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代謝綜合征(1-22篇)

某機關人員血脂異常與脂肪肝患病情況分析

1 上海市東醫院 2 上海海員醫院

3 上海市楊浦區衛生局:4.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龔冰璐1 胡瓊1 李智4 葛軍1 霍惠峰2 王寶珍3 史京衡3 史虹4

目的:分析某船員公司機關人員血脂異常與脂肪肝患病情況。方法:對250名船員公司機關人員(觀察組)年齡32~59歲,平均47.5歲,絕大部分在機關工作8年以上;海上船員202名(對照組)年齡28~55歲,平均48.2歲,均在船上工作8年以上。兩組均為男性,既往無明確肝炎,心功能不全及長期服藥史,排除嗜酒者。分別測血清總膽固醇(TC)及三醯甘油(TG)值,同時進行B超(三維多普勒)檢查等。結果:血脂異常者(TG或及TC高於正常值、其中TG升高約佔60%以上),觀察組患病率高於對照組患病率(X2=4.98 P<0.05),B超顯示:觀察組,,脂肪肝81例(輕度61例、中度以上20例),患病率為32.01%;而對照組脂肪肝41例(輕26例,中度以上15例),患病率為20.50%,兩組患病率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7.96 P<0.01),而兩組脂肪肝患者中的血脂異常例數,分別為48例、23例,無統計學意義;其他指標,觀察組:血壓、體重指數高於對照組(P<0.01)。 提示:某船員公司機關人員血脂異常與脂肪肝患病率高於海上船員,久坐辦公室等生活方式可能是患病率高的一種因素。

肥胖門診患者對肥胖的認知程度及其期望療效的調查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200080)

姚莉莉 吳藝捷 顧鳴宇

目的:調查肥胖門診成年患者的教育背景與部分心理特徵,以初步探討肥胖門診患者低回訪率的原因。

方法:對2002年度本院肥胖門診就診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對象均為確診為超重或單純性肥胖症的病人,測定其身高及體重。問卷內容包括患者的教育背景,對單純性肥胖症性質的認知程度,對此次減肥成功的信心及其期望在肥胖門診獲得的減肥效果。分析可能導致這些患者低回訪率的原因。

結果:2002年1至12月間本院肥胖門診就診的患者120例,其中男34例,女86例,平均年齡41.73±19.02歲,平均身高162.16±7.96厘米,體重79.98±14.33公斤,體重指數(BMI)30.47±6.49公斤/米2。其中超重(BMI<25公斤/米2)7例(5.8%),肥胖(BMI≥25公斤/米2)113例(94.2%)。三個月內第二次複診率為15.0%。按教育背景分,小學及以下佔5.8%,中學佔57.5%,大學及以上佔36.7%。患者自我分析體重失控的主要原因為,家庭或同事不支持的佔1.7%,運動量不夠的佔25.8%,有遺傳背景佔1.7%,飲食控制不佳佔39.2%,自己沒有掌握科學的治療方法佔16.7%,不清楚的佔15%。對單純性肥胖症系一多因素疾病,十分了解的佔14.2%,比較了解28.3%,了解一些32.5%,不太了解25%,完全不了解的0%。對單純性肥胖症可能並發多種慢性疾病,十分了解13.3%,比較了解30.8%,了解一些36.7%,不了解19.2%。本次就診時減肥願望的強烈的60%,比較強烈28.3%,有願望但不太強烈8.3%,不太想減1.7%,沒有減肥願望的1.7%。對此次減肥治療能堅持到底的信心,表示完全不可能1.7%,不太可能3.3%,有可能32.5%,比較肯定40.8%,一定能的佔21.7%。對於此次就診期望得到的減肥效果,期望減去體重為8.30±6.55,期望所用時間為2.60±1.68個月,其中一個月29.2%,兩個月30.0%,三個月的佔22.5%,認為自己的期望完全不合實際3.3%,有點不合實際15.8%,比較符合實際58.3%,非常符合實際10.0%,不清楚是否符合實際的佔12.5%。

討論:本研究調查了肥胖門診單純性肥胖及超重病人的教育背景,他們對單純性肥胖症性質的認知程度,此次減肥成功的信心及其期望在肥胖門診獲得的減肥效果。發現肥胖門診病人具備一定教育背景,對體制失控的原因有一定認識,在就診前即能對該疾病的性質有一定了解,同時減肥願望強烈,也有信心能堅持到底,但他們期望的減肥速度普遍較快,要求體重下降的輻度也較大,並且認為自己的期望值比較合理。提示單純性肥胖症患者低隨訪率的原因可能與他們的預期值高於實際治療效果有關。故肥胖門診診治過程中,注意糾正患者不合理的願望也是重要一環。

糖脂代謝紊亂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代謝特徵分析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崔九蘭 周文中 劉優萍 鄭升 張迪 張芳林 李果 羅敏

目的:建立接近人類臨床表現的,包括1型、2型糖尿病及肥胖等在內的各種糖脂病變大鼠模型,使之類似相應疾病的臨床表現。

方法:清潔級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90隻隨機分為A~F共6組,每組15隻。A組:對照組1,普通飼料餵養的大鼠一次性尾靜脈注射0.1mol/L檸檬酸緩衝液,pH4.5。B組:對照組2,普通飼料餵養的大鼠STZ15 mg/kg一次性尾靜脈注射(STZ溶於0.1 mol/L檸檬酸緩衝液中,pH4.5)。C組:1型糖尿病組,普通飼料餵養的大鼠STZ50 mg/kg一次性尾靜脈注射。D組:高熱量即肥胖組,高熱量飼料餵養的大鼠一次性尾靜脈注射檸檬酸緩衝液。E組:2型糖尿病組,高熱量飼料餵養2個月後一次性尾靜脈注射STZ15 mg/kg。F組:對照組3,高熱量飼料餵養一個月後一次性尾靜脈注射STZ15 mg/kg。相應模型建立後,進行血中糖脂水平檢測、胰島素-葡萄糖耐量試驗、胰島免疫組化及其圖像分析。

