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清朝瓷器藏品賞析(四)

粉彩石榴紋螭耳瓶

陳設品

高31.9厘米 口徑5.1厘米 足徑10.8厘米

  瓶直口,長頸,圓腹,圈足,頸飾對稱螭耳。通體粉彩繪石榴紋,輔以洞石、靈芝紋等,脛部飾變體蓮瓣紋,外底紅彩書「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書款。

  道光官窯瓷器書款有二種,一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書款,一為「慎德堂制」款,製作皆精,堪稱道光器中的上品。陳瀏《陶雅》記:「慎德堂系道光官窯,而價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時風尚使然。……慎德堂制楷書款識,以側鋒書寫,字體秀麗。……筆法工穩,以抹紅為最多,亦有泥金者。」

粉彩蓮塘鷺鷥圖瓶

陳設品

高32.3厘米 口徑9.1厘米 足徑10.2厘米

  瓶撇口,長頸,溜肩,圓腹,圈足。外底松石綠釉地上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器通景粉彩繪蓮塘鷺鷥圖,描繪盛夏時節荷塘,碧荷襯托盛開的紅蓮,浮萍和蘆葦點綴其間,白鷺信步漫遊,悠然自得,或昂首挺立,或側目而視,或曲頸縮脖,或伸頭窺探,或弓身低俯,一派水光接天,鳥語花香的景象,給人以恬靜的生活氣息。「鷺」諧音「路」,「蓮荷」為「連科」,中國古代科舉考試連考連中稱為「連科」。「蓮荷鷺鷥圖」寓有「一路連科」之意。此器描繪精緻,色彩明艷,為道光官窯的精品之作。

粉彩嬰戲圖瓶

陳設品

高32.8厘米 口徑8.8厘米 足徑10.3厘米

  瓶撇口,長頸,鼓腹,圈足。頸部粉紅地粉彩繪番蓮、雙喜字紋等,肩部為如意雲紋,腹部通景粉彩繪嬰戲圖,脛部變體蓮瓣紋,足牆繪回紋,外底施松石綠釉,上紅彩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書款。

  嬰戲圖繪有加冠進爵、採花、托船、放風箏等遊戲,玩童神態活潑,童真童趣,活靈活現,充滿熱鬧歡快氣氛。

粉彩仕女嬰戲圖雲耳瓶

陳設品

高29.9厘米 口徑8.2厘米 足徑10.3厘米

  瓶直口,粗頸,溜肩,鼓腹,假圈足。頸兩側置對稱雲耳,通景粉彩繪仕女嬰戲圖。蒼松芭蕉樹旁,一組為仕女樂舞圖,一仕女甩袖起舞,旁有仕女吹長笛、笙等樂器,載歌載舞,姿態各異。另一組為玩童放箏圖,一仕女領四童放飛魚形風箏。仕女面容清秀,身材柔美,婀娜多姿。稚氣十足、天真爛漫的孩童刻劃得淋漓盡致,有入畫臨境之感,使人有「疑似夢境回童年」的美好回憶。器外底紅彩書「慎德堂制」四字二行楷書款。

  慎德堂座落於圓明園內,修建於道光十年(1830),次年落成,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處理政務之所,道光十一年(1831),道光帝作《慎德堂記》,將節儉、修身、圖治聯繫起來,表達了他的治政方針。「慎德堂制」款的瓷器為御用品,製作工藝精細。

粉彩耕織圖鹿頭尊

陳設品

高44厘米 口徑16.5厘米 足徑25.4厘米

  器收口,垂腹,圈足。肩飾對稱夔耳。器粉彩繪「耕織圖」,並配以墨書耕織詩,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偽托篆書款,此尊為道光時期的製品。

  「耕織圖」描繪農家耕種和紡織的生產場面,又稱「田家樂」、「農家樂」。耕織圖始見於南宋,劉松年曾作《耕織圖》,樓瑧作《耕圖》二十一幅和《織圖》二十四幅。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命宮廷畫家焦秉貞仿南宋樓瑧《耕織圖》刊本繪製《御制耕織全圖》,圖為冊裝,共六十四頁,耕織部分各二十三頁。

