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飯局是禮尚往來的畸形衍生態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在某些官員看來,請客吃飯則是他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下到基層,請客吃飯是所有幹部的必修課,還是一項技術活,官場曾一年吃掉3000億,八項規定出台後,公款吃喝有所遏制,但還是有部分官員開闢「新戰場」,依舊將飯局進行到底。(新華網 5月14日)
按照調查,2012年,我國中央政府司局級幹部平均每周有1.1次飯局,省政府的司局級幹部每周有1.3次飯局。市長平均每周15.1次、縣長則達到了每周18.2次,按一周五個工作日計算,相當於每個工作日有3.6次飯局,每天的飯局甚至需要趕場。幹部奔波於各類飯局,要麼應酬要麼討好,有的甚至將70%的時間花在了飯局上。
八項規定出台之後,明吃明喝少了,不少幹部從酒桌上解放了出來,自覺身心愉悅,但還是有部分官員「鍥而不捨」,對公款吃喝念念不忘,開闢出公款吃喝的新戰場,有將高端白酒裝入礦泉水瓶的,有在單位食堂聘請五星級廚師的,有轉戰鄉村別墅,提前包場的,通過各種方式來給胡吃海喝套上一件「質樸」的外衣,以躲過風口浪尖在「隱身衣」下繼續「傳承」著飯局文化。
中國式飯局並非傳統意義上吃飯那麼簡單,餐桌是中國傳統禮尚往來文化的載體,而當 「禮尚往來「被加上目的而不是感情時,飯局就成為了名利場的寵兒。接待哪個級別的幹部,該配備怎樣的標準,位置的設定、桌椅的擺放等都有嚴格的標準,做足才是常態。飯局的標準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天價飯局」背後必然有著大領導到來的「蓬蓽生輝」。自餐桌被貼上身價標籤後,便水漲船高,要「開閘泄洪」,長居高位的「船兒」自然不適應,「掉價」後的幹部的誠意體現更是無從釋放。為了滿足享樂,為了政治前途,為了企業利益,必然不能有絲毫怠慢,這也是一些人抓住舊習尾巴不放的關鍵原因。
官場飯局就是禮尚往來的畸形衍生態。八項規定的出台,就是要打消這種利益糾葛的飯局風氣,將接待歸於「方便飯」的本真。公款接待,提供的只是一頓飯,一頓方便幹部工作開展的方便飯,這就是公款能提供的全部,至於個別幹部的面子和私利都不應該擺在官員飯局上,更不應該由公款買單。
八項規定的執行就是要打破官場飯局的衍生態,將家常和簡單領上政治舞台。當然,這種觀念的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依靠長期的逗硬執行,長效的幹部監管,才能徹底扭轉這股不正之風,還飯桌以清凈,還原公款接待原生態。
推薦閱讀:
※Judy和你聊聊腸微生態療法
※社群生態圈
※「空中樓頂花園」大自然的生態在樓頂上復甦,圓你花園夢!
※今天我死了,你要把我埋葬在哪?
※【養殖天地】微生態製劑肥水技術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