結果:1、2型糖尿病模型組(C、E組)表現三多一少癥狀,C、D、E組血中甘油三酯水平高於A、B組,E組較之D組升高差異亦具顯著性。血中膽固醇的升高改變與甘油三酯不同步,C組與A組比較差異並無顯著性。空腹基礎胰島素值在C組降低,在D組增加,在E組較之A組雖略有增加,但差異無顯著性。胰島素-葡萄糖耐量試驗中以K值表示的胰島素敏感性在C組、D組、E組均降低,其中E組較前兩者更嚴重。胰島的免疫組化分析。A、B組胰島大小均一,形狀規則,界限清楚;C組胰島萎縮,小胰島多見;D、E組胰島增生,胰腺組織可見散在增生胰島。單位胰島β細胞中,D組胰島素含量增加,表現為吸光度增強,C組則降低。可見2型糖尿病模型組高熱量飲食一段時間後給予小劑量STZ的大鼠模型外周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胰島素合成和分泌相對於單純高熱量飲食組大鼠降低,但仍高於正常對照組。

結論:所建立的各種糖脂病變大鼠模型,接近人類臨床表現,具備代謝綜合征的多種表現,將為糖脂病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格列吡嗪控釋片對其他降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曲伸 鄒大進

目的:評價其他降糖藥效果不佳改用瑞易寧或加用胰島素睡前中效胰島素治療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142例口服磺脲類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病人隨機分為四組:A、原治療組;B、改用瑞易寧治療組;C、瑞易寧加用胰島素組;D、原治療組加用胰島素組。治療12周後觀察血糖、胰島素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改變。結果:在四組中,瑞易寧加胰島素組和其他降糖藥物加胰島素組治療效果最好,改用瑞易寧組血糖較原治療組有所改善,糖化血紅蛋白降低,而維持原治療組效果最不理想。瑞易寧加用胰島素治療組服藥依從性好,副反應低,低血糖發生率低。結論:對於原磺脲類藥物治療不達標患者,換用瑞易寧治療具有較好的服藥依從性和滿意度,治療效果優於換藥前,且可以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值得臨床推廣。加用胰島素睡前注射治療可更好的控制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後血糖),改善胰島素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但低血糖發生率增多,在臨床應用中應加以注意。

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研究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李慧 鄒大進 郭品娥

目的:通過測定血清中高敏感CRP水平,探討CRP與肥胖及胰島素敏感性的關係及意義。

方法:61名受試者分為:單純肥胖組(男16女15,平均年齡39.00±10.48歲BMI≥28kg/m2)和正常對照組(男17女13,平均年齡41.83±6.91歲,均為BMI<25kg/m2),所有受試者均排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腫瘤等。由專人對受檢者檢測身高、體重、腰圍,計算體重指數(BMI)、脂肪百分比(BF%):用於評估成年人的脂肪含量。所有受檢者均隔夜空腹8h以上,清晨靜脈抽血測空腹血糖(FPG)、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島素(FIN)採用放免法測定,雙管法,取兩次測定的平均值;血清高敏感CRP(hs-CRP)採用乳膠增強速率免疫散射比濁法測定。使用Dade Behring 公司(德國)BNProSpec 全自動速率散射比濁儀及原裝配套試劑。胰島素抵抗的評價:採用胰島素敏感性簡易參數,穩態模式評估法評價胰島素抵抗的程度,即HOMA-IR=FPG×FIN/22.5應用SPSS10.0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採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由於CRP、胰島素及HOMA-IR均為非正態分布,CRP以中位數(四分位距)表示,兩組間差異用Mann-Whitney U檢驗;胰島素及HOMA-IR經對數轉換後再行t檢驗。CRP與其他參數的相關性分析應用Spearman相關分析。

結果:單純肥胖組和體重正常組血清CRP濃度[中位數(四分位距)]分別為:2.78(1.27-4.67)和0.62(0.32-2.32) mg/L,單純肥胖組明顯高於正常對照組( P<0.01)。血清CRP與BMI、HOMA-IR、空腹胰島素(FIN)及空腹血糖(FPG)分別呈正相關(r= 0.443,0.454,0.406及0.306,P<0.01),與腰圍和脂肪百分比也呈正相關(P<0.01)。

結論/討論:近年來慢性炎症反應在冠心病、2型糖尿病、肥胖及胰島素抵抗綜合征中的作用受到廣泛關注。高敏CRP(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的檢測為研究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更先進更靈敏的手段。本研究顯示: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CRP水平高於體重正常者,但仍低於切點10mg/L,且CRP與BMI、腰圍及脂肪百分比均呈正相關。支持有學者提出的肥胖是處於一種低度的慢性炎癥狀態的觀點。血清CRP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慢性炎症參與了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和發展,但其中的機制有待於基礎和臨床的進一步研究。

羅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單核

細胞CD36表達的影響

(1、 第二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200433;2、海軍411醫院)

徐茂錦1 鄒大進1 張軍1 葉江洪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清道夫受體(CD36)的表達及羅格列酮的影響。方法:流式細胞儀測定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正常對照者20例外周血單核細胞CD36的表達,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羅格列酮組和非羅格列酮組兩個治療組,治療三個月後,觀察其外周血單核細胞CD36表達的變化。結果: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CD36表達的平均熒光強度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加,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CD36表達與即時血糖水平、糖基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不相關;羅格列酮組治療後單核細胞CD36表達的平均熒光強度明顯降低,與治療前、非羅格列酮治療組相比均相差顯著,非羅格列酮組治療前後單核細胞CD36表達的平均熒光強度無顯著變化。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單核細胞CD36的高表達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機制之一,PPARg激動劑能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單核細胞CD36的高表達。

