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講記3??作者:傅味琴
轉載▼
標籤: 文化 | 分類: 講壇 |
有人猛踢正法車輛,滑坡更快
佛住世的時候,證道的人多,因弟子能如法修行,逐漸到了後世,證道的人越來越少了,以學修無方便善巧,法緣不及,故力微也。把原因找出來,有缺漏的彌補,有錯誤的糾正,肯這麼做,就大有希望。末法一萬年,這是根據眾生煩惱的趨向來說的。時間本是假相,不要在時間上執著。末法不在時間上,末法在修行人的身上,應該在修行人的身上去找缺點,找毛病。末法一萬年,但是眼前看來,好像末法到了最後五百年了,不少人都在把佛法往下坡推下去,一滑坡,可滑得厲害。真正的佛弟子想把末法的車輪拉住,不要滑得太快了,可是偏偏有的人在這輛車的背後,用力猛踢。
歪曲佛教,斷章取義,導致證道日稀
十年動亂以後,國家扶助宗教,重新恢復。國家希望宗教能夠發揚對人類、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積極因素。可是這麼多年來,咱們看到,佛門裡的很多人,卻極力在發揚歪風邪氣,這種敗壞佛教風氣的因素,歪曲佛教,斷章取義,邪知邪見,籠絡人心,製造偽經,無非是為名為利。像這種現實如果不改變的話,怎麼證果證道?
要恢復圓滿的佛教
要恢復圓滿的佛教
我們都不知道末法到最後時刻是怎麼樣,據經書上說,佛像也不全了,法寶也不全了,佛法沒人懂了,佛像只剩了一個頭,殘缺不全;佛法剩下一個佛字。所以要希望佛法好起來,首先要恢復圓滿的佛教,佛像要圓滿,要莊嚴,經書要全,不能搞片面,不能搞會集本。佛弟子要深入經藏,不能圖簡單,更不能學愚,不能離經一字,離開佛法就是外道,講經說法,離經一個字,就是魔說,要認真嚴肅起來。
不能把佛法推向末法的最後
最難受的,這幾十年來,佛教敗壞很快,現在有很多善知識在大力挽救。從佛教刊物上,從講經上,對那種企圖把佛教推向末法最後的邪知邪見,在作極力的批判。可惜與此同時,有的刊物仍然在刊登一些不恰當的文章。例如介紹某人提倡的修禪不必持戒,這樣把戒定慧都破壞了,根本戒都不要了。
要發願正法久住
法無定法,末法可以滑坡滑得快,同樣也可以轉末法為正法。宗大師那個年代,發願正法住世五百年,由於願力關係,西藏的佛法就非常好。我們也應該發正法久住的願。我們的經堂、法堂,常有兩幅橫幅,一幅是法輪常轉,一幅是正法久住,經常講經說法叫法輪常轉,目的是為了正法久住。現在搞名利特別起勁,為正法久住大家都不肯干,所以我們對正知正見的善知識,不管他出家多少年,或是在家居士,只要他正知正見,有一顆菩提心,清凈心,抵制歪風邪氣,咱們都要恭敬,都要親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恭敬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對我們自己也有好處。
治不好、吃不死的葯,就不能叫「妙手回春」
