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禮義廉恥是人生的枝幹,仁愛和平是花果

禮義廉恥是人生的枝幹,仁愛和平是花果

蔡禮旭老師主講編輯:弟子規公益網

 
  禮義廉恥是人生的枝幹,仁愛和平是花果,而且扎這個根他是順著人性,因為人一出生跟父母最親愛,所以「事親」,侍奉父母。在家庭裡面,尊敬長輩、兄弟姐妹,「敬長」,悌忠信。出社會,他懂得事奉領導,事奉國家、事奉單位的忠心,「事君」,禮義廉恥。最後,他懂得愛護眾人。所以整個人格的建立、發揮,也是順著他整個一個人人生從家到社會的自然軌跡。而「禮運大同篇」裡面舉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他針對的是,因為親愛自己父母,這是仁之始也,仁愛心的源點。推廣開來,不只對自己的父母好,「事諸父,如事父」,這就是發揚光大,仁之廣也。而「子其子」,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是很自然天性的發揮出來。這是孩子來了,我們有一分道義,要把孩子教育好、養育好,這是人道義心很自然的開始。而能夠推及到視所有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照顧,這算是義在不斷的繼續廣大,義之大也。但是,他都是建立在這個仁義的源頭,就是孝養自己的父母、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基礎還在親其親,子其子,然後延伸開來,「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我們從這裡來看,一個人在家庭當中所形成的這些德行,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們看,今天他對父母,當然,有夫婦而後有父子,而後有兄弟。而我們看,這個父子關係,他到了團體去,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他也是把孝心自然的轉變成一個忠心。「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 於君」,所以以前叫君父。不只對父親這種孝道,他到學校去讀書,老師叫什麼?師父。同學叫什麼?師兄、師弟,那種孝悌再延伸出去就是忠,就是對人的友愛。為什麼林則徐先生說,「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孝悌紮好了,自然對人就有忠心跟愛心。我們從這裡看,其實家庭教育是根。所以他兄弟延伸出來,對同學、對朋友都懂得友愛了。  我們來看一下,孝是根,根是能生,「百善孝為先」,孝心開,百善皆開。我們看其他的這些德行,其實也是從孝流露出來的。大家想,悌,友愛兄弟姐妹,《弟子規》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忠心,一個人對父母都不忠誠,他怎麼對別人忠誠?所以「入則孝」說,「親所好,力為具」,一個人那種忠誠就從這裡出來。大家有沒有想起哪一個故事?「子路負米」,你看走了百里,這麼重的米,他有沒有覺得累?你們沒扛過,體會體會他的心境。他都沒想累,他就不累,他就想著父母吃到這個米那種高興,他就想著這些。所以諸位學長們,累從哪裡來?大家注意去感受感受。我們父母那一代當媽媽比較辛苦還是我們現在這一代?這一代,講話要憑良心。上一代的人生五個、生八個,是不是?一份薪水,閩南話儉腸勒肚,很節儉!媽媽這麼刻苦,有時候做一些手工做到半夜,隔天一醒過來又在幫我們準備早餐。母親很辛勞!請問大家有聽過她們喊一聲苦嗎?沒有。可是現在都穿名牌的,吃香的喝辣的,然後一天就喊好幾次苦。所以真正的苦不是外面的條件,是人心中的情義、道義退了。有情義、道義,只要想到該做的,他做得心安,他不覺得苦。現在是常想自己,計較來計較去,攀比來攀比去,所以叫苦連天。我們看到這個想起了子路負米,他高興,讓父母能吃到好的東西。後來他到楚國當大臣,俸祿很好,鐘鳴鼎食,每天吃得很豪華,他吃不下。他說,不如我百里負米奉養父母那種快樂,現在這個不快樂。所以這個忠誠是從對父母的孝心出來的。  「信」,一個人的守信用、誠信也是從這裡來的,對父母的誠信。所以「父母命,行勿懶」,答應父母的事情趕緊去做到。結果我們現在是答應客戶的事趕緊去做到,答應父母的事排在最後面。大家看這樣是不是誠信?那都是做表面的誠信。真正的誠信也是從對父母的態度生出來的。所以大家看,留名青史的聖哲人,他有一個原動力,就是對父母的忠信,甚至是對祖宗的忠信。我們看范仲淹先生他說到,我今天有這麼高的福分、這麼高的地位,那是我祖宗給我的福報。他跟他的子孫講,我假如把這個福報亂花了,去享受了,我以後怎麼對得起,我怎麼去見我的祖宗。  我們一提到歷史,最有名的司馬遷先生,就是因為他父親是史官,希望他能夠繼孔子之後五百年,能夠寫出千古的文章,期許他,在臨終前期許他。司馬遷先生念念不敢忘,這是對父母的忠信,以至 於他因為李陵將軍的事情,被判宮刑,去勢,這個對讀書人來講是莫大的恥辱!一般的讀書人受到這樣的恥辱一定自殺的。可是為什麼司馬遷先生不自殺?死很容易!可是他忍住羞辱幾十年,就是為了不能辜負曾經答應他父親的承諾。所以我們整個史書都是以司馬遷先生的《史記》為範本。而這本書也從黃帝記到漢朝,把很多寶貴的文化、智慧傳承下來。