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閱讀教學改進行動

課堂閱讀教學改進行動

[內容摘要]面對自己及同事真實的課堂,產生研究的行動,從明末清初金聖嘆的評點獲得啟示,用評點法於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 批註 評點 課堂 閱讀教學

閱讀素養,是語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之一。當前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大量充斥課堂的是對課文「抽筋扒骨」式的「理性」分析,七嘴八舌、熱鬧非凡的師生對話和交流,或明知故問的結構練習、句型操練,它們的病根都在於沒有抓住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那就是進入文本,多誦讀、多感悟、多積累。為解決閱讀教學效益不高的問題,我帶領我的團隊自2008年開始開展「閱讀教學改進行動」研究,從閱讀興趣入手,採用評點法, 合理安排課堂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引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提高學生閱讀效率。經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有效地改變了課堂閱讀教學的面貌。

一、行動的緣起

近來,沒有直接給學生上語文課,聽課卻比以往多起來,聽到、看到一些現象,讓人吃驚。

1、現在很多學生,你一篇文章講完了,他還沒有完整讀過一遍。如果學生不讀文本,或少讀文本,不把文本讀通,這應是當老師的失職吧。

2、一次,聽了一位很優秀老師的課,聽完有一點感覺:老師沒有備課。下來,讓教務處查,他不僅備了,而且備得很詳細,但是他沒有細讀文本,沒有在文本上鑽研。

3、福建師大孫紹振教授到一個中學聽課,老師講《花木蘭》,先放美國那個《花木蘭》的動畫片,然後放我們中國的連環畫,放完後集體朗讀一番,然後就開始討論花木蘭。孫教授想,這就到文本了,但和前邊放的《花木蘭》有什麼關聯,老師似乎也忘記了。

4、何為對話?《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與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 。可見,對話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可以說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於對話過程的有效程度。走進教學課堂,會發現對對話教學的不同理解和做法。有的認為談話就是對話,整節課都在老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中度過,熱鬧的課堂看似關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這有沒有理解對話的內涵呢?

5、現在不讀書,已成為學校一種普遍的現象。首先是學生不讀書,特別不讀原著,只讀內容提要。現在很多中學老師也不讀書,尤其沒有面對白文,沒有參考資料,沒有注釋,反覆地讀,反覆體會的體驗。

6、明末清初金聖嘆,於古籍中爬羅剔抉精選出352篇文章,鉤其玄而提其要,加以文前總評,文中夾批,名之曰《天下才子必讀書》。《天下才子必讀書》選文「精而賅,雅而暢」,批點也多是畫龍點睛獨有會心,語文教學的國粹存焉,構建現代化的中學語文教學,無論從宏觀還是從微觀上,都很有必要從中吸收精華。

為了做好閱讀教學改進行動研究」,研究小組在學習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以「自主—互動」為靈魂運用批註評點法,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改進行動。自主,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自己喜歡的書籍,在大量閱讀和個性化評點中,感悟積累,提高閱讀能力。互動,是指把閱讀的過程看著是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讀者和作者之間,進行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把閱讀評點的過程當作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的過程。唯有自主,方可落實學生在閱讀評點中的主體地位,點燃學生個體的閱讀激情和閱讀智慧;唯有互動,方可有效組織學生的閱讀評點活動,點燃學生群體閱讀智慧的碰撞。

二、批註評點閱讀法

(一)評點

評點法,是我國傳統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在書上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就是「點」,針對勾畫的文字概括內容,寫體會,進行賞析,寫出聯想與相像甚至提出疑問等是「評」。簡言之就是「圈點、勾畫、批註」的讀書方法。閱讀時,隨時記下自己的體會、感受、意見、評價,勾畫出精彩詞語、句子、段落、修辭方法等,通過邊讀邊評,把讀、想、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把書讀活,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二)批註法