我們有偉大的胸懷,只要活著的時候,一心一意使佛法好起來,全力以赴。對於個人的成就,我們不能失望,找找毛病,這才是個辦法。學修要是沒有方便善巧,好比一個醫生,沒有方便善巧,這個病也很難治好。醫生治病治得好,病人稱他「妙手回春」。妙手就是方便善巧。他開的處方非常善巧,配方配得好,醫生治病全靠一張方,處方的奧妙就在你如何去配這個方。如果只靠一味葯,不頂事的!所謂「一味土方,氣死名醫」,靠一味土方你能看好幾個?也有的是一張方子藥名幾乎寫滿了。我想起我年輕時候在上海衛生協會學習,說有個醫生,一張處方,有六十幾種葯。藥店里每逢這個醫生開的處方,就得把一個個抽屜全打開,差不多都得抓一把,所以稱這種處方叫做治不好,吃不死。
法門無量誓願學,貴在方便善巧
人蔘雖是補藥,吃多了也要死的。多用了萊菔子,也會拉屎拉得來沒力氣。如果人蔘抓一點,萊菔子抓一點,兩個對沖,所以吃不好,死不掉。佛主張法門無量誓願學,你能學多少就學多少,只學一門是不對的。但是東抓抓,西抓抓,一進佛門就抓了六十幾種法門,也太亂了吧,所以貴在有善巧方便。
名醫治病都具足善巧
名醫都各有自己的一套,配合得很好,有步驟進行,在治病經驗上具足善巧方便。他臉上從不討厭,使病人得到安慰,臉上從不大驚小怪。病人一看這個醫生有把握,給病人搭脈,全神貫注,細細地體會,病人就放心了,病人問:「醫生啊,我這個病難看了,會好嗎?」醫生回答:「這個病我看多了,你放心吧。」哪有一個醫生反做的?看見病人進來,「今天我家裡有要緊的事情,怎麼平時不來,今天特別忙。」病人一聽就慪氣了。「排隊,沒輪著你,你忙什麼呀?」病人一想,你這個醫生啥個態度?一搭脈,醫生手機響了,打完手機,病人問:「我這個病會好嗎?」「醫病不醫命,如果壽命完了,我也沒辦法了。」這算什麼話?反成精神刺激,沒有這樣醫生稱名醫的。有的醫生先開三貼兩貼疏通葯,把你裡面疏通疏通,疏通好了再給你治病。有的還有一手,「回去吃一個星期的焦米泡飯。」焦米泡飯吃下來,裡邊累積的食物消化了,增加一點活性碳。假如你要問:「熱病用涼葯,涼病用熱葯,那麼上面發燒,下面冷,該怎麼用?」這種情況血脈不通嘛,就得給他疏通疏通血液循環。
一本文殊儀軌能使你修成佛
愚人不知以毒攻毒,就得害人
還有個怪事情,傳說有個藥鋪,掌柜的出去了,老闆娘也懂一點。有一次老闆回來,她說:「剛才你走了,有個人說胃裡疼得厲害,我就抓了一點白藥粉給他。」他說:「你哪個瓶抓的?」一說,「喔喲,不得了了,這是砒霜啊!」老闆急壞了,要出人命的。一夜緊張,第二天果然來了一幫子人,老闆說:「我逃也逃不了。」誰知他們敲鑼打鼓的是來感謝他,一根長竹竿,挑了這麼長的一條蟲,說「幸虧吃了你的葯吐出來了。」這叫以毒攻毒了。愚蠢的人不知善巧方便,那麼凡是胃病都給他吃砒霜,你就得去坐牢。
法無高下,不要對法門評高評低
各種法都有善巧方便,佛是圓滿的智慧,所以對於每種法門都不要誹謗,不要評高評低。有說念佛法門最方便,哪個法門沒有方便?讚歎自己的法門是好的,可不要把別的法門排擠掉!或者說唯有我這個法門,或者說這個法門最最第一,這種話不要說,不要去貶低別的法門。
一本文殊儀軌,能使你修成佛
能海上師說過這一本文殊儀軌,能修到成佛,而且文殊法方便特別多。例如「實設意顯」,非但供養實物,還教你怎麼去觀想,通過觀想福氣更大,你供一朵花,不過一朵花,你作觀想,一朵花能觀兩朵、四朵、八朵,能觀成遍虛空的花作供養,所以叫隨文入觀。還有五方佛的智慧用五個字來表達,那麼三藏十二部,所有的智慧,用一個字來表達,你看多方便!
