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13講 清代其它易學著作中的易圖

  上圖載成書於康熙五十六年之《御纂性理精義》。此為朱熹改造之《周子太極圖》的變體圖。李光地等刊正明胡廣《性理大全》,康熙皇帝復親加釐訂,遂成《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

  我們依據周敦頤《太極圖易說》及《易通》有關文字分析,並參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原書名《周易圖》)所列周子《太極圖》,即可明了周敦頤所傳《太極圖》的本來面貌。

  漢儒有「陽生於子,陰生於午」之說,周子有「太極動而生陽」與太極「靜而生陰」之說,又有「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與「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之說,邵子有「太極一也,不動。生二,二則神也」之說,朱震所列《太極圖》於子位標有「動陽」二字。據此,我們可以斷定,周子《太極圖》的原圖應該於子位標有「動陽」二字,於午位標有「靜陰」二字,如此方能體現「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的含義,亦體現「神也」的含義。「二則神也」是說太極分而為二恩人「神」態,而不是「陽動」(動而無靜)與「陰靜」的「物」態。又漢儒有「分土王四季」(播四季於五行)之說,則周子《太極圖》原圖應該是「分土王四季」的中圖分別與「水」、「火」、「木」、「金」相連,而不是「五行相生」的「水」繞過中「土」直接與「木」相連。又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周子《太極圖》上一○「自無極而為太極」當合「道生一」之義;「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動而無動,靜而無靜」圖式當合「一生二」之義;「分土王四季」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相連當合「二生三」之義;下「萬物化生」一○當合「三生萬物」之義。(可參考下圖)

  朱震所列周子《太極圖》已不是原圖。其子位標有「動陽」二字,而右上方之「陰靜」二字則為傳抄之誤。比較朱熹改造之圖,即可知其理學思想與周子有所差異。朱熹以太極為「一理」,而主「太極不會自動靜」說,於是就有「陽動」與「陰靜」之改動。此則為研究宋明理學發展的一大關鍵問題,不能混而為一說。

  上圖載《陸堂易學》,作者陸奎勛為康熙辛丑(1721)進士。是圖本宋末朱元升《三易備遺》而演變。所謂《連山圓圖》,內布《說卦》所言八卦方位,標以二至二分,外列六十四卦。外六十四卦圓圖分八宮,每宮皆列八卦,如「坎」外八卦為坎、蹇、困、未濟、渙、解、蒙、師,有坎重卦加六貞坎卦一悔坎卦構成。所謂《歸藏圓圖》則取邵雍《先天圖》六十四卦圓圖,內布二十四節氣構成。

  陸氏所出易圖,多是於前人易圖之上變換文字易其圖名而成。有「此夫子據歸藏易而言」、「此夫子據連山易而言」、「愚謂此據黃帝之易而言」等語,又謂其立論多與「三墳之書」、「八索之書」、「夏之連山」、「商之歸藏」等書「近之」。故《四庫全書總目》評之曰:「其說新異,所引據亦皆未確。」

  《周禮·太卜》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之記。《山海經》謂「伏羲氏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黃帝氏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鄭玄《易贊》則謂「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皇甫謐《帝王世紀》則謂「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鄭樵《通志·藝文略》謂「三皇太古書亦謂之三墳,一曰山墳,二曰氣墳,三曰形墳。天皇伏羲氏本山墳而作易曰連山;人皇神農氏本氣墳而作易曰歸藏;地皇黃帝氏本形墳而作易曰坤乾」。

  《文獻通考》曰:「三墳已見削於夫子,而謂其書忽出於元豐間,其為謬妄可知。」《北史·劉炫傳》記所謂《連山易》為劉炫偽造。宋代以後,則偽造之《歸藏》與《連山》悉歸亡佚,至明又有偽《三墳》問世。陸氏之所以以《說卦》所言八卦方位為「連山易」,則本朱元升之說。而朱氏又本於干寶之說。

  上圖載《周易函書約存》,作者胡煦為康熙壬辰(1712)進士。康熙「聞其通易理」,曾召對乾清宮,有「真苦心讀書人也」之美譽。後協同大學士李光地纂修《周易折中》。

  觀是圖下之文字,知此圖為胡氏「寐時注想」而成。實則此圖已先見於明韓邦奇《易學啟蒙意見》及章潢《圖書編》。清初高雪君《易經來注圖解·來圖補遺》中亦列之,名曰「太極圖」。

