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見效的針刺方法
一位針灸名家說過「針灸取得療效的關鍵,一靠取穴二靠手法」。因此,除了取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手法。針刺,如果沒有手法這一重要因素在裡邊,幾乎每個人都會扎針了,可實際並非如此。今日揭秘西北針王鄭魁山老先生的八大家傳針刺手法,一睹為快。
作者:陳潮銘
外公——人稱阿仙的針灸大師的秘訣外公曾是廣東省普寧市裡一個叫仙步村的小村落里的退伍軍人,曾經參與過殘酷的越南戰爭,後來受傷退伍回國。後來學了針灸,並且學得爐火純青,常常一針解決患者的疾病。可惜他英年早逝,我無緣見他,不能傳承他的醫術,至今一直覺得很是遺憾。
現在村裡老一輩的人還有不少人記得他,還有人給他取了個號——「阿仙」。因為他經常免費給窮苦的患者免費治病,並且常常有奇效,一兩針左右解決病人的問題。以至於當時衛生院的醫生多次請他過去傳授技藝,我媽記得詢問最多的話,就是「先生,為什麼你一針就能治好病,而我們卻不行呢?」
再後來,我爸想跟隨他學醫,他給了我爸一本《針灸集錦》的書,跟他說,這本書學透了,很多病都能手到病除了。可惜的是,外公早逝,我爸沒能正式拜師,並傳承他的醫術。後來也是憑著這本書,以及我媽曾經的耳濡目染,敢於用針灸治療一些簡單的病。但我媽記得那一次次其他醫生詢問之下,他的答案是什麼!那便是手法!針刺進穴位後一定要配合手法,進行操作,使針下得氣,到達疾病所在的地方,這樣才能立竿見影。
《針灸集錦》是「西北針王」鄭魁山所寫的書,講述了各穴的特性,主治功效。從書中可以看出來,每一個穴位都如同一味中藥,有著他自己的特性,功效,主治。不像現在的針灸學課本,已經拋棄了穴位的功效;而取穴方法也全部西化,穴位所在幾乎成為了一個固定的點,穴位特性也是沒有介紹,剩下的比較重要的內容也就只有主治。
而現代中醫院中的針灸科室,幾乎淪為了電針的天下,每個病人扎針後接電針,留針20-30分鐘,關注手法的醫生沒有幾個,效果沒有出人意料的一般。很多疾病,比如咳嗽,感冒,面癱等等原本一針就能解決的,現在幾乎見不到了。
針刺手法的重要性(真實故事分享)
去年在科室里交班的時候,突然出現腎區劇烈疼痛,強忍著一個小時仍不緩解,懷疑自己是有腎結石。於是,去做B超,可惜喝了不少水,還是沒有尿,只能看到有腎積水,還要再等等再做。同事建議忍不住要不去打一針解痙止痛的葯。考慮再三,想起自己帶著毫針放在隨身的包里。正好大師(田列,遼寧中醫藥大學校長石岩的高徒)當時也在科室,就請他幫我扎針。
針刺選腎俞,大腸腧,天樞,中極等穴位,第一針剛剛下去,頓感非常刺激,豎脊肌瞬間綳直,大師讓我肌肉放鬆,結果沒多久,腎區的疼痛就消失了,治療前後不到十分鐘。後來又等了大約一個小時去做B超,腎積水已經消失,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幾天後睡夢中又發作過一次,疼的受不了,我自行拿針扎後背腎俞,配合著手法,嘗試著引導針感往疼痛處傳遞,一分鐘左右疼痛就消失了,此後再也沒有發作過。
兩相對比下來,我能感受到自己與大師的差別在於手法的純熟度,大師能在下針之時很快就激起針感,到達病處,調節陰陽的平衡。
《針灸集錦》中治法中記載了汗、吐、下、和、溫、清、消、補。以及各種行針手法,這些其實就是跟我們現代針灸臨床上差異最大的地方,也是為什麼我外公往往能夠一針見效的原因。現代中醫院臨床被收費綁架,中醫的勞動不能按照中醫的特色來進行合理的收費,反而用針數來計費,實在是可笑!
