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入門》系列專題之三:一部劇集的誕生史
此時此刻,我們原本應該在看Fox的古埃及題材劇集《象形文密語》(Hieroglyph)……甚至可能已經看完了。Fox曾直接將該項目預訂為劇集,卻在拍完試映集之後突然「槍斃」了它。除了那個充滿動作和香艷鏡頭的預告片之外,我們永遠沒有機會再見到它。這是歐美電視產業中一種普遍現象的極端例子——事情看起來井然有序,實際卻不是那麼回事。一部劇集從「概念誕生」到「正式播出」之間經歷了非常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部劇集就有可能夭折。在一個月之前,我們看到五大廣播網預訂了幾十部新劇。但是在九個月之後……這些新劇中相當一部分將消失得無影無蹤。這個神秘的「周而復始」現象究竟緣何而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個新項目從「概念誕生」到「正式播出」的全過程。
1提交創意和概念(術語為「Pitch」)
美國的電視播出季一般在5月份結束,9月份回歸。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今後會有另一篇專題文章予以詳細解釋。在這裡,你只需簡單地理解為:第一,電視時代的節目體系沿用了廣播時代的節目體系;第二,夏季為電影季,人們更願意外出看電影或休閑,而不是窩在家裡看電視;第三,正常的播出季只有39周,因此必然有3個月的休息期(13周時間)。當然,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例如:有線網會趁著廣播網休息的時候佔據電視市場(因此夏季主要電視節目多數來自有線網),不甘寂寞的廣播網有時也拿出一些「殺手鐧」對有線網予以反擊(如CBS的《蒼穹下》《傳世》《困獸》等)。
在上一個電視播出季結束1-2個月之後(每年6-7月間),電視產業中的關鍵人物們再次忙碌起來。一批或有名或無名的劇集創作人(術語為「Show Creator」)帶著他們構思了幾個月、一整年甚至好幾年的創意走向電視製片公司(或電視製片廠)。他們首先要找一位製片人,向其推銷創意的核心內容。如果這位製片人感興趣,他(她)會收下劇集創作人的創意,然後將創意轉交給製片公司(製片廠)。在少數情況下,製片人會跳過製片公司(製片廠)直接跑去找電視網——要麼他們和電視網事先簽署了一攬子開發協議,要麼他們非常有信心。正常來說,電視網還是希望一個項目得到製片公司(製片廠)的支持,因為……掏錢拍攝一部前景難料的新劇是很冒險的事情,這個風險一般都由製片公司(製片廠)來承擔(參考上一篇專題文章對電視產業資金運作的解釋)。
劇集創意從製片人到製片公司(製片廠)再到電視網的過程可能需要好幾個星期,但如果有J.J. Abrams和Steven Spielberg這種大腕級製片人參與(哪怕只是掛個名字),或者一個項目是著名漫畫、經典影視節目和暢銷書籍的改編版,「審批」速度將大大加快。
有時一家製片公司(製片廠)與電視網是企業聯盟關係(如華納兄弟電視製片公司和CW電視網的關係),他們會嘗試「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策略。換句話說,製片公司(製片廠)會將優先購買權(第一拒絕權,術語為「right of first refusal」)交給關聯電視網——在他們將劇集創意提交給其他電視網之前。
另一方面,一個製片人可能和特定的製片公司(製片廠)簽署了獨家協議或者全面協議(術語為「overall deal」),這意味著這個製片人手裡的所有新創意、新項目在合同期內只能提交給這家製片公司(製片廠)。如果他(她)沒有新創意、新項目可提交,則只能接受製片公司(製片廠)指定的新項目。
上述標準一般只針對廣播網,有線網和類似Netflix這樣的網路媒體並不適用。其中有些可能在新劇開發過程中參照了廣播網的標準,但更多的是自成一套。以HBO為例,這家付費有線電視網開發一部新劇往往需要好幾年時間。
2評議(術語為「Note」)
當一個創意經由製片公司(製片廠)提交給電視網之後,所有相關人士都開始評議這個項目。製片公司(製片廠)可能希望看到某些細節根據他們而想法做出調整,而電視網也有自己的顧慮。有時製片公司(製片廠)和電視網的意見會發生矛盾。