  康熙帝三十五年為該圖作《聖祖御制耕織圖詩》,康熙五十一年《耕織圖》木刻殿版刊行。雍正時期以焦氏耕織圖為仿本,繪《雍正像耕織圖冊》,圖中的農夫蠶婦均畫成胤禛及福晉等人的肖像,藝術風格獨特。清代乾隆、嘉慶帝均作有耕織圖詩。嘉慶十五年(1810),皇次子旻寧(道光帝)恭和嘉慶帝曾作《御制織圖詩》二十三首。《耕織圖》繪於瓷器上,始見於康熙時期,有青花、五彩等製品。乾隆官窯有鬥彩耕織圖扁壺。

  此尊仿乾隆鹿頭尊形制,但形體較笨,胎質較粗,款式書寫不夠規整。道光粉彩鹿頭尊多見百鹿圖,耕織圖罕見,其繪製細膩,人物生動形象,為清代道光粉彩器中的佳作。

青花花卉紋鹵壺

陳設品

高6.6厘米 口徑3.3厘米 足徑3.3厘米

  直口,短頸,扁圓腹,腹一側置長流,圈足,帶蓋。器淡描青花裝飾,有折枝、纏枝花卉紋、蓋飾水波紋和蓮瓣紋。外底紅彩書「退思堂制」四字二行楷書款。

  「退思堂」是嘉慶、道光時期的睿親王端思仁壽的堂號。「退思堂制」款前或冠以「睿府」、「睿邸」二字。

  此壺造型別緻,小巧玲瓏,青花色澤淡雅,為道光時期的佳作。

青花詩句紋壯罐

陳設品

高28.1厘米 口徑12.4厘米 足徑11.8厘米

  直口,折肩,筒形腹,圈足,帶蓋。器身、蓋均青花裝飾,器身楷書嘉慶御題詩一首:「佳茗頭綱貢,澆詩必月團。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魚蟹眼徐揚,旗槍影細攢。一甌清興足,春盎避輕寒。」下鈐篆書「大清」圓形印文和篆書「道光年制」四字方形印文。器輔以雲蝠紋、如意雲紋、回紋。

  壯罐流行於明清時期,明景德鎮永樂、宣德御窯廠有青花品種,清乾隆時期多有仿製,道光時期製品不多。清乾隆帝稽古好文,品茗作賦,喜題寫詩詞裝飾茶具。嘉慶、道光時期也承襲乾隆的遺風,瓷器也流行裝飾詩詞。

  此罐裝飾紋飾別緻,青花色澤純正,為道光官窯器不可多得的精品。

紫地粉彩番蓮紋鏤空盤

陳設品

高9.3厘米 口徑38.7厘米 足徑18.3厘米

  盤折沿,弧壁,平底,圈足。折沿處鏤空呈連環式。器內外紫地粉彩繪番蓮紋等。外底施松石綠釉地,上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形制的盤始見於清乾隆時期,嘉慶朝延燒。造型新穎別緻,粉彩器常以紫地、綠地繪番蓮紋,施彩明艷,紋飾精美。

粉彩鳳穿花紋雙聯瓶

陳設品

高15.7厘米 足徑4×3厘米

  器由兩個大小不同的瓶交錯相連,瓶呈橢圓形,撇口,粗頸,長圓腹,圈足。器色地粉彩裝飾,大瓶紫紅地繪鳳穿花、蓮瓣紋等。小瓶綠地繪番蓮紋等。外底均施松石綠釉,上紅彩書「嘉慶年制」四字二行篆書款。

  雙聯瓶也稱為珠聯瓶,取珠聯璧合之意。瓷質雙聯瓶最早見於隋代,如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隋代白釉雙龍柄聯腹傳瓶,陝西西安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白釉龍柄雙聯瓶。清代雍正、乾隆時多有燒制,除雙聯瓶外,尚有四、五、六、七聯,甚至九聯瓶,多聯瓶是幾個高低不同的瓶體組合而成,喻意「五嶽齊天」,為獨具匠心之作。此瓶有乾隆時期粉彩器遺風,施彩艷麗,繪製精細。