辛伐他汀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應

蛋白水平的影響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高從容 鄒大進 郭品娥 張樂之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感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與大血管病變的關係以及辛伐他汀的干預作用。方法:採用乳膠增強免疫速率散色比濁法定量檢測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大血管病變23例,無大血管病變21例)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hs-CRP水平。其中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服辛伐他汀6月後複查血清hs-CRP 。結果:(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 水平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高(2.33±1.67 vs 1.05±1.36 mg/L, P<0.01)。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大血管併發症組年齡大,病程長,血清hs-CRP水平明顯高於無血管併發症組(3.22±1.69 vs 1.36±0.99mg/L, P<0.01), 而兩組體重指數(BMI)、血脂、HbA1c均無差異;(2)相關分析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與BMI和年齡呈正相關(r分別為0.31及0.37, P<0.05),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呈負相關(r=-0.43,P<0.05);(3)辛伐他汀治療後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改善,血清hs-CRP水平明顯下降(2.86±1.23 vs 1.85±0.79 mg/L, P<0.05)。結論:血清hs-CRP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預測因子;辛伐他汀通過降脂及抗炎途徑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及

西布曲明減重治療的影響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高從容 楊凌輝 王奇金 鄒大進

目的:觀察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及西布曲明減重治療的影響。方法:45例單純性肥胖患者分別接受西布曲明(25例)和安慰劑(20例)治療24周,治療前後測量患者的體重、腰圍、空腹血糖、胰島素及IL-6的濃度,計算體重指數(BMI)和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結果:(1)治療前,西布曲明組和安慰劑組的體重、BMI、腰圍均高於正常對照組,而西布曲明組和安慰劑組無明顯差異。經過24周治療,西布曲明組的體重、BMI和腰圍明顯下降[(84.48±12.26 vs 77.94±11.51)kg, P<0.005;(30.82±1.99 vs 28.29±2.06), P<0.005;(93.75±4.89 vs 83.54±4.52)cm, P<0.005];安慰劑組患者的體重、BMI和腰圍也有下降(P<0.05),但西布曲明組患者體重、BMI和腰圍下降程度明顯高於安慰劑組(P<0.005)。(2) 與正常對照組比,肥胖患者空腹血清IL-6、Ins水平及HOMA-IR明顯升高。經過24周治療,西布曲明組的血清IL-6、Ins水平及HOMA-IR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分別為[(118.46±22.81 vs 99.21±24.02)pg/ml, P<0.005;(21.66±7.69 vs14.19±5.52)mIU/L, P<0.005;4.75±1.74 vs 2.65±1.02, P<0.005];而安慰劑組僅有血清Ins水平及HOMA-IR較治療前下降[(20.84±5.78 vs17.69±5.09) mIU/L , P<0.05;4.64±1.63 vs 3.35±1.43, P<0.05],而血清IL-6有下降趨勢,但P>0.05。(3)直線相關分析發現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IL-6水平與BMI、腰圍、空腹胰島素及HOMA-IR密切相關。西布曲明組的血清IL-6的下降與BMI、HOMA-IR的下降呈明顯正相關(P<0.05), 與腰圍下降相關性更大(P<0.01)。結論:單純性肥胖患者血清IL-6水平明顯升高,西布曲明治療後能明顯降低血清IL-6水平,可能與體重減輕,特別是內臟脂肪減少有關。

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響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內分泌科,上海,200433)

魯 瑾 鄒大進

目的:已知,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反應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的濃度明顯升高,且其與血糖、胰島素抵抗及合併冠心病等情況密切相關。本文用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觀察其血清中C-反應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的變化情況,以明確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炎性因子是否具有改善作用。方法:選擇合用磺脲類與雙胍類降糖藥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隨機分為吡格列酮組和對照組,分別加用吡格列酮30mg/日和安慰劑治療12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後血糖、胰島素、C肽、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及C-反應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等的變化情況。並進一步分析糖尿病中炎性因子與各項代謝指標的相關性。結果:吡格列酮組治療12周後,較對照組空腹血糖(9.32± 1.37 vs 8.40±2.21 , P<0.05)、糖化血紅蛋白(8.62±1.65 vs 8.20±1.61, P<0.01) 、空腹及餐後2小時C肽水平(1.851.61 ± vs 1.30±0.67 , 5.02 ±4.01 vs 3.02±1.58, P<0.05) 明顯下降,HOMA-IR指數 (5.09 ±3.04 vs 3.75 ±1.92, P<0.05) 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3.28±1.40 vs 2.32±0.66, P<0.05)、白介素-6(157.24±73.76 vs 133.73±60.63, P<0.05)、白介素-8 (0.40±0.22 vs 0.23±0.18, P<0.05) 水平亦明顯下降。其中,C-反應蛋白及白介素-8水平的下降與空腹及餐後2小時C肽水平相關(C-反應蛋白,r分別為0.479、0.484,P<0.05;白介素-8,r分別為0.383 P<0.05, 0.507 P<0.01);白介素-6水平的下降與HOMA-IR指數相關(r=0.38413, P<0.05)。結論:吡格列酮可明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性因子的水平,且其可能與2型糖尿病中胰島素抵抗狀態的改善有關。

中國人血清抵抗素水平與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關係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李慧 鄒大進 張樂之 高從容 賈鶯歌

目的:研究中國人血清抵抗素水平與肥胖、2型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的關係。

方法:88例研究對象分為:單純肥胖組31人(男16女15, BMI≥28kg/m2),糖尿病組27人(男17女10),正常對照組30人(男17女13)。由專人對受檢者檢測身高、體重、腰圍,計算體重指數(BMI)、脂肪百分比(BF%)。所有受檢者均隔夜空腹8h以上,清晨靜脈抽血測空腹血糖(FPG)、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島素(FINS)採用放免法測定;空腹血清抵抗素採用酶免疫測定法(美國Phoenix Pharmaceuticals,Inc.試劑盒)。胰島素抵抗的評價:採用胰島素敏感性簡易參數,穩態模式評估法評價胰島素抵抗的程度,即HOMA-IR=FPG×FINS/22.5 統計學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協方差分析、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統計處理均使用SPSS10.0軟體進行。