《小鎮疑雲》(Eureka)和《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的編劇Amy Berg解釋道:「各方一致同意一部劇集的創意方向比找到一隻白鹿角兔還要罕見。每個人對這個項目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每個人都試圖控制這個項目朝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電視網和製片公司(製片廠)之所以有分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利益不同。Javier Grillo-Marxuach解釋道:「電視網最關注的是新劇能夠符合它的一貫特點,與它已經存在的節目相容。而製片公司(製片廠)最關注的是新劇能夠長期生存,源源不斷地賺錢。有時這兩件事是衝突的:電視網可能想要一部黑暗的、強調細節描繪的劇集,但製片公司(製片廠)可能想要一部藍天白雲下飆車大戰的劇集——因為這樣在國際電視市場上更有賣點。電視網可能想要一部連續性更強的劇集,但製片公司(製片廠)可能想要一部純粹的單元劇——因為那些整天拿著遙控器將頻道換來換去、沒有目的性的觀眾可能更喜歡每集故事獨立的劇集(更何況單元劇在二級電視市場和聯合有線電視網上更好賣)。」
不過,電視劇集的最終買家是電視網。無論製片公司(製片廠)與電視網發生怎樣的爭論,獲勝的往往是電視網。
與此同時,「人多誤事」的情況永遠存在(術語為「too many cooks in the kitchen」)。如何將一個創意擴展為試映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每個人都在指手畫腳,每個人都想博得老闆們的喜歡(而且讓老闆們確信他是出力最多的人)。劇集創作人的銳氣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消磨掉,因此時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個創意原本很獨特、很新穎、很離奇,但到最後慢慢變成了《豪斯醫生》、《迷失》或《X檔案》的「克隆體」。
只有一個幸運的或者能力出眾的劇集總監(劇組的總負責人)才能理順正確的先後關係,確保一部劇集在「眾說紛紜」中保持自己的優勢特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一部劇集最終在電視上播出時,它距離劇集創作人最初構思的創意已經相去甚遠了。當然,如果有J.J. Abrams和Steven Spielberg這種大牌製片人參與製片,並且他們所做的不僅僅是「掛名」(J.J. Abrams參與了《危機邊緣》的實際製片工作,Steven Spielberg也提供了《隕落星辰》的實際指導),那麼確定一部劇集的創意方向肯定要容易些。
3
制定綱要(術語為「Outline」)
從6月到9月間,源源不斷地有創意經由製片公司(製片廠)提交給電視網。到了秋季,那些被電視網接受的創意必須形成細緻的綱要,這是接下去撰寫完整試映集劇本的基礎。
所謂綱要,在劇集創作人、製片人和編劇看來就是一份「故事文檔」,主要包括故事前提(Premise)、劇集總覽(Series Overview)、試映集劇情(Pilot Episode Plots)、主要角色(Main Characters)和後續劇情計劃(Season Two And Beyond)等內容。即便這些內容寫成了白紙黑字,電視網的高管仍然有權按照自己的喜好加以改變——不過至少他們清楚自己將要得到是什麼樣的項目。隨後這份「故事文檔」的細節繼續得到補充,所有相關人員都參與進來。
4撰寫劇本(術語為「Script」)
大約在萬聖節前後,電視網開始正式預訂試映集劇本。如果電視網對項目品質有足夠的信心,他們也可能直接預訂試映集。無論如何,到了每年10-11月份,洛杉磯每一家星巴克咖啡店都坐滿了在思考和撰寫試映集劇本的編劇(通常就是劇集創作人,但也有可能是製片人指定的另外一名或多名編劇),他們必須趕在感恩節前將第一版試映集劇本草案交給電視網。不過,那些有點名氣、有點地位的電視編劇會坐在自己的SoHo辦公室里寫劇本。
當第一版試映集劇本草案完工之後,電視網和製片公司(製片廠)會再次進行評議並提出更多意見。負責撰寫劇本的編劇必須綜合這些意見,趕在12月的節假日到來之前提交劇本草案的修改版。業內的每個人都清楚,如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將劇本草案的修改版交到電視網高管手中,這個項目基本就沒戲了。通常來說,這個「最後期限」是第二年1月的第二周。