綠地粉彩開光紅彩詩句紋茶壺

陳設品

高15厘米 口徑5.9厘米 足徑6.4厘米

  壺直口,短頸,圓腹,圈足。前置曲流,後設曲柄。拱形蓋,寶珠形鈕。腹部兩側描金海棠形開光內,紅彩楷書吟烹茶五律一首:「佳茗頭綱貢,澆詩必月團。竹爐添活火,石銚沸驚湍。魚蟹眼徐揚,旗槍影細攢。一甌清興足,春盎避輕寒。嘉慶丁巳小春月之中浣御制。」下鈐有圓形「嘉」、方形「慶」印記。嘉慶丁巳年為嘉慶二年(1797)。開光外綠地粉彩繪折枝花卉紋和蓮瓣紋等。外底施松石綠釉,中心留白處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壺其造型、施彩、紋飾等仍有乾隆器的遺風,造型雋秀,紋飾繁密,純凈瑩潤的綠釉色地與色彩雅緻的粉彩花紋相配,為嘉慶粉彩器的上乘之作。此壺為嘉慶時期的典型器物,有青花、紅彩和粉彩品種。

粉彩雙龍紋瓶

陳設品

高30.9厘米 口徑8.8厘米 足徑10.5厘米

  瓶撇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器粉彩飾雙龍紋,輔以番蓮、如意雲頭、蓮瓣紋等。外底松石綠釉地留白,上紅彩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此形制的瓶稱為「賞瓶」,《雍正記事雜錄》記有:「此種瓶式為皇帝賞賜之用,故名賞瓶。」賞瓶多為青花繪纏枝蓮紋,因「青」與「清」、「蓮」與「廉」諧音,故有「清廉」的寓意。雍正器罕見,乾隆以後多有製作,除青花外,尚有粉彩、鬥彩、顏色釉製品,為清代官窯的典型器物之一,此器為嘉慶時期的製品。

青花釉里紅雲鶴紋玉壺春瓶

陳設品

高36.1厘米 口徑11厘米 足徑12.5厘米

  瓶撇口,粗頸,鼓腹,圈足。器青花釉里紅繪雲鶴紋,輔以蕉葉、卷草、如意雲頭和蓮瓣紋等。鶴紋寓有長壽之意,是明清瓷器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有雲鶴、團鶴、群鶴等形式。

  造型端莊,製作精湛,青花釉里紅髮色均純正鮮麗,雖無銘款識,仍為嘉慶官窯器中的精品。

青花龍鳳紋雙螭耳瓶

陳設品

高34.6厘米 口徑8.1厘米 足徑9.8厘米

  瓶撇口,長頸,鼓腹,圈足,頸飾對稱螭耳。器青花裝飾,主題紋飾為龍鳳牡丹紋,龍作騰空飛奔狀,鳳作展翅翱翔狀,縈繞以纏枝牡丹紋。龍紋矯健,鳳紋祥和。輔以蓮瓣紋、如意雲紋等。外底青花篆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嘉慶時期瓷器承襲乾隆的藝術風格,其造型創新式樣少,紋飾也多採用傳統寓意吉慶的圖案,繪製技法工筆多於寫意。此器青花呈色鮮艷明快,紋飾清晰,用筆簡潔凝練,造型與紋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仿朱漆菊瓣盤

陳設品

高3.5厘米 口徑16.8厘米 足徑9.7厘米

  器通體呈菊瓣式,收口,弧壁,平底,圈足。器內外壁施仿朱漆紅釉,器內心金彩隸書乾隆御制詩一首:「吳下髹工巧莫比,仿為或以舊還過。脫胎那用木和錫,成器奚勞琢與磨。博士品同謝青喻,仙人顏似暈朱酡。事宜師古寧斯謂,擬欲摛吟愧即多。乾隆甲午御題。」下鈐「乾」「隆」篆書印記。外底施黑彩,上刻填描金「大清乾隆仿古」六字三行楷書款。

