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說中國人離了手機沒法活,擔心中國人會被吸到手機屏幕里,只有中國這樣?

導讀

近日,一些外媒表示,中國「手機依賴症」遠比其他國家嚴重,中國存在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文化。果真如此,還是五十步笑百步?待刺蝟君為你淺析。

By郭雅楠 唐瑋 葉雨陽 李智淵 陳洋 | 整理

近期,《日本經濟新聞》、德國《世界報》等外媒發布報道稱,很多中國人離了智能手機沒法活,甚至調侃道:「中國人對手機的"喜愛』程度,不禁讓人擔心,這樣下去中國人會不會被吸到手機屏幕里。」

類似論調的報道在國內引發關注。對於中國人來說,手機上癮、手機依賴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人們在手機上看新聞、發紅包、聊天、開會、打車,也可以在手機上挂號、買票、交水電費、購物、做生意……移動互聯網和手機已經成為中國網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就連地鐵站里也在不斷循環播放著不做「低頭族」的溫馨提醒。

「手機低頭族」似乎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族」。之前還有人問,為什麼英國人、美國人地鐵里看書,我們的地鐵里都是看手機?

最後發現答案非常明顯:英國、美國的地鐵里沒有信號!

刺蝟公社在海外留學的「海外傳媒學子」也紛紛表示:

「要怪只能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信號太強大!」——原來是網路提供商影響了中國人的閱讀時間。

「倫敦地鐵里有信號我也不看書了!」——倫敦地鐵為毛不裝網路?

「講真地鐵里晃得要死要活真的不適合看書,但是一入地沒信號了不看書只能睡覺了。」——多麼無奈的選擇啊。

「你看(美國)公交車上就沒人看書了,所以最後發現大家玩手機都是一致的!」——這句才是真理啊。

下面,來看看日韓德美用手機的情況,你會發現中國的「低頭族」們並不孤獨。但國人確實有理由低得比歪果仁更久一些。

中國人手機依賴症最嚴重?

日韓德美也不差

1.日本

日語中用一個新詞「スマートフォン依存症(智能手機依存症)」,指代在一天之中將大部分時間使用在智能手機上,把本應用來做自己事情的時間用在了智能手機上的一種癥狀。之所以稱之為「症」是因為長期使用智能手機使得睡眠時間不足、易患頸椎病等。

專門進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市場及消費者動向調查的日本MMD研究所(Mobile Marketing Data LABO.)在2015年5月發布的《關於智能手機依存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受訪者每天依賴智能手機。特別是在20-29歲人群中,特別依賴的比例高達40.2%。

綠色:相當依賴;淺綠:稍微依賴;藍色:不依賴;粉色:不知道

2.韓國

在全世界網速最快、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87%的韓國,人們將手機互聯網上癮現象稱為「手機中毒」,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了手機互聯網重度依賴者的狀態。

韓國信息化振興研究院於2016年5月展開的手機上網訪問調查結果表明,在接受調查的18500人中,手機中毒高危人群數量為862人,佔全體總數的2.4%,潛在高危人群為4946人,佔全體數量的13.8%。

不同年齡組的智能手機中毒情況(左:高危組;右:潛在高危組)(滿3-59歲)

灰色:整體 橘色:幼兒組 綠色:青少年 藍色:成人

(註:高危人群為離開手機,會出現禁斷癥狀,以及孤僻、生活障礙等全部癥狀的人群。潛在高危人群為以上癥狀中出現一到兩種的人群。)

3.德國

在歐洲的德國,手機成癮(HandySucht)的話題也常常出現在網路討論和學術研究中。嚴謹的德國人為了研究手機依賴,甚至開發一款名為Menthal的APP,收集研究數據用戶在手機使用方面的數據。

這款APP由德國波恩大學的心理學家聯合計算機科學家在2014年共同開發。從已經收集到的結果看,裝有該APP的用戶在六周的時間內,使用手機的平均時間是50個小時,有四分之一的使用者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研究者認為這一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讓人吃驚的(「Die Ergebnisse waren zum Teil erschreckend」)。在德國奧格斯堡市,政府甚至在地上裝上紅色信號燈,以避免因低頭看手機而造成交通意外。

4.美國

去年全球知名民意測驗和商業調查諮詢公司蓋洛普當年的報告中顯示,在美國智能手機用戶中,超過半數表示會在1個小時內會頻繁查看自己的手機。81%的受訪者表示,只要不是在睡覺,他們幾乎所有時間都拿著智能手機,還有63%的受訪者表示,即使在睡覺,也會把手機放在靠近自己的地方。