根據目前的現實情況,從11月到第二年1月初,編劇(或者編劇組)提交的往往不是一兩份劇本草案,而是多份——他們根據電視網和製片公司(製片廠)的意見從多個角度進行了修改,每個角度都可能形成一份草案。
5術語
文章寫到這裡,讓我們專門用一個章節來解釋你經常看到的一些新劇開發中的術語。
如果你經常閱讀本站或《好萊塢記者報》(Hollywood Reporter)、《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截止日》(Deadline)這類娛樂新聞網站,你會看到許多令人困惑的術語——它們大多與電視網預訂一部電視劇集的方式有關。雖然方式多種多樣,但歸結起來只有一個關鍵要素:電視網對一部劇集的興趣究竟有多大。或者說,電視網究竟有多想要一部劇集。如果他們鐵了心要一部劇集,他們拼了老命也要打敗競爭者。最常用的一種「拚命」手段就是支付獨佔懲罰金(financial penalties,也叫經濟處罰金)一個新項目進入電視市場後往往會引發多方競爭,但是某家電視網可以支付一大筆錢(最高可達7位數)直接買斷版權,從而跳過競價環節。獨佔懲罰金其實是一種保證金——這樣做可以避免電視網買下該項目後又突然放棄,讓製片方和拍攝方「竹籃打水一場空」。獨佔懲罰金一般與「試映集拍攝承諾」、「試映集播映承諾」是掛鉤的,意即如果電視網沒有遵照承諾拍攝和播映試映集,這筆錢就直接進位片公司(製片廠)的腰包了。電視網不會去單獨播映試映集(極個別情況除外,如NBC的《怪怪家庭》),因此「試映集播映承諾」本質上就相當於「劇集預訂承諾」。例如David E. Kelly製片的律政劇《Legally Mad》曾在最後時刻被NBC放棄,NBC向David支付了數百萬美元獨佔懲罰金——如果NBC當初不買斷,該項目有可能被別的電視網得到,也有可能變成正式劇集。但即便一個項目獲得正式劇集預訂,也不能確保它最終會播出,Fox的《象形文密語》(Hieroglyph)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果電視網不願意播出一部劇集,誰也不能強迫他們。
在新劇開發過程中,你經常會看到這些:
試映集拍攝承諾(Put pilot commitment):意即電視網承諾拍攝一個試映集,除非劇本被證實無法拍攝(無法在預算範圍內實現,或沒有拍攝價值)。
帶懲罰金的劇本預訂(Script order with penalty):電視網承諾預訂一個試映集,但製片公司和製片人必須首先提交完整的劇本。如果電視網得到劇本之後卻沒有預訂試映集,製片公司和製片人將獲得一大筆錢作為電視網的違約金(懲罰金)。違約金(懲罰金)的數目差異很大,五位數到七位數的情況都有,但一般不會到八位數。
試映集預訂(Pilot order):電視網正式預訂並拍攝一個試映集。這通常發生在電視網高管詳細審閱過劇本之後。
直接劇集預訂(Direct to series order):電視網如果覺得一個項目很有潛力,可以預先同意預訂一個整季(通常是13集的標準季而不是22集的完全季,後9集要視其正式播出後的市場反應而定)——即便電視網的高管還沒有看到試映集。這通常發生在一些高「設置成本」的劇集身上。所謂高「設置成本」,就是一個項目需要花許多人力、物力、財力來做準備工作(如《象形文密語》這種古裝劇和《史前新紀元》這種大場面的科幻劇,光是建造「虛擬現實」的攝製場地和設計服裝、道具、人物裝扮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如果只是為了拍攝一個試映集而花這筆錢,顯得毫無意義。如果能夠拍攝一個標準季(哪怕一部劇集在播完這13集之後就遭到取消),這筆錢花得也不算太冤了。理論上來說,直接劇集預訂就是正式劇集預訂,電視網沒理由反悔。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電視網和製片公司(製片廠)可能同時在處理許多新項目,雙方可以再談判。如果電視網同意購買製片公司(製片廠)的其他項目,電視網放棄一兩個項目對製片公司(製片廠)來說並不算什麼大事——反正電視網會支付懲罰金給製片公司(製片廠)和製片人,製片公司(製片廠)和製片人都沒有損失。
試映集播映承諾(On-air commitment):電視網承諾播映一個試映集,即便這個試映集還沒有開拍。這通常和直接劇集預訂是掛鉤的。當然,電視網為了不違約,也可以選擇一個古怪的檔期將合同規定必須播映的試映集「燒」掉。NBC選擇在周六播出《怪怪家庭》的試映集(對外宣稱是一個「電視電影」),事實上就是為了完成「試映集播映承諾」。
