生因與自己的好朋友發生了矛盾,便覺得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太多的虛偽;有的中學生因曾在眾人面前受到過傷害,覺得丟了臉面,於是在這種心理壓力驅使下,迴避眾人,逃避交往,甚至不出門,將自己孤立起來,不僅拒絕朋友、熟人,甚至泛化到陌生人;但是,他們在逃避交往的同時,內心又十分渴望與人交往。正是這種矛盾心情,使他們倍感苦惱和焦慮,陷於憂鬱和痛苦之中。有的中學生由於長期在「網」上生活,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不適應,從而產生恐懼心理。6、易怒所謂易怒就是指容易衝動、急躁,愛發脾氣,喜怒無常,報復性強,常有干危險、愚蠢事的衝動,事後冷靜下來又後悔。從心理學上講,這是因為興奮過強或緊張過度而出現的心理異常,表現為情緒反應過敏,情緒的自我控制能力減退,激惹性增高,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強烈而短暫的情緒反應.現實生活中,有些中學生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本來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別人看來不以為然,而他卻犯顏動怒,火冒三丈。為此,經常損害同學之間的感情,把一些本來能辦好的事情搞糟,甚至對個人的身心健康、學業成敗都有影響。某學校的兩名學生因提水沖涼時發生口角,一名學生在半夜潛進宿舍,用刀把另一名學生捅死了。7、逆反心理一些學生對外界的刺激常產生與常態相背的心理反應,與他人交往採取不合作的對抗態度,對老師、家長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頂撞。8、嫉妒心理:這是一種恐懼或擔心他人優於自己的心理狀態。這種心態重點中學的學生尤為明顯。9、猜疑心理:表現是遇事多疑、疑心太重。這類同學不能與同學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久而久之,造成情緒上的不穩定,意志消沉,缺乏自尊自信等。10、厭學心理:目前中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深感前途渺茫,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思維遲緩,害怕考試等等。四、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由於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質的極為複雜的動態過程,因而制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極其複雜多樣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本體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三是學校因素;四是社會因素。1、本體因素本體因素是個體自身所具有的一種內在的、主觀的因素。中學階段是個體發育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他們希望能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利,找到新的行為標準並渴望變換社會角色。然而,由於他們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從而產生挫折感。由於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中學生面臨種種心理危機,並出現一些心理及行為問題。2、家庭因素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之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是維護學生健全心理的基礎。通常情況下,家庭內部成員關係和睦融洽,孩子性格開朗樂觀,適應環境的能力會更強。良好的家庭環境是維護學生健全心理的基礎。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這些因素主要有:家庭主要成員變動,如父母死亡、父母離異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關係緊張,如父母關係、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兄弟姐妹關係不和諧,家庭情感氣氛冷漠,矛盾衝突頻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專制粗暴、強迫壓服,或溺愛嬌慣、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變遷,出現意外事件等。3、學校因素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教育條件、學習條件、生活條件,以及師生關係、同伴關係等。這些條件和關係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例如,某些地方應試教育還十分嚴重,片面追求升學率,高強度的學習要求,高頻率的考試,雙休日加班加點補課,強烈地刺激著中學生稚嫩的心靈。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了一些違反學生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等等。另一方面,學生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了心理上很大的痛苦。還有校風學風不振、學習負擔過重、教育方法不當、師生情感對立、同學關係不和諧等,都會使學生的心理壓抑,精神緊張、焦慮,如不及時調適,就會造成心理失調,導致心理障礙。4、社會因素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係等,社會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有廣泛性、複雜性和持久性。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衝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五、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對策中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心理諮詢或上幾節心理課,而應是全方位、文體化、綜合性教育過程。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最適宜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並通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諮詢,轉變學生的行為。」因此,本人認為,作為中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培養中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採取以下對策。1、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通過優美潔凈的校園環境,達到有德的氛圍、智的啟迪、體的設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團隊活動為中心,組織開展豐富多採的科技文體活動和其他教育活動,活躍校園文化,優化校園文化生活;組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團隊及班會活動,既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衛生知識傳授,又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和思想品質教育。創造一種和諧的生活學習環境,師生之間友愛團結,教師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彼此敞開心扉,傾吐心聲,任課教師、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通過以上活動,使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2、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由學校組織部分骨幹教師編寫實用教材,非畢業班雙周一節,可採取情境導入,討論辨析、傳授訓練等方法,循序漸進,系統傳授初步的心理衛生知識。畢業班採取專題講座方式,有針對性地圍繞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靈活進行,重點突破疏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指導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對全體學生進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身心和諧發展。3、開展心理諮詢服務成立心理諮詢輔導中心,設立心理問題信箱,定時開通心理諮詢熱線,開設心理自助餐,訂閱有關報刊,購買有關書籍,學生自由閱讀,自我尋求答案。建立心理檔案,開展經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檢查及諮詢服務。學校對已發現有心理危機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學,要注意追蹤了解、交談,幫助他們建立克服危機的信心,特別是要與家庭配合起來,共同做好學生的工作。購置常用的心理訓練、測試儀器設備,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協助教師科學準確地掌握心理問題。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問題問卷調查,認真統計分析,面向全體學生,加強心理指導。總之,通過諮詢活動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導,因材施教。4、在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學科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既結合學習內容訓練學生觀察、思維、想像、記憶、注意等智力心理,發展學生智力,又結合教學工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情感,鍛煉學生學習意志,培養學生個性,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發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以減輕學生心理壓力,消除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此外,根據生源情況,學科教學中要注意麵向後進生進行心理疏導,增強對後進生的情感投資,從行動上接近和愛護後進生,挖掘、發現閃光點,保護積極性,給予表揚鼓勵,用引導代替斥責,用提醒代替譏諷,從而增強他們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智力心理素質。5、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高尚品質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保證。能否培養出身心健康,個性發展全面和諧的跨世紀人才,學校教師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教師的衣著、表情、言談舉止的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為人處事都可能直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素質的教師在教育中,能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興味盎然、心情舒暢。教師無聲的語言悄悄打動學生的心,達到效仿療法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長。6、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指導,努力提高家長素質。定期舉辦家長學校或召開專題家長會,介紹學校心理健康內容與方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介紹心理諮詢案例,分析特點,指導心理疏導方法,也可以進行家訪,共同疏解學生的心理困惑。通過以上工作,使親子關係和諧;順其所思,與其所需;同其所感,引其所動;投其所好,揚其所長;用其所為,促其所成。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處事的心態平衡健康與否,將事關他們適應挑戰的成敗,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興衰與存亡。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學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版權所有:海南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學會; 地址:中國.海南.海口市國貿大道59號正昊大廈18-H室秘書處地址:海口市國貿大道59號正昊大廈18-H室郵政編碼 :570125; 電話:0898-36310972 36310973 ;傳真:0898-36618902E_mail:hnsmw0898@163.com 瓊ICP備08001295號
推薦閱讀:

懶惰已經成病態?
研究生找導師,研究員和教授有什麼區別嗎?
怎麼評價中國90後這一代人?
2019版《邏輯1000題一點通》,你該如何最大化使用提分?
中國為什麼這麼多工科院校?

TAG:心理健康 | 健康 | 教育 | 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 | 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