批註讀書法,就是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註解和寫批語。

批註按位置可以分為:眉批、旁批和尾批。眉批是在文章正文上端的空白處作批註。旁批是在詞、句的邊上或書頁右側作批註。尾批是在文段或全文的後面作批註。

批註按方法可以分為:注釋、提要、批語和警示語。注釋——具體做法是:在讀書時,遇到不認識或難懂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找參考書等弄清字詞義,寫在空白處。提要——邊看邊思考,把握文章的脈絡、語言特點,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段落或章節中心。批語——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措詞、手法、立意和篇章結構的看法,批註到相應位置,確保這些寶貴的思想火花得以保存。警示語——在讀書時,發現優美語句、重要段落、新穎說法,為日後再讀時提醒自己,可批註上「注意!…"重要!」「用心記住!」「抄寫筆記!」等字樣,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並為今後重點閱讀提供條件。

「注釋」和「提要」偏重於知識性,「批語」和「警示語」則是讀者與作者思想溝通的痕迹。

批註按角度可以分為:賞析語言特色,如用詞準確、修辭生動、修飾語精當、哲理深刻等;評點人物,如描寫方法、人物的行為等;生髮聯想,如作品帶給自己的思想觸動等;剖析寫法,如總分總、先抑後揚、點面結合、前後對比、前後照應等;質疑問難,如思想、觀點是否有偏頗,事例是否確鑿可信,詞句是否都準確、得體,行文是否合理順暢等。批註內容應注意語言通順、簡潔精練、準確概括,做到言簡意賅。

批註按形式可以分為:文字式、符號式、綱要要、補充式。

文字式。這是運用最廣泛、最普通的圈點批註方式,邊看邊把自己的感想、疑問、評論、啟迪甚至聯想,簡明扼要地通過文字表述出來。符號式。就是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用的或應注意的字、詞、旬、段用各種符號加以標記。如用單橫線表示比較重要,用波浪線或雙橫線表示特別重要,加著重號表示關鍵詞語,驚嘆號表示精彩之處,問號表示質疑等等,必要時還可以變換不同的顏色。各種符號及表示的意思要相對統一和固定,逐步形成屬於自己的個性化符號圈點批註風格。綱要式。把學習內容經過分析、歸納、加工、整理,提綱挈領地形成一個閱讀綱要,以揭示內容的內在聯繫,使複雜的內容明晰化、簡要化、形象化,這是一種很好的邏輯思維訓練。補充式。為了解疑釋難、增進理解或拓展視野,對文中內容或作語言補充;或註明與之相關的課外材料來源;或標卜閱讀的方法、步驟等。

三、評點閱讀法的操作流程:三環三步。

(一)三環節

第一環節:教會學生評點,形成習慣。

點,就是對閱讀材料(含課文,報刊雜誌上的文章、名篇、名著等)的有關字、詞、句、精彩段落、修辭手法做的各種符號。如:「.」、「。」、「⊙」、「△」、「﹋」、「—」等。評,就是對閱讀材料中的字、詞、句、段、篇的理解,概括感悟、評價。點與評必須緊密結合、相輔相成,達到吻合一致。

如:初中語文第一冊朱自清的《春》第二段,「一切都象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朗潤」寫出了春山的光澤,「漲」寫出了春水渙渙,「紅」寫出了春日的暖人,連續用了三個「起來了」的排比句照應「剛睡醒」、「張開眼」。學生通過這樣的點評分析,就會對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景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和感悟,為下文理解作者工筆細描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迎春圖」墊定感性基礎。學生通過學習、實踐,領會評點的方法,教師通過對學生持之以恆的點評訓練,促使學生養成習慣。如,讀的時候,第一感覺最重要,你讀這個作品,第一感覺,最打動你的,最讓人感興趣的,最能喚醒你靈感的,最重要。你得趕緊記下來。

第二環節,擬導讀提綱。

在教學過程中,為避免評點法實施的隨意性,教師對速讀、精讀等各階段要有科學合理的導讀提綱,並根據實際情況,擬定相應的導讀提綱。

一是要把握好學習的重點。對單元提示、訓練重點、預習提示等提示了教學目的、要求與重點、難點的文字要認真研讀和理解,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掌握這些文字的提示和旨意,確定學習重點,有的放矢地評點材料,使教學的要求在其中得到體現。如:文學常識、主題、線索、精彩片斷分析,重點詞、句、修辭手法等都要在評點中有所體現。