5.中國

那麼,中國人的手機依賴情況到底如何?德勤去年年底發布《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在對2000名中國用戶調查的數據中顯示,58%的消費者每天查看11-50次手機,約為每小時查看1-2次。而有20%的用戶每天查看超過50次手機,約為每小時大於3次。德勤將這一部分用戶定義為智能機重度使用者。

這些數據之間很難進行比較,得出關於中國人手機依賴是否最為嚴重的結論。但毋庸置疑,手機上癮、手機依賴已成為一種全球現象。上面的這些數據從不同維度勾畫出各國的手機奴。中國人會開會時、上班時、上課時、甚至約會時不停看手機;美國人會睡覺前刷手機刷到停不下來;韓國人會離開手機幾分鐘,就要坐立不安、眼冒金星。

說中國手機依賴症「最嚴重」,

可能是因為移動支付太強大

手機依賴症在每個國家都存在,那人們用手機幹什麼呢?在手機使用目的方面,不同國家既有差異,也有相似之處。

德國波恩大學通過Menthal的研究結果發現,交流是最主要的目的。數據顯示,傳統的交流方式如打電話和發簡訊被使用的頻率並不高——平均每天8分鐘通話和2.8條簡訊,而一半以上的時間則用於社交網路。即時通信軟體WhatsApp佔到了使用時間的15%,Facebook則為9%。玩遊戲的時間在平均使用時間中佔13%,同時有一些被試每天會花數小時玩遊戲。

日本MMD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日本智能手機中安裝App類型前三位分別是SNS類、遊戲類、動畫類。這也就是說,日本人每天將大部分時間用在與他人通信聊天、玩遊戲和看動畫上。

日本智能手機中安裝App類型從大到小依次是:SNS類、遊戲類、動畫類、天氣類、導航類、軟體開發類、網購類、拍照/拍視頻、團購(積分)類、聽音樂類。

韓國信息化振興研究院的手機上網訪問調查結果則表明,韓國手機中毒人群中,遊戲和在線社交網路佔據了使用者最多的時間和精力。

據尼爾森去年年底的報告顯示,美國用戶數量最大的APP為Facebook,其次是YouTube和Facebook Messenger。

美國2015年最受歡迎的十大APP(根據活躍用戶量)

在中國,這是數據諮詢機構易觀國際最新發布的2016年6月移動APP排行榜TOP500情況(部分)。首當其衝的就是微信和QQ。

刺蝟君就此總結出不同國家使用手機的異同點。

1、同:社交用途是大頭

毫無疑問,社交是各國手機用戶的首要使用目的。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哪種衡量方式,社交網路都佔據鰲頭。也就是說當中國人刷微博、聊微信的時候,日本人、美國人在刷Facebook、聊Line。這或許是因為社交網路對生來孤獨的人類來說極具誘惑力。手機的社交功能幫助人們重塑自我、重塑(虛擬)人際關係、擁有存在感與歸屬感,這或許是手機對人類生存狀態最革命性的意義。

正如著名科技反思者比雪莉.特爾克所言:「我們是非常脆弱敏感的物種,時常感到孤獨,同時又害怕被親密關係所束縛。社交網路為我們製造了一種幻覺:我們有人陪伴,卻無須付出友誼。我們彼此連接,也能互相隱身……那種『沒人願意聽我傾訴』的感覺在我們與科技的關係里起了重要作用,這解釋了為什麼我們這麼喜歡facebook或推特,上面有這麼多自動生成的聽眾。」

2、異:日本人愛看動畫 中國人善用移動支付

除了社交意義,網購、視頻、音樂、遊戲、拍照等娛樂目的、新聞天氣導航信息獲取目的都是人們使用手機的重要目的,但各國還是存在差別。比如,在動畫大國日本,動畫類APP安裝量僅次於SNS和遊戲類,排名第三。而易觀國際的中國2016年6月APP排行榜中,探花則屬於支付寶。支付軟體佔據如此重要的地位,這和其他國家有很大差別。

畢竟,無論是普及程度還是友好度等各方面,支付寶做得比其他支付軟體要好太多。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可能已經習慣出門不帶錢包只帶手機了。在日本,電子支付並不普及、打Uber非法、飯店超市還是以現金交易為主。而Apple Pay目前僅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法國等九個市場推出。

高度手機依賴症?

高度發展著的移動互聯網!