正式劇集預訂(Series order):這是劇集開發的終點站,它通常發生在電視網高管仔細看過試映集之後。和直接劇集預訂不同,正式劇集預訂一般是不能(也不會)反悔的,訂了就必須播。看過試映集再預訂正式劇集是一種最傳統、最保險的新劇開發模式,至少電視網高管對一部劇集的品質和風格有了最直接的印象(看10頁劇本,不如看演員站在那裡說幾句台詞)。
6選角(術語為「Casting」)
對於一些幸運的製片人來說,他們的試映集最早可在一月末開始攝製。每年電視網將購入幾十個劇本,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成為試映集,最終成為劇集的就更少了。過去每家電視網都會預訂多達25個試映集,現在為了省錢,每家電視網最多預訂8-12個試映集(CW則最多5-6個)。
如果一個項目有幸享受直接劇集預訂待遇,製片人必須立即成立編劇辦公室,僱傭一個編劇團隊(通常4-12人)儘快將試映集之後的劇本寫出來。
無論是什麼情況,製片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尋找合適的演員和僱傭足夠數量的工作人員,以便在拿到試映集「通行證」之後立即開始拍攝工作。大家當然都想要最好的演員、最好的團隊,即便如今試映集之間的競爭沒有以前那麼激烈,但好演員只有那一小群人,一場白熱化的爭奪戰仍然無法避免。
於是,在每年1-4月間,洛杉磯擠滿了各種各樣有潛力的演員。不管他們已經功成名就還是初出茅廬,誰都想成為一部劇集的主演。問題是……電視網對於挑選「主演」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在大多數電視網高管看來,你必須具備一定的「從業經驗」,具備一定的知名度,有能力主導一部劇集。
Amy Berg解釋道:「個人認為,具備主演能力的演員很多,至少比電視網所想像的要多。但電視網的人在選角問題上傾向於安全原則,即只尋找所謂的內部人員——他們熟悉的人。所以,主要廣播網缺乏演員多樣性,即便有線網也一樣。」
有些演員曾與特定的電視網簽署了「獨佔協議」(術語為「holding deals」),意即他們承諾只演出該電視網的劇集。有時電視網甚至會聘請編劇為持有這種協議的演員量身定做一部劇集。
還有兩種情況:一個演員可能同時報名試鏡不同電視網的不同劇集,結果兩個劇組都想要他(她);或者一部在播劇集的演員去試鏡一部新劇,結果原來的劇組想留他(她),新劇劇組也同意要他(她)。於是便有了我們常常聽到的另外兩個名詞:「主要項目」(術語為「first position」)和「次要項目」(術語為「second position」)。無論是哪種情況,演員只能前往「主要項目」一方。
導演、職員團隊的爭奪同樣激烈。只有少數導演具有「長期拍攝優秀試映集」的經歷。簡而言之,所謂的「優秀試映集」就是最終能獲得正式劇集預訂的試映集。導演David Nutter一生拍攝了21個試映集,結果其中20個獲得正式劇集預訂,這使得他成為好萊塢電視界當之無愧的「試映集之王」。像他這種大神級的電視導演,歷史上僅此一位,你說誰不想得到他?但……僅此一位啊。有時試映集製片人會在劇本策劃階段提前鎖定知名導演,從而增加這個項目的賣點。優秀的職員團隊(如場務、化妝師、道具師、服裝設計師、燈光師、攝影師等)同樣是「緊俏物資」——在劇組扎堆的洛杉磯,稍微有點經驗的人早就被瓜分了。即便在洛杉磯之外,合格的團隊也不好找。經常會發生多部劇集爭搶相同職員的情況,比爭搶演員還要激烈,只是這些幕後故事幾乎無人關注而已。近年來,許多劇組都願意遠赴加拿大拍攝——降低拍攝成本是一方面原因,能夠僱傭到合格的攝製團隊則是另一方面原因。
7拍攝(術語為「Filming」)
試映集正式開機拍攝和進行後期製作一般在3-4月間。製片人和劇集創作人從頭年6月就開始為這個項目忙碌,現在終於能將紙上的文字變成實際的鏡頭,他們心裡還是很高興的。這也意味著核心製片人和試映集導演要花大量時間進行剪輯工作、特效處理工作、音效處理工作甚至畫面調色工作。
8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術語為「upfronts」)
終於到了關鍵時刻。每年五月中旬,五大廣播網都要舉辦「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他們將宣布下個播出季的節目安排並將這些節目展示給廣告商。「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的準備工作相當緊張,因為電視網都想對廣告商展示最好的形象和「最好的劇集」——廣告商可是廣播網的衣食父母!