信!  「禮義廉恥」,我們看禮,當然對父母的恭敬,「父母呼,應勿緩」、「出必告,反必面」、「長者先,幼者後」,從對父母的恭敬,養成了一個禮的態度。義,大家看《弟子規》裡面講的,「事死者,如事生」,那種情義,父母離開了,都沒有減少,這道義也從孝道來的。廉,「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恥,人羞恥心的源頭在哪?我們小時候最怕哪一句話?真沒家教。一講,好像很難受,趕緊收斂,很丟臉。「德有傷,貽親羞」,一個人羞恥心的源頭。仁,設身處地,「冬則溫,夏則凊」,體恤得很細微。愛,「親有過,諫使更」。和,「怡吾色,柔吾聲」,要心平氣和去勸。要勸到什麼程度?勸到父母「號泣隨,撻無怨」,一個人連父母打他、罵他,他都能心平氣和,不跟父母計較,不生一個怨恨,這個人一生的修養才能平。他不記恨父母,只記父母的好,只想著怎麼做才能真正勸誡父母,其他的他痕迹都不露,這個人有和平的修養。  所以我們看近代大家也都有很好的理想跟學說思想,可是為什麼好像愈實踐社會愈亂?並不是這些理想不好,只是因為目標都在這裡,有沒有根?沒根。要達到那種理想的社會目標,一定要從孝道入手。這個時候我們再翻開《孝經》,就佩服孔老夫子,「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一個企業團體肯去做了,他的企業也能像《孝經》講的這樣,上下無怨,民用和睦。所以誰最有福氣?肯聽聖人、肯聽老祖宗的教導,去落實在自己的家庭,落實在自己的企業團體,這個人最有福氣。因為他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經營他的人生。所以我們得要從根本去努力,不能好高騖遠。而我們看,我們這個時代特彆強調民族要團結。他沒有孝悌忠信,怎麼團結?所以有這麼好的理念,一定要透過教育才能達到,一定要透過德行的教化才能達到,不然都是口號。我們強調民族的大團結,一定要從孝養父母、友愛兄弟、愛自己的家族開始,才能延伸出來一個民族的大團結。  禮義廉恥,現在社會特彆強調民主、民權,但是假如人沒有接受禮義廉恥的教化,選出來的人無禮,在國會打架,然後選上了都謀自己的私利,沒有道義、沒有禮義,沒有廉恥就貪污,完蛋了。所以現在很多民主國家空有一個民主的制度,貪污的現象根本都快控制不住了,要那個制度幹什麼?所以得抓到德行才是本,有德,這個制度才能用得好。沒有德,都拿著制度在玩弄,在謀自己的私利去了。所以《大學》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制度也是末,方法都是末,根在哪?在道德,在修養上。所以我們要讓這些理念能真正落實,還是要回到五倫八德的修養上來。  我們強調要重視社會福利,民生主義。其實人要真有仁愛和平的心,你沒有那個主義,沒有那個制度,人都主動去做。你只有這個制度,但人沒有發自內心的愛心,還是很難做好的。其實這十二個德目,就是我們整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落實,就在這些德目裡面。孝道,悌忠信,修身,齊家。「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所以禮義廉恥的德行是治國,一個團體一定要有禮義廉恥才能維繫。最後,仁愛和平的精神可以讓天下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些德目的落實,就是把我們《大學》裡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去實踐,所以這不是遙不可及的,我們每一個人修養德行都能去做到、去努力。所以我們這些道理通了,再看到這八德,這十二個德目,大家有沒有覺得它在放光?我們老祖宗都是把學問總結得非常的簡要,讓我們好去體會。  而我們現在看,看起來社會問題頻傳,很多。請教大家,只要這十二個德目都在人的心中,還有哪個問題不能解決?孝悌了,哪來的家裡衝突!忠信了,哪來的跳槽、哪來的不講信用,是不是?商業里就是忠信出了問題,人都沒有安全感。禮,不衝突了,互相尊重了。義,人都有情義、恩義,哪有現在離婚率這麼高的道理?廉恥了,哪有人在貪污?仁愛和平了,那就是互相愛護、互相尊重和諧的社會了。所以孝是整個德的根本所在。我們明白了這些道理,自己就有信心,從自己做起,進而把老祖宗這些好的智慧,去分享給有緣的親朋好友。人一明理了就有信心去做。所以這裡提到的「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這個仁愛和平的心發出來了。 

本文來源弟子規公益網http://www.dizigui.cn/clsfx_160613h.asp,歡迎轉載,感恩!  

 
恭摘自55-028-0002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感恩老師!

推薦閱讀:

【日本 Hakone 箱根】 世界和平 平和公園
為什麼好多六七十歲的老一輩對日本恨的沒那麼深反而十二三四十歲的人恨的那麼深?
人民總理周恩來【八】和平建設(3)
鄒東兵丨當人們開始活在愛、喜悅、和平、富足當中時,人類間的障礙、隔閡會自然化解!
繁簡體字應和平共處

TAG:人生 | 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