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反恐戰爭哪裡出了錯

  2015.1月19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歐盟外長會議結束後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周磊攝

  新一輪恐怖主義浪潮襲來之際,歐盟國家外長19日齊聚布魯塞爾,共商反恐事宜。至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全球發起的反恐戰爭已進入第15個年頭。

  然而,無論是最近法國《沙爾利周刊》遇襲,還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膨脹擴張,都顯示全球恐怖主義威脅有增無減。這讓人禁不住懷疑: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究竟出了什麼錯?為什麼恐怖主義屢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越打越恐的怪圈

  應對恐怖主義威脅,西方國家熱衷於武力打擊。這種策略短期內看似有效,但只能暫時遏制極端勢力,無從根除恐怖主義。

  「9·11」恐怖襲擊以來,美國發動了兩場戰爭,雖然一時壓制了「基地」組織的勢頭,但無論在伊拉克還是阿富汗,恐怖主義活動從未消失。究其原因,武力打擊對恐怖主義威脅治標不治本,而且以暴制暴,副作用不小。

  雖然以極端勢力為打擊對象,西方國家的軍事打擊往往輔以政治顛覆,結果摧毀了維繫當地社會正常運轉的政治、經濟結構,由此引發的混亂局面成為滋生極端主義的溫床。

  於是,西方國家的反恐戰爭似乎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越是重兵清剿,恐怖主義活動越是猖獗頻發,最終形成南亞、中東和非洲三大策源地。

  在南亞,隨著美國2011年開始從阿富汗撤軍,「基地」組織伺機反撲,地區恐怖活動呈現上升勢頭。

  在中東,美國以莫須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名出兵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因此造成的權力真空不但引發曠日持久的教派衝突,更令伊北部邊境地帶成為極端分子的天堂,在敘利亞局勢惡化後徹底淪為「伊斯蘭國」領地。

  在非洲,恐怖主義最初影響有限,但隨著2011年美國領導的空襲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後而失控,極端勢力在北非迅速壯大。

  西方的反恐戰爭越打越恐,根本原因在於,軍事干預只是一種報復手段,非但不能剷除極端主義賴以生存的土壤,還為其發展壯大提供空間。這也解釋了,為何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分別駐軍多年,仍未能有效改善當地的安全局勢,一旦撤軍暴力活動立即反彈。

  1月19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在歐盟外長會議結束後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周磊攝

  變幻莫測的定義

  恐怖主義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理應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然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往往脫離安全關切,以反恐之名行霸權之實,以雙重標準定義恐怖主義,造成極端主義禍水肆虐全球。

  細究極端主義興起的歷史,美國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不容忽視。冷戰時期,為抗衡蘇聯的影響,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對阿富汗的狂熱分子大施援手,提供軍事、政治和經濟支持,希望他們能夠擊退入侵的蘇聯軍隊。這股得到美國援助的極端勢力後來發展成「基地」組織,實施了「9·11」恐怖襲擊。

  對於恐怖主義威脅,美國及其盟友從來都是選擇性報復。西方國家高舉的反恐大旗看似正義凜然,其實自有一套摻雜大量意識形態和戰略考量的甄別標準,一貫區別對待對其「有益的」和「有害的」極端勢力。

  「伊斯蘭國」本是「基地」組織的伊拉克分支,卻在敘利亞內戰中迅速壯大,美國及其盟友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自從2011年爆發國內衝突以來,敘利亞境內湧現出大批極端勢力,「伊斯蘭國」就是其中一支強有力的武裝,是反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的中堅力量,頻繁製造襲擊大案。

  由於顛覆巴沙爾政權心切,美國及其盟友對「伊斯蘭國」的暴行視若無睹。昔日的「基地」分支機構搖身變成「反政府武裝」,不但消失在西方國家的反恐雷達上,還堂而皇之得到援助。待到「伊斯蘭國」實力壯大,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大面積領土時,西方國家再想收拾卻為時已晚。

  如今,「伊斯蘭國」儼然成為全球恐怖主義「大本營」,經其調教的極端分子大量「迴流」,構成歐洲當前主要安全威脅。西方國家當初選擇性迴避,為「伊斯蘭國」發展壯大提供了機會,到頭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誇大的「文明衝突」

  恐怖主義屢禁不止,美國等西方國家絕口不提自己犯下的錯誤,而是片面誇大所謂的「文明衝突」。這不僅於事無補,更混淆視聽,加劇全球反恐鬥爭中的矛盾對立。

  極端勢力的興起貌似不同文化的對立,其實與西方國家在中東等地推行的政策密切相關。從「基地」組織到「伊斯蘭國」,美國及其盟友為保全自身戰略利益,在不同時期有選擇地扶持了極端勢力的發展。這不是文明間的對立,更像人為煽動的內部矛盾。

  倒是西方國家急於推行自身價值觀,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謀求利益,在不少國家大搞政治顛覆,加劇地區動蕩,令極端勢力有機可乘。

  「9·11」恐怖襲擊之後,非洲的極端主義尚屬可控範圍之內,影響主要局限於個別國家,直到2011年利比亞局勢突變。美國、英國和法國不僅援助多支利比亞反政府武裝,還主導空中打擊導致卡扎菲政權倒台。

  結果,利比亞迅速淪為「第二個伊拉克」,從此流出的武器落入西非、北非等地極端組織手中,當地更成為北非極端勢力集散地,威脅整個地區安全與穩定。

  世界各地區恐怖主義浪潮的成因錯綜複雜,但都與美國及其盟友的武力干涉和政治顛覆有聯繫。西方國家口口聲聲反恐,其實一直以反恐為工具,到處推行其戰略利益。

  恐怖主義威脅人類和平與安全,應對恐怖主義威脅是事關世界未來的戰鬥。美國等西方國家應摒棄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不要迷信武力,而應與世界各國一道,從剷除恐怖主義的根源著手,綜合施策,遏制直至徹底根除恐怖主義頑疾


推薦閱讀:

過半數英人認為反恐戰爭在走向失敗
【國際恐怖主義】關於全球反恐戰爭轉型問題的再認識
新一輪反恐戰爭已經打響

TAG:戰爭 | 西方 | 反恐 | 反恐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