稱名號要恭敬,也要全稱
有人說念佛最方便,「南無阿彌陀佛」,只有六個字。有的還嫌不夠方便,連「南無」也不要,念四個字,「阿彌陀佛」。我54年上五台山,有人念三個字:「彌陀佛」,這樣不好啊,圓滿的名字,被你念得不圓滿了。南無是恭敬,敬禮,致敬。阿彌陀是名字,佛是尊稱,要全的。譬如過去我的學生來信,稱:「敬愛的傅味琴老師……」敬愛是表示恭敬。譬如學生看見老師,一鞠躬,說「黃老師早。」這也是恭敬。因為你鞠躬了,就用不著「敬愛的黃老師」。拿起一隻電話筒,連個「傅」字也沒有,老師也沒有,只有兩個字,「味琴,接電話。」只有我媽、我老婆才這樣叫我。恭敬嗎?那麼假如稱呼不全呢?叫「琴師,琴師。」成了彈琴的琴師了,愚蠢的人光想懶辦法。
方法方便,功夫可沒有方便
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法門去排斥貶低別的法門。有人看不起念佛法門的方便也不對,說念佛容易,認為很低級。我就要問問他,你試試看,你念個五分鐘佛,能不能一心不亂?或者你念了五年佛,能不能一心不亂?你自己都做不到,為什麼把它看得這麼簡單?方法簡單,功夫沒有簡單。方法方便,功夫可沒有方便,功夫同樣要達到一心不亂的水平。
末法眾生煩惱重,文殊菩薩方便多
因為文殊菩薩大智慧,有種種眾多的、特殊的善巧方便。既然如此,末法時期有人弘揚禪宗也好,念佛也好,都好,咱們也應該好好發心,弘揚文殊法,這也是根據實際情況。大家知道,一個人病輕,劑量要輕一點,葯不用太多;如果病重呢,劑量要加重,否則治不好這個病的;如果病多、複雜呢,還要多種多樣的藥用上去。醫生從來也不會說,病重的人用輕葯,病輕的人用重葯,沒這個話!那不要害人了嗎?現在大家都說末法時期眾生煩惱重,業障重,毛病多,重病用輕葯,豈不顛倒了嗎?所以念佛是好事情,但那是指用功的方法,不等於不要聽法,不要深入經藏,不要斷煩惱,不要其它種種的修行方法,那就不對了。可現在人就是這麼說的,一傳十,十傳百,弄得大家都不要法了。
朝山未見境界,也許是無所求吧
聽說有人朝普陀山見到觀世音菩薩了。我朝普陀山,沒有見到觀世音菩薩,我朝峨嵋山,兩次到金頂也沒有看到佛光,一次是天下雨,一次是陪著朋友上去,上面冰天雪地,只好下來。為什麼不上第三次?我第三次為誰去啊?說你可以去祈求見到境界么,我不去。前兩次都是為了度眾生啊。上五台山沒有見到文殊菩薩,連個智慧燈也沒有見到。那是54年的事,在五台山廣濟茅篷住下來,聽能海上師講經,那時我才25歲。24個人,其中有幾個是像我這樣年輕人,人稱小菩薩,很討人歡喜。有一次咱們年輕人在路上走,遇到兩個比丘尼,咱們就恭敬合掌,她們高興得把給我們吃的東西包好了從地上滾過來,挺有趣。後來才明白:比丘尼不能親手給男居士或者比丘東西,比丘也不能親手接比丘尼、女居士的東西,因為出家人男女不能相碰的。有時候就把東西放在桌子上,路上沒有桌子,只好地上滾過來。在朝台時到了西台,有兩位比丘尼很慈悲,半夜起來拜智慧燈,拜了很久,果然智慧燈出現了,開始一盞兩盞,後來越來越多,大家都起來了,旁邊的人唯獨沒叫我。說句笑話,可能我平時沒有陪他們玩,所以我一點也不知道昨晚拜出智慧燈。我朝過四大名山卻都沒有見到什麼境界,也許是由於我無所求吧!