  胡氏有「欲明周易,斷自圖書始」之論,其所謂之「圖書」指「河圖」、「洛書」而言,並謂「圖書為天地自然之易,則圖畫卦之理具其中」。其立論好斥前儒為非,而自詡甚高。立有「文王之卦既出先天圖」、「圖開於三易」、「伏羲則而畫之既有先天圖,亦應有後天圖」、「文王先天大圖」等怪論。

  朱熹出「伏羲四圖」,並謂「其說皆出邵氏」,而胡煦則直謂邵雍《先天圖》為「文王開為六十四卦」之圖,謂朱熹所出《伏羲八卦方位》圖為「文王作易之圖,其畫三十有六」。其圖其說獨出心裁,謂其為「真苦心臆造易圖人」,可也。

  上《易簡圖》載程廷祚《讀易管見》(是書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

  程氏解《易》雖力排象數而專講義理,然並不廢易圖。是圖本周敦頤《太極圖》而來,為解《繫辭》「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之義而作。圖說:「乾坤終始萬物,知能乃著,知主奇而從乾,能主偶而屬坤。體用相須,靜非自靜,動非自動。觀其所始,本於無始,而知之易可見矣;觀其所終,止以從始,而能之簡可見矣。大哉,乾元!統乎外,貫乎中,無為而無不為,坤則順承焉爾。其在於人,知不由慮,能不由學。知即乾之易,能即坤之簡,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言乎遠則不御,言乎邇則靜而正。乾坤之變化,至成象成形,而聖人之變化,至成位成能,而極天命之流行,無二致也。」

  《讀易管見》一書,《四庫全書》入經部易類存目,四庫館臣有「信理黜數,至於矯枉過直」之評。以是圖之圖說「靜非自靜,動非自動」而言,程氏似不宗朱熹「陽動」、「陰靜」說,而是深得周子「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之旨。「本於無始」而「靜發自靜,動非自動」,則並非言陰陽自動靜。有此認識者,於朱熹之後可謂鮮矣。

  上《參訂上下經交會圖》載連斗山《周易辨畫》。

  《周易辨畫》列《參訂大衍之數未加未減之圖》、《河圖原圖》、《洛書原圖》、《參訂伏羲八卦次序圖》、《參訂伏羲因重六十四卦之圖》、《伏羲六十四卦外圓內方原圖》、《伏羲八卦方位原圖》、《文王八卦原圖》、《參訂文王六十四卦外圓內方圖》、《卦變圖》、《後天序卦反對原圖》、《參訂上下經交會圖》、《十二卦氣原圖》等。要之,連氏所列易圖本朱熹《易學啟蒙》,既有原圖又有「參訂」之圖。其《參訂上下經交會圖》說:「乾坤坎離不易之卦,故上經以乾坤居首坎離居終,乾交坤而為否,坤交乾而為泰,故上經十二卦而成否泰。兌巽震艮反易之卦,故下經以兌艮震巽相交居首,坎離相交居終,艮交兌而為損,巽交震而為益,故下經十二卦而成損益。否泰以天道言損益以人事言也。」此為折中蕭漢明、李光地之說而論《易經》上下卦所以安排之理,可備一說。

  前圖見於清惠棟《易漢學》。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亦載此《爻辰圖》(中間有十二律呂,並註明:「後所圖者,鄭氏爻辰也」)。

  後圖見清張惠言《易緯略義》。比較二幅《爻辰圖》,前圖出於《易緯乾鑿度》鄭玄之注,後圖出於《京氏易傳》「八卦六位」之說。「乾貞於十一月子」、「坤貞於六月未」出於《乾鑿度》,