鄭魁山針刺八法介紹
鄭魁山老先生,秉承先祖毓琳公家學淵源,在專擅燒山火、透天涼手法之後,又從古代繁瑣複雜的針刺手法中,潛心揣摩,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出8種常用針刺手法,它們具有簡便易學、實用效速的特點。小編現將鄭氏8種家傳針刺手法的說明、操作方法及臨床應用介紹如下。
1二龍戲珠法操作方法:本手法是綜合關閉、提插、捻轉、迎隨等補瀉手法組成。施針時以針感傳導到眼區為目的,如針太陽穴,左手食指緊按腦穴,右手持針刺至一定深度,等候針氣到達,右手持針使針尖和押手同時向上眼瞼方向,連續推按、捻轉,重(急)插輕(慢)提或輕插重提3~5次,捻按或捻提守氣,使熱感或涼感由上眼瞼擴散傳導眼球;再將針提至皮下,針尖向下眼瞼方向,重複行針手法,使熱脹感或涼麻感由下眼瞼擴散傳入眼球,上下兩條感應包圍眼球。
適應範圍:常用於針刺太陽、絲竹空、瞳子髎等穴,治療急、慢性結膜炎,視網膜出血,視神經萎縮等各種眼病。虛證用熱補法,實證用涼瀉法。根據病情決定是否需要留針。
2喜鵲登梅法操作方法:本手法綜合提插、捻轉、推墊等手法組成。行針時以推墊手法為主,如針攢竹穴,左手拇指緊按上眼眶下緣,防止進針時刺傷眼球,右手持針邊捻轉邊進針刺入穴內,候其氣至,刺手拇食兩指夾持針柄或將中指墊於針下,上下起伏活動,使針柄、針體、針尖上下擺動,補法擺動9次,瀉法擺動6次,使針下熱脹感或涼麻感擴散傳入眼內,留針後將針拔出,揉按針孔。
適應範圍:常用於針攢竹、魚腰、絲竹空等穴,治療急、慢性結膜炎,視網膜出血等各種眼病。也可針刺曲池、肩髃、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治療頭痛、面癱、肩周炎、痹證和胃脘痛等證,虛證用熱補法,實證用涼瀉法,針刺時要做到針感傳導到病處。
3白蛇吐信法
操作手法:本手法是用兩枚毫針結合提插、捻轉手法組成。施針時用兩枚毫針齊刺入治療穴位中,如針曲池穴,左手用舒張押手緊按針穴,右手持兩枚針齊刺入穴內,邊捻邊進針,得氣後施行一伸一縮的重插輕提或輕插重提動作,重插輕提9次為補法,輕插重提6次為瀉法,根據病情留針一段時間後,將針拔出,揉按針孔。
適應範圍:多用於針肩髃、曲池、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腎俞、關元俞等穴,適應症: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痹證以及胸悶脅痛、腰背痛等各種氣滯血瘀病證,虛證用補法,實證用瀉法。
4怪蟒翻身法操作方法:手法是綜合搬搖、捻轉等瀉法組成。施針時以行搬轉術為主,如針肝俞穴,左手拇指緊按針穴,右手持針速刺進至皮下,拇食兩指邊捻轉邊進針,促其氣至,然後右手持針柄自上向下搬轉針體,再由左向右上方翻轉,使針體呈半圓弧形軌跡往複翻旋,捻轉2-6次,使針感擴散,即刻出針,揉按針孔。臨床應用本手法具有清熱、鎮痛的作用。
適應範圍:多用於肩髃、中脘、肝俞、膈俞、脾俞等穴,治療肝氣鬱滯、煩悶胸痛、胃脘痛、腹脹腹痛以及由於氣血瘀滯導致的各種肢體疼痛病證。
5鼠爪刺法
操作方法:施針時取3枚或5枚1寸毫針,將針柄纏繞在一起,右手捏持針柄,點刺在病灶部位,或直接刺在穴位肌膚上,將針身一下一下逐漸地加力按壓刺入穴內0.3~0.5寸,迅速出針,捏擠局部皮膚,使每個針孔出血少許,然後用酒精消毒,以防感染。
適應範圍:多用於針大椎、身柱、脊中、命門、腰陽關、肝俞、脾俞、腎俞等穴,治療實熱證。
6金雞啄米法操作方法:手法是採用提插補瀉中的補法組成。施針時以行小提插術為主,如針內關穴,左手食指緊按針穴,右手持針速刺或捻轉刺入穴內,促其氣至,然後在0.1寸深的範圍內,做快速而連續地重插輕提動作3~9次,使感應向遠處傳導,緩慢將針拔出,扣閉針孔。
適應範圍:本手法以催經氣速至為特點,多用於腎俞、肝俞、中脘、內關、三陰交等穴,適應於久病體虛之證,如腸鳴腹痛、下痢便溏或頑麻冷痹、小兒麻痹後遺症。在治療時,凡得氣緩慢者,均可採用此手法加速氣至。
7老驢拉磨法操作方法:施針時採用推盤手法為主,如針中脘穴,左手食指緊按針穴,右手持針刺入穴位,得氣後,刺手拇食兩指捏住針柄,將針從地部提至天部,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如同拉磨一樣,緩慢地繞穴位旋轉,一般不超過6圈,使感應擴散即可。切忌拉轉過急、過快,以防肌肉纏針引起腫痛。操作完畢,緩慢出針,揉按針孔。
適應範圍:本手法可治療各種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痛、痹證、胃脘痛等病症,常用於針刺中脘、下脘、天樞等腹部穴位,具有疏散癥瘕積聚、消除食積痞塊的作用,對其他穴位也可採用本手法操作。臨證時可按病情進行選配穴,如針太陽、頭維穴治療頭痛;針肝俞、期門穴治療肝氣鬱滯等病證。
8金鉤釣魚法操作方法:施針時以行小提插術為主,如針中庭穴,左手食指緊按腧穴,右手持針刺入穴內一定深度,得氣後,右手拇食指向前或向後連續捻轉針柄1-3次,當針下感覺出現沉緊澀滯的反應時,捏持針柄,使針尖拉住沉緊的穴位肌膚,做輕微的提抖動作3-6次,使局部產生牽拉感應,保持一段時間,待肌肉鬆弛後,緩慢將針拔出,揉按針孔。
適應範圍:本手法具有散結、消瘀和瀉熱作用,如針刺金津、玉液等穴,治療舌強不語、失語症;針陽白、太陽、頰車等穴,治療口眼歪斜;針膻中、中庭等穴,治療肝氣鬱滯、胸痹等證。
推薦閱讀:
※去除霉運的常用方法
※清潔廚房的有機方法
※什麼?呼吸還有這麼多方法!
※能減少面部皺紋的飲食方法
※八字日主強弱衰旺量化計算方法匯總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