結果:單純肥胖組、2型糖尿病組及正常對照組空腹抵抗素分別為41.29±12.72、43.14±10.94和53.44±6.97 μg/L。單純肥胖組和2型糖尿病組血清抵抗素濃度均低於正常對照組( P<0.01)。研究對象總體平均抵抗素水平:男性47.10±11.45μg/L,女性44.55±12.07μg/L,兩者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空腹血清抵抗素與BMI、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分別呈負相關(r=-0.292及-0.319 , P<0.01),與空腹胰島素、腰圍和體脂百分比(BF%)也呈負相關(r=-0.259,-0.231及-0.239, 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示HOMA-IR為影響抵抗素最為顯著的因素(R2=0.086)。

結論/討論:抵抗素是新近發現的一種脂肪細胞分泌的多肽類激素,在小鼠及大鼠的脂肪組織、3T3-L1脂肪細胞中均有分泌和表達。人類網膜及皮下脂肪組織、分離培養的人脂肪細胞中也見抵抗素mRNA和蛋白的表達,但仍存在爭議。目前國外有關人類外周血循環中抵抗素研究的報道極少。本研究顯示:單純肥胖組和2型糖尿病組空腹血清抵抗素均低於正常對照組,原因尚不能完全解釋。如能同時檢測3組人群內臟及皮下脂肪組織中或血單核細胞中抵抗素mRNA的表達量將更能說明問題。無論是動物模型還是人體,抵抗素在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仍存在爭議,明確其靶組織及受體,確定其在胰島素信號轉導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得出空腹血清抵抗素濃度與BMI、HOMA-IR、胰島素呈負相關的結論,其機制尚不能完全闡明。關於抵抗素在肥胖、2型糖尿病及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仍有待於基礎和臨床研究的進一步證實。

胃減容手術對重度肥胖患者脂肪肝及代謝紊亂的影響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內分泌科

李慧 鄒大進 鄭成竹 郝強 陳月 柯重偉

目的:通過對11例重度肥胖伴脂肪肝患者垂直束帶式腹腔鏡胃減容術(LVBG)前及術後1年的隨訪研究,探討胃減容手術對重度肥胖患者脂肪肝及代謝紊亂的影響。

方法:11例體重指數(BMI)≥35kg/m2且伴有明顯肥胖合併症的重度肥胖患者,術前均由B超診斷為脂肪肝,經內分泌專科醫生進行系統的體格檢查及實驗室相關生化檢測,由CT專科醫師進行肝臟CT檢查,由普外科醫師行腹腔鏡下垂直出口束帶狀胃減容手術。比較術後1年患者體重、BMI、腰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PG×FINS/22.5)、空腹血脂、肝臟酶譜(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血尿酸及肝平均CT值的變化(脂肪肝CT診斷標準:肝臟密度降低,肝的CT值低於脾,肝/脾CT比值≤1)。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由於胰島素及HOMA-IR均不是正態分布,故經自然對數轉換後再行統計分析。手術前後各項指標比較採用配對t檢驗;相關分析採用Spearman相關分析、偏相關分析。應用SPSS10.0軟體進行統計學處理。

結果:術後患者體重、BMI、腰圍均明顯下降(P<0.01);空腹胰島素、HOMA-IR及TG降低,與術前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術後肝平均CT值升高,前後差異有顯著性(P<0.01)。空腹胰島素及HOMA-IR的降低與腰圍的減少相關(p<0.01),與肝CT值的增加相關(p<0.05)。11例患者中術前有8例存在至少1項肝臟酶異常,但均小於正常值上限的2倍。術後1年ALT和AST均明顯降低(P<0.05)。未發現ALT和AST與體重、BMI及腰圍之間的相關性。

結論:單純性重度肥胖患者LVBG術後體重顯著下降,肝脂肪變減輕,血脂紊亂及胰島素抵抗均明顯改善。對於肥胖相關性脂肪肝如無肝功能損害或病理上僅為單純性脂肪肝,積極減肥,控制代謝紊亂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療選擇。重度肥胖患者單純依靠運動、節食或藥物往往無法達到長期、有效的體重控制。本研究顯示:經LVBG減肥的患者體重明顯減輕並可長期得到控制,血脂、糖代謝及胰島素敏感性均得到改善,脂肪肝也有顯著好轉。

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代謝與肥胖的關係

上海市楊浦區糖尿病防治研究協作組

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

1:楊浦區中心醫院 2:楊浦區控江醫院

3:楊浦區衛生局 4: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蔡曉鶯1 庄海平1 王海鷹2 徐曉雯 史京衡 史虹莉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謝與肥胖的關係。

方法:選擇本院糖尿病專科門診和住院病例121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4組,非肥胖2型糖尿病(BMI<25kg/m2)為A組,共31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中,BMI25~26.9 kg/m2為B組,共30例。BMI27~30 kg/m2為C組,共34例。BMI大於30 kg/m2為D組,共26例。

結果:(1) FPG:A組,B組C組,D組的分別為9.21±1.26mmol/L,8.47±3.10mmol/L,8.82±3.14mmol/L和7.12±2.07mmol/L除D組血糖低於A組血糖(p<0.01),其他各組間的差別無統計學意義。(2) HbA1c:A組,B組,C組,D組分別為7.49%,7.45%,7.6%,6.91%,四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3) CHO:A組為4.82±0.64 mmol/L,B組5.26±0.26±mmol/L,C組5.66±1.53 mmol/L,D組5.31±0.30 mmol/L,B組C組和D組與A組比較,CHO均增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4)TG:A組為1.1±0.52 mmol/L,B組 1.79±1.04 mmol/L,C組 1.88±0.26 mmol/L和D組 2.18±0.43 mmol/L,與A組比較,後三組的TG均增高,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5)HDL-C:A組為1.28±0.15 mmol/L,B組 1.25±0.29 mmol/L,C組1.29±0.15 mmol/L 和D組1.43±0.81 mmol/L,四組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6)LDL-C:A組為2.5±0.63 mmol/L,B組3.15±1.26 mmol/L ,C組3.48±1.27 mmol/L,D組3.2±1.34 mmol/L,與A組比較,後三組明顯高於A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0.05)。