  據《清檔》記有雍正十一年,命燒十二種色釉菊花式盤,各四十件。十二種色釉為紅、綠、黃、藍、鐵鏽、茶葉末、胭脂水、藕荷紫、珊瑚、茄紫、粉青和天藍釉。清乾隆時期也燒制菊瓣盤,仿朱漆釉是仿當時著名的薄胎夾苧漆器工藝,瓷器上塗以朱紅釉,造型和釉色均有朱漆效果,真假難辨,唯胎為瓷質。乾隆仿朱漆器物有菊瓣盤、菊瓣式蓋碗等。

此盤精巧別緻,胎薄體輕,釉質細潤,書法工整,筆力蒼勁,其精湛的工藝令人稱絕。

仿木紋釉帶座花盆

陳設品

通高42.3厘米 口徑30厘米 足徑34厘米

  器由花盆與座托組成。盆撇口,斜直壁,平底,其形似多塊木板拼接而成的花盆,外施木紋釉,並飾有二道凸起的金箍。外底施白釉,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底座為仿木質器座,通體施黑釉,上金彩繪有卷草紋、折枝花卉紋。

  以紅赭、褐色兩種彩釉繪製的木紋釉瓷,始燒於雍正時期,乾隆朝尤為流行,造型豐富多樣,有花盆、桶、筆筒、碗等製品。其造型、色澤、質感均與木製器皿酷似,木質紋理清晰,瓷木莫辨。乾隆以後的木紋釉製品以胎釉質地粗厚,木紋不清為特點。

  花盆與底座相配,既增加了整體美感,也給人以穩重敦厚之感,集裝飾性與欣賞性於一體。

仿古銅彩雕螭龍紋三獸足洗

陳設品

高13.4厘米 口徑45.7厘米 底徑30.6厘米

  器仿青銅洗的形制,折沿,淺腹,平底,下置三獸足。通體施仿古銅彩,折沿處雕螭龍紋,外壁用金、藍彩繪蓮瓣紋。外底凸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古銅彩是清代著名的色釉品種之一,陳瀏《陶雅》稱:「古銅彩獨推乾隆朝,花紋皆凸雕夔龍、雲雷,青綠殊可珍玩。款皆篆書六字,或凸雕,或以金寫之。」

  此洗形制碩大,造型規整,胎體厚重,彩釉精細,保存完好,光潔如新。

仿古銅彩描金彩犧耳尊

陳設品

高26.5厘米 口徑16.7厘米 足徑7.7厘米

  器仿戰國時期銅犧耳尊的形制,撇口,短頸,豐肩,圓腹,圈足外撇,肩兩側堆貼對稱犧耳。通體施古銅彩為地,金彩描繪蕉葉紋、斜方格紋等。外底金彩書「敬畏堂制」四字兩行楷書款。

  「敬畏堂」為清代堂名款,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清仁廟、純廟兩代君主好講理學,故所命堂名多理學語。康熙則有『靜惕堂』、『中和堂』,乾隆則有『靜鏡』、『養和』、『敬慎』諸堂,皆內府堂名也。由是親貴諸王亦趨重理學,成為風氣,如『拙存齋』、『紹聞堂』在康熙朝。『敬畏堂』、『正誼書屋』,在乾隆間,……大抵多屬親貴諸王之製品。」此器造型端莊,釉質均勻,金彩明艷,為清代乾隆色釉瓷中的精品。

仿古銅彩犧耳尊

陳設品

高26厘米 口徑16厘米 足徑7.2厘米

  此尊仿戰國時期錯金銀銅雙耳尊形制,撇口,短頸,豐肩,圓腹,圈足外撇,肩部堆貼對稱犧耳。通體施以仿古銅彩,釉彩仿青銅器錯金嵌銀鑲松石工藝,腹部飾典型的雲雷紋。金、銀等彩與古銅銹斑相互交融,效果惟妙惟肖。

  因器型和紋飾均仿銅器,故稱為「古銅彩」。古銅彩瓷燒制始於雍正朝,盛行於乾隆時期,仿銅器而製作的瓷器工藝精湛,十分逼真,不僅造型與原品一致,而且青銅器物的色澤、銹斑、色釉與原物相差無異,反映出乾隆時期官窯瓷器釉料的配製和燒制技藝水平的高超。