試映集製片人通常能在「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到來前一兩周獲悉自己的項目是否獲得正式劇集預訂。但有些時候電視網的高管對某個項目的態度搖擺不定,直到最後一刻才下定決心。Javier Grillo-Marxuach解釋道:「可以說,你必須坐在電話機旁靜靜地等待,同時身邊放好已經打了包的行李。在12個小時之內,你隨時可能接到一個要你去紐約(參加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的電話。」
如果一部劇集獲得正式預訂,劇集創作人、核心製片人和主要演員將參與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與濟濟一堂的廣告商和媒體記者共同討論他們的劇集。至少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內,這個劇組的人有工作了(幸運的話,這些人可以在一起工作10年,甚至20年)。
9人員配置(術語為「Staffing」)
每年都有許多新劇劇組到聖地亞哥動漫大會上展示他們的試映集,創作人、製片人和演員坐在觀眾和記者面前回答各種提問。幾乎每一次,演員們都會說同樣一句話:「我們只拍了試映集,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法猜測後續情節如何,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第二集會發生什麼。」動漫大會在每年7月中旬舉行,下個播出季在每年9月中旬開始,為什麼到這個時候還沒有拍第二集?
因為劇組首先要充實編劇團隊(編劇組),然後才有足夠的人手撰寫試映集之後的那些劇本。Amy Berg解釋道:「因為電視網檔期安排的不確定性,新劇的劇集總監通常不會等到電視網做出正式決定才啟動配置編劇組的工作。節目展示暨廣告投資洽談會通常在五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舉行,新劇的編劇組則在六月的第一周開始工作,這意味著劇集總監不能浪費任何時間。有時一個編劇可能被某個劇組僱傭,但那個項目最終沒有成為正式劇集。所以你絕不能弔死在一棵樹上。演員可以有主要項目和次要項目,編劇也可以有。」
這裡還要解釋一個問題:一部劇集究竟有多少個編劇?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理念,一部劇集就是一個編劇寫的。在好萊塢,這肯定行不通。故事封閉的電視劇集(看過第一集就知道最後一集會發生什麼事的電視劇集)或許一個編劇就夠了,但故事開放的電視劇集絕不能這樣。一個人的腦袋裡只可能裝那麼多素材,讓他一次性寫5集、10集或許沒什麼問題,但要寫上幾年甚至十幾年,他必然江郎才盡。簡而言之,只有集眾人的智慧才能想出各種好故事,從而打造出一部優秀的劇集。對一部廣播網劇集來說,合理的編劇團隊(編劇組)大概在4-12人左右,其中包括部分有撰寫劇本義務的製片人(另一部分製片人只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甚至只是掛個名字,不會參與劇本創作)。為了避免某個或某些編劇中途跳槽,電視網每半年都要儲備一批「替換編劇」,隨時填補空缺。你可能還有一個疑問:每個人的構思都不相同,會不會造成劇情跳躍、劇情不連貫等問題呢?不會,因為編劇團隊(編劇組)每個星期甚至每過幾天都要開會討論劇情問題,只有當大家統一了思路、確定了劇情細節,負責執筆撰寫某集劇本的編劇才會正式動筆。至於編劇的類型和編劇的收入等問題,我將放在後續專題文章中予以介紹,這裡暫時不提。
一部劇集獲得正式預訂後,通常需要六周時間來做正式拍攝前的各種準備工作。這意味著當動漫大會在七月中旬結束後,演員們剛好能回去拍攝第二集。很可能正式劇集的攝製團隊和試映集的攝製團隊完全不同,甚至正式劇集和試映集在不同城市拍攝,這些都是正常的——一切取決於拍攝地的「財政激勵」(術語為「financial incentives」)政策。為了鼓勵影視劇組到當地安營紮寨,美國許多州都出台了配套獎勵政策,例如稅收減免、稅收返利、資源優先配置等。
對於其他沒有獲得正式劇集預訂的項目,六月對演職人員來說是一個「休息,做心理治療,減肥和鍛煉」的月份——「直到下一個新劇開發周期再次來臨。」Javier Grillo-Marxuach如是說。
推薦閱讀:
※情緒周期(專題介紹)
※【專題】麗茲
※【健康養生】秋季養生常識(專題文章集錦)
※【審查職責專題速遞】敬大力檢察長:檢察機關基本職責再認識
※聽從要求(專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