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不因肥胖程度,即BMI的增大而升高。膽固醇因體重指數的增高而明顯升高。甘油三脂也隨著體重指數的增高而明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與體重指數的變化無明顯關係。低密度脂蛋白因體重指數的增加而升高。

糖尿病血甘油三脂水平與胰島素抵抗的關係

上海寶山區中心醫院 201900 徐桂芳 程雯

目的:探討血甘油三脂水平與胰島素抵抗及糖化血紅蛋白濃度的關係。方法:109例門診2型糖尿病病人測定了血漿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甘油三酯和血膽固醇水平,進行了胰島素敏感性指數(IAI)計算。109例患者均為我院2002年內分泌門診病人,根據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報告的診斷標準,而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其中男40例,平均年齡61.4歲,女69例,平均年齡62.58歲。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過夜8-12小時,晨7點抽靜脈血,測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島素(FINS)、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CHO)、糖化血紅蛋白(HbA1c),並進行胰島素敏感指數(IAI)計算。統計學處理 組間均數比較用t檢驗,以上處理採用醫學Excel軟體運行。胰島素敏感指數(IAI)=1/(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結果:血膽固醇水平與HbA1c濃度和IAI之間無顯著關係,經組間均數顯著性(t)檢驗,統計學顯示二組間HbA1c水平之間P值>0.05,無差異,二組IAI之間P值>0.05,無差異。血甘油三酯水平與HbA1c濃度和IAI之間有顯著關係。經組間均數顯著性(t)檢驗,統計學顯示二組在HbA1c水平之間差異有顯著性,P值<0.05。二組在IAI水平之間差異有顯著性,P值<0.005。HbA1c濃度和IAI之間有顯著關係。經組間均數顯著性(t)檢驗,統計學顯示,二組在CHO水平和TG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值>0.05。二組在IAI水平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值<0.0003。結論: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明顯影響HbA1c濃度和IAI,影響血糖代謝並增加胰島素抵抗,HbA1c濃度升高明顯影響IAI,增加胰島素抵抗。

我們通過對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甘油三酯及膽固醇測定,進行了以上各項不同水平之間的胰島素敏感指數計算及對糖化血紅蛋白濃度影響差異的比較,探討了血甘油三酯水平與胰島素抵抗的關係,提示糖尿病的發展是與高糖毒性和高脂毒性密切相關的。因此要保護β細胞功能,延長β細胞的衰竭就必須儘早給予嚴格的血糖控制,同時治療高TG血症,逆轉高血糖、高血脂對胰島β細胞的毒性損害作用,使β細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

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脂的相關性探討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醫院內分泌科 200001

董瑩 劉偉 任穎 賈芸

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與血糖、血脂的關係,以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我院內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936例,根據肥胖指數分成肥胖組(459例)與非肥胖組(477例),比較二組的空腹血糖(FPG)、早餐後2小時血糖(PPG)、空腹胰島素(FINS)、糖化血紅蛋白(HBA1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析血脂與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的相關性。結果:肥胖組的TG為1.83±1.25mmol/l顯著高於非肥胖組 1.47±1.24mmol/l,肥胖組的HDL為1.40±0.36mmol/l顯著低於非肥胖組 1.49±0.39mmol/l, TC、LDL兩組無差異性。肥胖組的FINS,HOMA-IR分別為19.78±13.10 ,7.19±6.40顯著高於非肥胖組13.35±9.46 ,4.88±4.07,HOMA-IR與TG呈正相關。討論:本研究發現肥胖組TG、TC、LDL均高於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專家委員會頒布的成人治療指南(NCEPATPⅢ)的血脂控制範圍,非肥胖組LDL高出此範圍,TC接近此範圍,TG和HDL均在要求範圍之內,肥胖組的TG顯著高於非肥胖組和要求範圍值,這表明2型糖尿病中肥胖更易導致血脂的異常。WHO組織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表明高TG血症是預測糖尿病患者今後是否會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良好指標。有文獻報道,在為期8年的心血管疾病前瞻性研究中發現,隨著TG的升高,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分別由44%(TG〈2.3 mmol/L〉,93%(TG2.3-4.5 mmol/L)升高到132%(4.5-9.2 mmol/L)。因此高TG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本研究發現肥胖組的TG顯著高於非肥胖組,這可能是肥胖患者心血管併發症高於非肥胖患者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發現兩組均存在胰島素抵抗,其中肥胖組的HOMA-IR顯著高於非肥胖組。本研究兩組FPG,PPG和HBA1C無顯著差異,但肥胖組較非肥胖組出現更嚴重的胰島素抵抗,說明在同等血糖控制水平的條件下,肥胖可加重胰島素抵抗。本研究發現肥胖組TG,IR顯著高於非肥胖組,且TG與IR存在明顯正相關,而其他血脂指標兩組無顯著差異,與IR也無相關性。這表明肥胖可產生嚴重的IR,因IR而產生過多的胰島素,它不僅對血管平滑肌細胞有直接的刺激和增殖作用,並能增加血中TG含量,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和大血管損傷,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較普通人群更易患心血管疾病。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由於肥胖加重胰島素抵抗,容易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導致較高的心血管併發症率。

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與脂代謝關係的研究

上海市楊浦區糖尿病防治研究協作組

1 楊浦區老年醫院內分泌科 2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3 楊浦區衛生局

董萍1 史虹莉2 史京衡3

研究目的:評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謝情況,並對胰島素抵抗與脂代謝紊亂的關係進行相關性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型糖尿病病例1148例,其中男性528例,女性620例。測定指標:(1)身高與體重;(2)血壓;(3)空腹血糖、HbA1c ;(4)血脂:包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5)空腹胰島素。根據脂代謝紊亂情況將患者分為單純高甘油三酯血症組,單純高膽固醇血症組,混合型高脂血症組。同時根據既往有高血壓病分為高血壓病史組(繼續降壓藥物治療),以及以往無高血壓病測定血壓高於正常又分為單純收縮壓升高組、單純舒張壓升高組、收縮壓合併舒張壓升高組。計算HOMA-IR指數,按四分位將每一組分成A.B.C.D四小組。