末法時期修行怎麼修
聽說很多年前有人朝五台山,傍晚走到山坳坳里,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寺,很莊嚴,裡邊都是穿黃衣的比丘,似乎很忙,他走進去問:「師父啊,末法時期修行怎麼修啊?」那位師父說:「門口寫著,你自己去看嘛。」他退出來看門口果然有幾個字,他不認得,就把它描下來,回到原來住的寺里,跟人們一說,人們不信,說這個地方荒山,不可能有這麼一個廟的,他說:「我又不說假話,那門上的幾個字,我還描下來。」明天再去看,果然是荒山,描下來的這個幾個字問人,人都不識,有人說:「你還是到清涼橋去問能海上師,他老人家一定認識。」到清涼橋那裡,能海上師一看,就是文殊心咒五個字。所以每個法門佛菩薩都護持,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菩薩顯示教導末法時期的眾生要修五字真言。我52年在上海,有個老太太,連五個字都念不好,清定上師就叫她念一個字,結果念了三個月,開智慧了,原來請去的經書,再看全認得,全會念,這就是修文殊法的善巧方便。還有護法,護法的善巧方便很多啊,能促使你增長信心,促使你快快成就。
法力不足煩惱難去掉
本次提要:
法力不足煩惱難去掉 學佛法不難,只要聽得懂 能海上師的話簡短明了,都是精密攝持 佛法能廣開,靠你廣學多聞 念頭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思維正法,念念無間,久即相應
法力不足煩惱難去掉
「法緣不及,故力微也。」煩惱是病,法是葯,葯的力量不夠,病治不好,法的力量不足,煩惱就難去掉。有人雖發大心,力量用足,但用法不恰當,一天磕五百個頭,昏倒在柱子上,頭撞出血,用紗布包了起來(眾笑)。這不叫法力,叫頭力,用頭去拼可不是法,證果成道是靠法的力量。你不聽法、不思維、不實踐,同學之間也不討論,吃不深吃不透,過一天算一天,這個法力就不足。
能海上師說:學法貴精密攝持,深印於心,念念無間,久即相應,名詮熟,則能隨文入觀。
學佛法不難,只要聽得懂
「學法貴精密攝持,深印於心。」法太廣了,心力也攝持不起來,所以要精密攝持。學科學開頭容易,後來就繁雜了,學佛法開頭難,越學越容易。凡事開頭難,因為你樣樣都陌生。昨天接到廣東來的電話,有位同學這次要來常住,她跟我說:「書我看不懂,別人講的法我也聽不懂,唯有傅老師講的法,我句句聽得懂,所以我一定要來。」不要怕廣大,不要怕難學,法聽懂了就不難了,天天聽,天天聽得懂,這有什麼難的?難就難在聽不懂。不論別人怎麼樣說,乃至取笑我講來講去不過戒定慧,我還是保持我的風格,為你們消除學佛法開頭的難。我做老師的幫幫你,一開口就讓你懂,那不是更好嗎?慢慢學廣了,再收,越收越小,精密攝持。
能海上師的話簡短明了, 都是精密攝持
今天我沒有遲到吧,我在房裡抓緊抄寫能海上師講過的話來作為提綱,怕準備少了不夠講,可是今天只講了提綱上的兩三句話。你們聽了一個小時的課,攝持起來就是能海上師的兩三句話,這就叫精密攝持。以後你們再看到這兩句話就懂了,用不著再回憶老師過去怎麼講的,我給你們講了這麼多,還不是抓住這兩三句話?所以這兩三句話就成了我講一個小時課的精密攝持。
佛法能廣開,靠你廣學多聞
由於我年輕時學多學廣,所以我就能把上師的兩三句話作廣大的解說。說這怎麼訓練出來?訓練不出來,功到自然成。就像婆婆急產房裡的孫子怎麼還沒有下來,急也沒用,等到你聽見「哇哇……」,就下來了,自己會下來的。文殊智慧全是自然出生,學不過是一個橋樑,是別人的東西,不是你的東西,開了智慧才是自己的東西。
念頭在法上,就能把妄想排除
「學法貴精密攝持。」既然有精密,自然有廣大,因為廣大,為方便起見,所以攝持起來。「深印於心」,容易在心裡深刻記憶。「念念無間」,念頭都在法上,沒有間斷,法的念頭不叫妄想。無間斷地去思維法義,就能排除妄念,妄念起不來了,就開智慧了。昨天你們的輔導老師跟我說:「老師總是叫我們討論,還叫我們說呀,想呀,叫我們去想、想、想,那我們不是沒時間打妄想了?」
