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銅器上紋飾之美!

青銅,是指紅銅和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在中國商周時代成為最主要的器具材質。中國的青銅時代從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經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大約經歷了十五個世紀。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銅的冶鑄業作為生產力發展的標誌而達到高峰。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於夏代晚期,最早出現在容器上的是實心連珠紋,但因為夏代晚期青銅容器至今還發現的很少,紋飾資料不豐富。商周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時期,商周時代青銅器紋飾,大致可分為八大類:獸面紋類、龍紋類、鳳鳥紋類、各種動物紋類、火紋類、各種獸體變形紋類、幾何紋類和人物畫像類等。

獸面紋類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之名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饕餮紋

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的物象頭部正視的圖案,獸面紋這個名詞比饕餮紋更為勝,因為它指出了這種紋飾和構圖形式,而饕餮紋一詞卻只限於「有首無身」這樣的定義,絕大多數紋飾並非如此。獸面紋的特點是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所有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有所不同。


龍紋類

龍紋包括夔紋和夔龍紋。

夔紋

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按照孔丘的解釋是得夔一已足,而非夔是一足的動物,實際上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形象。青銅器紋飾中,凡是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之於龍類。按照圖案的結構,龍紋可以分為爬行龍紋,卷體龍紋,交體龍紋,雙體龍紋,兩頭龍紋等等


鳳鳥紋類

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的圖案,鳥紋的特徵是比較形象。

最早的鳥紋發現於新石器時代。在青銅器上,雖然商代早期和中期已有變形的鳥紋,但常布置在紋飾中比較次要的背襯地位。到了商末周初及至西周中期昭、穆之時,青銅器紋飾中鳳鳥紋大量出現,西周早期到穆王、恭王,有人稱之為鳳紋時代。


各種動物紋樣

馬、牛、羊、雞、犬、豸等六畜,象、鹿、犀、虎、兔等野生動物和一些變形的動物如長鼻獸,蝸身獸,是青銅器動物紋的主體。

此外還有一些小動物,如蛇、蟬、魚、龜、蟾蜍等不能獨立,無所歸屬,也都列入動物紋。這些動物在青銅器上大多有類似的形象,屬於這些動物的正面形象已歸入獸面紋的各種角型,但動物的側面或全軀形象在構圖上不能列入獸面紋,應該做動物紋,則動物紋包括虎紋、牛紋、象紋、鹿紋、兔紋、蝸身獸紋、蛇紋、龜紋、蟾蜍紋、魚紋、蟬紋等。


各種獸體變形紋

獸體變形紋的主體是不具備某一些動物的整體形狀,只有象徵性的獸體殘餘的變形,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動物。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表現的形式有鳥獸合體紋,獸目交連紋、獸體變形紋、波曲紋、鱗紋、蕉葉紋、羽翅紋等。


火紋

火紋舊稱圓渦紋、沃紋或囧紋。

這一紋飾出現較早,商代早期火紋已經很普遍,比如柱上都有裝飾火紋,而且有明確的火焰。火紋的流行時間持續很長,從夏代晚期直至戰國,儘管變化不大,但從未間斷過。火紋除單個作為圖案外,還與其他紋飾配合使用,與之配合的紋飾有龍紋、四瓣目紋、雷紋等。


幾何紋

幾何紋是由幾何形的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純屬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

這種紋飾在原始社會的彩陶上早已出現。青銅器上屬於幾何紋的形式比較多,但在早期作為主要紋飾的機會非常少。在獸面紋、龍紋盛行的時代里,它只能作為主紋的陪襯或地紋使用,只有在這些紋飾衰退的時代,才能大量起用幾何紋,各種形式的幾何紋飾才不斷出現。春秋戰國之際幾何紋作為主體紋飾已屢見不鮮。


人物畫像

人物畫像是用寫實的手法描繪出當時貴族的社會生活和勇猛作戰的場面。

這類紋飾在青銅器上出現較晚,已經初步擺脫了規律化對稱圖案,而是用流暢的線條,結合繪畫和雕刻手法,描繪出各種動景。如宴樂、弋射、採桑、狩獵等活動,還有徒兵搏鬥、攻城、水戰等戰爭場面。這一些用繪畫形式表現的畫像,是以後繪畫藝術的先驅。

其他

這一部分紋飾包括人面紋、貝紋、綯紋。


推薦閱讀:

詫異歷史:中國出土的國寶級的十大青銅器
古器物文
人都有鑄造某種輝煌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需要一定的方法來挖掘
戰國青銅器與古玉中的螭虺龍紋圖籍

TAG:青銅器 | 紋飾 |