 此尊造型古樸,釉質凝重,為乾隆時期官窯仿其他工藝品的典型器物。

松石綠釉雕鳳凰牡丹紋梅瓶

陳設品

高30厘米 口徑6厘米 足徑10.2厘米

  瓶小口,短頸,豐肩,長腹,圈足。器身雕刻花紋,有鳳凰牡丹、如意紋和蓮瓣紋等,通體罩以松石綠釉。外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松石綠釉是雍正時期御窯廠創燒的色釉品種之一,乾隆時期十分流行。因其釉色青綠,似綠松石的色澤而得名,是仿石釉的一種,它以金屬銅為著色劑,二次燒成的低溫釉。

  乾隆松石綠釉器多為小件文玩和裝飾品,大件少見。梅瓶為乾隆時期的典型器物,形體秀美,雕刻精緻,紋飾立體感強,線條流暢,為乾隆色釉瓷中的精品。

仿石釉堆貼螭龍紋瓶

陳設品

高37.3厘米 口徑5.4厘米 足徑11.9厘米

  瓶直口,長頸,圓鼓腹,圈足。頸肩部堆貼一螭龍,器通體施仿石釉,底足施醬釉。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螭龍刻劃採用寫實手法,概括凝練,螭龍雙目圓睜,體態矯健,作奔跑狀,自然逼真,其肅穆的神態,更增加了威嚴雄健之感,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清乾隆皇帝嗜古成痴,瓷器除大量仿燒前朝名窯外,也盛行仿各種手工藝品,其工藝精湛,巧奪天工,許之衡《飲流齋說瓷》稱「驟視絕不類瓷,細辨始知皆釉汁變化神奇之至也」。仿石釉用色澤相似於各色石質的彩釉,勾畫出石頭的紋理,色澤摹仿逼真,有仿大理石釉、虎皮石釉、卵石釉、松石釉等品種。乾隆仿石釉器造型有瓶、筆筒、香爐、扳指、印章等。

粉青釉描金暗花夔龍紋交泰瓶

陳設品

高12.7厘米 口徑5.8厘米 足徑6.3厘米

  瓶口微撇,短頸,溜肩,鼓腹,圈足。腹部鏤雕成仰覆如意頭形並相互勾套,體飾暗花夔龍紋,通體施粉青釉,頸部金彩繪蕉葉紋,口邊、足際均塗以金彩。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交泰瓶上、下兩部分鏤雕成回紋,或如意頭形或正倒「T」形,交接、勾套連為一體的器型,取「交泰」的吉祥之意。《易經》有「天地交泰」之說,即天地相交則時運亨通,故又稱為「天地交泰瓶」。據清宮檔案,乾隆八年唐英奏摺中記有這類交泰瓶,是專供乾隆皇帝玩賞的佳器,為唐英別出心裁之作。此瓶製作精妙,工藝難度大,為乾隆時期「唐窯」中的精品。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同樣的製品。

粉青釉靈芝式洗

陳設品

高8.7厘米 口徑19厘米

  洗形似靈芝狀,斂口,淺腹。通體施仿宋龍泉窯粉青釉。

  洗為文房用具,用於洗筆,故又稱為「筆洗」。瓷質筆洗在宋代較為流行,汝窯、官窯、龍泉窯、耀州窯等都有燒制。明清時期造型更為豐富,尤以乾隆時期最為繁多,仿象生洗多樣,有靈芝、葫蘆、桃、海棠、荷葉、梅花形等。靈芝,古人視為瑞草,可起死回生,駐顏不老,又被視為預兆政清民和的吉祥物,三國魏曹植有詩:「靈芝生天地,朱莫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煥若神。」

  象生瓷是指仿人物、動物、植物形象的瓷器,乾隆時期燒造十分興盛,陳瀏《陶雅》稱:「象生器皿,色目非一,人物鳥獸,指不勝屈。」乾隆朝燒造此形制的器物,多取其吉慶祥瑞之意。