思維正法,念念無間,久即相應
聞思修,思很重要,思維正法,能排除雜念,「念念無間,久即相應,名詮熟,則能隨文入觀。」名相熟悉了,在這個時候,你就能夠隨著經文而進入觀想。
從廣大中縮成叫精密攝持
本次提要:
重複才能熟,熟才能深印於心 拋棄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一下子去求高,十倒有九個半落空 從廣大中縮成,叫精密攝持 前世有根機,才能一觸即發 速成畢業不頂事 把塔頂放在地上,豈不笑話 把經文攝頌,深印於心,不是方便了嗎 能背出能海上師的話就行了
重複才能熟,熟才能深印於心
為什麼要精密攝持?精密攝持是便於深印於心,法義必須要熟,不熟你怎麼印得進去?要熟那就必須要重複,重複是很重要的。
拋棄了全面,就得不到全面的成就
有人說現在人比從前人聰明,那是指某一點,並不是全面,從全面的發展看,現在人遠遠比不上從前人。把十分力量都集中在一點上,當然這一點會突出,哪怕集中八九分,這一點也會突出。修行可不能那麼干,修行應該在全面的基礎上,然後再集中一點。如果你拋棄了全面,集中於一點,只在這一點上成就,那算什麼成就?對初進佛門的人說些似是而非的話,強調他那一點包括全面,說起來挺好聽,結果耽誤了人家。
一下子去求高,十個倒有九個半落空
我年輕時上海有個地方講密教,我問去聽的人聽到些什麼,說:「這個法好比牛奶提純成奶油,奶油再提煉成酥油。」這種話聽起來很動人,但你必須要有牛奶啊,沒有牛奶,奶油哪裡來?沒有奶油,酥油哪裡來?根子還在牛奶上。這是利用眾生追求快高神奇的心態來吸引人往那裡跑。所以不懂佛法,一下子去求高,在我看來,十個倒有九個半落空的,除非有特殊根機。
從廣大中縮成,叫精密攝持
要精密攝持,首先要有一個廣大的基礎,原始材料都沒有,哪來高級的精密攝持?就算有個別得到殊勝的加持,開了智慧,也不過是小智慧,而且加持作用還離不開前世的根機。佛教不可能無中生有的,都是現實主義。
前世有根機,才能一觸即發
如果確實能這樣的話,為什麼別人得不到,就他得到了?不承認三世因果不叫佛教。禪宗六祖惠能,文盲,開悟後能講《金剛經》,如果沒有前世的種子,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六祖在前世唸《金剛經》、聽《金剛經》,不知多少回了,所以一觸即發,這是他的根機啊。
速成畢業不頂事
好比沒有小學,沒有中學,這個大學頂什麼用?以前出現過速成中學,速成大學。如今公司聘人,速成大學畢業的不要,為什麼?不頂事。
把塔頂放在地上,豈不笑話
所以精密攝持,必須在廣大的基礎上。好比建寶塔,寶塔建得高,關鍵在底下大,越上去越小,假如底下小,上面大,行嗎?你去試試,把一個玩具寶塔,寶塔頂放在底下,它安立得起來嗎?再說,你不要塔身,只要最高的塔頂,你把塔頂放在地上,它仍然這麼矮啊,光是一個頂嘛。別人就要笑話你:怎麼寶塔頂不放在寶塔上,卻放在地上?佛法是全面的,一抓片面就錯,不要把這種脫離實際的最快最高最圓滿作宣揚,末法時期不能成就,就是這個毛病。
把經文攝頌,深印於心,不是方便了嗎
精密攝持有什麼優點呢?基礎都已經熟了,不精密攝持,你搞得完嗎?拿背誦來說,你不精密攝持,每天從早晨背到晚上,也只能保持你不忘記。所以佛經里長行完了,後面都有頌子,就是把長行里廣大的法義歸結在頌子里。比如《金剛經》如此廣大、深奧,最後歸結成四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話把《金剛經》的道理,《金剛經》的修法全部說完了,這就是精密攝持。所以不僅僅密教是精密攝持,顯教也有精密攝持。一聽到《金剛經》里的一個偈,就想起《金剛經》的法義,你把這四句話通過重複,唸得很熟,心裡刻得很深,那不是很方便嗎?