1、處於領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

其實,我們很難蓋棺定論,中國人的「手機依賴症」最為嚴重。「手機依賴症」本來就難量化比較,更何況中國的手機使用仍存在城鄉、地區的巨大差距。

總體而言,中國人的手機上癮背後折射的,是與全球移動互聯網日益博興的大背景一致,也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在全球逐漸領先,並呈現出自己的特色。

截至2016年初,中國的手機網民數量達到6.2億,佔到中國互聯網用戶總數量(6.8億)的90%以上,而在2015年,中國新增的互聯網用戶中有七成以上將手機作為使用網路的主要渠道。

2、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的歸因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令西方國家紛紛矚目。中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全球移動互聯網隊伍中的領頭人。那麼為何在互聯網普及率尚且不高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推動如此順利且迅猛?

對這一現象的解讀,可以從幾個角度進行探討。

首先,從傳統媒介布局的角度來看,現代報紙在中國的普及遠比在西方要晚得多,因而在中國,不管是傳統報業市場還是人們整體上的讀報習慣在相較之下都較弱。以本世紀初平均每千人擁有的報紙數量來看,挪威是706份,位居全球之首;丹麥和德國都是371份,並列第八;而中國則是131份,列第十八……因此,當相當多的人群都尚未養成每日通過讀報了解資訊的習慣,再加上電視又因為笨重而不便攜帶,手機新聞就更容易以其方便快捷、簡單明快的特色快速被人們所接受,並迅速開發出大批渴望資訊而又需要經常外出、通勤的讀者群。

其次,由於相比西方國家,中國互聯網的普及較為緩慢,尤其是對於大量的流動人口來說,並不能做到像很多西方發達國家一樣人手一部台式機或筆記本電腦。中國50.3%的互聯網普及率遠低於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美國的85%以上。這正給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契機。兼顧了通信、社交、資訊和娛樂的手機就成為對大部分人來說最為實惠的選擇。尤其是隨著魅族、小米、vivo等國產品牌智能手機的迅猛發展和手機屏幕的不斷擴大,不少人甚至直接將手機作為電腦來使用,不管是聯繫朋友、看視頻還是網上購物,都直接搬到手機上進行。

第三,正如上文數據的顯示,移動支付在中國蔚為大觀。在西方不少國家,完善的信用卡體系令刷卡消費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因此也令手機移動支付更加難以推廣開來。但是在中國,由於人們一直習慣於現金支付,信用卡支付、網上銀行等線上支付方式的普及率一直較低,因此一旦支付寶、微信錢包等作為手機支付方式出現,便立刻能夠讓人們體會到巨大的便捷。

正如美國科技調研公司Stratechery的創始人湯普森所說,「美國信用卡很發達,基本上每個人都有一台電腦。在電腦和信用卡尚未普及到每個人的時候,中國人總是無時無刻不在使用手機,而中國也因此在移動商業和移動終端支付上獲得了跨越式發展,成為領頭羊。」而當移動商業這一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被搬到手機熒幕,移動網路市場必將湧現更大的受眾群體和需求。

除了以上幾點,互聯網移動化在中國的飛速發展同樣也與中國傳統零售業較低的集中度、較為鬆散自由的版權環境以及較高的4G數據服務普及率(45%)等等原因有關。隨著這些因素的互相作用促使智能手機在中國的大幅推廣和應用,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也對相關的移動技術產生了好感甚至是依賴,而這將會進一步擴大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環。

總而言之,「手機依賴症」的現象並不只是出現在中國。據波士頓諮詢公司(BCG)的調查,相比於發達國家,移動技術在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者眼中擁有更高的價值:例如對於中國人、印度人來說,移動技術的價值超過其平均收入的40%,而對於美國、德國和韓國的消費者,移動技術僅占其收入的12%。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曾經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發展中國家,終於有希望在這場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中開啟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參考文獻:

1、6月移動app前十排行榜:騰訊承包了一半 (界面新聞)

2、陳季冰,《中國與西方報業經濟結構比較》,《新聞記者》,2004年8月

3、CNNIC,第37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6年1月

4、DeepTech編譯自《紐約時報》文章"China, not Silicon Valley, is Cutting Edge in 5、Mobile」,2016年8月

6、德勤:智能手機「上癮症」已成普遍現象(中國新聞網)7、外媒:中國人「手機依賴症」為何遠比其他國家厲害(參考消息網)


推薦閱讀:

有這樣一段凄涼的感情《第一段》
40歲鮑蕾活動撈金,真實素顏曝光,長成這樣,陸毅還這麼愛
開春就應該這樣穿,既修身又減齡,美得令人詫異!
遇到女生經痛別嘴砲,是男生就學著這樣做|
「一個另財運家運十惡大敗的格局」希望你家不是這樣的

TAG:中國 | 屏幕 | 手機 | 中國人 | 手機屏幕 | 外媒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