結果:(1)分析BMI水平,A、B、C、D四組之間比較,數值有逐步增高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在1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血壓病史392例,佔34.14%。以HOMA-IR四分位分組,可看到A.B.C.D各組有高血壓病史的病例數逐組增加,其中以D組較其它三組多,而C組明顯高於A組,但A組和B組、B組和C組間僅有增高趨勢。無高血壓病史的756例病人中,新發高血壓病例為172人,佔22.75%。新發單純收縮壓升高的病例68例,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新發單純舒張壓升高的病例51例,A組和B組、C組、D組比較,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P<0.01);新發收縮壓合併舒張壓升高的病例53例,A組和C組、D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分析甘油三酯水平,可看到A.B.C.D各組病例數有增高趨勢。A組和C.D組、B組和C.D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血清總膽固醇水平,A.B.C.D四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病例數有下降趨勢。混合性高脂血症水平,A.B.C.D四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HDL-C水平,A組和D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分析HbA1c值,四組數值有逐步增高趨勢,以A組最低,D組最高。A組和B組、C組、D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1)。B組和C組比較,數值有逐步增高趨勢。(5)分析脂肪肝的發生率,A組和D組、A組和C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1)胰島素抵抗嚴重者體重指數明顯增高;(2)胰島素抵抗嚴重者高血壓發生率高,以舒張壓升高明顯;(3)胰島素抵抗嚴重者脂代謝紊亂髮生率高,以甘油三酯增高明顯,伴有HDL-C降低;(4)胰島素抵抗者脂肪肝發生率高。

老年人群代謝綜合征患病情況分析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老年科 200040)

陳 蔚 俞茂華 朱 敏 房美娟

目的:對2002年度華山醫院老年幹部體檢人員進行患病情況分析,以了解老年人代謝綜合征的患病情況及特點。

方法:檢測血糖、血脂、血漿胰島素、血壓、身高、體重、胰島素抵抗指數,並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代謝綜合征(MS)即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為基礎同時伴有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的兩項或兩項以上者。胰島素抵抗的判定採用穩態模式評估法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IN(uU/ml)×FPG(mmol/L)/22.5;取背景人群HOMAIR值的上1/4位點(≥2.31)來判斷個體胰島素抵抗情況。

結果:2002年度華山醫院老年幹部體檢人員1509例,男性892例,女性617例,男女比1.45:1;年齡60~93歲,平均73.27±11.23歲。其中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紊亂、肥胖、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患病比例分別為19.02%、45.66%、50.53%、7.62%、20.15%和13.52%。代謝綜合征患者共204例,患病比例13.52%,男女分別為11.87%和15.89%,性別間無差異;年齡分層後,女性隨年齡增長MS患病比例有所上升,而男性則見下降;按BMI分層後可見,無論性別,肥胖者的MS患病比例顯著增加,是BMI<25kg/㎡者的2倍。代謝綜合征患者的代謝異常類型以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高血壓者最為多見,佔MS的67.2%,其次為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肥胖者佔14.3%,再次為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高血壓+肥胖佔12.2%,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者較少,僅佔6.2%。本次調查中,MS及其各種代謝異常組分中都伴有顯著的胰島素抵抗,伴發比例不一致;糖尿病約65%、代謝綜合征64%、肥胖57%、血脂紊亂38%及高血壓30%伴有胰島素抵抗;調查人群中無上述代謝異常者亦有約10%的人伴有胰島素抵抗。

結論:本次老幹部體檢人群具有較高的代謝綜合征患病比例,最多見的表現形式是糖尿病(或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高血壓,代謝綜合征及相關疾病患者均伴有顯著的胰島素抵抗。

肥胖人群中血清瘦素、FFA和脂聯素水平

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顧衛瓊 洪潔 張翼飛 楊義生 陳宇紅 趙紅燕 唐金鳳

孫首悅 趙詠桔 寧光

目的:通過測定並分析肥胖人群中血清瘦素、遊離脂肪酸(FFA)和脂聯素(adiponectin)的血清水平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探討其在胰島素抵抗綜合徵發生中的作用。

方法:選取24名正常對照和102例BMI>25kg/m2的肥胖個體,將後者按其血糖水平分為單純性肥胖組(32例)、糖耐量減退組(IGT組 34例)和2型糖尿病組(DM組36例)。所有研究對象均分別完成口服(OGTT)和頻繁採樣的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FSIGTT)。使用SPSS10.0統計軟體包統計分析血清胰島素、瘦素、遊離脂肪酸和脂聯素在各組人群間的水平差異以及與肥胖度和胰島素敏感指數等指標的關係。

結果:肥胖患者的血清瘦素和遊離脂肪酸水平均顯著高於正常對照,唯血清脂聯素水平顯著低於正常對照(瘦素:單純肥胖18.98±9.17ng/mL,IGT組 14.26±9.54 ng/mL, DM組12.76±8.39ng/mL vs 正常對照2.64±1.37ng/mL,P<0.001;FFA:單純肥胖725.8±248.6mEq/L,IGT729.5±194.4組 mEq/L,DM組762.0±323.2 mEq/L vs 正常對照448.6±157.5mEq/L,P<0.001和P<0.01;脂聯素:單純肥胖8.00±2.21ug./mL,IGT組7.88±2.75ug./m,DM組5.74±2.63ug./mL vs 正常對照12.37±2.93ug./mL,P<0.001)。在以胰島素敏感指數為應變數的多元回歸方程中,脂聯素、空腹胰島素、FFA和WHR進入方程(r2=0.282, P<0.001)。

結論:肥胖人群的血清瘦素、遊離脂肪酸水平顯著高於正常人群,血清脂聯素水平則與之相反;肥胖度是影響這三種因子的主要因素。脂聯素、空腹胰島素、FFA和WHR是一組很好的評估胰島素抵抗綜合征的指標。

阿司匹林和TNF-α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

上海市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童國玉 李果 劉贇 李紀平 張宏利

目的:觀察大劑量阿司匹林對高脂飲食誘導的IR大鼠模型的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觀察TNF-a和阿司匹林對脂肪細胞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並闡明其分子機制。