能背出能海上師的話就行了
如果你越學越廣,卻不能精密攝持,講起來就沒有系統,所以一定要精密攝持,而且還要重複,不重複怎能背得出來?我把能海上師的話抄在黑板上,怕你們不太懂,再廣大地給你們講,往往能海上師一句話,我要講一個小時,如果要你把我所有的話都背出來,能背得完嗎?那怎麼辦?你只要把能海上師的話背出來就行了,至於我的解說,你們理解了就可以了。我從前背能海上師講法的筆記,早晨走出門,全上海繞一圈,一面走一面背,背到家裡已經天黑,我一面洗澡一面還在背,連這些要緊的話都來不及背,再背我講的話,那背得完啊?所以精密攝持是很重要的。
不會觀想,談不上隨文入觀
本次提要:
攝總須知廣義,並非懶惰,越少越好 把法深印於心,一想就抓起來 念念無間,雜念插不進來 不會觀想,談不上隨文入觀 不聽釋迦佛教導,不會有成就
攝總須知廣義,並非懶惰,越少越好
如果要把能海上師講的話再精密攝持,也可以縮成四句一個偈,但有原則,要全都明白,你不明白,豈不是開玩笑嗎?譬如有人聽說《金剛經》所有的法義就在四句里,心想我何必去聽講《金剛經》?我只要念這四句就圓滿了,那你能懂嗎?說我有文化,我能懂,要你解說,你說:「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道教講清凈無為,佛教也講無為,所以道教、佛教本是一家,『如夢幻泡影』,泡是泡泡,夢是做夢,幻是變幻。」再問你:「《金剛經》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怎麼解說?」你說:「我這四句里沒有,問我幹什麼?」豈不笑話?這四句你也該懂啊。「這裡邊已經圓滿了呀,我還要懂別的幹什麼?」末法時期就是這樣,無知、傲慢、好高騖遠、追求神奇、懶惰、越少越好。
把法深印於心,一想就抓起來
重複能夠深印於心,照標準我們每天要修四座儀軌六次定,因為天天修,重複了,就能深印於心,然後才能起以後的作用,你前面的工作都沒有做,以後的作用咋起來?有人聽我講法,就討厭我講話重複,重要的話不重複,難道你真能一聽就不忘,你有這樣根機嗎?這個例子以前講過今天又講了,也不能說一個例子只能在一個地方用。譬如我編寫材料,戴了一副眼鏡,現在講課了,又戴這副眼鏡。要知道戴這副眼鏡我編材料也合適,現在講課,戴這副眼鏡也恰當啊。一個例子只要放的地方恰當,都可以嘛。有人說我講法會舉例子,會打比方,即使如此,假定有一百個例子,用到後來也要用完的。沒例子好舉了,過去舉過的例子又不讓我用,那我還要告假兩個月,再到經書里去找例子,況且我重複的例子很難忘記,一想就能抓起來。
念念無間,雜念插不進來
如果你是偶然來隨喜聽經的,那麼隨你聽一次也可以,聽兩次也可以。你們將來要講經說法,想培訓成才的話,不重複是不行的,否則你搞不清楚,搞不全面,也記不住啊。只有重複才能熟練,所以說「念念無間,久即相應,名詮熟。」把聽來的法義一直放在心裡,念念無間,思考法義,不讓世俗的念頭插進來,妄想雜念插不進來,本身就是一個修行的方法。修行人必須要通過聞思修,聞了以後,心裡思維,思維什麼?思維法義,這樣才能把法義搞熟。
不會觀想,談不上隨文入觀
譬如這本《文殊念誦法》,天天要念,念就是複習,心想法義,搞熟了能隨文入觀,隨著經文進入觀想。有人只會念經,不會觀想,就談不上隨文入觀了。你不修觀沒辦法成就,臨終一剎那靠什麼成就?靠觀想。末法時期的修行人,不作觀想,所以極少成就,這也是自己搞的,佛又沒有叫你這樣做。前幾年,我到拉卜楞寺,臨別時,請一位懂漢語的喇嘛給我開示,臨終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臨終最重要的是能觀得起來,觀得起來就有把握,觀不起來沒有把握。」
不聽釋迦佛教導,不會有成就