二是不同文體的文章,點評重點不同。如:一般記敘文要抓住記敘要素、記敘順序、結構進行評點;說明文要抓住所寫事物的特徵,說明的順序,說明方法進行評點;小說應抓住人物形象,著重評析其典型的語言、行動,揭示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作者對社會生活的獨特感受。其它還有諸如寫景、寫人的散文,議論文,詩歌等都必須依據文體特點靈活應用評點法。

三是篇幅較長的課文,在速讀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應依據意義段,分段進行評點,也可採用分組評點。

四是教學中不僅要考慮文章的差異,更應該考慮到人的差異。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存在著十分明顯的群體差異和個體差別。教師在確立評點要求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分析能力,知識結構,社會感知力等方面存在的個體差異,堅持快者快學,慢者慢學,長期反覆實踐,使每個學生閱讀評點的能力得以提高和發展。

   第三環節:示範引路。

以學生熟悉的文言文做示範評點,使學生有「規」可循,有「矩」可蹈,起到引路作用。

以《口技》第一段示範評點如下。([]內文字為點評)

   京中有善口技者。[開篇入題,簡介表演者。「善」字精當,為文章主眼。]會賓客大宴,[為下文寫聽眾反應作伏筆。]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交代演出場地、道具。]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宣告開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開場前聽眾表現。「寂然」寫賓客靜待神情,為下文製造氣氛。]

  本段寫口技表演前的情況。四句話交代了表演者、時間、地點、道具和賓客。

  指導學生用評點法閱讀文言文有四點好處:一是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字斟句酌、精心閱讀的習慣,有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二是評點練習對學生反覆推敲、錘鍊語言有幫助,有利於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三是抄寫原文對記憶背誦文言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佳句大有益處;四是熟悉了評點法,為學生日後閱讀古代文學作品奠定了基礎。

(二)三步驟

用批註評點之法,構建「自主閱讀——質疑評點——反饋評點」的評點法閱讀課堂模式。該模式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主閱讀,用時10分鐘,學生自選1000字左右的文章,自己設計問題自主學習。或教師選文,擬出導讀提綱,學生進行批註評點。

第二階段,質疑評點,用時20分鐘,兩人一組,互研質疑,或圈或點(古人讀書用畫「圈」斷句,畫「點」表示佳句),或眉批或寫夾批,釋疑解疑,歸納整合。

第三階段,反饋評點,用時10分鐘,核心內容是生與生、師與生組織檢測,達成目標。

(三)效果

評點是古人讀書時常用的方法,古人講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不是純粹單向的被動的接受,同時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隨時記下來,書的天地邊角空白處都是記錄的地方。清代金聖嘆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屬於這一類讀書筆記。因此,評點不僅是一種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習慣,還是對話閱讀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手段。從方法上講,評點的要義是對話,是交流,是再創造。評點作為對話,是讀者與文本、與作者、與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讀者的交流。文本是對話的第一個對象,與文本對話是構成其他對話的前提和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可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是學生個體與文本最直接的接觸。所以評點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

一是可以引導學生推敲評點課文語言來實現對文本的深入解讀。

比如《天上的街市》第一節中「遠遠的」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可讓學生聯想出幾個詞,能不能換成「遙遠的」?學生會說「不行,太遠了,看不清了。」能不能換成「身旁的」?學生馬上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到身旁的街燈與天上的明星並不相似啊。從而讓學生明確只有「遠遠的」才能準確說明了詩人與街燈之間的距離,只有「遠遠」望去,街燈與明星才極為相似。並且「遠遠」的是疊詞,富有音韻美。讓學生把思考的結果寫在書上。

再比如學習《安塞腰鼓》,讓學生評點自己喜歡的段落。有的學生這樣評點第七段:把第一句的短語排比,第二句的明喻,第三句的排比兼比喻都畫出來了,並且旁批上了運用排比比喻的好處。還有的同學把第三句比喻句中的倒裝也評點出來了,旁批這樣重點突出了,節奏快了,氣勢強了。

評點語言就是賞析語言,學習語言的過程。因學生的感悟不同,故喜歡的詞語也不同,言之有理皆可。

二是可以通過聯想和想像拓深文本的內涵與情境。。

學習《天上的街市》,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的翅膀,充分想像天上美麗的街市和天上牛郎織女的自由幸福的生活。