方法:采用胰島素耐量試驗(ITT)、葡萄糖消耗和轉運試驗觀察阿司匹林、TNF-a對大鼠模型和3T3-L1脂肪細胞的糖代謝和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並用RT-PCR和Nortnern Blot檢測它們對胰島素信號轉導分子和脂肪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用DD-PCR技術篩查與TNF-a有關的胰島素抵抗相關基因。

結果:高脂3月的IR大鼠用大劑量阿司匹林(200mg/Kg﹒d)灌胃治療4周後,結果發現:高脂飲食組在胰島素腹腔注射後1h、1.5h、2h血糖水平均明顯高於普通飲食組(P﹤0.05或P﹤0.01),空腹胰島素和甘油三酯(TG)水平亦明顯高於普通飲食組(P﹤0.01);阿司匹林治療組在胰島素腹腔注射後1h、1.5h、2h血糖水平均較高脂組明顯減低(P﹤0.01),與普食組無差異,且空腹胰島素和TG水平也明顯減低(P﹤0.01)。

葡萄糖消耗實驗發現:5mM阿司匹林或5ng/ml TNF-a作用48h使3T3-L1細胞葡萄糖消耗分別增加了25%和46%;在100nmol/L胰島素存在條件下,阿司匹林輕度增加了葡萄糖消耗(10%),而TNF-a卻顯著減低了葡萄糖的消耗;同時用阿司匹林和TNF-a處理,脂肪細胞的葡萄糖消耗較單獨TNF-a處理明顯增加。葡萄糖轉運實驗發現:5mM阿司匹林作用72h明顯增加了3T3-L1脂肪細胞基礎和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轉運,5ng/ml的TNF-a作用72h明顯增加了基礎葡萄糖轉運,卻抑制了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轉運,同時加入阿司匹林後,明顯減低TNF-a對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轉運的抑制。

我們還發現TNF-a抑制了GLUT4和CAP基因的表達,阿司匹林不影響GLUT4和CAP的表達,但能減低TNF-a對GLUT4和CAP表達的抑制作用;TNF-a抑制resistin、脂聯素的表達,促進IL-6和PAI-1基因的表達,而阿司匹林能明顯減低TNF-a對resistin和脂聯素表達的抑制,對IL-6和PAI-1無此作用。用DD-PCR技術在3T3-L1細胞篩選TNF-a作用的差異表達基因,發現10條已知基因、一條已知表達序列標籤(EST)和3條新ESTs ,其中TNF-a上調了Synip和血漿胰澱粉樣蛋白A3(SAA3),並經半定量RT-PCR證實。

結論:大劑量阿司匹林能明顯改善高脂誘導IR大鼠的IR。在3T3-L1脂肪細胞,阿司匹林增加了胰島素敏感性並逆轉了TNF-a誘導的IR;TNF-a抑制了GLUT4、CAP、resistin、脂聯素和促進了IL-6、Synip、PAI-1、SAA3基因的表達;阿司匹林減低了TNF-a對GLUT4、CAP、resistin、脂聯素基因表達的抑制,這可能是阿司匹林改善IR及其相關心血管併發症的機制。

上海市6~18歲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調查及

胰島素敏感性分析

復旦大學附屬心科醫院

羅飛宏 瀋水仙 屠月珍 夏紅 支滌靜 姚經建 孫蘭 洪慶榮

葉江楓 趙諸慧 郭志平

目的:研究上海市6~18歲年齡組的兒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和胰島素抵抗情況。方法:採用整群系統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上海市區、郊區各一個區,普查二個區內的所有中小學學生共62006名的身高體重。隨機抽取一個中學比較所有肥胖超重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分別採用BMI國際標準和身高別體重法的上海標準評價肥胖情況。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INS×FPG/22.5,b細胞功能指數(HOMAb)=FINS×20/(FPG-3.5),敏感指數ISI=1/(FPG×FINS)。

結果:(1)研究人群平均年齡12.61±2.99歲;總體BMI為18.91±3.47kg/m2,其中男性BMI顯著高於女性(P<0.0001),市區高於郊區(P<0.0001)。(2).以BMI法為評價標準總體肥胖患病率為3.67%,超重患病率為13.37%;以身高別體重法為參考標準則肥胖的患病率為7.57%,超重的患病率為7.66%,二種評價方法的總體患病率有極顯著差異(P<0.0001)。(3).總體上市區肥胖和超重的患病率顯著高於郊區(P<0.0001);肥胖和超重患病率總體上呈現男高女低,女性的發病率要顯著低於男性(P<0.0001)。(4).肥胖和超重患病率總體上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低。(5)血甘油三酯以肥胖組為最高(1.20±0.77mmol/L)並顯著高於超重組(0.83±0.39 mmol/L)和正常對照組(0.75±0.33 mmol/L)(P<0.0001)。肥胖/超重組HOMAIR、ISI及HOMAb均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與HOMAIR密切相關的因素是血甘油三酯、LN(ISI)、LN(HOMAb) 和BMI。與IAI顯著相關的是甘油三酯、LN (HOMAb)、BMI。HOMAb密切相關是甘油三酯和BMI。

結論:本研究顯示的肥胖總體患病率稍高於我國1996年全國性調查的0~7歲組兒童肥胖患病率,遠低於美國90年代末期的水平;各年齡組肥胖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低,與西方發達國家青少年肥胖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的趨勢有顯著的不同。超重者的胰島素敏感性即顯著下降而胰島素抵抗水平顯著增加,胰島b細胞功能在肥胖者增加更為明顯,由於2型糖尿病的出現在於b細胞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以克服胰島素抵抗並維持血糖穩定,因此青少年肥胖/超重患者的胰島素抵抗必須高度重視。