此洗別緻的造型與青釉渾然一體,構思巧妙,雖無精美的雕飾,又無艷彩塗繪,仿生惟妙惟肖,卻自然天成,又富有裝飾情趣。既是一件文房實用器,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窯變釉海棠式花觚

陳設品

高26.4厘米 口徑22.3厘米 足徑10.6厘米

  器呈海棠式,口作四瓣花形,撇口,長頸,圓腹,圈足。通體施仿鈞窯變釉,銅紅釉上交織有數道藍色條紋,釉面光潤晶亮,外底施醬釉,並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觚為商周時期典型的青銅器,明清時期較為流行,有瓷、銅、玉、銀等質地,均用作陳設、插花或供器。

  乾隆窯變釉瓷燒制較多,有花觚、梅瓶、天球瓶、錐把瓶、雲耳瓶、石榴尊、爐等品種。此觚造型雋秀,新穎別緻。

仿汝釉弦紋尊

陳設品

高53.4厘米 口徑17.4厘米 足徑24.8厘米

  尊撇口,束頸,溜肩,鼓腹,圈足。頸腹部飾弦紋數道,通體施仿汝窯天青色釉,有細碎片紋。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乾隆時期仿宋汝窯器,一類是不署本朝款識,器形、釉色、開片等均刻意模仿宋汝窯器。另一類是署本朝款識,釉色仿汝,式樣豐富,造型則多為本朝的典型器。此器為仿漢代青銅器尊的形制,造型古樸,釉色淡雅,釉質勻凈,幽雅凝重,不尚花紋,只飾弦紋,簡潔雅緻。弦紋尊為乾隆時期的典型器物,除仿汝釉外,尚有青花、仿哥、仿官等品種。

法華蓮塘圖蓋罐

陳設品

高34厘米 口徑17.6厘米 足徑21厘米

  罐口微撇,短頸,鼓腹,圈足。帶蓋,寶珠形鈕。器藍釉地法華立粉畫法粉彩裝飾,並輔以金彩,器身、蓋均通景繪蓮塘圖,並輔以瓔珞紋、卷草紋等。外底施松石綠釉,並刻陽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蓮塘圖描繪的是仲夏時節的蓮塘,一池清水,盛開的蓮花,含苞待放的蓓蕾,均繪製得惟妙惟肖,給人以清新怡靜的感覺。

  蓮花為花中君子,碧水、荷葉青青,諧音「清廉」,有「一品清廉」之意。瓔珞原是用線將珠寶、玉石編串成多層次的裝飾品,陶瓷器裝飾瓔珞形狀的紋飾稱為瓔珞紋,宋元時期的瓷塑觀音、菩薩多以模印或貼塑飾瓔珞紋。明清時期,多見於青花、五彩和法華器上,青花、五彩以描繪手法,法華器則採用立粉畫法。

  明代永宣時期,景德鎮窯仿製陶胎法華,始燒瓷胎法華器,清代延燒,但官窯法華製品較為罕見。此器端莊秀美,形制較大,由於粉彩的使用,比明代器更顯細膩華麗,為乾隆官窯法華器十分珍貴的藝術精品。

琺琅彩纏枝花卉紋蒜頭瓶

陳設品

高18.6厘米 口徑2.8厘米 足徑5.3厘米

  瓶蒜頭形口,長頸,碩腹,圈足。通體以鳳尾紋為地,以琺琅彩加金彩繪各式纏枝花卉,有紅、黃、藍、白等色,色彩斑斕絢麗。外底松石綠釉,上藍料雙方框內書「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在彩地上用各種色彩繪製各式各樣的織錦紋、軋道紋等,稱為「錦灰堆」。琺琅彩瓷雖始於清代康熙時期,至乾隆時期製作更為精緻。乾隆時期,由於中歐貿易與文化的交流,琺琅彩瓷的繪製受西洋繪畫等藝術影響較大,紋飾與施彩技法等方面具有西洋風格。此器為乾隆琺琅彩瓷的上乘佳作,原為清宮舊藏。