第二節中寫到「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街市是如何的美麗,物品是如何的珍奇?一定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聯想和想像。天街上的市容市貌是怎樣的呢?街旁的建築物是怎樣的呢?天街上行走的人是怎樣的呢?天街上人的交通工具又是怎樣的呢?這些都可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聯想和想像。一個學生是這樣想的:天街上象牙雕刻的建築富麗堂皇,各種奇花異草散發著迷人的芳香,各路仙人正在逍遙自在的踱步,而那輕柔的雲霧就迷漫在他們的身旁。還有個學生想到美國和阿富汗正在天街上談判呢。天街上有什麼珍奇的物品呢?更要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盡情地去想。學生們想的非常好。他們說天上有光彩奪目的夜明珠;有用星星和月亮做成的衣服;有天使的翅膀;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有人間見不到的珍奇,如珍珠與瑪瑙合成的玉石;有摔不碎的花瓶,有用不完的沒有污染的能源。通過合理的想像,在學生們的眼裡,天上的街市不再是縹緲的,而是那樣的真切,那樣的美麗神奇,那樣的另人嚮往。

三是可以通過自己提問題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教每一篇課文,我都注意提醒學生:評點課文不要忘了提問題或用自問自答這種評點方法。有時甚至規定評點的所有問題都要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逼著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品質。有時候,一節課就在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解決問題中渡過。當然這需要教師有較強的駕馭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課文中學生們沒有涉及的重點問題教師當然可以適時地提出來。

比如《珍珠鳥》一課 。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是:珍珠鳥是怕人的,為什麼小珍珠鳥那麼信任作者呢?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珍珠鳥是如何怕人,課文里的描寫是很細膩的;小珍珠鳥是如何一步一步信任作者的。因為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所以學生探究課文的慾望很強,興趣很濃。本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大鳥信任人類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涉及到,也可能想不到。如這個問題學生未涉及,教師可適時地詢問學生。通過對人與大鳥信賴關係的探討,可以有效地深化本文的主題。

學生帶著問題評點賞析課文,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讀書效率,提高了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四是可以通過質疑課文來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學生評點的多了,自學能力強了,就不再迷信老師,盲目相信課本了,他們發現了課本中的很多瑕疵。

學習《徐霞客和〈徐霞客遊記〉》,學生髮現了課文中前後矛盾的地方:87頁1、2行是「除去特殊情況外,他在旅途中都堅持把每天的經歷與觀察所得隨手記載下來。」而在第10、11行是「但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霞客在一日行程的終了,總要把當日經歷與觀察所得記錄下來。」加點詞語顯然前後矛盾。

學習《斑羚飛渡》時學生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的第10自然段中,最後一句是「每一隻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隻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學生認為「摔得粉身碎骨」在文中前後矛盾。在課文第3自然段中結束有這樣的描寫「好一會兒,懸崖下才傳來撲通的落水聲」。顯然,這隻老斑羚是落到水裡的,不可能粉身碎骨。在課文第2自然段強調「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所以第9自然段「公斑羚」「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斷翅的鳥筆直墜落下去」也應該落到水裡,是不可能粉身碎骨的。第13自然段還有這樣的描寫:「一老一小一起墜入深淵」。《現代漢語詞典》對「深淵」的解釋是「很深的水」。那頭衰老的母斑羚和小斑羚既然是墜入很深的水,也不可能被摔得粉身碎骨。

質疑探究中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以此形成了學生積極思考的品質和遵從規律閱讀的能力。

評點法是一種傳統而有效的讀書方法。著名的文章評點家李贄、金聖嘆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就是用這種方法,它是一種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閱讀教學形式。不管語文教學如何改革,一定要尊重語文學習的規律,抓住閱讀教學的根本。作為國文教師,明白這一點簡單的道理並去踐行便足矣。

參考資料:

1、錢理群:《語文教育新論》,2010年,華東師大出版社。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2007年,華東師大出版社。

3、金聖嘆夾評選摘。

推薦閱讀:

如何改進你的口語!How to Improve Your Oral English
竹塤製作的改進
冷衝壓模具改進設計實例分析
新華社:分紅變「割肉」 差別化紅利稅有改進餘地
【圖】多項改進/可靠性更高 解析第三代EA888

TAG:閱讀 | 教學 | 行動 | 課堂 | 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