  以十二律呂配《爻辰圖》,本《周禮·大師》之說。乾初九十一月子配黃鐘、坤初六六月未配林鐘、乾九二正月寅配太蔟、坤六二八月酉配南呂、乾九三三月辰配姑洗、坤六三十月亥配應鐘、乾九四五月午配蕤賓、坤六四十二月丑配大呂、乾九五七月申配夷則、坤六五二月卯配夾鍾、乾上九九月戌配無射、坤上六四月巳配中呂。宋朱震《漢上易傳卦圖》載有《十二律相生圖》與《陽律陰呂合聲圖》,其十二律呂與爻之匹,卻有幾處不同:乾六三配夾鍾、坤六二配中呂、乾六五配應鐘、坤上六配南呂。之所以有所差異,一本《易緯》,一本《周禮·大師》鄭玄之注。朱震、張惠言之「爻辰圖」與《易緯》說同,本出京房;惠棟、李道平之「爻辰圖」與鄭玄注同,本出《周禮·大師》。

  本講所列二圖,當為漢代之易圖。只是當時所圖載體不易保存,後人又往往棄圖不錄,賴宋人與清人復原而再現之。以此知易圖不始於宋代,明矣。

  上圖載清王植《皇極經世書解》。是圖先見於宋蔡元定《纂圖指要》,蔡元定是書諸圖賴《皇極經世書解》而保存至今。此《經世一元消長之數圖》乃是邵伯溫本其父《皇極經世》一書之文字而畫。蔡氏《纂圖指要》載有《伏羲始畫八卦圖》、《伏羲八卦重為六十四卦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陽九陰六用數圖》、《經世衍易八卦圖》、《經世天地四象圖》、《經世六十四卦之數圖》、《經世天地始終之數圖》、《經世一元消長之數圖》等。蔡氏之圖作於《易學啟蒙》、《周易本義》之前,對朱熹「略明象數」有一定之影響。蔡氏自幼受父教而重邵雍「先天之學」,刻苦鑽研而有所成就。今天我們談宋代的象數之學以及宋明理學,當注重蔡元定象數研究成果對朱熹的重要影響作用。

  上圖見於《續修四庫全書》王甗《學易五種·周易圖剩》。

  王氏此二圖為自造易圖。《八卦消息》圖乃以「先天八卦圓圖」配以虞翻消息之說而成,《卦變圖》則以中孚、小過為變卦之母,與胡秉虔《卦本圖說》之說同,圖說有「卦變者,消卦、息卦之變也」之說。

  王氏批評朱熹「過信蔡氏」,謂「所據關易、邵說,皆無明徵,實有以啟後人之疑」,而自家則「摒棄一切,但據繫辭本文玩味」,其「周易圖剩」所列諸圖全然不取朱熹所定圖名,一以《易傳》文辭命名。自元明以來,朱熹易學立於學官,多數學者無不奉為圭臬,即使清初反對易圖泛濫者,其矛頭亦多指陳摶、邵雍等,鮮有直斥朱熹者,王氏直言朱熹易圖之非,其精神可佳。

  上圖見於《續修四庫全書》馮經《周易略解》。

  所謂「捷式」,乃是以數字雜黑點列出「河圖」、「洛書」(「河圖捷式」圖上少「二」字)。

  按漢儒五行生成數之說即可畫出一六水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居東、四九金居西、五十土居中之數圖,按「九宮算」即可畫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數居中」之圖。宋人據「五行生成數」及「九宮算」畫出黑白點之「河圖」、「洛書」,清人馮經則又「返樸歸真」依黑白點圖畫出數字圖。

  自漢至清,數字遊戲自數字圖始,經黑白點「河圖」與「洛書」圖而後又回到了起點,且又以「捷式」名之,真可令人一笑。

  上二圖見於張恩尉《刪定來氏易注象數圖說》(光緒十一年刻本,今藏山東省圖書館「易廬藏書」部)。一圖《明體達用圖》,是以所謂「伏羲八卦」為體,所謂「文王八卦」為用。二圖《內陰外陽圖》,內為所謂「伏羲八卦」,外為所謂「文王八卦」。顯然,為變易前人之圖而來,只不過綜合「先天」與「後天」八卦之圖,另起新名而已。

  致讀者:清代其他易學著作中的易圖還有不少,我們只列出十幾幅以見其大概。從下一講開始,我們將介紹清人對易圖的反對意見。


推薦閱讀:

三易重組商業合作學術文稿終極發布預告
[轉載]論京房八宮卦序的五行易學思想[轉]
《周易》洛書圖解破譯說明 別世富
致雪峰易學的博文

TAG:易學 | 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