否則佛為什麼叫發願往生極樂世界的人修《十六觀經》啊?現在修念佛法門的人,哪一個在修《十六觀經》?一個佛弟子無論修什麼法門,我不相信不聽釋迦佛的教導會有成就。有人還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唐朝、明朝或者什麼朝代某某大德說的。」大德沒錯?他是佛還是人?我從來也沒有說過我這個老師沒錯,我只說佛的法沒有錯。很多人盲目崇拜,搞個人迷信,樹立心中的偶像,即使錯了,他也認為不可能錯,因為這個偶像倒不下去。碰到這種人,一句話就駁倒他,連阿羅漢都有錯,何況你說的大德可能煩惱都沒有斷盡,難道沒有錯的地方?阿羅漢沒有錯,當年佛為什麼呵斥不發大心的阿羅漢是「焦芽敗種」?就是錯了嘛。一個凡夫高高在上,竟有不少人盲目相信他絕對不會錯。
只要佛不要教,佛陀成了偶像
提要:
不講標準,不講實際,度得了眾生嗎 不懂法義,這個法就不存在了 愚人的虔誠來自對神秘的信仰 只要佛不要教,佛陀成了偶像 經都唸不好,還談什麼「隨文入觀」 得少為足,怎能有大成就
不講標準,不講實際,度得了眾生嗎
不講人的差異,也不講成就的標準,都能去極樂世界嗎?如果說念佛功夫不深,當然去不了;有人到臨終不能一心不亂,當然也去不了,那怎能說只要唸就能往生呢?一隻手伸出來五個指頭還有長短,老師從來不保證學生個個升級。學生回家不做功課,天天打遊戲機,你也保證他升級?現在唸佛的人已經不知道修觀的必要,認為唸佛不用修觀,那麼佛叫求生極樂世界的人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就多此一舉了?
不懂法義,這個法就不存在了
有的法師不講經,不講經能稱法師嗎?法師不講經,怎麼引導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呢?有的以儒教思想來指導佛弟子,大方向就錯了。你沒有正法的理論哪來正確的實踐呢?還有人提出唸經不必求懂,不懂經文怎麼隨文入觀呢?不要懂,不要觀,不按佛的教義去做,法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愚人的虔誠來自對神秘的信仰
很多人信佛的虔誠來自對佛教的神秘感。有的老太太唸《心經》特別虔誠,因為她不懂經文,只覺得有神奇的力量。以前有個年輕人捧著一本書來我家,他拉長聲音說:「這是經——書——啊,」好像經書有天書那樣的神。你跟有些老太太講《心經》的法義,她會對《心經》不感興趣,或者說:「《心經》怎麼講沒有眼睛,沒有耳朵的?不對吧!《心經》是死了以後當錢用的。」愚痴的人聽到佛法,他反而不要佛法了,「《心經》講到後來什麼也沒有了,那我不是白唸了?」
只要佛不要教,佛就成了偶像
現在人信佛信得很神,神已經神了,佛比神還要神。我寧願信佛,也不信神。不懂佛的教導,沒有佛的教言,怎麼叫佛教?法沒有了,教也沒有了,成了只要佛,不要教。好比一看見老師就高興,老師坐著從不教書,這個老師也變偶像了,末法時期為什麼證果的人極稀少?看看現在現象,能證果成道嗎?卻不知道這種現象是佛弟子自己搞出來的,佛看到這樣子,心裡難過。
經都唸不好,還談什麼「隨文入觀」
怎樣「隨文入觀」?比如念到「南無皈依金剛上師文殊師利菩薩」時,把文殊菩薩觀起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把三皈依的境觀起來,自己面前釋迦佛,釋迦佛前面法寶,釋迦佛兩側八大菩薩、十六尊者。真能這麼用功去修,成就很快。現在念經的人根本不談修觀,有人唸經有氣無力,斷斷續續,有人開頭特別高興,不久就低沉無聲,唸都唸不好,還談什麼隨文入觀?
得少為足,怎能有大成就
我發願培養人才,真正要有成就,十年還不夠,只有有志氣的人,才接受得了這麼高的要求。現在末法時期很多人得少為足,你要他來學習,他認為我已學得夠多了,這怎麼能有大成就呢?
