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課堂】:戰略管理的八大迷思(下)

1、沒有戰略也能工作

很多人認為沒有戰略每天照樣在上班啊,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所有的工作都有可能是成本,如果事先沒有想清楚這件事,那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情呢?在一些企業里,很多部門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為了讓部門工作顯得很繁忙,就會想辦法「做」很多事情,至於這些事情背後能給企業夠帶來多大的實際幫助,這些部門卻並不特別關注,為什麼呢?因為不能讓老闆看到我們部門在閑著啊。我們都知道PDCA管理模式,為什麼P在最前面,無論小到部門計劃還是大至公司戰略規劃,這恰恰是我們很多企業所忽視的。由於HR對企業制高點的戰略理解不到位、認識不到位,所以導致很多部門為工作而工作,不知道公司的未來要走向何方,不知道工作該走向何方,看到外界流行什麼管理概念、時髦什麼管理體系,就想在公司里推行所謂的種種體系,殊不知這樣不從公司戰略角度的推行只會增加工作量,並不能適合企業當下這個階段的發展,往往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

2、戰略是年度工作報告和工作計劃

目前,已經有一部分企業開始嘗試製定公司級的戰略,但是遺憾的是把制定戰略變成了一場熱鬧的「作業」。一提到作業二字,想必大家從小學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做了無數的作業,既然是交作業,當然不用評比、不用深入思考,因為對錯不重要啊。真正的戰略規劃是需要深入調研與分析各種信息,產業政策、行業演變、市場潛力、企業資源等等,都是與企業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信息,就好比進行一場戰爭,戰前的情報收集都是不經調研收集來的,又如何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呢?說到這裡,不經有人要問,年度工作報告也寫的詳細啊,很多內容,方方面面都有啊。其實不然,年度工作規劃考慮的一般都是計劃12個月以內的事情,但是戰略需要考慮的是3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很多企業走向終結本質原因就是短視,不從長遠考慮或者不知道如何從長遠考慮。在這裡,我推薦大家借鑒一下政府如何制定國家的戰略,一般都是以一個階段制定具體發展目標(包括GDP以及非經濟指標),然後在分解到每五年要達到什麼樣的階段性目標,這樣保證未來中長期的戰略規劃能夠實現。

3、戰略是收入和利潤目標

企業要生存必須要有利潤,這點無容置疑。但是收入和利潤指標僅僅是戰略中的財務類(結果類)指標,還有更多的過程類指標。比如產品的、營銷的、人力資源的、流程建設以及內部運營等方面指標。打個比喻能簡單說明這個道理,車是交通工具,為了幫助人們提高出行速度,那是不是開得越快就越好呢?顯然不是,因為追求速度的同時必須要保證安全,其次是乘坐或駕駛的舒適性,否則變成火箭速度無異於是自殺。

4、戰略是老闆的事情

企業在創立初期,很多事情老闆親力親為,所以很多員工自然而然認為公司要怎麼做都是老闆說了算,部門負責執行就好了,沒必要參與。在二三十年前,老闆可能由於抓住了某個機會或者研發了某種產品取得了成功,但是在如今的市場激烈競爭中,想要繼續靠機會點來贏得競爭,是很困難的事情,可遇不可求。那麼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必須要與老闆一起來思考未來的戰略,老闆並不是萬能的,老闆也有很多專業領域是不精通的。


推薦閱讀:

各家銀行都在布局大零售戰略!
美元霸權戰略:先貶後升
諮詢顧問常用的分析工具-標杆分析法 Benchmarketing
越南戰略謀劃與越美互動

TAG:管理 | 戰略 | 戰略管理 | 迷思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