粉彩鏤空夔龍紋轉心瓶

陳設品

高30.3厘米 口徑8.5厘米 足徑10.5厘米

  瓶撇口,長頸,鼓腹,圈足,頸部置對稱螭耳。外壁色地繪粉彩紋飾,頸部紅地繪番蓮、八寶紋,腹部四開光內鏤雕雙夔龍紋,開光外繪番蓮紋,脛部紅地夔龍紋,內膽繪雲紋。外底松石綠釉上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轉心瓶是清乾隆時期的傑作,瓶體由外瓶、內瓶、底座分別燒造組成。外瓶套於內瓶外,內瓶與底座有軸碗相連,外瓶多裝飾鏤雕花紋,內瓶轉動時,透過外瓶鏤空可以看到內瓶的通景紋飾,它是根據陶車旋轉原理而制。乾隆朝是景德鎮瓷業輝煌鼎盛時期,御窯廠為迎合皇室標新立異的追求,器形屢有新創,奇巧之物,層出不窮,轉心瓶為乾隆時期的佼佼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稱轉心瓶為「乃內府珍賞殊品也」。此器製作精工,施彩濃艷,為巧奪天工之作。清末民國時期有仿此類乾隆時期的轉心瓶製品,但工藝較粗糙,彩釉不精細。

鬥彩進寶圖壯罐

陳設品

通高31厘米 口徑10.8厘米 足徑10.8厘米

  器呈燈籠狀,直口,短頸,長圓腹,圈足,帶蓋。器身、蓋面鬥彩繪進寶圖,輔以雲蝠、如意雲、折枝花卉紋等。進寶圖繪有重山復水,此起彼伏,連綿不斷,平溪小橋,山澗茂林,蔥綠蒼翠,山花綻放,道路崎嶇,進寶的隊伍行於盤山道上,或推車,或肩扛,或懷抱寶物,或泛舟於水上。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器因上下粗壯,口底相若,故稱為「壯罐」,為明初永宣時期始創,清代乾隆、道光時期有仿製。清代乾隆鬥彩器製作工藝精湛,其色彩嬌艷奪目,畫面生動形象。

  乾隆時期壯罐多為青花品種,鬥彩器十分罕見。此器圖案精美,紋飾清晰,層次感強,彩釉鮮艷如新。

鬥彩桃蝠紋葫蘆扁瓶

陳設品

高30.5厘米 口徑6.8厘米 足徑9.7厘米

  器呈扁體葫蘆形,通體鬥彩裝飾,腹部開光內繪山石花卉紋,外繪折枝桃紋、飛蝠紋等,寓有福壽吉祥之意。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葫蘆藤蔓綿延,「累然而生,食之無窮」,籽粒眾多,數而難盡,為綿延後代,子孫眾多的象徵,為吉祥之物,又為「暗八仙」之一。瓷質葫蘆瓶為中國傳統陶瓷中的典型器,明清時期燒製品種繁多。此器造型新穎別緻,端莊規整,紋飾祥瑞,繪製精湛,為乾隆鬥彩中的珍品。

鬥彩團花紋缸

陳設品

高23.4厘米 口徑33.1厘米 足徑18.4厘米

  缸直口,弧壁,深腹,假圈足。器鬥彩紋飾,繪折枝花卉、團花紋、如意雲紋和蓮瓣紋等,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乾隆鬥彩器以製作工藝精緻、色彩鮮麗、紋飾更趨圖案化為特徵。團花是乾隆瓷器流行裝飾紋樣之一,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云:「至乾隆以後喜作團彩,稍久風致矣,然於華麗之中別饒蔥茜之致,足為清供雅品,彌可寶貴也。」此缸紋飾布局繁密規整,繪製嚴謹,為乾隆鬥彩的典型器。


推薦閱讀:

倫敦騎士橋拍賣—單色釉瓷器 
【視頻】王剛搞收藏,去潘家園買到贗品瓷器!
帶你去逛景德鎮----瓷器上的龍(二)
二十三歲,從事與陶藝無關的行業,想成為一名陶藝師,我需要去什麼地方學藝,需要付出什麼?
馬未都:瓷器的秘色究竟是什麼顏色

TAG:中國 | 國家 | 博物館 | 清朝 | 瓷器 | 賞析 | 國家博物館 | 藏品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