唸誦不能歌調,贊佛慶祝可開許
提要:
修定從念誦入手 沒有干擾叫「靜」,思維法義叫「慮」,出聲叫「誦」,「念」是心誦 唸誦不能歌調,贊佛慶祝可開許 唱唸不要世俗化
能海上師說: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當其澄神靜慮,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般若凈智自然出生。
修定從念誦入手
「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修定跟念誦是分不開的,能海上師說「念誦是粗的禪定,禪定是細的念誦」,看你怎麼用功了。像現在的念誦叫妄想念誦,禪定叫妄想定,怎麼了生死?法法圓融,法法相通,念誦跟禪定也是相通的,比如游泳的人,沒有跳下水的時候,先在地上蹦蹦跳跳,這雖與游泳的動作不同,可是四肢活動活動,再下水游泳就靈活了。念誦雖不是禪定,禪定也不是念誦,可是念誦里有禪定,禪定里有念誦,念誦是粗的,禪定是細的,從粗入細,這是最好的方便。
沒有干擾叫「靜」,思維法義叫「慮」, 出聲叫「誦」,「念」是心誦
「當其澄神靜慮,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這講的是唸誦,唸到妄想越來越少,全神貫注,沒有妄想干擾了,就叫靜,唸的時候思維法義叫慮。靜慮就是禪定,所以說唸誦里也有禪定。唸到這個程度,「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諷誦是唸出聲音來,持是在心裡保持。念佛名號唸出聲音來,叫誦佛號。念是在心裡,佛經里的念,全是指心裡念,所以真正的念,不是口裡唸,而是心裡念。諷呢,我們修儀軌,有舉腔,用非常和雅的聲音表示讚美,一般不用唱腔,唸就是唸。比如唸「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就是這麼唸。為什麼要唸得均勻?以便唸起來省力。後來人想出一個辦法,敲一下木魚唸一個字,大家不會亂,其實唸熟了,何必敲木魚?
唸誦不能歌調,贊佛慶祝可開許
在贊佛時,唱歌調配點音樂,這是開許,平時唸,不必唱。好比老師叫小學生唸課本:「東方紅太陽升。」他唱起「東——方——紅」的歌來了,老師說:「我叫你唸,不叫你唱。」初進佛門對拈香還不熟悉,聽到唱「摩訶薩」,不知要摩幾個摩,才聽到「訶薩」,偷偷看跪在前面的法師衣服,衣服一動,哦,要起來了。這樣的唱念我並不反對,只是有點太花時間,這也帶有點風俗。中國古時候唸書人也唸出調來,講究平平仄仄,這些我可不懂,老先生唸起來還搖頭晃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也蠻好聽的,我在中學讀書時,聽語文老師搖著頭唸,「乾隆丁亥冬葬三妹於上元之羊山,當時雖綺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他頭搖得起勁,我遲到他一點沒看見,我偷偷地溜進去(眾笑)。明天文殊菩薩聖誕,咱們會供可開許唱一段,為了慶祝佛菩薩聖誕,平時不準唱,為什麼?沒有必要嘛,修行不能求好聽。
唱唸不要世俗化
現在海外唸佛唸咒配西洋音樂,那就世俗化了。以前有個僧伽培訓班的學僧,有人聽到他在寮房唸佛,開始唸得慢,後來越唸越快,本來唸六個字,最後唸四個字,最後突然高聲把每字都拖長:「阿——彌——陀——佛」(眾笑),這樣像演唱歌曲那樣唸佛,總覺得有點離譜了。
雖然諷持經咒、唸儀軌要有一定的腔,但要平和,不要像世間歌曲那樣,變化多端,持,就是能拿得起來,能專心地念。(第八講完 2001.4.25 )
推薦閱讀:
※看張·愛玲畫語(張愛玲逝世十周年祭)(17) 作者: 安意如
※握一份清淺,遇一抹安暖------作者:雨言語林
※中國日報談卧房風水 作者「亮」了|卧室 風水 大師
※為什麼《金瓶梅》一開始要寫武松打虎?這是作者的小心思
TAG: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