生物阻抗分析法和雙能X線吸收法

測定體脂成份的相關性和一致性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

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張連珍 劉建民 趙紅燕 寧光 許曼音 陳家倫

目的: 研究生物阻抗分析法(BIA)和雙能X線吸收法(DEXA)在測定絕經前健康婦女體脂成份時的相關性和一致性。

方法:282位月經周期正常的非肥胖絕經前健康婦女分別用BIA法和DEXA法測定fat mass、fat-free mass和fat%,進行相關性分析和配對比較檢驗。

結果:兩種方法測得的fat%(r=0.807,p=0.000)、fat mass(r=0.874,p=0.000)和fat-free mass(r=0.850,p=0.000)都有顯著線性正相關關係。但BIA法測得的fat%(27.52±5.21% vs. 31.02±5.74%;差值=-3.50±3.44%;p=0.000)和fat mass(15.34±4.77kg vs. 15.84±5.00kg;差值=-0.50±0.15kg;p=0.001)明顯低於DEXA法的結果,而fat-free mass的測值明顯高於DEXA法(39.26±3.04kg vs. 34.65±3.55kg;差值=4.62±0.12kg;p=0.000)。

結論:雖然BIA法和DEXA法測得的體脂成份有良好的相關性,但兩者的結果有顯著差別。

單純性肥胖患者血ghrelin水平的測定及意義

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

游利 彭永德 盛正妍 王煜非 王鑒波 王麗娟

目的:Ghrelin是新近從胃組織克隆的具有N端第三個殘基絲氨酸被辛酯化結構的28肽,是生長激素促分泌素。研究發現ghrelin可能參與單純性肥胖的發生。本研究旨在觀察單純性肥胖患者血ghrelin水平及意義。方法:1分組:(1)單純性肥胖組(20例):均為上海地區無親緣關係單純性肥胖患者(男14,女6),年齡39.65±11.93歲(20~60歲)。結合WHO及亞太地區肥胖診斷標準,BMI為(28.55±2.18)kg/m2(26.2 ~33) kg/m2,其中輕度肥胖(BMI≥25~30 kg/m2)14人,中度肥胖(BMI≥30~35kg/m2)6人。(2)正常對照組(20例):均為正常體重,無代謝綜合征(即排除中心性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及微量白蛋白尿等)的上海地區健康獻血者(男10,女10),年齡38.40±11.86歲(22~55歲),BMI為(21.29±1.6)kg/m2 (18~23) kg/m2。2、測定方法:(1)標本採集:清晨空腹采靜脈血5ml,離心取血清存於-70℃。(2)測定:Ⅰ、血清ghrelin測定: 採用EIA法測定(試劑盒由加拿大Phoenix Pharmaceuticals公司提供)。Ⅱ、血清胰島素測定:採用放免法測定(試劑盒由成都華西糖尿病研究所提供)。結果:1、 單純性肥胖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血ghrelin水平明顯下降(P<0.05);血胰島素水平明顯升高(P<0.01)。2、空腹血ghrelin水平與體重、體重指數成負相關(P<0.05),與身高無關(P>0.05);與空腹胰島素負相關(<0.01)。結論:單純性肥胖患者血ghrelin水平是降低,提示血ghrelin對單純性肥胖患者能量平衡起降調作用。

血清脂聯素與肥胖及肥胖類型的關係

上海市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院 王遂軍

目的:目前研究發現,脂肪組織可分泌一種蛋白,稱之為脂聯素(Adiponectin),其在糖、脂代謝中發揮有益的作用,可能與肥胖及其相關疾病的發生髮展有關。本研究旨在分析 血清脂聯素與肥胖及其類型的關係,為進一步探討肥胖的發病機制提供依據。

方法:研究對象共390例(男性171例,女性219例),年齡50.57+0.79(17~85歲)。根據1998年肥胖診斷標準分為:正常體重組(BMI<25kg/m2)182例,超重/肥胖組(BMI~>25kg/m2)208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75g葡萄糖耐量試驗(有糖尿病病史者除外)。應用核磁共振法測定腹腔內脂肪面積(VA)、腹部皮下脂肪面積(SA)、股部皮下脂肪面積(FA);生物電阻抗法精確測定總體脂(脂肪塊FM、去脂肪塊FFM)。應用放射免疫測定法測定血清脂聯素水平。

結果:1.無論正常體重或超重/肥胖組,女性血清脂聯素水乎均顯著高於男性(在前者27.184-1.67ng/ml比21.45±1.90ng/ml,P=0.008:在後者,22.84±1.15ng/ml比17.174-1.27ng/ml,P=0.002)。2.無論性別,超重/肥胖組較之正常體重組,血清脂聯素水平均顯著降低(在男性17.174±1.27ng/ml比21.454±1.90ng/ml,P=0.03;在女性22.844±1.15ng/ml比27.184±1.67ng/ml,P=0.04)。3.腹內型肥胖者較非腹內肥胖者血清脂聯素水平顯著下降(男性16.64±1.64ng/ml比19.17±1.97ng/ml,P=0.03;女性21.474±1.15ng/ml比24.31±1.76ng/ml,P=0.04)。4.以血清脂聯素為應變數,分別以簡易體脂參數(BMI、腰圍、腰臀比)、精確體脂參數(FM、FFM、VA、SA、FA、VA/FA、VA+SA/FA)為自變數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見到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WHR及VA+SA/FA是影響血清脂聯素水平的獨立相關因素,表現為兩者之間的負性影響。5.以血清脂聯素為應變數,以空腹、餐後2h血糖、收縮壓、舒張壓、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HOMA-IR為自變數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見到,HOMA-IR是獨立於血糖、血脂外的對血清脂聯素的負性影響因素。

結論:1.血清脂聯素水平存在性別差異,女性較之男性有更高的脂聯素水平。2。超重/肥胖者伴有顯著的低血清脂聯素血症,以腹內型肥胖更甚。3.腹型肥胖、胰島素抵抗是血清脂聯素水平的主要影響因素。


推薦閱讀:

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食療調治更年期綜合征
科學應對「開學綜合征」(圖)——訪心理專家孫凌
更年期綜合征治療前的注意事項?
更年期綜合征的刮痧療法

TAG:綜合 | 代謝 | 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